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編知道讀者都很感興趣年羹堯的故事,今天給大家?guī)砹讼嚓P(guān)內(nèi)容,和大家一起分享。
年羹堯曾經(jīng)是雍正最寵幸的大臣,其親妹妹更是雍正冊封的第一位貴妃,深得其愛重。兄妹倆一個在前朝,一個在后宮,保住了年家的滿門富貴。在雍正還沒有繼位為帝的時候,年羹堯就追隨其左右,立下從龍大功。
而雍正登基之后,他更是屢屢率兵出征,在戰(zhàn)場上立下汗馬功勞。雍正曾經(jīng)派人八百里加急,只為了給戍守邊關(guān)的年羹堯送去一盤新鮮的荔枝。君臣二人曾經(jīng)如此和睦,那么雍正又是為了什么最后非但處死了年羹堯,還禍及年家滿門呢?
首先,年羹堯之死不是因為他有叛變的想法。當(dāng)時年羹堯手握重兵,雍正還給予他可以直接處理軍務(wù),而不需要事先上奏的特權(quán),說明雍正非常的信賴他。而年羹堯看似有兵有權(quán),但是其實想要起兵造反幾乎是不可能的事。第一,名頭上就說不過去。年羹堯是愛新覺羅的家臣,他起兵造反名不正言不順,是不可能獲得百姓的擁戴的。
第二,沒有糧草。雖然有兵,但是數(shù)萬大軍日常所需的飲食都是由后方補給的。如果年羹堯想要造反,雍正可以直接切斷他的糧草。第三,沒有意義。年羹堯妹妹得寵,一家子都在京城享盡榮華富貴。他起兵造反給自己帶不來什么好處,風(fēng)險也太大,甚至?xí)谑窌狭粝隆皝y臣賊子”的污名。
其次,年羹堯之死也不是因為所謂的功高震主。雍正并不是一個不能容人的皇帝,年羹堯手中所擁有的權(quán)利,也都是他賜予的。年羹堯所上的折子,雍正都是非常用心的在批閱,甚至曾經(jīng)在折子中寫過““朕實不知如何疼你,方有顏對天地神明也”這樣肉麻的句子。而年羹堯的妹妹年妃,曾經(jīng)是雍正最寵愛的女人。
她跟電視劇中所塑造的形象完全不同,其實她是一個溫柔賢淑的女人,甚至為雍正生下過3個兒子,可惜都沒有成年就夭折了。因為孩子早夭的緣故,雍正對她也是非常照顧,心中有愧的。這點愧疚不僅讓年妃成為了后宮中第一個貴妃,也讓年羹堯的仕途一帆風(fēng)順,青云直上。
真正讓雍正對年羹堯下了殺心的原因,是年羹堯?qū)嵲谑翘白鳌绷?。年羹堯?dāng)時從邊境回京復(fù)命,竟然讓京城的文武百官出城跪迎。這是年羹堯的擅作主張,而不是雍正的恩典,只不過礙于從前的情分,雍正并沒有出言呵斥。后來,年羹堯在給雍正上的賀表上又字跡潦草,十分不謙卑恭敬,這才徹底惹怒了雍正。
此時年妃身體日漸衰弱,已經(jīng)不能再侍候雍正,自然也無力幫助哥哥年羹堯說話。妹妹去世之后,年羹堯也成了孤家寡人,可是他卻絲毫不加收斂,反而更“作”了。雍正對年羹堯是數(shù)十年如一日,是年羹堯先“變心”。他就像一個恃寵生嬌的小女孩,最終因為太“作”讓雍正忍無可忍,這才丟掉了性命。
當(dāng)年年羹堯沒少為四阿哥出力,后來鎮(zhèn)守邊疆立下不少功勞。可惜此人過于狂傲,常言說功高者不賞,又說過功高者震主。年羹堯不加警惕,反而被皇帝抓住了把柄。當(dāng)年羹堯進京的時候,黃韁紫騮,郊迎的王公以下官員跪接,年羹堯安然坐在馬上行過,看都不看一眼。王公大臣下馬向他問候,他也只是點點頭而已。更有甚者,他在雍正面前,態(tài)度竟也十分驕橫,“無人臣禮”。
雍正三年三月,出現(xiàn)了“日月合璧,五星聯(lián)珠”的所謂“祥瑞”,群臣稱賀,年羹堯也上賀表稱頌雍正夙興夜寐,勵精圖治。但表中字跡潦草,又一時疏忽把“朝乾夕惕”誤寫為“夕惕朝乾”。
雍正抓住這個把柄借題發(fā)揮,說年羹堯本來不是一個辦事粗心的人,這次是故意不把“朝乾夕惕”四個字“歸之于朕耳”。并認(rèn)為這是他“自恃己功,顯露不敬之意”,所以對他在青海立的戰(zhàn)功,“亦在朕許與不許之間”。
接著雍正先將年羹堯的親信甘肅巡撫胡期恒革職,署理四川提督納泰調(diào)回京,使其不能在任所作亂。四月,解除年羹堯川陜總督職,調(diào)任杭州將軍。
其后一貶再貶,十二月,朝廷議政大臣向雍正提交審判結(jié)果,給年羹堯開列92款大罪,請求立正典刑。于是表示開恩,賜其獄中自裁。年羹堯父兄族中任官者俱革職,嫡親子孫發(fā)遣邊地充軍,家產(chǎn)抄沒入官。公元1726年(雍正四年),叱咤一時的年大將軍以身敗名裂、家破人亡告終。
最后一步是勒令年羹堯自裁。年羹堯調(diào)職后,內(nèi)外官員更加看清形勢,紛紛揭發(fā)其罪狀。雍正以俯從群臣所請為名,盡削年羹堯官職,并于當(dāng)年九月下令捕拿年羹堯押送北京會審。十二月,朝廷議政大臣向雍正提交審判結(jié)果,給年羹堯開列92款大罪,請求立正典刑。其罪狀分別是:大逆罪5條,欺罔罪9條,僭越罪16條,狂悖罪13條,專擅罪6條,忌刻罪6條,殘忍罪4條,貪婪罪18條,侵蝕罪15條。雍正說,這92款中應(yīng)服極刑及立斬的就有30多條,但念及年羹堯功勛卓著、名噪一時,年大將軍的威名舉國皆知,如果對其加以刑誅,恐怕天下人心不服,自己也難免要背上心狠手辣、殺戮功臣的惡名,于是表示開恩,賜其獄中自裁。年羹堯父兄族中任官者俱革職,嫡親子孫發(fā)遣邊地充軍,家產(chǎn)抄沒入官。叱咤一時的年大將軍以身敗名裂、家破人亡告終。在電視劇《雍正王朝》中,年羹堯失勢后,估計到雍正不會放過自己,可能最終難逃一死,所以給其貼身家人巨額銀票,讓他帶著兩個懷孕的蒙古小妾遠走高飛、隱藏民間,以延續(xù)年家的香火。這個情節(jié)是不符合歷史事實的,因為這時的年羹堯不僅不是沒有子嗣,而且還不止一個兒子?!队赫醭愤€有一段劇情說,年羹堯是在雍正的另一寵臣李衛(wèi)的監(jiān)視之下于杭州的城門洞里自盡的,也不準(zhǔn)確,實際上他是死于北京。關(guān)于雍正為何殺年羹堯,史學(xué)界向來有爭論。有人說是因為年想造反,又有人說年羹堯當(dāng)年參與了雍正與諸兄弟的皇位之爭,雍正這樣做是殺人滅口。我們不妨分析一下這些說法: 在被革川陜總督赴杭州將軍任的途中,年羹堯幻想雍正會改變決定,因而逗留在江蘇儀征,觀望不前。結(jié)果這反使雍正非常惱怒,他在年羹堯調(diào)任杭州將軍所上的謝恩折上這樣批道:看此光景,你并不知感悔。上蒼在上,朕若負(fù)你,天誅地滅;你若負(fù)朕,不知上蒼如何發(fā)落你也!你這光景,是顧你臣節(jié)、不管朕之君道行事,總是譏諷文章、口是心非口氣,加朕以聽讒言、怪功臣之名。朕亦只得顧朕君道,而管不得你臣節(jié)也。只得天下后世,朕先占一個是字了。雍正的這段朱批實際上已經(jīng)十分清楚地發(fā)出了一個信號:他決心已定,必將最終除掉年羹堯。直至年羹堯接到自裁的諭令,他也一直遲遲不肯動手,還在幻想雍正會下旨赦免他。但雍正已經(jīng)下定決心,認(rèn)為使其免遭凌遲酷刑、自裁以全名節(jié)已屬格外開恩,所以他應(yīng)該雖死亦當(dāng)感涕,因此年羹堯生路已絕。一個想要謀反的大臣怎么會對皇帝有這種不切實際的幻想呢?雍正在給年羹堯的最后諭令上說:爾自盡后,稍有含冤之意,則佛書所謂永墮地獄者,雖萬劫不能消汝罪孽也。在永訣之時,雍正還用佛家說教,讓年心悅誠服,死而不敢怨皇帝。殺人滅口,事出有因還有一種觀點認(rèn)為,年羹堯參與了雍正奪位的活動,雍正帝即位后反遭猜忌以至被殺。不只是稗官野史,一些學(xué)者也持這種看法。據(jù)說,康熙帝原已指定皇十四子胤繼位,雍正帝矯詔奪位,年羹堯也曾參與其中。他受雍正帝指使,擁兵威懾在四川的皇十四子允,使其無法興兵爭位。雍正帝登基之初,對年羹堯大加恩賞,實際上是欲擒故縱,待時機成熟,即羅織罪名,卸磨殺驢,處死年羹堯這個知情之人。有人不同意此說,主要理由是雍正帝繼位時,年羹堯遠在西北,并未參與矯詔奪位,亦未必知曉其中內(nèi)情。但客觀上講,當(dāng)時年羹堯在其任內(nèi)確有阻斷胤禵起兵東進的作用。關(guān)于雍正帝篡改遺詔奪取皇位的情況,許多著述都進行了闡釋,閻崇年先生的《正說清朝十二帝》也有系統(tǒng)歸納,此不贅言。各家說法,見仁見智,莫衷一是。雍正即位一事,確實疑點很多。而他即位后,又先后處置了原來最為得力的助手年羹堯和隆科多,讓人更不禁要懷疑這是作賊心虛、殺人滅口。當(dāng)然,這只能算是合理推定,尚無鐵的資料作為支撐,所以,這種懷疑套句俗語說就是:事出有因,查無實據(jù)。我們暫且拋開雍正決心除掉年羹堯的真正動因不說,從年羹堯自身而言,他的死確實有點咎由自取。他自恃功高,妄自尊大,擅作威福,絲毫不知謙遜自保,不守為臣之道,做出超越臣子本分的事情,已為輿論所不容;而且他植黨營私,貪贓受賄,公行不法,全無忌憚,為國法所不容,也為雍正所忌恨。這就犯了功臣之大忌,勢必難得善終。所以《清史稿》上說,隆、年二人憑借權(quán)勢,無復(fù)顧忌,罔作威福,即于覆滅,古圣所誡。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lishitanjiu/28158.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luò),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biāo)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