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蔡文姬感興趣的小伙伴們,小編帶來了相關的文章供大家參考。
曹操是大政治家兼文學家,碰上蔡文姬這個絕世才女,沒擦出火花,豈知遺憾,簡直白瞎了一堵墻。于是忍不住疑問:曹阿瞞這個漁獵高手,花了那么大代價才搞回來的絕世美女,怎么會便宜了農(nóng)家大爺?
曹操的好色,段位很高,從來不看對方身份,尤其喜歡成熟少婦,甚至連女人帶孩子一起收下。有一次曹操還對人深情地說:世上有像我這樣對干兒子這么好的嗎?
對了,蔡文姬也有兒子,她在匈奴,與南匈奴左賢王生了倆兒子。中原大才女,怎么會嫁給匈奴人,和親也輪不上她啊?
事實上,蔡文姬比較慘,她是被擄掠過去的。
東漢末年,軍閥混戰(zhàn),山河破碎。對蔡文姬來說,國恨和家難交織。早先她被父親蔡邕,嫁給了河東士族衛(wèi)仲道為妻。河東衛(wèi)氏始于西漢衛(wèi)青,豪門家族,才女配豪門,美滿姻緣??上Ю咸旒刀?,婚后不久,衛(wèi)仲道病逝,未留下子女,蔡文姬只好又回到娘家生活。
接著又一大磨難降臨,蔡邕因為惋惜于董卓之死,說了幾句不當?shù)脑挘谷槐凰就酵踉侍幩?。蔡邕一生無子,偌大的蔡家,僅剩一個出歸的蔡文姬。古代社會,沒有男人做頂梁柱,這樣的家庭命運會很慘。
果然,東漢帝國的馬仔南匈奴趁火打劫,失去父親庇護的蔡文姬,不幸被亂兵劫掠,落入左賢王帳中??蓱z一代才女,怎么也沒料到會遭此磨難。這一呆就是十二年,期間為左賢王生下兩個兒子。
轉眼來到建安十一年。某一天,曹操偶然想起忘年交蔡邕。
蔡邕算得上東漢第一學術大家,文學、歷史、書法、音樂、經(jīng)學無所不通,放在整個中國歷史上,也絕對是最璀璨的明珠之一。當年董卓為了得到蔡邕,不惜以滅族威脅,迫使蔡邕出山為官。
王允將蔡邕投入監(jiān)獄后,滿朝嘩然,紛紛替他求情,曾任司徒的馬日磾差點跟王允急眼:這種曠世奇才,你殺了他就等于斷了漢家歷史,絕了很多經(jīng)學傳承。蔡邕當時正在編寫漢史,他自請黥面或斷雙足,但求留得一命完成漢史。
倘若王允手下留情,或許又是一部《史記》誕生??上踉侍虉?zhí),殺了蔡邕!當時的另一位經(jīng)學大家鄭玄感慨,漢家的事再也沒人能考證了!馬日磾更是破口大罵王允“命不長”。
可見,蔡邕就是當時學術界、文學界的一座豐碑。曹操是個文藝小青年,他對辭賦、書法等藝術癡迷到發(fā)狂,尤其對“八分書”著迷,蔡邕就是“八分書”祖師爺級別的大師。
據(jù)有關史料考證,曹操年輕的時候,曾經(jīng)與蔡邕有一段亦師亦友的交往。曹丕曾經(jīng)說“家公與蔡伯喈(蔡邕)有管鮑之好”,也直接驗證了他們的這段情誼。
如今十多年過去了,物是人非,蔡邕唯一的后人蔡文姬,竟然流落匈奴。曹操一時心不能平,于是令人持重金入匈奴,求贖蔡文姬,以便逢年過節(jié),蔡邕的墳頭有人添一壺濁酒。
就這樣,蔡文姬抖落一身草原的塵土,滿懷蒼傷回到故土。
于是,曹操盼望著盼著,春天的腳步到了,蔡文姬婀娜而至,曹操慷慨地一揮手,將她賜給了“農(nóng)夫”董祀為妻。
搞什么雞嘛!阿瞞吶,你該盛裝迎接,將她迎入你的洞房嘛!這才是符合你的情趣,才符合才子佳人的歸宿嘛!難道你嫌棄蔡文姬沒給你帶回來“干兒子”?
假如你跟曹操,可以達到勾肩搭背喝小酒的程度,他會一腳踢你屁股上:滾犢子,你把老子當變態(tài)色魔啦?我阿瞞好色,對女人也不挑剔,不管她是否婚配,是否生子,甚至不管她以前是良人還是歌妓。不過我要的是美女,能給我娛樂的美女,不是女神。
世人都以為,才女必是美女,否則很倒胃口。蔡文姬應該不會讓人倒胃口,恐怕也算不上美女,因為正史里面,除了蔡文姬的才情描寫,沒有一句相貌描述。假如蔡文姬是美女,史書怎肯錯過?蔡文姬不符合曹操的情趣。
史書中交代得很清楚,曹操是感念蔡邕無人祭奠,這才想起流落匈奴的蔡文姬。如果為了漁色,曹操怎么能等到十二年后才動手?難道嫌瓜不熟?
以曹操跟蔡邕的交往,很可能曹操早年就認識蔡文姬,如果曹操有心思,他與蔡文姬的交集,不會拖延至十幾年后。
所以,曹操重金贖回蔡文姬,心思很“純潔”,別想歪了!
至于給蔡文姬找個新婆家,那就更好理解了。古代男人就是女人的歸宿,你總不能讓蔡文姬無依無靠,繼續(xù)飄零吧。
那么為何把她嫁給一個“農(nóng)夫”呢?
董祀在歷史上因為蔡文姬留下姓名,史書稱他為“屯田都尉”?!巴吞铩本褪欠N田嗎?都尉是莊稼漢嗎?
都尉,是漢朝的中級軍官,是郡守的助手,地方最高軍事長官,相當于現(xiàn)在軍分區(qū)司令,兼地市級公安局長。屯田都尉,是東漢設立的,以軍屯為目的的地方軍事長官。
屯田都尉都尉的俸祿,大約千石或比兩千石(一千二百石),跟二千石的部級干部稍有點差距,至少算是中級官員了。請問,哪個莊稼漢這么大譜?
所以,曹操為蔡文姬的安排應該算比較周全了。只是后來又發(fā)生了一個插曲,又給了后人遐想的空間。
這位“莊稼漢”董祀后來不知道為啥,犯了死罪,執(zhí)行令已經(jīng)下達。蔡文姬聞訊,大冬天披頭散發(fā),赤足徒步,求見曹操為丈夫求情。
曹操很為難:命令已經(jīng)下達了。蔡文姬說:“您的馬廄里有的是千里馬,您難道還吝嗇派人騎快馬,追回命令嗎?”說話間蔡文姬面色戚戚,磕頭不止,聲音悲涼。
曹操憐香惜玉啊,他立刻心軟了,于是派快馬追回死刑令。又讓人趕緊取來衣巾鞋襪,給蔡文姬穿上。
借著不多的見面機會,曹操問蔡文姬,當年令尊藏書萬卷,聽說大多零落散失,是否還有剩余?蔡文姬長嘆:當初留到我手上只剩四千多卷,幾經(jīng)顛沛,所剩無幾了。不過我還能記得其中四百卷,如有需要,妾可以默記下來。
曹操大喜,意外收獲啊,雖然不算多,可也算是至寶,于是賞賜蔡文姬大量紙筆。這位女才子真是名不虛傳,四百卷資料,她“文無遺誤”地默記出來。
有人說,曹操真是奸雄,原來他贖回蔡文姬,目的就是為了蔡邕遺留的藏書吶!呵呵,過度解讀了。
這就是曹操與蔡文姬之間的那點事,沒有愛情,沒有糾葛,甚至連一點波瀾都沒有。如果你覺得遺憾,歷史那面背景墻永遠不倒,自己去涂抹吧,不過要有“本故事純屬虛構”的字樣,免得有人又抱著屯田都尉叫大爺了!
三國,是一個男性縱橫沙場、建功立業(yè)以名垂千古的時代,文臣武將的光彩交相輝映,流傳至今。
蔡琰,猶如沙漠中突然鉆出的一顆玫瑰,雖不那么耀眼奪目,卻也驚艷萬分。
她是史書中較少記載的女性人物之一,雖非武則天那樣的女皇級別的人物,卻也才華橫溢,也能以一己之力將丈夫的性命挽回,起到扭動乾坤之效。時間跨越兩千年,史學家仍對她頗為好奇,不惜因為一個問題辯論的面紅耳赤,也不惜刨根問底一番。
這是一個什么樣的女子?
1.早慧的名門之后蔡琰,名文姬,陳留郡圉縣(今河南杞縣)人,著名的文學家,乃東漢文學家家蔡邕的獨女,母親叫趙五娘。
《后漢書》記載:陳留董祀妻者,同郡蔡邕之女也,名琰,字文姬。博學有才辯,又妙于音律。 歷史上說,蔡文姬從小就博學多識,音樂課學的也很好。這得益于她家里的優(yōu)良基因和光榮傳統(tǒng)。
蔡文姬的祖籍是在關隴一帶,高祖輩遷居于今天的杞縣。她的爺爺蔡棱和二爺爺蔡質(zhì)當年分家,爺爺留杞縣,二爺爺遷往洛陽。
蔡家是杞縣的大戶人家,在蔡邕之前的幾代人,都在經(jīng)商,家境非常富裕。但那個時代商人地位不高,到蔡邕這一代,蔡家就放棄經(jīng)商,走仕途一道。
父親蔡邕博學多識,飽讀詩書,其書法為世人傳頌,文學方面頗有建樹,作品至今流傳;蔡邕通天文、長音律,儼然一名大才子的派頭。由于家境富裕,蔡家藏書頗多,漢末有頭有臉的學者,如楊賜、玉燦甚至梟雄曹操,都是其家中常客。
蔡邕45歲時有了蔡文姬這個獨女,所以蔡文姬自幼非常受寵。蔡邕將一身絕學傳給蔡文姬,蔡文姬作為高智商的才女,也得了蔡老師的真?zhèn)鳌?/p>
《三字經(jīng)》上也說:蔡文姬,能辯琴。
蔡文姬耳濡目染之下,不僅早慧,還能時常向各位名流請教,且音樂天賦極高。
宋代朱文長《琴史》記載,蔡文姬在10歲的時候,父親發(fā)現(xiàn)他的音樂天賦,開始教她學琴,僅兩年,文姬琴藝已有所成。
唐代劉商《胡笳曲序》中說,“蔡文姬善琴,能為離鸞別鶴之操”,這說明其琴藝水準極高。
蔡家的家教嚴格,蔡文姬曾寫有一篇《女誡》,大概意思是說:女子要注意外在形象,經(jīng)常保養(yǎng)一下皮膚,保持心境平和。頭發(fā)要打理好,不要亂了,這樣很沒禮貌。
美貌與智慧并重在蔡文姬這里不是空談,她不僅才華橫溢、氣質(zhì)出眾,相傳有沉魚落雁之容,故粉絲眾多,追隨者甚眾。曹操當時也對蔡文姬有傾慕之心,只是那時他大業(yè)未成,蔡文姬尚且年幼,這件事情暫時擱淺了。
公元189年,董卓率軍入長安,其早聽聞蔡邕大名,封其為侍御史,拜左中郎將。這一年,蔡文姬12歲。
2.曲折的婚姻盡管蔡文姬很有才華,但她依然沒有擺脫古代女子悲哀的命運。
192年,16歲的蔡文姬嫁給了河東大族的公子哥衛(wèi)仲道。衛(wèi)仲道熟讀經(jīng)史,也是才子之一,兩人算是絕配。未料婚后一年,衛(wèi)仲道忽染重病,撒手人寰。
婆家沒給他好臉色,覺得是文姬克死了丈夫,無奈之下,她只有回家生活。
這一年夏天,董卓被殺,王允當政,誅殺同黨,蔡邕遭受余波,冤死獄中。母親2年后也病故。
孤苦無依的蔡文姬,此時又遇到李傕、郭汜之亂。機緣巧合之下,李傕手下胡兵將她俘虜,俘虜她的胡兵還背叛李傕,投奔到南匈奴的南庭大本營西河美稷縣。
輾轉千里,顛沛流離,蔡文姬終于還是沒能逃脫命運的捉弄。她被作為戰(zhàn)利品,送給了南匈奴左賢王。這一去,就是12年。
12年中,蔡文姬為左賢王生了一子一女。
12年中,曹操征戰(zhàn)沙場,掃蕩北方群雄。
12年后,曹操聽聞蔡文姬被俘虜至匈奴,趕緊派遣使者董祀前去溝通協(xié)調(diào),表示愿意花重金向匈奴贖回這位奇女子。
于是,有了“文姬歸漢”千古佳話。
歸來中原后,曹操拜請蔡文姬幫助曹魏修撰史書,希望她將《漢書》完成。
事實上,蔡文姬此刻想必也沒有那么歡喜。畢竟她已身為人母,在邊疆生活了12年。而對于家鄉(xiāng)的一切,也早已從熟悉變得陌生。
因為父母早已不在,當她最需要保護的時候,沒有一個超級英雄站出來告訴她:不怕,有我。
但家鄉(xiāng)畢竟是家鄉(xiāng),這里物產(chǎn)豐富,生活相對穩(wěn)定。身為女性,她沒有太多的選擇。
她陷入了兩難境地。
蔡文姬所作的《胡笳十八拍》中,有幾句話也表達了這時候她的心情:
東風應律兮暖氣多,漢家天子兮布陽和。羌胡踏舞兮共謳歌,兩國交歡兮罷兵戈。忽逢漢使兮稱近詔,遣千金兮贖妾身。喜得生還兮逢圣君,嗟別二子兮會無因。十有二拍兮哀樂均,去住兩情兮誰具陳。 縱有千般不舍又如何?她只是一個沒有任何后臺的弱女子,曹操贖她是好意,她不能不領這個情。只可惜從此之后,母子母女,再也不得相見。
曹操很快為蔡文姬物色了一位才子——董祀。董祀文武雙全,年輕俊朗,文采斐然,高大英俊,文姬也算找了一個好歸宿。
但后來董祀作為屯田都尉,犯了死罪,曹操無奈,下令處斬。
蔡文姬聽說之后,披頭散發(fā)光著腳跑到魏王府求情,當著眾多文臣武將的面款款而談,面不改色,為丈夫做無罪辯護。
曹操為蔡文姬的豪情感動,下令赦免董祀之罪。
3.流芳百世曹魏的生活相對安穩(wěn),曹操對曹文姬也非常重視,蔡文姬終于可以一展才情,安心創(chuàng)作了。
他的五言體《悲憤詩》《胡笳十八拍》皆上上之作,一字一句情真意切,訴說自己的故事和見聞,笑中帶淚,讓人讀起來感同身受,悲傷卻不憐憫。
這是一種藝術上的高度,千年以來能達到者寥寥無幾。
朱熹《系辭》云:《胡笳》者,蔡琰之所作也。東漢文士有意于騷者多已,不錄而獨取此者,以為雖不規(guī)規(guī)于楚語,而其哀怨發(fā)中,不能自已之言,要為賢于不病而呻吟者也。 意思是說,兩漢時期文人寫詩歌、散文的人非常多,但是文人首推蔡文姬的這篇文章。因為這個作品區(qū)別于以往的常用詞匯 ,哀而不傷,文辭華麗,比那些無病亂呻吟的文人強多了。
郭沫若也說,這首作品是除了屈原的《離騷》之外,自己最喜歡的詩歌了。他甚至評價說,這首作品,遠遠高于杜甫的《寓同谷縣作歌七首》,語驚四座,卻又無法反駁。
因為蔡文姬寫的的確很棒!
寫完《胡笳十八拍》這首琴曲,蔡文姬覺得不過癮,不久后又創(chuàng)作了一首五言體《悲憤詩》,來抒發(fā)自己一生的經(jīng)歷。雖名為悲憤,其意不全是愁苦。
這首詩的意思正如前文所說,一面是家國情懷思鄉(xiāng)情切,一面是親生子女母愛情深,悲哀的是,兩者不能全。所幸曹丞相治理之下的北方,生活安定,人們安居樂業(yè),自己終歸是能安定下來了。
關于《悲憤詩》的原創(chuàng)作者,史學家郭沫若曾提出過三點質(zhì)疑,這三點質(zhì)疑被中國歷史地理學科主要奠基人和開拓者譚其驤給當場駁了回去。郭沫若在深入研究之后,寫出劇本《蔡文姬》,讓一代奇女子的故事再現(xiàn)。
無論如何,這首五言詩,不失為一首佳作。
4.一個女史學家
蔡文姬的記憶力很好,乃是歷代少有的天才。如果放到今天的《中國詩詞大會》上,她一樣能名列前茅。前文說了,曹操希望蔡文姬歸來修史,后來董祀犯事,蔡文姬也曾前去求情。
曹操網(wǎng)開一面的另外一個原因是,他委婉的提出一個條件,希望蔡文姬把能記起來的當年的藏書寫下來。亂世來到后,蔡家的庭院,不知轉了幾回手,那些珍貴的藏書,早已不知流向何處。
曹操:“聞夫人家先多墳籍,猶能憶識之不?”
蔡文姬:“昔亡父賜書四千許卷,流離涂炭,罔有存者。今所誦憶,裁四百余篇耳。”
這是當時兩人的對話,曹操問你能記多少?
蔡文姬說:之前有書四千多本,自己有十多年沒看這些書了,只能記起來四百多本了。
這對雄才大略的曹操來說,簡直是意外之喜,就算放到現(xiàn)在,又有多少人能在12年不看以前課本的情況下,還能清晰的記得那么啟蒙書,并一字不漏的默寫下來?
蔡文姬可以。
曹操聽說后,就說安排十位官吏,讓他們聽蔡文姬口述,做一下速記,寫出來。
但蔡文姬覺得男女授受不親,多有不便,就給曹操討要了寫紙筆和一處庭院,8年間不間斷的回憶、書寫,真的還原了當年看過的作品。
后來蔡文姬花3年,把當年父親負責編撰的《續(xù)漢書》再次進行了梳理,又有400篇作品問世,這些作品至今仍是一筆寶貴的財富,對史學家考究歷史具有極大的借鑒意義。
“建安七子”之一的王粲曾寫詩贊揚這位才女:
少小閨中慧辯琴,胡風漢月泣嬋娟。
歸來剩蝶閑花地,可是秦源別一天。
公元249年,73歲的蔡文姬去世。歷朝歷代,很多文人騷客,用各種體裁記錄了 蔡文姬的傳奇故事。1978年,北京電影制片從拍攝彩色故事片《蔡文姬》。
在今天陜西西安城東南藍田縣三里鎮(zhèn)鄉(xiāng)蔡王莊村還有一處蔡文姬紀念館,那是1991年,村民自發(fā)而建。
2008年,河南省杞縣圉鎮(zhèn)蔡邕蔡文姬故里,村民亦自發(fā)修建“蔡邕蔡文姬紀念館”、“文姬歸漢園”、“文姬祠”等項目,以紀念這位歷史上的奇女子。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lishitanjiu/28348.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轉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