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這里是小編,今天給大家說說阮元的故事,歡迎關注哦。
林則徐并非清朝第一個查禁鴉片的大臣。早在20年前,就有一個兩廣總督認識了鴉片對國計民生的巨大危害,開始查禁鴉片。
這個兩廣總督叫阮元。
阮元,字伯元,生于1764年——那一年,著名的小說家曹雪芹去世。阮元是江蘇揚州人,出身官宦之家,受到良好的家庭教育。1789年,25歲的阮元考中進士,步入仕途。此后,歷任翰林院庶吉士、翰林院編修、山東學政、戶部左侍郎、浙江巡撫、湖南巡撫、江西巡撫、湖廣總督、兩廣總督、云貴總督、體仁閣大學士等職。
阮元是一個很有能力的官員,特別是在平息盜匪方面很有一套。
他當了10年浙江巡撫。上任之初,浙江沿海一帶的海盜十分猖獗,為害一方。而清軍水師早已經(jīng)失去了水上作戰(zhàn)的能力,僅有的幾條破船,甚至駛出港口都成問題。有的官兵還將沿海的炮臺拆卸下來,變賣給海盜。
阮元沒有泄氣。他奏報朝廷,說明浙江海務面臨的巨大困難,請求添置炮船。他還帶頭籌捐了五、六萬兩白銀。嘉慶皇帝很感動,勉勵他“顯親揚名,為國宣力,成一代偉人”。同時,通令東南各省協(xié)助浙江巡撫剿滅海盜。
經(jīng)過阮元的整頓,清軍水師戰(zhàn)斗力得到極大的提高,在東南各省的協(xié)助下,與海盜打了幾場硬仗,終于打掉了海盜的囂張氣焰。浙江海盜漸漸地銷聲匿跡了。
在擔任兩廣總督期間,阮元還干了一件很漂亮的事情:查禁鴉片。
鴉片流入中國,最早得上溯到雍正時期。不過,在很長時期,鴉片貿(mào)易都限定在較小的規(guī)模,沒有對清朝形成嚴重的威脅。可是,到了19世紀初,鴉片貿(mào)易突然興旺起來。鴉片的巨額利潤,刺激了更多鴉片販子走而挺險,就像一個英國鴉片販子所言:“鴉片象黃金一樣,我可隨時賣出?!逼鋵崳f片比黃金更搶手。
阮元對鴉片的泛濫持警惕的態(tài)度。為此,他奏請修建大黃窖、大虎山兩炮臺,并增兵200人防守大虎山、蕉門炮臺等處,防止英軍入侵。
不僅如此,阮元還給嘉慶皇帝上了一道奏折《預防英夷事略》,建議在廣東嚴禁鴉片,并且對英國鴉片販子采取嚴厲的政策,稱:“英吉利恃強桀驁,性復貪利。宜鎮(zhèn)之以威,不可盡以德綏?!?/p>
不過,一個顯而易見的事實是,英國鴉片販子的艦船高大堅固,武器裝備都強于清朝水師。怎么辦呢?阮元針鋒相對地提出建議:“彼之船堅炮利,技長于水短于陸。定例外國貨船不許擅入內(nèi)洋,儻違例禁,即宜隨機應變,量加懲創(chuàng)。各國知彼犯我禁,非我輕啟釁也?!贝笠馐?,將英國鴉片販子的艦船攔在外洋,不準進入內(nèi)河。一旦他們違反這個規(guī)定,就可以隨機應變進行懲處。
阮元認為:“彼國伎倆,惟恃船堅炮利,一經(jīng)上岸,則無拳無勇,與東倭不同?;蛑^攻擊恐生事端,此似是而非之論也?!?/p>
嘉慶皇帝卻對阮元的建議不以為然,批復說:“總須德威相濟,不可妄動,慎之?!?/p>
由于朝廷對鴉片貿(mào)易采取“睜一只眼閉一只眼”的態(tài)度,阮元也無可奈何,只能在其職權范圍內(nèi),對挾帶鴉片入境的外國船只進行懲處。
兩廣總督,正式官銜為總督兩廣等處地方提督軍務、糧餉兼巡撫事,是清朝九位最高級的封疆大臣之一,總管廣東和廣西兩省的軍民政務。
沿革
兩廣總督的前身為順治元年所置的廣東總督,當時總督駐廣州,兼轄廣西。
順治十二年,總督府遷往梧州。
康熙二年,別置廣西總督,廣東總督移駐廉州。
次年,撤銷廣西總督,廣西政務復歸廣東總督管轄,廣東總督遷駐肇慶。
雍正元年,重設廣西總督,次年再次裁撤。
雍正七年,為統(tǒng)一西南軍事指揮權,鎮(zhèn)壓苗族起事,廣西政務暫歸云貴總督兼轄。
雍正十二年,廣西政務仍隸廣東總督管轄,更號兩廣總督。
乾隆十一年,兩廣總督遷回駐廣州。
光緒三十一年起,兩廣總督兼任廣東巡撫。
歷任總督
日期為由農(nóng)歷換算后的格里歷日期
廣東總督(兼轄廣西,順治元年至18年)
總督空位(1644年 - 1647年6月15日)
佟養(yǎng)甲(1647年6月15日 - 1651年)
總督空位(1651年 - 1653年7月12日)
李率泰 (1653年7月12日 - 1656年3月16日)
王國光 (1656年3月16日 - 1658年7月10日)
李棲鳳 (1658年7月10日 - 1661年11月2日)
廣東總督(專轄廣東,順治18年至康熙4年)
李棲鳳 (1661年11月2日 - 1665年4月2日)
盧興祖 (1665年4月2日 - 1665年7月4日)
廣東廣西總督(康熙4年至雍正元年)
盧興祖 (1665年7月4日 - 1667年12月30日)
周有德 (1668年1月30日 - 1670年2月6日)
金光祖 (1670年3月6日 - 1682年2月1日
吳興祚(1682年2月1日 - 1689年8月8日)
石琳 (1689年8月19日 - 1702年12月17日)
郭世隆 (1702年12月17日 - 1707年1月23日)
趙弘燦 (1707年1月30日 - 1716年11月19日)
楊琳 (1716年11月25日 - 1723年9月9日)
廣東總督(雍正元年至2年)
楊琳 (1723年9月9日 - 1724年4月26日
廣東廣西總督(雍正2年至6年)
孔毓珣 (1724年4月26日- 1728年11月11日)
廣東總督(雍正6年至12年)
孔毓珣 (1728年11月11日 - 1729年3月29日)
郝玉麟 (1729年3月29日 - 1732年3月21日
張溥 (署任,1731年10月14日 - 1732年2月25日)
鄂彌達 (1732年3月21日 - 1735年1月5日
代理: 1732年3月21日 - 10月17日
兩廣總督(雍正12年至光緒31年)
鄂彌達 (1735年1月5日 - 1738年8月30日)
馬爾泰 (1738年8月30日 - 1744年8月10日)
慶復 (署任,1741年5月28日 - 1743年1月28日)
策楞 (署任,1743年1月28日 - 7月17日)
那蘇圖 (1744年8月10日 - 1745年5月14日)
策楞 (二次,1745年5月14日 - 1748年10月28日)
尹繼善(1748年10月28日 - 11月24日)
碩色 (1748年11月24日 - 1750年2月9日)
陳大受 (1750年2月9日 - 1751年11月14日)
阿里袞 (1751年11月14日 - 1753年2月24日)
班第(代理,1753年2月24日 - 10月16日)
策楞 (三次,1753年10月16日 - 1754年5月3日)
楊應琚 (1754年5月3日 - 1757年8月31日)
鶴年(1757年8月31日 - 1758年1月14日)
李侍堯署任
陳宏謀 (1758年1月14日 - 1758年5月27日)
李侍堯 (一次,1758年5月27日 - 1761年5月27日)
蘇昌 (1761年5月27日 - 1764年7月22日)
李侍堯 (二次,1764年7月22日 - 1777年2月25日)
楊廷璋 (署任,1765年7月22日 - 1767年4月24日)
楊景素 (1777年2月25日 - 1778年3月19日)
桂林 (1778年3月19日 - 1780年1月11日)
巴延三 (1780年1月11日 - 1784年2月20日)
舒常 (1784年2月20日 - 1785年2月26日)
孫士毅 (代理,1785年2月26日 - 9月1日)
富勒渾 (1785年9月1日 - 1786年5月23日)
孫士毅 (二次,1786年5月23日 - 1789年2月19日)
??蛋?(1789年2月19日 - 1793年9月14日)
長麟 (一次,1793年9月14日 - 1796年7月5日)
朱圭 (1796年7月5日 - 9月29日)
吉慶 (1796年9月29日 - 1802年12月17日)
長麟 (二次,1802年12月17日 - 1803年1月26日)
由瑚圖禮署任
倭什布 (1803年1月26日 - 1805年1月30日)
那彥 (1805年1月30日-12月12日)
吳熊光 (1805年12月12日 - 1809年1月6日)
永保 (1809年1月6日 - 2月20日)
百齡 (1809年2月20日 - 1811年2月16日)
松筠 (1811年2月16日 - 11月5日)
蔣攸铦 (1811年11月5日 - 1817年10月22日
阮元 (1817年10月22日 - 1826年6月22日)
李鴻賓 (1826年6月22日 - 1832年9月14日
盧坤 (1832年9月14日 - 1835年10月15日
鄧廷楨 (1835年10月15日 - 1840年1月21日)
林則徐 (1840年1月21日 - 10月3日)
琦善 (署任,1840年9月28日 - 12月4日)
琦善 (1840年12月4日 - 1841年2月26日)
祁□ (1841年2月26日 - 1844年3月19日)
耆英 (1844年3月19日 - 1848年7月4日)
徐廣縉 (署任,1848年2月3日 - 1848年7月4日)
徐廣縉 (正式,1848年7月4日 - 1852年9月7日)
葉名琛 (1852年9月7日 - 1858年1月26日)
黃宗漢 (1858年1月26日 - 1859年5月4日)
王慶云 (1859年5月4日 - 10月7日)
柏貴 (署任,1859年5月4日 - 21日
勞崇光 (署任,1859年5月21日 - 10月7日)
勞崇光 (正式,1859年10月7日 - 1862年10月17日)
劉長佑 (從沒到任,1862年10月17日 - 1863年2月14日)
晏端書 (署任,1863年2月14日 - 7月6日)
毛鴻賓 (1863年7月6日 - 1865年3月7日)
吳棠 (代理,1865年3月7日 - 13日)
瑞麟 (1865年3月13日 - 1874年10月17日)
代理: 1865年3月13日 - 1866年9月25日
英翰 (1874年10月17日 - 1875年9月2日)
張兆棟 (署任,1874年10月17日 - 1875年3月31日)
劉坤一 (1875年9月2日 - 1879年12月27日)
裕寬 (一次署任,1878年12月18日 - 1879年12月27日)
張樹聲 (一次,1879年12月27日 - 1882年4月19日)
裕寬 (二次署任,1879年12月27日 - 1880年5月20日)
裕寬 (三次代理,1882年4月19日 - 5月6日)
曾國荃 (1882年5月6日 - 1883年7月13日)
張樹聲 (二次,1883年7月13日 - 1884年5月22日)
張之洞 (1884年5月22日 - 1889年8月8日)
李瀚章 (1889年8月8日 - 1895年4月13日)
譚鐘麟 (1895年4月16日 - 1899年12月19日)
1898年8月30日至11月1日正式官銜為兩廣總督兼廣東巡撫
德壽 (代李鴻章,1899年12月19日 - 1900年5月24日)
李鴻章 (1900年5月24日 - 7月9日)
德壽 (二次代理,1900年7月9日 - 9月16日)
鹿傳霖 (1900年9月16日 - 26日)
陶模 (1900年9月26日 - 1902年7月2日)
德壽 (三次代理,1902年7月3日 - 1903年4月18日)
岑春煊 (1903年4月18日 - 1905年7月23日)
兩廣總督兼廣東巡撫(光緒31年至宣統(tǒng)3年)
岑春煊 (一次,1905年7月23日 - 1906年9月11日)
周馥 (1906年9月11日 - 1907年5月28日)
岑春煊 (二次,1907年5月28日 - 8月12日)
張人駿 (1907年8月12日 - 1909年6月28日)
袁樹勛 (代理,1909年6月28日 - 1910年10月29日)
增祺 (廣州將軍代張鳴岐兼署,1910年10月29日 - 1911年4月14日)
張鳴岐 (1911年4月14日 - 11月8日)
參考資料
清史稿
冬十月丙申,祖之望免,以韓崶為刑部尚書。癸卯,山東鹽運使劉清大破賊於扈家集,侍衛(wèi)蘇爾慎復定陶、曹縣。御史張鵬展疏陳,百姓不敢出首邪匪,由於地方官規(guī)避處分,不為受理,或反坐誣。上是之。己酉,那彥成奏各路調(diào)兵,再行進剿。上嚴斥之。甲寅,命托津往督河南軍務,桂芳入直軍機處。丁巳,恤禁城拒賊傷亡侍衛(wèi)那倫等世職。己未,祿康、裕瑞失察屬人從逆,發(fā)盛京禁錮。辛酉,謫降漢軍籍、直隸籍之科道官。壬戌,以明亮為兵部尚書。
十一月甲子朔,那彥成奏攻克道口賊巢,進圍滑城。丙寅,敕刪減公罪則例。壬申,通逆都司曹綸伏誅。戊子,那彥成奏楊芳等攻克司寨山賊寨,殲斃首犯李文成。
十二月丙申,命松筠、長齡籌議新疆經(jīng)費。丙午,那彥成奏攻克滑城,賊渠宋元成等伏誅,生擒牛亮臣等。予那彥成三等男,楊遇春等以次獎敘有差。命托津留辦長垣賊匪。
是歲,免直隸、河南、湖南等省二十六州縣災賦。除江蘇、河南、湖南廢田田賦。朝鮮、琉球、越南、暹羅入貢。十九年甲戌春正月壬午,以吳璥為河東河道總督。
二月甲午,上御經(jīng)筵。乙未,以晉昌為盛京將軍。壬寅,成都將軍賽沖阿以剿陜西賊匪苗小一等,予三等男,長齡輕車都尉,楊遇春晉一等男。壬子,以富俊為吉林將軍,特依順保為黑龍江將軍。丙辰,鐵保免,以英和為吏部尚書,奕紹為漢軍都統(tǒng)。以戴均元為左都御史。
閏二月甲子,以和寧為禮部尚書。己丑,予死事滑縣知縣強克捷、教諭呂秉鈞、巡檢劉斌等世職。
四月乙亥,上閱健銳營兵。豫親王裕豐失察屬人祝現(xiàn)入教,謀逆已發(fā)覺,不入奏,削爵。以其弟裕興襲封。以興肇為漢軍都統(tǒng)。壬午,漕運總督桂芳卒。丙戌,賜龍汝言等二百二十六人進士及第出身有差。
五月癸亥,以和寧為熱河都統(tǒng)。
六月庚申朔,日有食之。庚辰,以劉镮之為戶部尚書,初彭齡為兵部尚書。署江蘇巡撫。
八月甲子,上御經(jīng)筵。辛未,大學士、威勤伯勒保再乞致仕,許之,命食伯俸。以托津為大學士,明亮協(xié)辦大學士。戊寅,上謁陵。甲申,上還京。
九月乙未,以景安為戶部尚書。
冬十月乙丑,以慶溥為左都御史。己巳,江西巡撫阮元以擒捕土匪,加太子少保。十一月癸丑,命開墾伊犁、吉林荒地。
十二月癸未,百齡罷協(xié)辦大學士,以章煦為協(xié)辦大學士。乙酉,祫祭太廟。
是歲,免直隸二縣、河南二縣、黑龍江各城災賦。除奉天岫巖、浙江西安四縣廢田田賦。朝鮮、琉球入貢。二十年乙亥春正月甲午,時享太廟,命智親王行禮。
二月己未,上御經(jīng)筵。
三月庚寅,上謁東陵。戊申,上還京。甲午,初彭齡以參劾百齡不實,又代茅豫乞病,降官。旋經(jīng)百齡查覆參奏,奪職。己酉,兩廣總督蔣攸铦疏陳查禁鴉片煙章程。得旨?洋船到澳門時,按船查驗,杜絕來源。官吏賣放及民人私販者,分別治罪?
夏四月己巳,上閱健銳營兵。壬午,上制官箴二十六章,宣示臣工。
五月丁亥,刑部疏,審明知府王樹勛即僧明心,蒙混捐保職官。得旨:枷號兩個月,遣戍黑龍江。入教侍郎蔣予蒲褫職。
六月戊辰,上制勤政愛民論,宣示中外。己卯,常明奏中瞻對土番洛布七力滋事,改委總兵羅思舉由下瞻對前往剿辦。其剿辦不力之總兵羅聲皋及捏稟之都司圖棠阿均褫職逮問。
秋七月甲午,總兵羅思舉剿辦瞻對土番洛布七力竣事,下部議敘。癸卯,上巡幸木蘭。
八月戊辰,上行圍。百齡以捕獲編造逆詞首犯方榮升功,晉三等男。九月己亥,上還京。
冬十月庚申,召松筠來京,以長齡為伊犁將軍。癸亥,命侍郎那彥寶往勘山西地震災。
十一月丁亥,禮親王昭梿以刑比佃丁欠租,削爵圈禁,以麟趾襲。十二月己卯,祫祭太廟。
是歲,免直隸寧晉二縣災賦。除江蘇寶山、靖江,山西靜樂廢田田賦。會計天下民數(shù)三萬二千六百五十七萬四千八百九十五名口,存?zhèn)}谷數(shù)三千八十萬二千八百六十九石九斗一升七合五勺。朝鮮、琉球、暹羅入貢。
二十一年丙子春正月丙戌,特詔諸親王、郡王勿令內(nèi)監(jiān)代為奏事,致開交結之端。二月壬子,上御經(jīng)筵。甲戌,上謁東陵。庚辰,上還京。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lishitanjiu/27941.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