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給大家準(zhǔn)備了王維的故事,感興趣的小伙伴們快來看看吧!
王維大家都不陌生,他是唐朝有名的大詩人,其詩歌至今還被人們廣為傳頌,由此可以看出王維確實是一個有才能的人。
雖說王維是一個有才能的人,但是有才能不意味著考試一定能考第一,比如杜甫名氣和才能比王維還要大。
但是杜甫在唐朝的科舉考試中,卻屢次考不中,當(dāng)然王維是科舉考試的狀元,但是王維得狀元的原因,說出來卻有點讓人不好意思。
王維確實有才氣
王維有才,這一點毋庸置疑,從他的詩歌便能看出王維確實是才高八斗。但是古代的科舉考試大家也知道,難度是非常大。
甚至比今天的高考還要競爭激烈,科舉開始難度的大小,主要是看錄取比例,全國有那么多的才子。
而狀元卻只有一個,這種萬里挑一的選拔,無論是在古代還是現(xiàn)今難度都是非常巨大的,這也就意味著,光憑才能有時候很難脫穎而出。
杜甫就是一個例子,還有很多人,確實非常有才氣,但是一遇到考試就不行,王維能夠獲得狀元當(dāng)然離不開他的才氣。
除了才氣,王維能夠獲得狀元,還有另外一個原因,這個原因在他獲得狀元的過程中,起到了至關(guān)重要的作用。
獲得公主的芳心
王維當(dāng)年能夠在科舉考試中考中狀元,與他俘獲玉真公主的芳心,有著不可分割的關(guān)系。玉真公主何許人也?
了解唐朝歷史的人,可能知道玉真公主那可是唐朝的一位大人物,她是唐玄宗的妹妹,因為排行老九,所以也叫九公主。
她之所以影響力巨大,是因為她和皇帝唐玄宗的關(guān)系好,是唐玄宗最寵愛的妹妹,這一點非常重要。
有時候雖然貴為皇親國戚,倘若和皇帝的關(guān)系很生分,那也辦不成什么大事,玉真公主愛好音樂和老莊學(xué)說。
恰好王維也愛好音樂和老莊學(xué)說,用現(xiàn)在的話來說王維和玉真公主兩人志同道合,都是文藝青年。
據(jù)《唐才子傳》記載,王維字摩詰,并不是說王維是摩羯座,王維老家是太原人,也算是當(dāng)時的大城市。
王維九歲便能夠作詩,擅長草書和隸書,并且懂得音樂,并且王維此人相貌英俊,這樣的人放在今天也是一個受歡迎的人。
貴人引薦得遇公主
王維當(dāng)時準(zhǔn)備參加科舉考試,唐朝的科舉考試和后期的科舉考試略有不同,用今天的話來說沒有后期那么嚴(yán)格。
比如科舉考試到了宋朝,就變得很嚴(yán)格了,變嚴(yán)格的原因主要是因為作弊的人多了,如果大家都不作弊,那么也不會變嚴(yán)格。
拿唐朝來說,唐朝的科舉考試,考生考的好是一回事,還得有人賞識舉薦,這對于考生來說既是好事也是壞事。
如果你有關(guān)系,能夠有名人推薦你,那么這個規(guī)則對于你來說就是一件好事,否則即便你很有才能,也未必能考中,這樣來看便是一件壞事。
王維有一位好友叫做岐王,岐王得知王維要準(zhǔn)備參加科舉考試,為萬維出了一個主意,這個主意確實不錯。
一句話概括就是讓王維傍上玉真公主這個關(guān)系,那么憑著王維的才能,獲得狀元便是易如反掌的事情了。
具體操作方案就是,讓王維準(zhǔn)備幾首好詩,在準(zhǔn)備一段琵琶曲,當(dāng)然都是和感情有關(guān)的,玉真公主作為女人,而且是一個感性的人,這些題材自然容易打動她。
王維也不失所望,憑著幾首詩,和一首琵琶曲,再加上自己的顏值爆表,一下子把玉真公主弄得芳心蕩漾。
立刻對王維許諾,你要是參加科舉考試,她可以幫忙保舉,王維自然是千恩萬謝,有了這個大靠山,獲得狀元自然不愁了。
私自娶妻惹怒公主
王維中了狀元之后,被賜封的官職是管理皇宮音樂,其實這是玉真公主安排的,玉真公主讓王維留在京城管理音樂。
一是這是一個閑職,上任后有大量的業(yè)余時間,不用那么累,王維也可以有充足的時間來進(jìn)行創(chuàng)作。
而是為了自己和王維見面也方便,如果安排王維到外省任職,那以后基本上就見不到了,處于這兩點考慮,所以讓王維擔(dān)任太樂丞這一官職。
但是王維似乎沒有領(lǐng)會到玉真公主這番苦心,竟然沒有和玉真公主打招呼就娶了妻子結(jié)婚了。
玉真公主得知這件事是很生氣的,畢竟自己的偶像或者說是喜歡的人結(jié)婚了,內(nèi)心多少都會有些失落。
于是玉真公主一怒之下把王維趕出了京城,不過后來玉真公主很快又反悔了,畢竟她還是對王維動了真情。
女人往往就是這樣,真愛一個人,嘴上說怨恨,真要是到了每天都見不到的時候,便又會思念的發(fā)慌。
王維離開京城沒走幾天,玉真公主就忍不住了,讓自己的哥哥唐玄宗把王維又給召回來,并且安排王維就住在玉真公主的宮外。
王維對玉真公主并不是真愛,但是躲又躲不起,惹又惹不起,只能逆來順受,任憑公主怎么開心怎么來。
雖然王維當(dāng)時正值三十來歲,壯年時期,但是一直沒敢再娶妻,而是孤居一室、潛心學(xué)佛。估計他內(nèi)心也是很苦惱的。
王維是哪個朝代的 王維是唐代有名的詩人,他留下了許多膾炙人口的詩文。王維早期信道,后期信佛,參禪悟理,過著半官半隱的生活。而他從熊心壯志,到淡泊寧遠(yuǎn),這樣的心態(tài)的轉(zhuǎn)變,與當(dāng)時的時局有著很大的關(guān)系。
?
王維的出生日期存在爭議,有人說是699年,也有人說是701年,而他的離世時間是761年。所以,王維所處的朝代是可以確定的,他是唐朝的人。
699年是圣歷二年,而701年是武則天大足元年或長安元年,所以無論他的出生日期是其中的哪一年,他都出生于武則天執(zhí)政時期。而武則天是李治的皇后,我國歷史上的第一位女皇帝。
761年是唐肅宗李亨執(zhí)政時期,而唐肅宗是唐朝的皇帝,唐玄宗的繼位者。所以,從王維出生,到王維死亡,他所處的年代都是唐朝時期。
王維經(jīng)歷了開元盛世的景象,也經(jīng)歷了安史之亂后唐朝的元氣大傷。安史之亂后,唐朝逐漸開始衰落,政局不穩(wěn)。也正是政局的動蕩,使原本壯志凌云的王維漸漸變得心灰意冷了。消沉以后的王維,開始過著半隱的生活,他將名利看得很淡,悠閑自然地過著自己的生活。在隱居期間,他寫下了不少的詩作,其中不少詩句都體現(xiàn)了他淡薄的心態(tài)。
王維出生于武則天執(zhí)政時期,卒于李亨執(zhí)政時期。所以,王維是唐代的人,而他的詩在唐代的詩壇中有著十分深遠(yuǎn)而廣泛的影響力。
王維和太平公主 王維是中國唐代大詩人,有傳言他中狀元是走了太平公主的后門。王維與貴族交好。 一天,一位王爺看到王維很煩惱,于是上前詢問以示關(guān)心。在知道他是在擔(dān)心科舉考試的事后,便拍著胸脯告訴王維這件事他可以幫忙。
?
這個王爺是太平的侄子 ,他讓王維準(zhǔn)備幾首詩,并帶著他去了公主府。對于這位公主,王維是有所而聞的。王爺把他介紹給了太平,太平表示她很欣賞王維的詩才。王維明白這個公主是看上自己了??赏蹙S畢竟是流傳千古的大詩人,如果沒有點節(jié)操,他也就不會被后世推崇了。王維不想靠色相取得官職 ,便想要告辭了。但好色的公主哪里會放過這樣一塊美玉。她腦子一轉(zhuǎn),要換一種方式拿下他。他不是喜歡做詩嗎,好,就用詩打動你。公主給王維講了個故事, 一個貴族子弟搶了一個美貌的燒餅店老板娘,可她終日不開口說話,那位貴公子就把她的燒餅老公叫來,她一見到她老公,就不說話,開始哭,場面非常動人。公主讓王維以這個故事為主題賦詩一首。王維不慌不忙寫了五言絕句,并對太平講訴了楚國息夫人與這個老板娘同樣的遭遇。聰明的太平聽出了弦外之音,問王維是否有舊情,王維大大方方地承認(rèn)了。公主還是不死心,給王維看畫在名貴紙張上的春宮圖,可王維仍然不為所動。公主對于崇高的王維漸漸開始欣賞起來,可恨自己怎么不早點遇到這樣的人物。
后來,太平見王維意志堅決,實在打動不了他,又不想逼迫這樣一位才華橫溢的詩人,就放他離開了。
開元七年(719年),唐代大詩人王維19歲時入京參加京兆試,事先得知一消息:此次京兆“解頭”(京兆試第一名稱“解頭”)在試前已擬定人選,乃是與王維一同應(yīng)試的書生張九皋。原因何在?原來張九皋請人拜托了太平公主(唐高宗之女、唐玄宗姑母),太平公主已命試官將張九皋定為解頭。
王維本想憑真才實學(xué)奪得“第一”,得知此事后,深感不安。于是來到岐王府中。見到岐王,一番交談后,王維將京兆試官已擬定張九皋為解頭的消息告訴了岐王。同時請求岐王能說動公主改變主意。
岐王聽罷王維的一番訴說,深感為難,因為太平公主性格倔強,若為此事與之力爭,則深為不便。但若聽之任之,將張九皋定為解頭,則又不情愿。左思右想,岐王終于想出了一個主意。岐王知道太平公主喜歡讀詩,而且喜歡琵琶樂曲。若是能讓太平公主知道王維在詩歌、音律方面的才能,她也許會改變主意。
岐王告訴王維,回去之后做兩件事情。第一,從以往詩作中選取佳作,抄錄十首。第二,選取琵琶新曲一首,此曲務(wù)必哀切動人。5日過后,王維前來王府。見到岐王后,岐王告訴王維,即將與王維同去公主府第。岐王見王維衣著寒酸,若以一介寒士的身份去見公主,似乎欠妥。于是取來錦繡衣衫,讓王維換上。隨后,王維身攜琵琶與岐王一同來到太平公主府第。
到了公主府第,岐王先見公主,公主設(shè)宴款待岐王,并安排樂舞助興。此時,岐王讓人將王維傳了進(jìn)來。
太平公主第一次見到王維,只見王維年輕貌美,風(fēng)姿英絕。于是問岐王:“此是何人?”岐王答:“是一知音?!彪S即,岐王讓王維獻(xiàn)上一首自譜新曲。只見王維應(yīng)手揮弦,瀟瀟灑灑,大弦小弦丁冬作響,樂聲哀婉凄切,動人心魄。
一曲終了,公主問王維:“此曲何名?”王維起身回答:“郁輪袍。”公主聽罷,極口稱贊。
此刻,岐王對公主道:“此生不僅精通音律,擅奏琵琶,而且就文章而言,恐當(dāng)世也無人能及?!惫髀犃酸醯囊环h論,隨即便問王維有何佳作于世間流傳。
王維再次起立,將事先抄錄好的詩卷奉上。公主閱罷,又是一陣驚奇。因為這些詩篇都是太平公主日常朗誦的詩篇,本以為俱是古人佳作,未料想出自王維筆下。
公主讓宮婢將王維帶入室內(nèi),換上華麗無比的錦繡衣衫。然后置辦酒宴,安排王維入宴,坐在賓客的上首。席間,眾人談笑之際,公主覺得座中王維風(fēng)流蘊藉,語言諧戲,不禁一再矚目。
岐王見此情景,心內(nèi)大悅,知道時機成熟,便開口對公主道:“近日京兆試,若得此生為解頭,誠所謂國之精英?!?/p>
公主聽罷,急忙問:“為何不讓其應(yīng)舉?”岐王答:“此生不得首薦,所以不愿應(yīng)試。據(jù)傳聞貴主已諭京兆試官,將解頭擬定為張九皋?!?/p>
公主聽罷,笑道:“哪里是我的安排,無非是受人之托罷了?!比缓螅瑢ν蹙S說:“此次解頭,非你莫屬,我當(dāng)為你助力?!蓖蹙S再次起身拜謝,隨后,公主讓宮人將試官召至府第,命宮女傳公主的旨意。
京兆試畢。王維得中解頭,一舉登第。
擴展資料 王維(701年-761年,一說699年—761年),河?xùn)|蒲州(今山西運城)人,祖籍山西祁縣。唐朝著名詩人、畫家,字摩詰,號摩詰居士。
王維出身河?xùn)|王氏,于開元十九年(731年)狀元及第。歷官右拾遺、監(jiān)察御史、河西節(jié)度使判官。唐玄宗天寶年間,王維拜吏部郎中、給事中。安祿山攻陷長安時,王維被迫受偽職。長安收復(fù)后,被責(zé)授太子中允。唐肅宗乾元年間任尚書右丞,故世稱“王右丞”。
王維參禪悟理,學(xué)莊信道,精通詩、書、畫、音樂等,以詩名盛于開元、天寶間,尤長五言,多詠山水田園,與孟浩然合稱“王孟”,有“詩佛”之稱。書畫特臻其妙,后人推其為南宗山水畫之祖。蘇軾評價其:“味摩詰之詩,詩中有畫;觀摩詰之畫,畫中有詩?!贝嬖?00余首,代表詩作有《相思》、《山居秋暝》等。著作有《王右丞集》、《畫學(xué)秘訣》。
人物生平
王維于武則天長安元年(701年)出生在蒲州(今運城永濟市)。
王維才華早顯,與其小一歲的弟弟王縉幼年均聰明過人。十五歲時去京城應(yīng)試,由于他能寫一手好詩,工于書畫,而且還有音樂天賦,所以少年王維一至京城便立即成為京城王公貴族的寵兒。
有關(guān)他在音樂上的天賦,《唐國史補》曾有這樣一段故事:一次,一個人弄到一幅奏樂圖,但不知為何題名。王維見后回答說 :“這是《霓裳羽衣曲》的第三疊第一拍?!闭垇順穾熝葑?,果然分毫不差(根據(jù)沈括《夢溪筆談》卷十七“書畫”的考證,《霓裳羽衣曲》第三疊并沒有拍,是散曲,白居易的句子“中序擘騞初入拍”也可以說明這一點。沈括精通音律,其言可信。王維工于音律,是正史所載之事,但這個故事卻是編造的)。
唐玄宗開元十九年(731年),王維狀元及第(一說開元九年<721年>中進(jìn)士)。任太樂丞,因伶人舞黃獅子受累,貶為濟州司倉參軍。
開元二十三年(735年),張九齡執(zhí)政,拔擢王維為右拾遺。
開元二十四年(736年),調(diào)任監(jiān)察御史,后奉命出塞,擔(dān)任涼州河西節(jié)度幕判官。
出仕后,王維利用官僚生活的空余時間,在京城的南藍(lán)田山麓修建了一所別墅,以修養(yǎng)身心。該別墅原為初唐詩人宋之問所有,那是一座很寬闊的去處,有山有湖,有樹林也有溪谷,其間散布著若干館舍。王維與他的知心好友度著悠閑自在的生活,過著半官半隱的生活。
天寶十四年(755年),安史之亂爆發(fā)。
至德元載(756年),長安被叛軍攻陷,王維被捕后被迫出任偽職。戰(zhàn)亂平息后,王維被下獄,交付有司審訊。按理投效叛軍當(dāng)斬,但因他被俘時曾作《凝碧池》抒發(fā)亡國之痛和思念朝廷之情,又因其弟刑部侍郎王縉平反有功請求削籍為兄贖罪,王維才得寬宥,降為太子中允,后兼遷中書舍人,官終尚書右丞。
上元二年(761年),王維逝世。臨終時,他仍作書向親友辭別,完成后便安然離世。
王維早年有過積極的政治抱負(fù),希望能作出一番大事業(yè),后值政局變化無常而逐漸消沉下來,吃齋念佛。四十多歲的時候,他特地在長安東南的藍(lán)田縣輞川營造了別墅和在終南山上,過著半官半隱的生活。《輞川閑居贈裴秀才迪》這首詩是他隱居生活中的一個篇章,主要內(nèi)容是“言志”,寫詩人遠(yuǎn)離塵俗,繼續(xù)隱居的愿望。詩中寫景并不刻意鋪陳,自然清新,如同信手拈來,而淡遠(yuǎn)之境自見,大有淵明遺風(fēng)。
王維在詩歌上的成就是多方面的,無論邊塞、山水詩、律詩還是絕句等都有流傳人口的佳篇。
參考資料:王維 (唐朝詩人、畫家)-百度百科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lishitanjiu/27972.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hù)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luò),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biāo)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