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孫策同娶大喬小喬的周瑜,在三國眾多的英雄中應該屬于最拔尖的序列,于公元208年終于除掉了東吳三代領導人心目中的心腹大患黃祖,緊接著在赤壁之戰(zhàn)中以3萬人馬之力一舉擊敗曹操親率的幾十萬最豪華陣營,曹操手下所謂名震天下的謀臣武將在周瑜面前那是集體失聲,從此拉開了三國鼎立的序幕
。后來在與曹仁爭奪南郡之戰(zhàn)中雖然負傷,但終奪南郡,被孫權(quán)任命為偏將軍,公元210年,正當周瑜準備征伐益州時,天妒英才,才35歲的周瑜突發(fā)重病而英年早逝,否則,有二分天下之志的周瑜,改變?nèi)龂鴼v史進程似乎不值得懷疑。
三是郭嘉
。在人才濟濟的曹操陣營中,郭嘉能夠擠進曹操五大謀士之中,那不是浪得虛名,而是憑借其實力掙來的,曹操擒殺呂布,有郭嘉的功勞
;曹操放走劉備,悔恨沒有聽從郭嘉的勸告;曹操大敗袁紹,更有郭嘉十勝十敗的功勞
;橫掃袁紹殘敵,同樣離不開郭嘉
。然而,可惜的是,在曹操南下之際,才37歲的郭嘉竟然因水土不服而突然離去,否則,赤壁之戰(zhàn),到底是周瑜厲害,還是郭嘉稱雄無法預料,但曹操失敗之后大呼郭嘉似乎可以證明,郭嘉不死,曹操是否會兵敗于赤壁或許還真未可料。
四是龐統(tǒng)
。有鳳稚之稱的龐統(tǒng),在三國時期與臥龍諸葛亮齊名,早年就是周瑜手下的功曹,后轉(zhuǎn)投劉備,獻計西征劉璋,奉獻出上中下三策供劉備選擇,劉備最終選擇中策
。然而,英名一世的龐統(tǒng)竟然在圍攻雒城時,立功心切的他親自率眾攻城,最終被亂箭射中而亡,真是天不遂人愿,時年37歲,否則,龐統(tǒng)不死,劉備或許能夠走得更遠,誰知道呢?五是曹沖
。曹操多次在眾人面前夸耀的曹沖,那是曹操最喜歡的兒子,在曹操眼中也是最有才能的人,曹魏政權(quán)未來的希望或許就寄托在他的身上,在年幼時就有曹沖稱象的典故,可見其聰明非一般程度
。然而,上天竟然嫉妒曹沖的聰明,于公元208年,在曹沖13歲之際,竟然得了一場大病,雖然曹操親自祈求上天保佑,但也無法挽回,哀痛不已,曹丕上前寬慰,曹操不得不嘆息曰:這是我的不幸,卻是你們的幸運啊
!一呤雙淚流
。可見,曹沖不夭折,曹丕難繼位,曹魏政權(quán)未來走向,憑借曹操的慧眼,未來的曹魏政權(quán)那是無限光明
。
六是孫登
。大家或許對孫登并不是很熟悉,他是孫權(quán)的長子,被孫權(quán)于公元220年立為太子。孫登應該是孫權(quán)眾多兒子中最有才能的一個,深受廣大臣屬擁護,能夠禮賢下士,而且十分喜愛人才,曾經(jīng)鎮(zhèn)守武昌,深受陸遜贊許,在孫權(quán)上前線時,管理后方能夠做到井井有條,深受百姓愛戴,特別是能夠與各兄弟處理好關系,尤其是重病之際,還上書孫權(quán),不但為孫權(quán)推薦了一系列人才,而且為東吳的發(fā)展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其才能并不在孫權(quán)之下
?div id="d48novz" class="flower left">
?上於视⒉?在孫登32歲之際離開了人世,否則,孫權(quán)能夠傳位與孫登,那東吳的命運或許會改變,畢竟,以孫登在世時的表現(xiàn),那他應該是一位才能全面的明君。
七是劉封
。劉封,劉備的義子,武藝高強,性格剛猛,當年隨劉備征漢中立下汗馬功勞,如果曹操的兒子曹彰能夠及時趕到,那或許能夠看到兩人精彩的決斗
。后來,劉封與孟達一起鎮(zhèn)守上庸,公元219年,關羽發(fā)動襄樊戰(zhàn)役,關羽求救劉封和孟達相助,但劉封和孟達以上庸不穩(wěn)為由而拒絕,關羽最終失去荊州,自己也被俘殺,孟達害怕追責叛逃曹魏,并且勸劉封也投降,被劉封拒絕,劉封在孟達和徐晃的內(nèi)外夾擊之下丟掉上庸,逃回成都。劉備責怪劉封沒有救援關羽,諸葛亮考慮到劉封剛烈勇猛,劉備死后最終難以制服駕馭,于是勸劉備借此機會除掉他
。于是劉備賜劉封死,讓他自盡
。劉封嘆息說:我后悔不聽孟子度的話。劉封自裁后,劉備非常傷心,為劉封哭泣,這當然只是鱷魚的眼淚
。劉封之死其實是歷史的必然,但劉封如若不死,劉備之后的蜀漢命運如何或許值得期待,畢竟,在劉封面前,以劉禪的才能能否坐穩(wěn)江山值得懷疑,即使是諸葛亮能否駕馭劉封那也需要證明
。
八是周不疑。周不疑,那是三國時期的一個神童,是劉先的外甥,三國志上說他著有文論四首,早年劉先為他尋師不得,就連劉巴也不敢做他的老師,可見周不疑從小才能了得
。幼年時與曹沖為好友,曹操當時很喜歡他的才能,但曹沖不幸夭折之后,曹操認為此人必將成為曹魏政權(quán)的禍害,必須除之,曹丕不以為然,勸曹操不必要對13歲的孩子下毒手,曹操一語驚人:如果是曹沖還在,他們可能會成為最優(yōu)君臣搭檔,但此人非汝所能駕馭也
。當時,曹操還抱有幻想,將女兒許配給他,但周不疑一句不敢高攀,令曹操終于下定決心除掉他,尤其在他16歲之際,曹操攻打柳城正陷入僵持時,周不疑獻計十策,隨即攻下柳城,曹操更是下定殺心,終于派人暗殺了周不疑。周不疑如果不死,未來是否能改變?nèi)龂M程我們無法預知,畢竟,周不疑死時還是個孩子,但憑借曹操的眼光,應該不會差到哪里
。
九是曹昂
。曹昂,曹操的長子,很早就跟隨曹操南征北戰(zhàn),于公元197年,這個時候的曹昂應該也只有20歲左右,因為此時的曹操也不過42歲,當時曹操進宛城出征張繡,其實此時張繡已經(jīng)投降,但曹操好色之心已起,勾搭張濟的遺孀鄒夫人,被張繡知道后,大怒而偷襲曹操,曹操因此而付出了巨大的代價,不但貼身侍衛(wèi)典韋和侄兒曹安民戰(zhàn)死,而且自己的大兒子曹昂也死在了這里,其實曹昂本可以不死酷我神仙道,但他把生的希望給了曹操,將自己的戰(zhàn)馬交給曹操,步行護其逃脫,最終死在敵人的槍下
。曹昂倘若不死,曹操未來的傳人是否是曹丕那似乎并無定數(shù),憑其才能,似乎并不在曹丕之下,特別是曹昂是大兒子,這在古代那是當然的太子,所以,如果不是曹操風流,曹昂不會死,未來的曹魏政權(quán)走向或許會有所不同。即使如此,曹昂如果不把生的希望轉(zhuǎn)交給曹操,那三國的走向就已經(jīng)改變
。這也是曹操晚年念念不忘曹昂的根本原因,更是曹丕稱帝之后感嘆曹昂的根本原因
。
十是曹彰。曹彰是曹丕的弟弟,雖然文不及曹丕,但武遠在曹丕之上,因其胡須為黃色,被曹操稱為黃須兒,公元218年,烏恒能臣氏造反,曹彰僅率領1千多人馬,長驅(qū)幾百里,用一天一夜的時間追上敵人,斬殺
、俘虜敵人數(shù)千人,威服鮮卑首領軻比,回朝之后,曹彰將功勞歸大家,得到曹操大力稱贊
。后來,曹操與劉備對陣漢中,劉備叫出義子劉封,曹操大罵劉備派一假兒子上陣,他隨即叫曹彰對陣,但此時曹彰遠在首都,等到趕到長安時,曹操已經(jīng)從漢中回來。公元220年,曹操重病,加急曹彰回京,曹彰未到,曹操已仙逝,曹丕即位,曹彰進爵為公,為任城王,公元223年,曹彰進京朝覲,突發(fā)重病而死,時年在35歲左右
。曹彰之死,歷史有傳說,按照世說新語的說法是為曹丕所害
。事實如否,值得推敲,但曹丕在位不過六年,如果曹彰不死,繼位者或許就是曹彰,至少曹魏政權(quán)有曹彰這樣的長城,司馬懿能否有機會展現(xiàn)值得懷疑,可未來歷史如何,我們或許可以想象。
在三國時期,除了龐統(tǒng)徐庶以外
,還有哪些夭折的頂級謀士?
三國時期那段實力實在太過波瀾壯闊
,從東漢末年大大小小幾十位諸侯
,最終兼并成三足鼎立的局面,在連年的戰(zhàn)爭中
,誕生出了無數(shù)驚才絕艷之輩
,而且大多崛起于阡陌,因而也更為勵志
;不過在這段時期
,也有很多曠世奇才不幸早夭,成為一大遺憾
,現(xiàn)在來盤點下不幸夭折的八位頂級謀士吧:
TOP、8 馬良
馬家也算是荊州的名門望族
,馬良兄弟五人
,都有才華名氣,鄉(xiāng)里為他們編有諺語說:“馬家五常
,白眉最良
。”馬良眉中有白毛
,故此人們這樣稱呼他
。劉備擔任荊州牧后,征召馬良為州從事
。公元211年
,劉備進入蜀地
,諸葛亮也隨后跟從前去,馬良留守荊州
。公元221年
,劉備稱帝,建立蜀漢政權(quán)
,任命馬良為侍中
。
一直以來,諸葛亮都把馬良當成繼承人來培養(yǎng)的
,馬良不僅年輕
、勤奮,而且頗有才智
,深得諸葛亮喜愛
。公元222年,劉備東征東吳
,派遣馬良招納安撫武陵一帶的五溪蠻各部
,各部首領們都接受蜀漢的印信封號,相繼響應劉備
。同年六月
,劉備在夷陵之戰(zhàn)中兵敗,馬良也遇害身亡
,年僅三十六歲
。
TOP、7?徐庶
徐庶本名徐福
,為寒門子弟
。早年為人報仇,獲救后改名徐庶
,拜師求道
。后與同郡石廣元避難于荊州,與司馬徽
、諸葛亮
、崔州平等道友來往密切。劉備屯駐新野時
,徐庶前往投奔
,并向劉備推薦諸葛亮。徐庶南下時因母親被曹操所擄獲
,徐庶不得已辭別劉備
,進入曹營。
公元223年,徐庶在魏國被任命為右中郎將
、御史中丞
。公元228年,諸葛亮率軍北伐
,聽聞徐庶與石韜官職都不太高
,于是感嘆道:“難道是魏國的謀士太多了嗎,為什么不重用徐庶與石韜兩人呢
?雖然徐庶沒有早夭
,但入曹營后,就此被埋沒
,也是的確可惜
。
TOP、6 楊修
楊修是楊震的玄孫
,楊彪的兒子
,出身世代簪纓之家?div id="jpandex" class="focus-wrap mb20 cf">!逗鬂h書》說“自震至彪
,四世太尉”;楊家當時是少數(shù)能與袁紹的袁家分庭抗爭幾個超級大家族
,門生故吏也是遍及天下
,聲望相當之高。而楊修自身也是相當?shù)穆斆?div id="jpandex" class="focus-wrap mb20 cf">,后擔任丞相曹操的主簿
,當時曹操軍國多事,楊修負責內(nèi)外之事
,都合曹操心意
;又《世說新語·捷悟篇》載四則楊修展才之事,他的才華曹操亦曾自嘆不如
。
后楊修數(shù)次助曹植通過曹操的考驗
,然而曹植日加高傲,楊修本想和他疏遠卻不能
,亦不敢
,曹操亦因知道曹植受楊修之助才通過考驗,頗為氣憤
,后來他曾寫信給楊彪中提到:“足下賢子,恃豪父之勢
,每不與吾同懷
,即欲直繩,顧頗恨恨?div id="m50uktp" class="box-center"> !弊罱K于建安二十四年秋天
,被曹操以“前后漏泄言教,交關諸侯”凡罪犯收殺
,楊修嘆息:“我固自以死之晚也
。”
TOP 、5 沮授
沮授于漢靈帝期間出仕
,舉茂才,歷二縣令
,少有大志
,長于謀略。后成為韓馥別駕
,在韓馥將冀州讓給袁紹后
,又被袁紹辟為從事;再給袁紹謀劃了天下攻略藍圖后
,袁紹大喜
,表沮授為監(jiān)軍、奮威將軍
。在毛玠給曹操提出“奉天子以令不臣”之前
,沮授就曾給袁紹建議“挾天子以令不臣”,可惜袁紹志大才疏
,做事優(yōu)柔寡斷
,沒有聽從;等下決斷的時候
,漢獻帝劉協(xié)已經(jīng)被曹操接走了
。
但是在袁紹實力強大以后,開始變得剛愎自用
,沮授每每提出正確的建議
,都被袁紹給否決,加上郭圖等人的進讒
,袁紹開始疏遠沮授
;最終導致了官渡之戰(zhàn)的失敗
;袁紹敗逃時
,沮授來不及北渡而被俘,曹操與沮授有舊
,見沮授不肯加入他的陣營
,感到可惜
,嘆若早點得到沮授,那天下現(xiàn)在應該大定了
。沮授雖不降
,但仍獲曹操厚待,可是
,后來沮授密謀逃回袁紹陣營
,事敗被殺。
TOP、4?龐統(tǒng)
龐統(tǒng)小時候為人樸實
,但是表面看上去并不聰明。時潁川司馬徽為人清雅而擅長識人
,龐統(tǒng)二十歲時前去拜見
。經(jīng)過一番交談后,司馬徽對龐統(tǒng)大為驚異
,說是南州士子沒有人可以與龐統(tǒng)相比
。時襄陽龐德公稱龐統(tǒng)為“鳳雛”,諸葛亮為臥龍
,司馬德操為水鏡
。徐庶曾對劉備說,臥龍鳳雛
,得一而可安天下
!龐統(tǒng)曾與東吳陸績、顧劭等品評人物好壞
,自稱有輔佐帝王的才能
。
龐統(tǒng)跟隨過周瑜過一段時間,在周瑜死后又去投奔劉備
,起初并不為劉備所重用
,直到后來發(fā)現(xiàn)其才能后,劉備對龐統(tǒng)大為器重
,任命他為治中從事
,親密程度亞于諸葛亮,后龐統(tǒng)和諸葛亮同為軍師中郎將
。在劉備攻略巴蜀的時候
,龐統(tǒng)起了至關重要的作用,可惜在雒城之戰(zhàn)時
,龐統(tǒng)親自率眾攻城
,結(jié)果被飛箭射中,死去
。時年三十六歲
。劉備極為痛惜
,一說到龐統(tǒng)就流淚。
TOP、3 陳宮
陳宮在曹操任東郡太守時出仕;曾通過外交手段
,為其收取因刺史劉岱跟青州黃巾軍作戰(zhàn)時戰(zhàn)死而處于無主狀態(tài)中的兗州
,并且爭取到濟北相鮑信的支持,讓曹操得以擔任兗州刺史討平盤據(jù)兗州一帶的青州黃巾軍
。后因為種種原因
,選擇了背曹迎呂,引領呂布進入兗州為主
,一時曾數(shù)度擊敗曹操
,然而最終仍不敵曹軍巧妙運用計謀與戰(zhàn)術擊敗,被迫與呂布逃往徐州投靠劉備
。
陳宮可以說是呂布唯一的謀士
,在陳宮的輔佐下,呂布先是奪了劉備的徐州
,后又先后打敗袁術
、降服臧霸、擊潰劉備
,虎步江淮
,一時風頭無倆,成為天下的一大諸侯勢力
;可是呂布有勇無謀卻偏偏剛愎自用
,最終在曹操的強勢進攻下,兵敗下邳
,陳宮也被俘
,曹操一度欲勸他再度出仕,但陳宮不為所動
,赴刑場受刑而死
,曹操下令將呂布、陳宮
、高順的首級送往許都彰功
,然后下葬。之后陳宮家族一直由曹操供養(yǎng)
。
TOP、2 李儒
李儒不是董卓唯一的謀士,卻是最為倚重的謀士
;李儒起初為弘農(nóng)王劉辯的郎中令
,董卓專政時
,奉董卓之命,入宮毒死劉辯
?div id="d48novz" class="flower left">
!段簳酚涊d,呂布刺殺董卓
,卓將李儒等人曾派兵阻隔
。然而李儒并沒有在董卓敗亡時被殺,董卓死后幾個月
,西涼軍首領李傕殺死王允
,控制了朝政。公元192年
,李傕推舉博士李儒為侍中
,但被漢獻帝拒絕。198年李傕被曹操擊敗
,此后李儒的事跡及下落史書均無記載
。李儒的確是有點可惜。
TOP、1 郭嘉
郭嘉出生于潁川
,少年時已有遠見,見漢末天下將會大亂
,二十歲后便隱居
,秘密結(jié)交英杰,不與世俗交往
;21歲時
,郭嘉北行去見袁紹,卻一眼看穿了袁紹的為人和將來的結(jié)局
,因而離開了袁紹
;直到二十七歲的時候,經(jīng)荀彧推薦
,與曹操經(jīng)過一番深入的交流之后
,曹操說:“能幫助我成就大業(yè)的人,就是他了
!”郭嘉離開營帳后
,也大喜過望地說:“這才是我真正的主人啊
!”
從此
,郭嘉便當上了曹操參謀軍事之官—軍師祭酒,為曹操的四方征戰(zhàn)出謀獻策
,忠心效力
。歷史上對郭嘉的功績有種種解讀
,有的說郭嘉名過其實,其實只不過是一名受曹操寵信的謀士
,也有人說郭嘉是三國第一謀士
;其實都不然,應該說郭嘉是一個在曹操每每遇到最艱難抉擇的時候
,給曹操正確指引的人
;雖然出謀劃策并不過,甚至可以說沒有史料可以證明郭嘉有給曹操獻過計策
,卻絲毫不影響郭嘉在曹操心中的地位,無人能及
。
東漢末年,三國五大奇才都有誰
?
三國是中國古代史上最為混亂動蕩時代之一,在此期間人才輩出
,產(chǎn)生了許多杰出政治家
、謀略家,而下面五位更是其中的翹楚
。
第一位:郭嘉
郭嘉(170年-207年) ,字奉孝
,是東漢末年曹操
的謀士。 郭嘉不死臥龍不出
,郭嘉作為曹操的第一謀士,能夠說是其時首屈一指的人物
,曹操曾說?使孤成大事者
,必此人也?,可惜郭嘉英年早逝
,不然必定成就一番大功業(yè)
。
第二位:龐統(tǒng)
龐統(tǒng)(179年-214年) ,字士元,號鳳雛
,漢時荊州襄陽人,東漢末年劉備
帳下重要謀士。當時廣為流傳一句話
,臥龍鳳雛得一則可安天下 ,足以說明龐統(tǒng)的才能卓越
。建安十九年(214年)
,龐統(tǒng)率眾攻城
,被飛箭射中,死去
。時年三十六歲
。
第三位:周瑜
周瑜(175年-210年),字公瑾 ,廬江舒(今安徽廬江)人
,東漢末年名將。周瑜是一位杰出的政治家
,為孫權(quán)制定了遠見的發(fā)展戰(zhàn)略
,周瑜更是一名杰出的軍事家,赤壁一戰(zhàn)充分顯示了其超人的軍事才能
。?既生瑜何生亮?也顯示了其英雄悲情的一面
。
第四位:孫堅
孫堅(155年-192年),字文臺 ,漢族
,吳郡富春(今浙江杭州富陽區(qū))人,東漢末年將領
、軍閥
,東吳政權(quán)的奠基人之一 。據(jù)傳是軍事家孫武的后代
,有勇有謀
,是難得的文武兼?zhèn)淙瞬?,可惜天妒英才
,公元192年(初平三年)四月
,因追擊黃祖,不幸被箭射中身亡
。
第五位:諸葛亮
諸葛亮(181年~234年 ),字孔明
,號臥龍,瑯琊
陽都(今山東省沂南縣)人?。說到諸葛亮,可謂是無人不知無人不曉
,諸葛亮有著通天徹地的才干
,深謀遠慮,有扭轉(zhuǎn)乾坤的力量
,三國第一謀士當之無愧
。
當然每個人心目中都有自己的看法,都有自己認為的五大奇才,歡迎大家熱烈討論
。
三國有五大奇才,除了龍鳳,大家還知道剩下的三位是誰?
?鬼才?郭嘉,?冢虎?司馬懿,和?蓋代奇才?郭圖。在三國時期,有兩位天下第一流的謀士被水鏡先生司馬徽推崇備至
,他們被并稱為?臥龍鳳雛
,二人得一可安天下??div id="m50uktp" class="box-center"> ?梢娝麄冇邪舶疃▏牛@兩人也就是我們熟知的諸葛亮和龐統(tǒng)
。不過三國除了他二人之外
,還有三個人的才能絲毫不在他們之下,這三個人又是誰
?正是被稱為鬼才的郭嘉
,自號冢虎的司馬懿
,和當代士子推崇為天下第一名士的郭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