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里說的春申君黃歇,大家可不要跳轉(zhuǎn)到羋月傳中喲!春申君黃歇是戰(zhàn)國四公子之一,以門客三千而著名。輔佐當時楚國的楚考烈王治理出國,使得戰(zhàn)國時期的其他國家不敢輕易進犯。也是當時的一代名臣,但是春申君的結(jié)局卻沒有得到善終,在楚考烈王去世后,春申君也因為自己的識人不明而落得家破人亡的下場。
春申君為什么深得楚考烈王信任呢?
1.展露頭角
在楚襄王時期,年輕的黃歇就開始嶄露頭角,顯現(xiàn)出自己不凡的才能,年輕時的黃歇四處游學,增加了自己的見聞,博覽群書,開拓了自己的視野,后來楚襄王因為黃歇的舌辯才能而重用他,讓他參與國事,負責外賓的接待工作。差不多相當于現(xiàn)在的外交部長。
2.秦國為質(zhì)
當時秦楚兩個簽訂了友好盟約,楚襄王為了取信秦國,因此派自己的兒子熊完(后來的楚考烈王)去秦國做人質(zhì),黃歇被安排和熊完一起在秦國生活了10年,兩個人在異國他鄉(xiāng)相依為命,建立了深厚的情誼,這個情誼大概已經(jīng)脫離了單純的君臣情誼,而多了些親情,兄弟情。
3.輔太子繼位
楚頃襄王病重,這時候黃歇聽到這個消息的第一反應(yīng)就是一定要讓太子熊完回國登基,否則王位會旁落到其他人手中,黃歇在秦10年的時間里,和秦朝的一些官員處的都不錯,尤其和當時的秦國丞相范雎的關(guān)系比較好,這時他來勸說范雎:如果秦國可以放熊完太子回國繼承皇位,那熊完登基后必然會感激秦朝的幫助,這樣兩國的聯(lián)盟關(guān)系會更加穩(wěn)固,如果這時候秦國要把楚太子熊完當作人質(zhì),要挾楚國,那們這個時候楚國必然會另立新主,這樣的話秦楚兩國的關(guān)系就會破裂。
黃歇這時候一遍等著秦王的消息,一邊安排楚太子熊完逃走,黃歇讓太子熊完換上馬車夫的衣服逃出了秦國都城,自己卻抱著必死的決心留在驛館,等到太子出城后,他去面見秦昭王,秦昭王怒不可遏,想要處死黃歇。但是被范雎制止了,他向秦昭王進言,熊完繼位以后,肯定會重用黃歇,大王不如放他回去,這樣也顯示出大王的氣度,讓楚國感念大王的恩德,便于兩國更好的結(jié)盟。
楚太子熊完回到楚國后,繼承了楚國的王位,稱楚考烈王,黃歇也因為營救太子,被封為春申君,成為了楚考烈王最為倚重的大臣。
為什么說春申君的結(jié)局是咎由自取呢?
親信小人
楚考烈王一直因為沒有子嗣而發(fā)愁,黃歇就在全國為楚王尋找容易生養(yǎng)的女子,送進宮中,希望可以為楚王剩下子嗣繼承大統(tǒng)。在這個時候他認識了趙國人李園,李園知道楚王不能生育,他想出了一個計策,先將自己的妹妹嫁給了春申君,后來他的妹妹李環(huán)懷了身孕,他又勸說黃歇:大王沒有兒子,他去世后肯定會傳給他其他的兄弟的子嗣,那時您肯定會被針對,您不如降李環(huán)送入宮中,這樣您自己的兒子當上皇位,你還是一人之下,萬人之上,春申君親信了李園的話,降李環(huán)送入了宮中,不久為楚王生下了一個兒子,李園也隨之地位顯赫,他就開始培養(yǎng)死士,準備向春申君黃歇下手。
自傲不進忠言
春申君有個門人叫朱英,他對當時的形勢估計得很準確,也看穿了李園的野心,他勸說春申君先下手為強除掉李園,這樣楚王去世后,他就可以繼續(xù)保住權(quán)勢,但是春申君沒聽進去忠言,他被李園忠厚的外表所欺騙,最后被李園所殺,他的家人也沒李園屠殺殆盡。
所以說,春申君的結(jié)局都是因為他的自傲所導(dǎo)致的,在戰(zhàn)國那個混亂的年代,如果不能時刻保持警惕,遲早會吃虧甚至配上性命,但是春申君對楚國的貢獻也是有目共睹的,可以稱得上一代豪杰人物。
搜索立即關(guān)注
你若喜歡,請點“在看”
歷史上的戰(zhàn)國四公子 為什么黃歇死的最慘? 春申君黃歇是戰(zhàn)國四公子里出身最低微的,是唯一一個不是王族出身的人,但是他的最為慘烈的結(jié)局卻不僅僅因為他的出身,更多的是由于自身的性格缺陷。
1.“珠炫趙客,邑開吳士”。
“太史公作四君傳,具見好客意”,“好客”是四公子人物形象中最重要的共性,也是司馬遷最濃墨重彩的一筆。司馬遷載:春申君“爭下士,招致賓客,以相傾奪,輔國持權(quán)”,他的好客是為了鞏固自己的輔國之權(quán),更有甚者,待客不是用誠意,而以珠玉待客,這樣的待客之道怎么能真得士?
再看信陵君,他的待客不僅美其服飾,盛其飲食,更重要的是待人真誠不矯飾,只要是士人,不論德才高低,信陵君都能謙虛的有禮貌的跟他們交往。比如侯嬴,是一個地位低下的“夷門監(jiān)者”,信陵君聽說他是個賢者就去拜訪他,為他大宴賓客,并親自去接他,還為他趕車去拜訪侯嬴的朋友屠夫朱亥?!妒酚洝分小耙拈T迎侯生”描述的非常詳細,讓我們看到的是一個仁厚長者的風范,“仁而下士,士無賢不肖皆謙而禮交之”,因此侯生深受其精神感召,在圍魏救趙時,挺身而出愿為國家、知己以死相報,“北鄉(xiāng)自頸”。反觀春申君的三千賓客,卻是用于“皆躡珠履以見趙使,趙使大慚”。
正因為他的待客之道,在李園“欲殺春申君以滅口,而國人頗有知之者”時,只有賓客朱英站出來提醒他。盡管孟嘗君“好客自喜”,但“舍業(yè)厚遇之”,“食客數(shù)千人,無貴賤一與文等”,所以孟嘗君有雞鳴狗盜,有馮獾為其“狡兔三窟”,平原君有毛遂為其自薦,有公孫龍為其謀劃。
2.“利令智昏”,“奸謀盜楚”。
前文說了,春申君并不是楚國宗親,他是憑借自己為楚太子出生入死換來的高貴的身份地位的,也就是說他的榮辱全系于楚王?!妒酚洝份d:“春申君相二十二年,諸侯患秦攻伐無已時,乃相與合從,西伐秦,而楚王為從長,春申君用事。至函谷關(guān),秦出兵攻,諸侯兵皆敗走。楚考烈王以咎春申君,春申君以此益疏?!边@說明春申君時刻感到自己的地位不保,再加上楚考烈王多年無子,這使得春申君更加擔心自己會一夜之間一無所有。這時李園之妹的一番言語更是戳到他的心窩里去了,所以說最后李園陰謀得逞不是說計謀有多高超,而是因為春申君想利用姻親關(guān)系保全自己的地位,正因為他太看重權(quán)勢地位,所以不惜“奸謀盜楚”。
應(yīng)該說這是由于他的身份決定的,如果是信陵君,怎么也不會“奸謀盜魏”的,信陵君本身就是魏國宗親,家國一體,存國就是存己。當然這并不是否定信陵君所做的一切事情,恰恰相反,正是信陵君認識到這一點,家國天下高于一切,一心為國的行為才更突顯他的賢。
3.“當斷不斷,反受其亂”。
春申君性格中的最大缺陷就是“當斷不斷”??梢哉f,救楚太子歸國任相一事是他人生的分水嶺,前期明智忠信,后期昏聵自利。高居相位二十多年,養(yǎng)尊處優(yōu),早將他的赤誠之心消磨殆盡,他盲目樂觀,缺乏憂患意識,從而變得昏庸遲鈍,生于憂患死于安樂,在李園“欲殺春申君以滅口,而國人頗有知之者”時,他竟毫不自知,當門客朱英向他分析他與李園之間的利害關(guān)系時,他置之不理,竟說“足下置之,李園,弱人也,仆又善之,且又何至此!”
再看平原君,雖不是太史公心目中的理想人物,“平原君,翩翩濁世之佳公子也,然未睹大體”。據(jù)實而論,平原君的才智沒有超人之處,甚至于顯得平庸,他愛美人,喜奢華,貪小利,卻也緣于他的貴族身份,但他的最大長處就在于他善養(yǎng)士,能用人,知錯即該。聽從李同的勸告而解邯鄲之圍,采納公孫龍的意見不請封都是善用人;不以自己的身份為意,向信陵君賠罪,向毛遂道歉是知錯即該。
司馬遷評論春申君的慘死時,認為他“當斷不斷,反受其亂”,如果春申君也能像平原君那樣善用人,知錯即該,采納朱英的建議,是有可能避免災(zāi)禍的。無妄成災(zāi),朱英徒語。
四公子的死亡不能不說是其各自的個性使然。
平原君雖不識大體,但庸人有庸福,天年而終,其后代與趙國共存亡。
孟嘗君由賤而貴,重地位,重利益,雖壽終天年,然死后兒子為奪薛公之位自相殘殺,終被齊魏滅亡。
信陵君仁賢,一心為國,晚年卻遭魏王猜忌,兵權(quán)被奪,郁郁不得志,“與賓客為長夜飲,飲醇酒,多近婦女”,終病酒而卒?!?/p>
春申君利令智昏,奸謀盜楚,然螳螂捕蟬,黃雀在后,終身首異處,慘遭滅族。
?戰(zhàn)國四公子?分別是處于春秋戰(zhàn)國末期的人物包括,孟嘗君田文,平原君趙勝,信陵君魏無忌和春申君黃歇,他們分別屬于齊國,趙國,魏國還有楚國,他們的一生跌宕起伏,其中最屬春申君黃歇的結(jié)局最為悲慘。下面分別看看他們四位:
孟嘗君田文
孟嘗君田文戰(zhàn)國時期齊國人,在齊國任齊國相,使用的是?遠交近攻?的方略,后來由于田甲的叛亂,跑到了魏國,成為了魏國的相,并且聯(lián)合燕國和趙國攻打齊國, 他的一生在齊國和魏國奔走,后來他居住到了薛,后來因為各國紛爭,把薛這個地方給消滅了,他的后代子孫都失散了。但是據(jù)史料記載,他的后代還能追溯到。他算是善終吧。
平原君趙勝
平原君趙勝戰(zhàn)國時期趙國人,他的父親是趙武靈王, 他的門下有數(shù)以記千的食客,他一直在趙國隱忍,并且率領(lǐng)他手下的門客連同楚國魏國一起打敗了秦國的軍隊。他是屬于趙家的子孫,他去世之后他的子孫后代繼承了他的封地和爵位,但是后來大秦統(tǒng)一了全國,趙國滅亡了,同時他的后嗣也一同滅亡了。
信陵君魏無忌
信陵君魏無忌的門客也有好幾千,在早年,他聯(lián)合五個國家一起打退了秦軍。后來由于收到了多方的采集,他的心涼了,回到魏國后不想在理朝政了,每天沉溺于酒色之中,過了幾年后他去世了。從那以后,魏國的大勢已去,最終滅亡。
春申君黃歇
春申君黃歇是楚國人,擔任楚相。黃歇善于雄辯,游走于列國之中。他的一生很慘,在晚年他被人暗算,遭到了滿門抄斬。他自己的頭顱還被砍了下來,扔到了路邊,
由此看來,?戰(zhàn)國四公子?最屬黃歇的結(jié)局最為慘烈,被滿門抄斬不說還死無全尸,最終連后代子嗣都沒有能流傳下來。
在賈誼的《過秦論》中有這樣一段記載:?當此之時,齊有孟嘗,趙有平原,楚有春申,魏有信陵。此四君者,皆明智而忠信,寬厚而愛人,尊賢而重士,約從離衡,兼韓、魏、燕、楚、齊、趙、宋、衛(wèi)、中山之眾。?
此文之后,后世便將這其中的齊國孟嘗君、趙國平原君、楚國春申君和魏國信陵君,并稱為戰(zhàn)國四公子,也稱戰(zhàn)國四君,其中又以魏國信陵君為四公子之首。
在這四個人當中,除楚國春申君外,其余三人皆是君王的后代,所以從某種意義上說,春申君也是這四公子中最富有勵志傳奇的一個人。但可惜的,這位春申君,恰恰也是四公子中下場最凄慘的那個人。
春申君,本名黃歇,楚國江夏人,原本是一介平民,后被楚王任命為楚國令尹,賜其淮河以北十二縣為封地,也就是我們現(xiàn)在的上海新橋鎮(zhèn)這一塊區(qū)域,當時這塊地區(qū)又被稱之為?春申?,故黃歇又被楚王封為春申君。
受前幾年大火的電視劇《羋月傳》的影響,現(xiàn)如今很多人都知道了黃歇這么一號人物,不過和電視劇中所演的不同,黃歇和羋月并沒有所謂的愛情故事。
雖然黃歇的祖上也是楚國的貴族,但等傳到他這一代時,已經(jīng)是衰落不堪,黃歇的身份就是一個普通的平民而已。
反觀其他三位公子,都是出生于皇親貴族,所以他們很快就能夠獲得高位,取得好多人永遠都達不到的成就,但黃歇卻只能憑借自己能力和才華一步步來實現(xiàn)。
在《羋月傳》中,編劇為把黃歇的地位太高,就說他是屈原的徒弟,但其實,史書上并沒有記載黃歇與屈原有過任何交集。
在黃歇年輕的時候,他曾四處拜師游學,并因為見識廣博,尤其善于辯論被楚頃襄王賞識,于是在楚國當了一個說客的小官。
后來,在秦國準備伐楚的時候,楚王派黃歇出使秦國,黃歇用鷸蚌相爭漁人得利的典故說服秦王,并讓秦國與楚國締結(jié)盟約。
按照約定,楚國需要將太子送到秦國做人質(zhì),黃歇便主動請纓,愿意陪同太子一起前往楚國走人質(zhì)。當然,這件事也成為黃歇發(fā)跡的關(guān)鍵。因為,此后黃歇和太子一起在秦國生活了近十年,兩人結(jié)下了深厚的友誼。
公元前263年,楚頃襄王病重,秦國卻不同意太子回去楚國,黃歇就通過勸說秦國丞相范雎,同時由自己假扮太子,最終成功讓太子返回楚國。隨后,黃歇才向秦王交代實情,秦王大怒,本想讓黃歇自盡,但因為范雎的勸諫,最終選擇將黃歇也送回了楚國。
三個月后,楚頃襄王病逝,太子登基,即楚考烈王。隨后,楚考烈王任命黃歇為楚國令尹,相當于是楚國的宰相,同時又封黃歇為春申君,讓其成為楚國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人物。
當時,楚考烈王對黃歇的信任,可以說是無與倫比,因為楚國令尹的職務(wù),一般都只能由羋姓之人才能擔任,在楚國近800年的歷中,總共只有三個外姓人擔任過該職務(wù),第一個是吳起,第二個就是黃歇,第三個叫做李園。
此后十五年,黃歇對外援趙破秦,還一舉將魯國打得滅國,讓楚國重新興盛強大。對內(nèi)則和齊國的孟嘗君,趙國的平原君,魏國的信陵君競相禮賢下士,招引門客,最高峰時黃歇有門客3000多人,其數(shù)量在?戰(zhàn)國四公子?中居于首位。當時得黃歇,其聲望和詮釋都已經(jīng)達到頂峰。
然后,在到達了權(quán)力的頂峰之后,黃歇漸漸地放松了對自己的要求。他開始沉迷于女色,不僅四處搜羅各地的美女來服侍自己,而且他變得自大,任何人的意見都不下去。后來,六國組成聯(lián)軍攻打秦國,楚考烈王擔任六國盟約的首腦,讓黃歇當權(quán)主事。
于是,黃歇不顧身邊人的建議,非要任命自己的親信龐暖為聯(lián)軍主帥,全權(quán)指揮六國聯(lián)軍攻打秦國,結(jié)果六國聯(lián)軍很快被呂不韋給打得大敗。這件事情也成為黃歇事業(yè)衰落得轉(zhuǎn)折點。因為事后把楚考烈王作戰(zhàn)失利的罪責歸于黃歇,并從此開始冷落黃歇,兩人的關(guān)系第一次出現(xiàn)裂痕。
當然,如果事情僅僅于此,黃歇也并不止于有后來的悲劇,因為楚考烈王當時還是把黃歇當作是他自己最信任的人。但可惜的是,楚考烈王的身體是一天比比一天差,更關(guān)鍵是,他到現(xiàn)在還沒有一個兒子,因而楚國的世子之位一直空缺。
如果楚考烈王去世時膝下仍然沒有孩子,那么王位只能傳給他的兄弟,那到時黃歇肯定就只能靠邊站。因此,黃歇為此事時煞費苦心,他到處尋找宜于生育兒子的婦女進獻給楚王,雖然進獻了不少,卻還是沒能沒生兒子。
當時,黃歇手下有一個門人叫做李園,此人智謀奇高,又善于審時度勢,他早就看清楚國內(nèi)的形勢,于是他心中很快醞釀了一個計劃。他先是找了個理由請假回到老家,而后故意拖延假期,等回來之后黃歇自然會問他緣故,這正好中了李園的下懷。
于是,李園就編造一個謊言,他告訴黃歇:?齊王派使臣來求娶我的妹妹,由于我跟那個使臣飲酒,所以延誤了返回的時間。?黃歇一聽,眼睛就放光了。因為,既然是齊王都能看上的女子,那肯定長的是傾國傾城。
黃歇便有意想要見李園的妹妹李環(huán)一面,李園自然是毫不猶豫的答應(yīng)下來,并且他還趁勢將自己的妹妹獻給了黃歇,不久李環(huán)便懷上身孕,李園的第一步計劃順利完成,隨后他便開始第二步計劃。
李園在得知妹妹懷孕后,就讓他妹妹勸說黃歇,總而言之,楚王這么多年一直沒有子嗣,死后必然會將王位傳給他的兄弟,到時候恐怕會對您不利!再總而言之,我現(xiàn)在懷了你的骨肉,何不趁此機會將我獻給大王?如果生下兒子,必然會成為世子,到時你就是新國君的父親,誰還敢對您不利?
黃歇經(jīng)過一系列的思想斗爭,最終還是按照對方的方法做了。后來,李園的妹妹生下一對雙胞胎兒子,楚王大喜之下將老大立為世子。計劃看似完美無缺,可仔細想想獲利最多的其實是李園,他從黃歇手下的一名門客搖身一變變?yōu)榱藝耍匚灰呀?jīng)能和黃歇平起平坐。
后來,楚考烈王年老病危之時,黃歇手下的人告訴黃歇,現(xiàn)在世子年幼,李園野心勃勃,肯定會想要謀取這個輔政大臣的職位,但因為有你擋在前面,他自然無法獲取。所以他必然會想辦法除掉你。
但是,黃歇卻認為李園忠厚老實,又一直對自己尊敬有禮,應(yīng)該不會干出這樣的事情。所以就沒有放在心上。此后十七天,楚考烈王去世,李園果然搶先入宮,并在棘門埋伏下刺客。
當黃歇進入棘門時,李園豢養(yǎng)的刺客從兩側(cè)同時刺殺黃歇,并將他的頭顱看下,扔到棘門外邊。隨后,李園又派人將黃歇滿門抄斬。一代春申君,竟落得如此下場,可悲可悲!同年,世子繼位,是為楚幽王,李園取代黃歇,被任命為楚國令尹。
戰(zhàn)國四公子指的是戰(zhàn)國時期四位以蓄養(yǎng)門客而著稱的四個人,齊國的孟嘗君田文,魏國的信陵君魏無忌,趙國的平原君趙勝以及楚國的春申君黃歇四位。
那么大名鼎鼎的戰(zhàn)國四公子,他們最終的結(jié)局如何呢?
孟嘗君田文,關(guān)于他的事情很多人都會想到“雞鳴狗盜”的來歷,他曾經(jīng)擔任過齊國的國相,魏國的國相,秦國的國相。但孟嘗君最終為各國所不容,獨自居于封地薛,中立于諸侯。他死后諸子爭奪他的位置,他的封地被齊國與魏國聯(lián)合所滅,絕嗣。
信陵君魏無忌,魏王的弟弟,提到他最著名的事情就是在長平之戰(zhàn)后的邯鄲保衛(wèi)戰(zhàn)中,信陵君的竊符救趙,而后他又多次組織聯(lián)軍進攻秦國,使得秦國的統(tǒng)一歷程被推后。然而正因為他合縱各國聯(lián)軍攻秦的勝利,受到了魏王的猜忌,解除了魏無忌的兵權(quán),從此魏無忌心灰意冷不再上朝,借酒消愁,幾年后郁郁而終。
平原君趙勝,關(guān)于他的故事,最多的就是毛遂自薦的故事。平原君趙勝在長平之戰(zhàn)與邯鄲保衛(wèi)戰(zhàn)之中都有深度的參與,長平之戰(zhàn)后受創(chuàng)嚴重的趙國能夠取得邯鄲保衛(wèi)戰(zhàn)的勝利,趙勝居功至偉,趙勝死于公元前251年。
春申君黃歇,曾經(jīng)擔任過楚國的國相,然而在歷史上據(jù)說他曾經(jīng)做了類似呂不韋的事情,他讓李園的妹妹懷孕之后,再把他送給楚王,這就是后來的楚幽王。春申君在信重他的楚考烈王死后,他在奔喪的時候遭遇李園的伏殺而死,也有人說他是被楚幽王殺死。但無論如何,春申君最后是死于非命的。
戰(zhàn)國四公子之中,平原君屬于正常死亡的,孟嘗君與信陵君雖然在某種程度上算是郁郁而終,但至少也是善終,至于春申君最慘,被伏殺屬于死于非命。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lishitanjiu/28121.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luò),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