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世紀初期,掀起了一股“人參潮”,人參是人們視為補身至寶,價格被炒上天。因此很多百姓深入大山之中挖掘人參,只要挖出一顆品相好的人參,足夠普通百姓十幾年的開銷,可謂是發(fā)家致富的好手段。
鴨綠江北岸興京一帶是皇室御用的人參產(chǎn)地,里面出產(chǎn)的人參數(shù)量以及質量都比外地好上許多,不過此地已經(jīng)被皇家承包。其他人只能在周邊地區(qū)“撿漏”,即便如此依舊比其它地區(qū)的人參出產(chǎn)概率高出很多,這也吸引了大量人員前來挖參。
由于鴨綠江距離朝鮮比較近,很多朝鮮的百姓也都偷偷越過邊境來此地挖掘人參。不過朝鮮人都是結伴而行,經(jīng)常會欺負,搶劫清朝挖參的百姓,甚至殺人越貨的事件都時有發(fā)生,對此順治帝與朝鮮官方繞此問題的交涉從未間斷過,只不過效果甚微。
在1685年,朝鮮有數(shù)十個邊民帶上刀槍,偷渡鴨綠江時被清朝邊境士兵發(fā)現(xiàn),雙方在三道溝附近發(fā)生沖突。最終朝鮮的這些匪徒被擊斃一人數(shù)人受傷,而清朝方面也多人受傷。
從傷亡上來講,這起事件非常小,然而事情并非如此簡單,事情大小可是要看當局者康熙在不在意。
康熙皇帝得知這件“小事”后,立刻表現(xiàn)出強硬的態(tài),先由禮部發(fā)文通告朝鮮,責其迅速將越境匪徒緝拿歸案,然后派出督查使,讓朝鮮國王親自迎接并與使者一起審訊匪徒以及出現(xiàn)匪徒的地方官員。最后,康熙皇帝連朝鮮國王都要“察議”,責怪他疏忽邊防的罪責。
原本朝鮮國王認為康熙此舉只是“重拿輕放”,做做樣子而已,“察議”國王只不過走走流程,之后清朝皇帝會以“免議”的方式對朝鮮國王加恩。朝鮮國王不會受到任何委屈,畢竟朝鮮國王也是一方君主,面子總是要有的。再說,這次沖突也只是“小沖突”而已。
然而,康熙可不僅僅是做做樣子而已。朝鮮國王等待的“免議”始終沒有到來,這個時候他們才意識到事情的嚴重性,于是在惶恐之中全國范圍的搜捕有過越境記錄的人員,而越境人員所處的地方官員也一并被押解至漢城等候“天朝使者”審訊。
在迎接“天朝使者”的時候,康熙皇帝明文規(guī)定,一定要朝鮮國王進行“郊迎禮”?!敖加Y”是當宗主國王侯以及更高級別的大人物前來時,朝鮮國王才會實行的一種禮節(jié),是由國王率領一干宗親以及文武百官在應恩門處,著官服鞠躬靜候,實乃是一種大禮。
可對于審查使團的到來,卻要行如此禮數(shù),讓朝鮮國王有失面子,但又無可奈何,只好答應。
△“郊迎禮”圖而在抓捕越境者時,督查使團認為朝鮮方面不夠盡力,調遣清朝軍隊入朝鮮“幫助”緝拿。最終有19名越境者被處死,家人遭到流放,而說屬的地方官員被革職查辦。對此朝鮮國王絲毫不敢有意義,還上交了一份“謝罪書”:
這對于朝鮮而言可謂是奇恥大辱。就好比自己家孩子犯了錯,本該由自家大人對孩子進行懲罰,而鄰居卻覺得懲罰不夠,親自動手當著你的面揍你的孩子,完事兒了你還要在一旁說:打得好!
而這樣還不算完!
對于朝鮮國王的謝罪,康熙還不滿意,要求朝鮮賠償2萬兩罰銀,并且由于朝鮮右議政鄭載嵩(相當于右丞相)在督查使團審查案件時提出過反對意見,要求對鄭載嵩降級查辦(最終被處以將四級懲罰)。
△朝鮮電影中清朝士兵的造型雖然這件事對于朝鮮而言確實是一個“小題大做”的懲罰,但對于清朝而言卻是一個至關重要的一種處理邊境事宜的典型案例。也正是這個“小題大做”,讓朝鮮懼怕了200多年,直到甲午戰(zhàn)爭之后清朝頹敗,朝鮮才算是長處一口氣。
搜索立即關注
你若喜歡,請點“在看”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lishitanjiu/28042.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轉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