今天小編給大家?guī)砦鳚h名臣公孫弘的故事,感興趣的讀者可以跟著小編一起看一看。
在西漢的時候,有一位老人大器晚成,在七十多歲的時候才當(dāng)上丞相,這位老人就是公孫弘。在公孫弘四十歲之前,他的仕途并不順利,甚至生計(jì)都曾出現(xiàn)過問題。為了能夠活著,公孫弘不得不以放豬為生??梢?,當(dāng)初公孫弘是多么落魄。但是落魄的人生沒有讓公孫弘變得頹廢,他反而更加注重學(xué)習(xí)。
公孫弘所學(xué)屬于儒家,因此他先前的官職也是朝廷征召的博士。在漢朝的時候,博士這樣的官職就相當(dāng)于朝廷的儲備人才,或者說皇帝遇到什么事情了,可以向這些博士們征詢意見。而這些博士可以給皇帝出謀劃策,雖說沒有實(shí)權(quán),但是一旦得到皇帝賞識,這就是一條很好的晉升之路。
公孫弘畫像
而公孫弘能夠獲得博士這個官職,也就保證他時常能待在皇帝的身邊,這也就是近水樓臺先得月。待在皇帝的身邊,公孫弘也就能把自己的治政思想傳達(dá)給皇帝,這也正是公孫弘年老之后發(fā)跡的開始。因?yàn)橹t良恭儉,公孫弘終究得到漢武帝的賞識,被任命為丞相。咱們就從西漢丞相公孫弘的一生入手,探析漢武帝為何賞識年邁的公孫弘吧!
前言
公孫弘活了將近八十歲,他是病死在丞相的位置上的。在他七十多歲的時候才得到漢武帝的賞識,一躍而成為丞相,這在很多人看來都像是一個奇跡,畢竟七十多歲在古代已經(jīng)算是高齡了。但是,大家知道嗎?在公孫弘六十多歲的時候,也有一次很好的仕途攀升的機(jī)會,只不過被他錯過了。
公孫弘削竹簡壁畫
《史記·平津侯主父列傳》記載:"是時弘年六十,徵以賢良為博士。使匈奴,還報(bào),不合上意,上怒,以為不能,弘乃病免歸。"
也就是說在漢武帝剛剛即位的時候,年逾六十的公孫弘被派遣出使匈奴,因?yàn)闆]能順利完成任務(wù),被漢武帝免職了。這樣的經(jīng)歷,換成一般人而言,無疑仕途終結(jié)。但是對于公孫弘而言,也僅能算是一次小小的挫折。被貶官也就貶官了,公孫弘沒有太過在意,而是回到故鄉(xiāng)繼續(xù)讀書、講學(xué)。
公孫弘畫像
可見公孫弘對所謂仕途的得失看得很豁達(dá),而也正因?yàn)樗兄@份豁達(dá),才會有東山再起之時。那已經(jīng)是漢武帝元光五年的時候,公孫弘再次被朝廷征召為博士。這一次,他因?yàn)椴哒摚玫綕h武帝的賞識,公孫弘的人生終于迎來轉(zhuǎn)折。雖然這時候他已經(jīng)六十多歲,卻也是真正的大器晚成之時。咱們就從西漢丞相公孫弘的一生入手,來看看漢武帝為何賞識年邁的公孫弘吧!
為人謙遜,不喜廷辯
何為廷辯呢?說白了,就是在皇帝面前吵架和爭論。在漢朝的時候,大臣們在朝堂探討事情,往往政見不合的人的就喜歡爭辯,爭得面紅耳赤,誰都不肯服輸。但是公孫弘并不是這樣的人,他不會在朝堂上和人爭辯,因?yàn)橐坏┌l(fā)生爭辯,首先會令皇帝感到很難堪,公孫弘往往喜歡揣摩皇帝的意思行事。
公孫弘畫像
《三家注史記》記載:"每朝會議,開陳其端,令人主自擇,不肯面折庭爭。於是天子察其行敦厚,辯論有馀,習(xí)文法吏事,而又緣飾以儒術(shù),上大說之。"
可見公孫弘在朝堂上表現(xiàn)得十分恭候謙遜,不與人爭辯的同時,對于很多大事還能有自己的見解,自然也就得到了漢武帝的賞識。有人說,這是公孫弘的一種為人處世的策略,還有人說,這是公孫弘對皇帝諂媚,逢迎,故意在朝堂上討好皇帝。可小編倒不這么認(rèn)為,在小編看來,這更是公孫弘為人處世的睿智。
公孫弘畫像
畢竟,按照我們俗話來說,有理不在聲高。廷辯廷爭也是如此,如果自己本就有理,又何須高聲爭辯??扇绻约罕揪蜎]有理,就算爭得再厲害,又能有什么用呢?而公孫弘恰恰看明白了這些,也就干脆不去爭辯,那樣反而讓皇帝難堪。還不如先順著皇帝的意思去行事,把皇帝哄高興了,很多事情自然也就解決了。
但是,也正因?yàn)楣珜O弘的這種處事態(tài)度,也就難免引起一些人的非議,甚至還有人以此為由,在皇帝面前說公孫弘的壞話,這也就讓皇帝難免要猜忌公孫弘了。而公孫弘對那些誹謗他的人,不僅不怨恨,反而以一種很寬容的態(tài)度對待。這些誹謗公孫弘的人中,就以汲黯為首。
巧妙應(yīng)對,不為己辯
汲黯在皇帝面前中傷公孫弘,主要是說公孫弘俸祿多,可是家里蓋的居然還是布被,他說公孫弘這是沽名釣譽(yù)。其實(shí)汲黯以這樣的借口來中傷公孫弘,多少有些可笑。畢竟就算公孫弘沽名釣譽(yù),可是也并沒有妨礙到汲黯,汲黯再在皇帝面前這樣說公孫弘,那就是再給自己樹敵了。而皇帝也用汲黯的這一番話詰難公孫弘,再看公孫弘的回答,就比汲黯大氣多了。
公孫弘畫像
《史記·平津侯主父列傳》記載:"今臣弘位為御史大夫,而為布被,自九卿以下至於小吏,無差,誠如汲黯言。且無汲黯忠,陛下安得聞此言。"
對于汲黯的指責(zé),公孫弘并沒有反駁,反而在皇帝面前夸獎汲黯的忠誠,如此再一對比,皇帝反倒覺得汲黯嫉賢妒能,而公孫弘是一位寬厚長者了。能給皇帝這樣的印象,那么皇帝怎么會再聽汲黯的話去詰難公孫弘呢?那么,公孫弘為人就真的這樣寬厚嗎?其實(shí),公孫弘只不過給了皇帝一個假象罷了。
汲黯畫像
公孫弘實(shí)際上是有仇必報(bào)的人,汲黯敢于在皇帝面前打自己的小報(bào)告,那公孫弘自然也就不會放過汲黯,把汲黯當(dāng)成了自己政敵。但是說實(shí)話,公孫弘惹不起汲黯,因?yàn)榧橱鰹槿斯⒅?,在漢武帝面前敢于直諫。對于汲黯質(zhì)疑自己的事情,公孫弘雖然心里氣憤,但是終究沒有因這件事找汲黯的麻煩。
病重之時,請歸相印
如果有人質(zhì)疑公孫弘在漢武帝面前表現(xiàn)出來的謙遜和寬厚是假的,但是公孫弘對漢武帝的忠誠卻是再真不過的了,這從哪里可以看出來呢?大家都知道,公孫弘在成為丞相的時候已經(jīng)七十多歲了,雖說公孫弘一向身子骨健碩,但是已經(jīng)即將走到了生命的盡頭。而咱們可以看看公孫弘彌留之際是怎么給漢武帝上書的。
公孫弘畫像
《三家注史記》記載:"陛下過意擢臣弘卒伍之中,封為列侯,致位三公。臣弘行能不足以稱,素有負(fù)薪之病,恐先狗馬填溝壑,終無以報(bào)德塞責(zé)。原歸侯印,乞骸骨,避賢者路。"
在公孫弘病重之時,他首先想到的是,把自己的相印和侯印歸還給漢武帝。因?yàn)楣珜O弘是因?yàn)楫?dāng)了丞相,漢武帝才封他為侯的。按照漢朝想成為丞相的慣例,必須是在列侯中提拔丞相。而公孫弘在當(dāng)丞相之前沒有列侯的身份,漢武帝為了提拔公孫弘為丞相,就先封了他一個平津侯的身份。
也正是為了報(bào)答漢武帝的這種知遇之恩,公孫弘對漢武帝一直忠心耿耿,以致于公孫弘在自己病重的時候,卻是擔(dān)心因?yàn)樽约赫紦?jù)著相位,而耽誤了朝廷大事。此時的公孫弘絕非只是在漢武帝面前做做樣子,而是真的擔(dān)心漢朝的選材任賢。他不想讓皇帝為了他而耽誤了大事。
而漢武帝也并沒有答應(yīng)公孫弘的請求,而是即便公孫弘病重,也仍然他繼續(xù)擔(dān)任丞相,直到公孫弘病逝,竟仍是在丞相的任上,可見漢武帝對公孫弘的厚遇。
總結(jié)
縱觀公孫弘的一生,咱們也就不難看出漢武帝為何如此賞識這位年邁的老人了,即便公孫弘七十多歲,漢武帝仍然讓他擔(dān)任丞相。因?yàn)楣珜O弘為人謙遜,在大家都激烈廷爭之時,也只有公孫弘能夠?qū)彆r度勢,考慮皇帝的難處,而不是為了爭朝堂上廷議的一時勝負(fù),而讓皇帝難堪,這體現(xiàn)了公孫弘的睿智。
而對待中傷自己的政敵,公孫弘在皇帝面前也表現(xiàn)出了足夠的寬容。其實(shí),正是公孫弘思考問題方式的與眾不同。他往往能從大局著眼,而不去計(jì)較個人得失,最起碼在皇帝面前表現(xiàn)得足夠大度,這正是公孫弘的大局觀。即便有政敵想要抓公孫弘的小辮子到皇帝那里去打小報(bào)告,卻也奈何不得公孫弘了。
發(fā)奮讀書的公孫弘畫像
而公孫弘更表現(xiàn)出了對漢武帝的忠誠,尤其是在他彌留之際,要求皇帝收回自己的相印和侯印,仍為朝廷大事著想,就連漢武帝也十分感動,不僅沒有收回他的相印和侯印,反而告訴公孫弘好好養(yǎng)病,朝廷中的很多大事還離不開他這位丞相,而最終公孫弘也死在了丞相的任上。而這也正是公孫弘,一個睿智、寬厚和忠誠的大臣和長者,漢武帝又怎會不賞識他呢?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lishitanjiu/27808.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hù)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shí)真實(shí)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luò),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biāo)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shí),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上一篇: 劉備為何不救自己的老師盧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