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皇帝吃菜很感興趣的小伙伴們,小編帶來詳細的文章供大家參考。
我們常常在看影視劇的時候,覺得這皇帝九五之尊,為所欲為,而且日子過得很舒服,然而其實并不是我們想的那樣,根據(jù)一些史記記載,這皇帝每天都有著很多禮儀要走,特別地累。尤其到了清朝,這個各種禮節(jié)都必須來一遍,而且比之前的好幾個朝代更加繁瑣,所以就傳言說這清朝的皇帝每道菜只吃三口,可是,事實真的是這樣嗎?
我們都知道在清朝的時候出了一道天下名菜“滿漢全席”,它是清朝的宮廷盛宴,每每有什么大事的時候,都會上“滿漢全席”,以彰顯這清朝皇族一統(tǒng)天下的威嚴,同時也是代表了滿漢一家的表現(xiàn)。所以參加的人,只要吃了這滿漢全席,那要是見了朋友都會很自豪地談?wù)?。如果真的如傳聞那樣,清朝的皇帝每道菜只能吃三口,如果碰到一個吃貨皇帝,還不給憋死了,那么多的好菜就吃三口,肯定很難受。
你說一個皇帝每道菜只吃三口,如果那位皇帝碰到自己喜歡的菜了,就吃了三口,然后就沒了,還不難受死,更有人開玩笑說:“皇帝再吃每道菜的時候,旁邊就有太監(jiān)們數(shù)著,等皇帝把哪盤菜吃到第三口了,就把哪盤給撤了,然后讓皇帝再吃另一盤。結(jié)果,那盤菜皇帝正吃得帶勁,結(jié)果正準備再去吃的時候,發(fā)現(xiàn)沒了,多難受啊?!?/p>
而且還傳出來了一個規(guī)定:“不管哪道菜,如果皇帝喜歡,就吃兩口,那么這道菜在近一年的時間里不會出現(xiàn)在皇帝的餐桌上;倘若吃了三口,那這道菜,皇帝吃完這次后,以后都不會見到了,就算你是皇帝,再想吃也沒有下次了?!睂嶋H上,我們根據(jù)史料以及傅儀的自傳中得知,這皇帝根本沒有這樣的傳聞。這種傳聞能夠被傳出來,也不過就是不想讓人知道這皇帝的愛好是哪道菜,以防萬一被人在里面下毒了。
只是這個說法未免也有點奇葩,哪怕是怕有人給皇帝下毒,難道人家就沒有其他的辦法下毒?如果照這樣來說,那中國歷史上,這一千多為皇帝,被毒死的還不多了去了。其實這下毒只是一個傳聞而已。根據(jù)這傅儀的自傳中提到,皇帝每次吃飯前,都有很多的試餐人,每個人都嘗一口,看看合不合適。重要的就是看看有沒有人下毒,而且這皇帝用的東西全是銀制的??催^《甄嬛傳》的都知道,銀子有檢驗毒的作用,以防這皇帝誤吃下去,就死了。其實說白了,這主要靠的還是個化學(xué)反應(yīng)而已,就算下毒了,這皇帝也能及時發(fā)現(xiàn),然后在一個一個地盤問。
你說這清朝皇帝每道菜就吃三口,這是真的嗎?我們在查閱資料的時候發(fā)現(xiàn),其實并不像傳聞這樣說的。實際上,這清朝皇帝并沒有規(guī)定皇帝該吃啥,也沒有規(guī)定沒到菜只吃三口的,只是每次皇帝用膳的時候,就會記錄皇帝每次吃飯的時候那道菜吃的最多,下次就讓櫥子門多做點,那道菜吃的少了,下次就不做了。而且這些伺候皇帝用膳的,都清楚皇帝的口味是啥,就會重點告訴御膳房,做哪些菜。
然而,根據(jù)史料上的一些記載,這雍正喜歡吃肉末燒蘿卜,他兒子乾隆就喜歡吃冰糖燉燕窩以及鴨肉和豆腐,像皇帝有什么愛吃的菜,這御膳房會多做點,讓皇帝們好好地吃吃,不然那個膽子大的碰見皇帝愛吃的菜,就讓皇帝吃三口,除非他不怕掉腦袋才行。實際上,皇帝喜歡吃啥并沒有什么特殊的要求,可是有些皇帝就愛吃一些當?shù)氐胤經(jīng)]有的東西。比如這嘉慶愛吃個檳榔,可這檳榔只有南方才有,所以這南方的官員們,會想盡一切辦法把這個南方特有的檳榔帶到京城,讓皇帝飽飽口福,好讓自己升官。
說白了,還是做皇帝舒服,想吃啥就在所謂的宮里,讓人一做,自己就能吃到全天下的美味,根本不用出門,可是做皇帝也難受,每天有那么多的程序要走,這皇帝要是按照現(xiàn)在的話說就是:倫家很累。但給現(xiàn)在的吃貨們來說,是一件非常不錯的選擇,不出門就能吃到全天下的美食,多好,不像現(xiàn)在,還需要去當?shù)夭拍艹缘剑l不想足不出戶就能夠吃到美食?
叫我說啊,這各有各的好處,雖然能夠不出門吃遍天下,可人家也煩惱啊,天天看那么多的奏章,還要提防各種勢力的刺殺,還不累死了。叫我說,還是當個普通老百姓的好,雖然要出門,但是吃得安心。
無論是電視劇,又或者是一些史書記載,很多材料都在證實著,每日膳食都是山珍海味。那一桌子每天基本上不重復(fù)的飯菜,想必也是許多人夢寐以求的生活。尤其是溥儀曾經(jīng)在《我的前半生》中描述,不算果品、飲料這些零食,光是單純的伙食費就達到了14,794兩白銀。
單純看這個數(shù)字,未必能夠感受到奢華之氣,但是你要知道,乾隆年間普通的百姓月收入大概是2、3兩銀子,這種差距明顯的對比,就感受到了皇宮伙食的奢華。
皇家膳食
清朝皇室都是東北滿族,他們在入關(guān)以后,在用膳上仍然沿襲著滿人的習(xí)慣,所以一天正餐只吃兩頓飯。早上6點到8點吃的這第一頓飯名為早膳,中午12點到下午2點吃的是晚膳,這就是一日當中的正餐。當然一天只吃兩頓飯自然會餓,在正餐之后還會專門加一頓小吃,享用小吃的這個時間就不固定了。如果臨時起意想要吃什么,御膳房必須隨時做好送上,所以整個御膳房必須隨時都是準備做飯的狀態(tài)。
用膳
按照清朝的祖制家法,每次吃飯時,無關(guān)人員必須退下,留下4名太監(jiān)伺候吃飯。會有一位年長的太監(jiān)專門給布菜。在吃飯之前,侍膳的這名太監(jiān)必須先用試毒牌檢驗飯菜是否有毒,然后太監(jiān)嘗每一道菜,確認無毒以后,才能開始享用。光是每次進膳的這些復(fù)雜過程,就已經(jīng)顯示出了皇家的奢靡之風(fēng)。
清朝用膳劇照
每次進膳時的菜品也是有數(shù)量規(guī)定的,一般會有8個主菜,吃個小菜,同時御膳房還會準備一些粥湯,每一次膳食的種類多達二十幾種。不僅如此,每次傳膳的太監(jiān)一聲令下,御膳房會馬上將菜品送上以外,太后、太妃、各位妃嬪的一些膳房,都會送來一些美味可口的菜。
但是這些菜大多大多都會被浪費掉,滿清皇室有他們自己的家規(guī),每次進食一道菜絕對不能連吃三口。之所以會定這個規(guī)矩,是因為要避免的喜好被外人知道,防止別有用心之人在的膳食上耍心眼。
滿漢全席
清朝的這些掌權(quán)者,在膳食上最為講究的就是慈禧。慈禧對于每日的飲食,展現(xiàn)了皇家最為奢靡的一面。慈禧有專門給他做美食的壽膳房,在她的這個廚房里,光是做飯的爐灶就有54座,每個爐灶配備一個專門的廚子,整個上方所有廚子能做出來的菜肴種類多達4000多種,點心種類有400多種,光是找到這些菜譜和廚藝精美的廚子,想必就花了不少功夫。
慈禧用膳
慈禧進膳時的排場,甚至都要遠勝于以前的幾位。她的一頓膳食,菜肴的總數(shù)能夠達到150多種,還有20多種是干果、零食之類的消遣小食。她的膳食不是擺在桌子上,而是由她的親信太監(jiān)端著盒子將菜肴送到她的眼前,有些菜她甚至一筷子都不動便撤下了。每日一頓飯就要花費如此多心思,還不算每次壽宴所花費的白銀。清朝一日伙食的標準,真是好的令人咂舌!
古代皇帝是一國之主,是天子,皇帝的吃穿用度自然是平常人無法匹及的,那么古代皇帝吃的都是什么呢?而這些吃剩下的又將怎么處理呢?
皇帝吃得有多奢華呢?
皇帝的一日三餐必定是極盡奢華的,不僅要求每一頓的菜品要多,而且樣樣都必須非常精致。
溥儀曾在自傳《我的前半生》當中寫道:?在我還是小孩子的時候,宮中已經(jīng)不復(fù)當年繁華,一切吃穿用度已經(jīng)被縮減了數(shù)倍。但即是如此,我每月還是要消耗810斤的豬肉,要用掉240只雞鴨,還有各種數(shù)不清的山珍海味,以及品類繁多的點心?。用度已經(jīng)被縮減了數(shù)倍,數(shù)目還是如此令人咋舌,清末明初多少人還掙扎在溫飽線下,這位曾經(jīng)的少年皇帝卻如此奢侈,貧富差距還真是懸殊啊!
溥儀還在《我的前半生》中寫道過皇帝吃飯的事絕對不準別人叫飯,應(yīng)該叫?膳?,廚房叫?御膳房?。而且古代皇帝并不只是非要到飯點才用膳,而是餓了想吃的時候隨時都可以傳膳,每一頓有相當大的排場,至少都是幾十名太監(jiān)穿戴整齊在一旁伺候。
皇帝的每一頓都如此奢華,那吃剩下的又怎么處理呢?
皇帝在用膳前,都會有專門試吃的太監(jiān),說是試吃,實則是為皇帝驗毒,只有驗過的菜才能入皇帝的口,而且皇帝吃菜都要遵守一條準則,也就是?吃菜不許過三匙?,這又是為何呢?因為古代有許多企圖造反的人都會采用下毒的方法,因此皇帝絕對不能將自己的喜好讓外人知道,皇帝的飲食可以稱得上是國家機密,即使是碰到了皇帝自己愛吃的菜,也不能多吃,避免被人分析出皇帝的口味和飲食的偏好,這也說明了一國之主并不是那么好當?shù)?,表面上雖然是無限風(fēng)光,但背后也要為這無限的榮耀付出巨大的代價。
皇帝既然菜都只會吃兩三口,并且還會有很多菜都不曾嘗過,那么這些剩下的菜又會怎樣處理呢?
將飯菜賞賜
當時皇帝將飯菜賞賜給別人,相當于是一種表現(xiàn)恩德的方式,受到賞賜的臣子們會將這些飯菜視若珍寶,會感到無上的榮耀,這種賞賜也不是一般人能夠得到的,只有地位非常高的王公大臣或者立了大功的將軍等才能得此殊榮,當然,皇帝身邊的一些紅人太監(jiān)或者宮女偶爾也能得到這種賞賜,畢竟這些人更加懂得皇帝的脾性,也是近水樓臺先得月的道理。
運到民間進行售賣
皇帝吃剩下的飯菜撤下去之后,偶爾會有一些宮女小太監(jiān)偷吃掉一點,這也是常有之事。而剩下的飯菜,就會被人拿到民間去售賣,這些剩飯在當時也是非常有人氣的,不管是平民百姓,還是富貴人家,都愿意爭相去購買這些飯菜。這又是為何呢?
古代的人們都稱皇帝是真龍?zhí)熳樱倳幸稽c迷信,認為自己吃了皇帝的剩飯,多多少少都會沾到一點福氣,能給自己帶來好運氣和財富,甚至?xí)腥擞X得皇帝的口水都不似常人的口水,皇帝的口水被稱為?龍涎?,人們盲目的認為吃了皇帝剩下的飯菜,書生們都能考上狀元,甚至連普通平民百姓也能當大官,真是荒謬至極。
第二個原因則是皇帝吃的東西都是非常昂貴的,很多都是平常人家一輩子都不可能吃到的,就算是皇帝吃剩下的基本也都是山珍海味,雖然有的運氣不佳的人或許只能買到一些魚骨爛菜,但有些運氣爆棚的人也有可能會買到很多物超所值的剩菜。
還有很多品相不好的剩菜,會被賣家混合在一起,做成一個大雜燴,顧客用一個大勺子撈,撈出什么算什么,雖然這種食物有點惡心,但對于很多窮苦人家是非常劃算的,他們能夠吃得起,能夠吃得飽,而且這些剩飯剩菜的味道也是相當不賴的。
這也不禁讓人想起杜甫的?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國家有那么多吃不上飯的人,與此同時,皇宮卻還要考慮如何處理如此多的剩飯剩菜,令人唏噓。
一提起清朝 皇帝 的飲食,大家首先想到的可能就是氣勢宏大的“滿漢全席”了。但是滿漢全席是清朝鼎盛時期才開始出現(xiàn)的,而且 皇帝 不可能每頓飯都吃滿漢全席,那么,皇帝平時的飲食究竟是什么樣的呢?
眾所周知,清朝由東北的建州女真創(chuàng)建,所以清初幾個皇帝的飲食保留了較為濃厚的滿族特色:喜食甜黏的食物和各種腌制的食品。
女真人的祖先長期生活在中國東北部的長白山區(qū),那里是天然的養(yǎng)蜂天堂,所以女真人有豐富的養(yǎng)蜂經(jīng)驗,同時對于蜜制的甜黏性糕點有特殊的喜愛。清朝初期,甚至中期的幾位皇帝都非常喜歡蜜制的糕點。
在康熙年間,為了滿足皇宮對蜂蜜的需要,當時的烏拉總管衙門派出了五百五十名養(yǎng)蜂人,專門負責養(yǎng)蜂、采集生蜜。這五百五十名養(yǎng)蜂人在年終要上交四千斤生蜜,如果質(zhì)量不好的話會招來殺身之禍。
當時的皇帝對于滿洲傳統(tǒng)的蜜制糕點喜愛有加,很多糕點流傳至今,仍受世人喜愛,比如糖耳朵、沙琪瑪、蜜餞果脯等等。
同時皇帝們又非常喜歡腌制的蔬菜。由于滿人祖先的主要生產(chǎn)方式是在山區(qū)采獵,所以勞動所得受季節(jié)影響非常大。為了保證在獵捕淡季有足夠的食物,他們不得不將旺季的采獵所得進行腌制存放,因而滿人形成了喜食腌制食品的習(xí)慣。
所以,清朝歷代皇帝對腌制食品情有獨鐘。當年康熙帝出巡的時候,為了滿足他對腌菜的需要,侍奉皇帝用膳的太監(jiān)都要準備數(shù)十個瓶子,用來裝腌菜。
雖然清朝皇帝有自己喜歡吃的食物,但是,他們的飲食受到禮節(jié)和家法的嚴格限制。首先,他們保留了滿人的飲食習(xí)慣,每天只吃兩頓飯,分別是早膳(約早上6點至8點半)和晚膳(中午12點至14點),每頓飯之后會各加一頓小吃。小吃的時間就不固定了,一般都是皇帝臨時想吃什么就會馬上有人傳膳。
清朝時期,皇帝對食物的安全格外重視。每次用膳之前,都會用一種銀子做的“試毒牌”來測試。據(jù)記載,如果食物當中有毒,試毒牌會改變顏色。用試毒牌測試完之后,太監(jiān)要把各種菜親自嘗一口,名為“嘗膳”。在試毒或嘗膳中發(fā)現(xiàn)有毒的食物,皇帝絕不會食用,而且要追究廚師的責任,搞不好就要掉腦袋。
測試結(jié)束后,皇帝才開始享用一桌子的飯菜。即使是在吃飯的過程中,也要非常注重安全。不管一道菜多么可口,皇帝再怎么愛吃,也不能連續(xù)吃上三口,即所謂的“吃菜不許過三匙”。這是因為皇帝愛吃什么,是絕對機密,萬不可輕易泄露給外人,否則一些別有用心的人知道了,就會打飯菜的主意,在皇帝愛吃的菜里做手腳。
如果皇帝不小心把某道菜連吃了三口,侍奉皇帝用膳的太監(jiān)就會喊一聲“撤”,其他太監(jiān)會馬上把菜撤走,皇帝今后十天半個月都見不到這道菜了。
所以,清朝的皇帝雖然吃得講究,但是用膳的時候總是提心吊膽的,愛吃什么也不能盡情地吃。從這個角度看,清朝皇帝還是挺可憐的。正如清朝末代皇帝溥儀在《我的前半生》中的描述:“這些菜肴經(jīng)過種種手續(xù)擺上來之后,除了表示排場之外,并無任何用處。”所用之膳“華而不實,費而不惠,營而不養(yǎng),淡而無味”。
可見,古代的皇帝雖然能吃到當時最好的食物,能享受當時廚藝最高的廚師的服務(wù),但是由于社會經(jīng)濟發(fā)展程度的限制,他們可以享用的食物種類十分有限,膳食結(jié)構(gòu)不夠健康,而且經(jīng)常提心吊膽,擔心別人投毒。所以雖然生活在帝王之家,他們也未必很幸福。
皇帝注重滿族清代飲食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lishitanjiu/28131.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luò),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