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都不了解曹操和諸葛亮的事情,接下來跟著小編一起欣賞。
三國歷史上,有人說最愛才的是劉備,為了諸葛亮,不惜三顧茅廬、低三下氣、放下架子。但我覺得三國歷史上真正愛才的是曹操,曹操才是三國歷史上最愛才的人。兩個表現(xiàn)可以說明曹操更愛才。
首先,曹操選人無論貧賤,不計出身。只要是人才,我曹操可以不計較你的出身。曹操手下的謀士荀攸、郭嘉、賈詡等人,都是貧寒子弟,他的愛將張遼、徐晃、典韋等人,也都卑賤出身。
而且在用人上,曹操不管你是主動投靠來的,還是被俘虜來的,甚至是曾經以我為敵的,只要你有才能,不計前嫌,都能得到重用。比如,陳琳原是袁紹謀士,曾寫過檄文,痛罵過曹操祖宗三代,可是陳琳被俘后,因愛惜其才華,曹操對他,照用不誤。
其實,曹操喜歡人才已經到了不計人品的地步。他曾三次廣發(fā)《求賢令》,其中的一條就是強調,只要你能力強,哪怕你有過劣跡,我也既往不咎,照樣重用。
“若必廉士而后可用,則齊桓其何以霸世!今天下得無有被褐懷玉而釣于渭濱者乎?又得無盜嫂受金而未遇無知者乎?二三子其佐我明揚仄陋,唯才是舉,吾得而用之?!?/p>
其實,我們從他的各種詩詞中也可以看出他愛才。比如《短歌行》,這首詩中曹操反復詠嘆了對于人才的渴慕,尤其是最后的“山不厭高,海不厭深。周公吐哺,天下歸心”這四句,意思是“我和周公一樣求賢若渴啊,大家都來歸附我!”
實際上,曹操在起兵之初就認定“得人才者得天下”。所以,當曹操在得到忠義的關羽后,想千方設百計的去拉攏,對關羽各種“賄賂”,一會送金銀珠寶,一會送漂亮女人,還封關羽為偏將軍、漢壽亭侯,送他赤兔馬。
但結果呢?我們都知道,關羽始終不為所動。最后關羽幫曹操殺了顏良,解了“白馬之圍”,就不辭而別了,當然,去找他的好兄弟劉備。而關羽“逃走”的時候,曹操的心腹大將張遼就跟曹操說,不能放過關羽,否則養(yǎng)虎遺患,于是請求去擒拿關羽。
不過此舉被曹操當場拒絕:“彼各有主,勿追也?!庇纱丝梢?,曹操是寧愿留下關羽這個強敵,也是不肯殺害他的。曹操對關羽的喜愛程度,可見一斑。
種種跡象表明曹操是個愛才之人,但問題是,如此愛才的曹操,為什么從來沒去找過諸葛亮?正史上根本沒有記載曹操去拜訪諸葛亮。
按道理,諸葛亮才是三國時期最具才華的人才,他神機妙算已經近似妖的地步了,這種人才,曹操應該去極力拉攏才對啊。但事實上呢?曹操不僅沒有去找過諸葛亮,而且還罵諸葛亮是“諸葛匹夫”“諸葛村夫”,這是為何呢?
當然,要回答這個問題,我們不妨先看看野史的記載。雖然正史沒有記載曹操去找過諸葛亮,不過野史倒是記載了曹操請諸葛亮的事跡。野史上說,曹操也曾“三顧茅廬”找諸葛亮。
第一次,在諸葛誕的推薦下,曹操派了使臣帶了許多金銀財寶去請諸葛亮出山。結果遭了白眼,使者到諸葛家一看,門前有一副對聯(lián):“求知己者請進,送珠寶者莫入?!苯Y果使者連諸葛家門都沒進去,就被趕了回來。
第二次,曹操親自修書表達求賢之心讓諸葛誕帶去求請。據說這次諸葛亮有些動心,不過事有不巧,其父當晚病逝,諸葛亮便回復要等49天孝期滿后再考慮。又一次完美錯過。
第三次,據說曹操向親自去請諸葛亮下山,不過劉備已捷足先登,只能捶胸頓足,懊悔不已。
當然,關于曹操請諸葛亮的故事,有各種版本,還有版本演化成了一句歇后語叫“曹操請諸葛亮——沒誠心?!?/p>
無論是哪個版本,總歸一句話:不可信。都是民間編造出來的。因為曹操請諸葛亮真的不太可能。
首先,曹操根本不知道諸葛亮。眾所周知,諸葛亮沒出山之前,基本都在荊襄一帶活動,而曹操當時主要在北方爭雄爭霸,可能真不知道。假如曹操知道,看曹操對徐庶的方法就知道,那是一定要爭取過來的,決不會令其投向劉備的。等到曹操知道諸葛亮的時候,諸葛亮已經追隨劉備了。
其次,曹操有點看不上諸葛。從曹操稱諸葛亮為“諸葛匹夫”“諸葛村夫”,就可以看出來曹操大有蔑視諸葛亮的意思。而且曹操和諸葛亮相差二十多歲,曹操比諸葛亮大26歲。在曹操眼里,諸葛亮就是個宅男,小年",資歷淺、沒權威。就算曹操聽說有這么一號人物,也絕對不會向劉備那樣放低姿態(tài),上門求賢。
最后是諸葛亮也不可能追隨曹操,因為諸葛亮有擇主之能。諸葛亮這個人心高氣傲,要么就是人中之龍,要么就不出山。不論是曹操還是孫權,都已是一域之主,擁有一定的勢力和能人智士了。而這時候諸葛無論是投靠哪一家,都只能做個普通的謀士,少有機會能獨掌大權,以展其才。
所以,諸葛亮不可能跟著曹操的。但劉備就不一樣了,劉備相當于一個創(chuàng)業(yè)者,需要諸葛亮。而諸葛亮也只有在劉備這樣的公司才能充分發(fā)揮自己的才華。
這就是為什么曹操沒去找諸葛亮,諸葛亮也沒去找曹操的原因了。最主要的是曹操不知道,即便知道了他也不會去?;蛟S,這就是命運!
這是一個很有意思的問題,相信許多友友對這個問題也感興趣。
好多人說曹操是奸臣,諸葛亮是忠臣,諸葛亮是不會去伺候曹操的。甚至有人會說諸葛亮出山就是為了消滅曹操,匡扶漢室的。
沒有史料記載究竟為何曹操沒有去聘請諸葛亮,或者說有人向曹操舉薦過諸葛亮,但我想問題可能沒有上面說得那么簡單。
01
漢代察舉制度
漢末時期選人用人采用察舉制,地方官吏發(fā)現(xiàn)人才,層層上報,朝廷集中考核任用。
《三國志?諸葛亮傳》記載:
從陳壽的記載可以看出,諸葛亮雖然自負才高,卻沒有人賞識,這里主要是指有資格舉薦的人不認可。像徐庶,崔州平以及向劉備說“伏龍鳳雛,得一可得天下”的司馬徽,諸葛亮的岳父黃承彥等等,雖然知道其才能,是沒有資格舉薦的。
02
曹操的唯才是舉
曹操愛惜人才,打破了察舉制的選人用人方式,讓出身寒微的戲志才,郭嘉等人才有了出仕的機會。
前期,主要是通過荀彧等人的轉介紹,招攬了大量人才。曹操奉迎天子建都許縣,其人才的范圍局限在許都及周圍,曹操手下的謀士和戰(zhàn)將多來自許都,穎川郡,南陽郡,亳州,溫縣,清豐與陳留等地。當時的曹操初露頭角,尚未得到天下人的認可,主動投奔的人并不是很多。
從年齡上看,196年曹操奉迎天子建都許縣,諸葛亮(181--234年)此時僅僅十六歲。
從地域來看,究竟南陽臥龍崗在 歷史 上是屬于河南南陽還是湖北襄陽有爭議。但從其依附荊州劉表來看,當時屬于襄陽的可能性大一些。不是曹操控制的勢力范圍,因而能被轉介紹給曹操的幾率很小。
到了曹操下令“唯才是舉”的時候,已經是赤壁大戰(zhàn)之后的事啦。
此時的諸葛亮已經出山,跟隨劉備開始闖蕩江湖啦。
劉備也是因為依附劉表,屯軍新野,通過徐庶的舉薦才知道諸葛亮的。新野距離隆中大約二十多里。
諸葛亮出山時,僅僅二十六歲。
此時的曹操,已經是第一大佬啦,戰(zhàn)將如云,謀士如雨,牛叉的很。許多有想法的人,都是來抱大腿的。像諸葛亮這樣的人才又不屑于毛遂自薦。
因而,就沒有機會一起共事啦。
03
三分天下的戰(zhàn)略
我在回答別的問題時有個臆斷,說諸葛亮的《隆中對》是其下策。
我分析其上策是追隨曹操,平定江南孫權,一統(tǒng)天下,即便是曹操做了皇帝,也可以實現(xiàn)一統(tǒng)中國,穩(wěn)定 社會 ,結束民不聊生的混亂狀況。
中策是依附孫權,像其兄諸葛瑾一樣輔佐東吳,取荊州,益州,占據南方,與曹操對峙,靜觀其變,然后逐鹿中原,統(tǒng)一中國。
下策才是《隆中對》說的三分天下。這樣成就了劉備的霸業(yè),但中國一統(tǒng)的步伐就延遲啦。漢室已經名存實亡,僅僅是曹操孫權不姓劉而已,就是劉備想啥,諸葛亮難道不清楚嗎?
真有那一天,劉備會把皇帝的機會還給獻帝嗎?如果不能,跟曹操,孫權又有啥區(qū)別,就因為姓劉嗎?
遺憾的是,曹操,孫權都沒有及時與諸葛亮溝通,失去了這一 歷史 機遇,改變了 歷史 的走向。
不可否認,諸葛亮是扭轉乾坤的 歷史 人物。
至于說三顧茅廬是諸葛亮想抬高自己的身價,這不無可能。但可能考慮更多的是“三分天下”的后果。
諸葛亮是期望成就一番 歷史 事業(yè)的,他清楚再不出山就沒有他的機會啦。一旦曹操攻占了荊州,順勢東下江南,那就是“Game over"啦!
這可能是諸葛亮三顧茅廬才出山的原因吧。
諸葛亮也是品行高尚的人,從一而終?!熬瞎M瘁,死而后已”是當之無愧的。
六出祁山是“不可為而為之”,恐怕諸葛亮最大的遺恨不一定是沒有剿除漢賊曹操,而可能是三國鼎立導致了中國長久的動亂吧。
曹操與諸葛亮之所以一生不能共事,是前期沒有機會結識,后期作為對手,都清楚不可能妥協(xié)吧。
因為諸葛亮是曹操永遠都得不到的那個人,既然得不到,曹操也不想別人得到,更不想因此而栽在諸葛亮手里,因此只能罵諸葛亮為諸葛村夫了。
曹操是豫州沛國譙郡人,今天的安徽毫州人,諸葛亮是徐州瑯琊郡陽都人,今天的山東臨沂市沂南縣人,兩地相距并不是很遠,約有400公里左右。
公元189年,8歲的諸葛亮父親去世 ,諸葛亮與弟弟諸葛均跟隨叔父諸葛玄離開家鄉(xiāng)陽都去投靠荊州牧劉表, 5年以后,身為兗州刺史的曹操,因為自已的父親被徐州牧陶謙手下人所害,因此兵發(fā)徐州,一路攻打徐州,一路屠城,弄得整個徐州雞犬不寧 。
遠在荊州的諸葛亮聽聞自已的家鄉(xiāng)被曹操屠城,出于對家鄉(xiāng)親人的擔心, 13歲的諸葛亮心中泛起一股對曹操莫名其妙的恨,至少在當時,曹操在少年諸葛亮心中就是一個殘暴的劊子手 。
三年之后,叔父諸葛玄去世, 16歲的諸葛亮一下子就成了孤兒 ,諸葛亮承擔起家族的責任,在襄陽隆中一邊耕讀,一邊結交豪杰,諸葛亮雖父母早亡,家道中落,但是仍然沒放棄救國救民、建功立業(yè)的雄心。
而公元197年的曹操時任兗州牧,剛剛從洛陽將大漢天子漢獻帝迎立到許昌不久,以挾天子而令諸侯的姿態(tài),正處于事業(yè)的發(fā)展期 ,這一年,曹操已經有了荀彧、荀攸、郭嘉、程昱等謀士,而且此時曹操的腳步最遠也就是到達荊州最北邊的南陽郡攻打張繡而已,并因為自已的好色而折損了長子曹昂、侄子曹安民,愛將典韋。
而公元197年的劉備,正因為在前線與袁術對峙,導致后方的呂布偷襲了下邳城,剛剛接手徐州牧沒多久的劉備,厚著臉皮投降了奪取他城池的呂布,并被呂布安置在小沛,很難想像劉備與呂布,位置來了個大顛倒。
十年后, 27歲的諸葛亮已經荊州本地小有名氣,不僅熟讀經書,而且交際廣范,與荊州本地大大小小的士族豪強都插上了一點點親戚關系 ,比如諸葛亮的大姐嫁給了蒯越和蒯良的兄長蒯祺,二姐嫁給了龐德公的長子龐山民,自已娶了黃承彥的女兒黃月英。
諸葛亮不僅自比管仲、樂毅,而且還在襄陽隆中勾畫出他未來主公的三十年戰(zhàn)略規(guī)劃《隆中對》,并且如愿以償?shù)倪x擇了劉備作為主公,并以三顧茅廬的方式正式出山輔佐劉備。
而207年的曹操正忙著收拾北方的袁家殘余勢力,并且長途跋涉,不遠千里對北方的烏桓進行最后的打擊, 本來曹操北伐還擔心南方的劉表劉備等人攻擊后方,在郭嘉神一樣的判斷力及勸說下,曹操放心北伐,終于在當年年底徹底平定北方勢力,曹操終于雄據天下十三州中的八州。
可惜的是, 最懂曹操的謀士郭嘉在回軍的路上染病身亡,曹操失去了他一生中最懂他心性的謀士 ,也同樣是在這一年回軍的路上,曹操揮筆寫下一首詩,這首詩的名字叫《龜雖壽》,其中有一句話是這樣寫的:
這個時候的曹操,雄心萬丈,拿下整個北方,接下來就是南方,然后就是統(tǒng)一中國了,不過曹操還是有點力不從心的感覺, 這一年,曹操已經52歲,他壓根就沒有想到在接下來的一年中,會在南方一個叫赤壁的地方大敗,更沒有想到南方還有一個叫諸葛亮的臥龍,將來會成為他最大的對手之一 。
曹操第一次聽到諸葛亮這個名字,估計是在赤壁之戰(zhàn),劉備征服荊南四郡后,按照 歷史 來說,赤壁之戰(zhàn)中壓根就沒有諸葛亮多大的事,唯一有關的就是在赤壁之戰(zhàn)前,是諸葛亮代表劉備到東吳與孫權談聯(lián)盟的事。
不過當時的曹操心中裝的是整個天下,他壓根就看不到諸葛亮的存在,即使他在收降荊州后,聽蔡瑁等人提起諸葛亮,也不過就是打個哈哈而已,畢竟當時的曹丞相,征服北方,拿下荊州,只要再進一步打敗劉備和孫權,天下就收入囊中。
而對于諸葛亮來說,曹操就是另一個世界的惡人,從諸葛亮記事起,曹操就是個屠城的惡人,與諸葛亮這個正人君子的楷模相差甚遠,諸葛亮敬佩的是管仲、樂毅這樣的將相,而不是曹操那樣的真小人。
所以, 諸葛亮與曹操兩人,既是落花無意,又是流水無情,相當于一個世界的兩條平等線,永遠也沒有相交的可能。
曹操創(chuàng)業(yè)的時候,諸葛亮還是個孩子。曹操聞名天下的時候,諸葛亮還在種地呢!等到諸葛亮打算出來找工作的時候,曹操那兒已經擠不下諸葛亮的位置了。
曹操挖了那么多漢朝大墓,財大氣粗,招攬了一大幫子文臣武將給他打天下。說他是漢賊不僅僅是因為他殺了漢獻帝的老婆孩子,奪取了他的權力,還因為他是發(fā)丘中郎將、摸金校尉的鼻祖級人物。
而且曹操小墓不感興趣,專門挑漢墓盜掘。為什么?漢朝人講究舉孝廉入官,誰越孝順,誰當官的幾率就大。為此大伙兒拼了命比賽孝順,直接評判標準就是陪葬品的多少。下面人都這么做了,那么那些王公貴族們自然也不能落后,陪葬品就更多了。
因此找工作時期的諸葛亮,一直都很瞧不起曹操, 他始終認為曹操是漢賊,偷了四百年漢朝貴族們的陪葬品,才讓自己做大的。拿了人家祖先的東西,又來欺負人家的子孫,這貨真會玩。
而曹操那邊,在諸葛亮找工作期間,已經相當強大了,他不需要再像劉備三顧茅廬那樣請人才了,他只需要在網上發(fā)布一個公告:此地有事兒少錢多離家近的工作。立刻就有大把人才沖過來搶工作,所以兩者一直沒有處在同一個平臺之上。
不是曹操瞧不起諸葛亮,而是曹操悔恨沒有招攬到諸葛亮。 曹操何許人也?唯才是舉的人,他就是想要打破舉孝廉制度,畢竟挖了那么多漢朝祖先的墓,再跟手下人談什么孝廉簡直就是個笑話。
因此曹操選擇了唯才是舉的方針,只要你有才華,哪怕是下九流的人物,我都收了你。比如說曹操的卞夫人,后來的卞太后,其實就是倡優(yōu)出身。
而曹操手下的大將,也有大量寒族出身,因此曹操不可能瞧不起諸葛亮。好歹諸葛亮家族也是世代做官的,所謂有教無類,其實在曹操這兒算是實現(xiàn)了。
諸葛亮被稱為村夫,其實這是《三國演義》里的說法,事實上諸葛亮和曹操壓根就沒有交過手。諸葛亮是典型的內政外交人才,最初并不適合帶兵打仗。
而曹操也是個內政外交的高手,此外他還帶兵打仗。所以諸葛亮在戰(zhàn)場上,和曹操并沒有交集。
我們可以推測,曹操肯定知道劉備集團有諸葛亮這么優(yōu)秀的人才,他很悔恨自己沒有把諸葛亮籠絡到自己的身邊來,絕對不會說瞧不起諸葛亮的話來。
畢竟瞧不起人才,那他手下那幫人是絕對不會答應的。荀彧、荀攸、賈詡、程昱這些人,豈不都是人才嘛!
諸葛亮從小就跟著叔叔諸葛玄避難到了荊州,那個時候曹操在北方打仗,而諸葛亮在南方避難,所以兩人不可能有交集。
后來諸葛亮長大了在南陽種地,這個地方按道理應該已經屬于曹操了,畢竟當年盤踞南陽的張繡已經投降了曹操。
因此我們可以推測,諸葛亮不是在南陽種地,他跟著叔叔到了江西南昌,后來又跑到了荊州劉表那邊,在荊州種地。
而劉表和曹操是兩個相對獨立的集團,所以曹操去哪兒招攬諸葛亮呢?劉表在網上搞了個防火墻,屏蔽了曹操集團。你的所有招聘公告我們都看不見,你月薪再高,我們這邊的人才都覺得自己這兒才是最好的,傻眼了吧?
說實話,諸葛亮后期帶兵,那是趕鴨子上架,真的屬于被逼上梁山。諸葛亮很聰明,屬于絕頂聰明的那種人,學什么都很快。
可是他最擅長的,還是內政外交工作,他就是總理級別的人物。你非要讓總理做三軍總司令,這不是為難人嘛!
好在諸葛亮比較聰明,學軍事也很快,這才勉為其難地擔當了大任。我認為他六出祁山打成那樣已經很不錯了,畢竟不是科班出身,屬于野路子那種。
因此諸葛亮和曹操集團的荀彧就非常相似了,這個類型的頂尖人才,有一個其實就可以了,畢竟總理也只有一個。就算有類似的人才,到了曹操那兒也得論資排輩才行。因此曹操也沒有必要刻意去三顧茅廬拜訪諸葛亮。
諸葛亮為啥不主動找曹操求職呢? 諸葛亮雖然號稱臥龍,人在家中坐,便知天下事。其實這是故弄玄虛,他還不是每天從那些朋友嘴里得知了這些消息嘛!
可是朋友們的消息,很難做到全面。當時也沒有報紙等傳媒手段,所以諸葛亮能夠看到的招聘信息,基本上沒有曹操集團的。
這么大的集團,居然不招人?諸葛亮可能認為曹操集團人才太多了,坐冷板凳的還有一大幫呢,他又何必去湊熱鬧呢?
諸葛亮自從跟了劉備以后,深受劉備思想觀念的影響,再加上他們家世代都是漢臣,所以他也樹立了一個扶持漢室江山的目標。
這么一來他自然就很討厭漢賊曹操,曹操雖說沒有篡位,但是他做的事情是人做的嗎?誅殺了一大批忠于漢朝的大臣,誅殺了漢獻帝伏皇后、董貴妃,還誅殺了漢獻帝的兒子們。
這種人臣,不是漢賊是什么呢?因此成熟起來的諸葛亮,逐漸形成了對曹操的反感,自然就更加不可能去他那邊應聘了。再說了,你知道了我劉備這么多秘密,想跳槽?沒那么容易吧?
總結:諸葛亮和曹操有一點其實是共通的。 這兩個人都是依法治國的典型擁護者,很多人想不到,其實在三國亂世中,看似死對頭的兩個人,在治國理念上,居然是同道中人。
兩個人都堅定支持依法治國,不能以人治取代法治,只有這樣才能穩(wěn)住天下局面??上Р懿俚膬鹤硬茇ё龀隽送讌f(xié),而諸葛亮執(zhí)政蜀漢12年的時間里,依法治國卓有成效,因此蜀漢是三國唯一一個沒有大規(guī)模內亂的國家,因為不管是否是政敵,大家都很佩服這種觀點,至少做到了相對公平和公正。
參考資料:《三國志》
應該可以理解為:從前的年代,賢臣不保二主,諸葛亮既然保了劉備,并且屢建奇功,曹操再拋橄欖枝,遭到婉言謝絕豈不覺臉上無光,若天下盡知臉上更覺無面。
曹操愛才,這是出了名的。陳琳那樣罵了他祖宗三代的人,作為俘虜,他都沒殺,留在身邊重用。還千方百計地把徐庶攬到營中。
武將就更多了,潼關、渭河差點要了他老命的龐德,也在漢中被設計抓住招降。龐德最后以死效忠。
諸葛亮,天下傳聞:伏龍鳳雛,得一可安天下。如此大的名頭,為何曹操不想辦法弄到手呢?
阿呆認為,有幾方面的原因。
第一,諸葛亮居住的地方是荊州地界,屬于劉表轄區(qū)。曹操不好下手。
第二,曹操手下謀士眾多,不缺。曹操是飽漢,不稀罕一塊肉骨頭。從郭嘉、荀彧、荀攸、賈詡、程昱、毛玠、陳群、鐘繇、滿寵、劉曄、華諳、崔琰……太多了。
第三,諸葛亮一直居住民間,未曾有過實際業(yè)績。文士之間相互吹捧的嫌疑很重。
第四,荊州劉表是諸葛亮的姨夫,劉表為啥不招諸葛亮?這是個迷。劉表都不用,曹操就當然懷疑了。
其實,阿呆認為,諸葛亮出山之前,同崔州平等人到處造聲勢,讓“伏龍鳳雛,得一可安天下”這類的話流傳出去,目的就是想引來個大魚。
其姨夫劉表沒心動,其哥哥也沒向孫權推薦他,曹操也沒有表示。
劉備是個餓漢啊,好不容易有了徐庶,一戰(zhàn)之后被曹操看上,逼走了。徐庶臨走時推薦了諸葛亮。劉備就撲過去了。
諸葛亮無奈,沒等來大買主,有人拿他當個寶,已經很不錯了。
諸葛亮確實有才,但不是《三國演義》中描寫的那么神。但諸葛亮對劉備的知遇之恩是用畢生報答的,也算是鞠躬盡瘁了。
曹操自己就是個軍事家、文學家,出身官宦,接受傳統(tǒng)教育的。所以曹操對文人謀士,更看重世家出身的名士,他手下的謀士幾乎都是如此。對于出身于鄉(xiāng)村田野的,他是鄙視的,瞧不起的。這也是個重要原因。
許多人都喜歡三國,諸葛亮文韜武略更是深入人心,曹操奸相也是人人皆知。這有夸大的成份,都是受三國演義的影響,陳壽的巜三國志》更接近真實的 歷史 ,我大膽回答此問題,不當之處共勉之。
一、曹操極藐視諸葛亮。曹操勢力強大時,麾下謀士眾多,有荀彧、賈詡、郭嘉、程昱、徐庶、陳林、荀攸等,這些人的謀略不比諸葛亮差,可能有人還要高些。你可以不認同,但別忘了諸葛亮是被神化了的人物,巜三國志》講的火燒赤壁就與他關系不大,曹操并不認可諸葛亮,也就是說瞧不起諸葛村夫。
二、二虎相爭必有一傷。姑且不說曹操有沒有拋橄欖枝,假如倆人共事那麻煩來了,他們都是頂級謀略家、權術家,都想獨攬大獨,互不相讓怎么處,看看曹操麾下的文臣武將,就知道諸葛亮的將來了,他無論如何是不會投奔曹操的。
三、諸葛亮隱居沒名氣。曹操做大做強時,諸葛亮還悠閑隱居于隆中茅廬,沒有名氣,要不是徐庶引薦給劉備, 歷史 上也許都沒人知道他,更談不到三國鼎立了。
四、諸葛亮不會入曹營。首先是諸葛亮忠君,他的理想是匡扶漢室,輔佐劉備是正統(tǒng)。其次是他只有在劉備集團才能大有作為,劉備信任他,能給他調動指揮關羽張飛趙云等人的權利,諸葛一定清楚這些。
需要說明的是, 歷史 畢竟不能假設。曹操雖為奸相,但他為加速 歷史 進程做出了巨大貢獻。諸葛亮鞠躬盡瘁死而后已,值得后人稱頌??傊?,三國是個人才輩出的時代,很多人很多事值得學習和借鑒。
由于本人受邀回答問題,才學淺薄,不當之處,請指教。
因為直到曹操逝世,諸葛亮還沒機會真正在三國人才中脫穎而出,充分展現(xiàn)出他的經天緯地之才。 曹操看得到的
在曹操眼里,能看到的督守后方能力諸葛亮未必趕得上荀彧、程昱等。治國能力別說王朗、華歆、董昭級別的,就說毛玠、賈逵、呂虔等一大批良臣也未必比諸葛亮差。諸葛亮游說東吳,合縱連橫外交能力上荀彧、鐘繇等人也都有上佳表現(xiàn)。
曹操看不到的
隆中對這樣的謀略自然不會公開,那么諸葛亮決勝千里能力在曹操眼里自然不如荀攸、郭嘉等。戰(zhàn)場機變能力曹操也沒看到,自然覺得不可與賈詡等人可比,甚至比徐庶都不如。
所以在曹操眼里,諸葛亮未必是超一流人才。而且當時諸葛亮自比管仲樂毅,時人皆笑之??芍蠖鄶?shù)人都覺得他是個吹牛的水貨,也沒什么人敢舉薦他。 這個問題認真分析起來提得很有水平,提示我們要以發(fā)展的眼光來看待一個 歷史 人物。 不能從他一出場就自帶全部成就,甚至全部能力。很多人物都是能力在不斷提高發(fā)展,應該和他們的天份、學習能力和艱辛的付出分不開 ,而這個活成史書一般少有記載,比較出名的有吳下阿蒙。
曹操本身成為一個優(yōu)秀的軍事家就不是天生的,初期他打過很多敗仗,總結經驗加上他的軍事天份所以能成一代戰(zhàn)神。
而諸葛亮敢自比樂毅,說明他兵法學得是很不錯的,但龐統(tǒng)前車之鑒,讓他明白了戰(zhàn)爭并非只是兵書那么簡單,所以他后來用兵求穩(wěn),而且能潛心觀察學習。 在這個過程中,關鍵的漢中之戰(zhàn)劉備帶上的是法正,諸葛亮也未覺得屈才。直到南征南蠻,諸葛亮的軍事能力得到實踐的正式檢驗,他才開始正式表現(xiàn)出他的軍事才能。
諸葛亮確實位優(yōu)秀的軍事家,但他打仗確實有短板。他擅長大兵團作戰(zhàn),卻不擅于打逆風戰(zhàn)。我們難找到他指揮下的蜀軍打出反敗為勝的戰(zhàn)例,這大概也與他的指揮風格求穩(wěn)有關。
所以陳壽說他“然連年動眾,未能成功,蓋應變將略,非其所長歟”也是中肯。從這點看他和善打硬仗、逆風仗的曹操比軍事才能確實差點。 但依然掩蓋不了他是優(yōu)秀的軍事家的事實,而且更擅長治理國家,是個所有才能都在一流水準的全才。
有一本小說叫《諸葛亮少年在陽都》,現(xiàn)在估計都買不到了,我20年前看的。
這里面講了小時候諸葛亮和水鏡先生,以及曹操爹曹嵩之間的各種cp互動,還挺好玩的。如果按照這本書的視角看,曹操是見過諸葛亮的,甚至還很喜歡這個小家伙。
但是:諸葛家人才濟濟,比如諸葛亮有個叔叔叫:諸葛玄。
在今天看,他最大的貢獻是撫養(yǎng)諸葛亮等人長大,但在當時,他可是豫章太守,也是一時風云人物。
除了諸葛玄外,還有諸葛珪??傊T葛家人才濟濟,縱橫江湖的時候,諸葛亮還在曹操家里光屁股跑,蹭肉串吃呢。
==================================================================
說回 歷史 。對曹操來說,最完美的狀態(tài)是,來一個謀士就是荀彧、賈詡、郭嘉,來了就能用,而且是大牛;
差一點的,陳琳。雖然不見得厲害,但名氣大。
這種制度可以籠絡牛人,但是培養(yǎng)不出來天才。
而諸葛亮,就是個天才。
諸葛亮27歲出山的時候,劉備還是喪家之犬呢。結果十年后,劉備已經入主四川了,諸葛亮位極人臣,曹操想挖也就沒機會了。
從另一個角度說,以諸葛亮、龐統(tǒng)、徐庶為代表的荊州士人集團,多少還是有點看不起曹操那個沒下限的求賢令的。所以不投奔曹操才是正常的。
曹操愛才不錯,但曹操愛的才一定要為己用,否則免談。曹操選擇人才一定要忠于自己,而不是皇上。諸葛亮選擇君主要符合諸葛亮的志向,否則,寧愿待在臥龍崗終老山林。當劉備三顧茅廬見到諸葛亮之初,他極力推辭不愿出山。劉備道:"大丈夫抱經世之才,豈可空老于林泉之下?愿先生以天下蒼生為念,開備愚魯而賜教。"此時,諸葛亮問道:"愿聞將軍之志。"劉備道:"漢室傾頹,奸臣竊命,備不量力,欲伸大義于天下,而智術淺短,迄無所就,惟先生開其愚而拯其厄,實為萬幸"。諸葛亮由此一問看出劉備的志向及人品,慶幸找到了自己心目中的主人。所以諸葛亮才和盤端出,三分天下鼎足而立的戰(zhàn)略目標,使劉備茅塞大開,終于找到了自己終身奮斗的目標。如果換了曹操銘志,實打實說,"遷都于許昌,把持漢帝,罷黜三公,自任丞相,挾天子以令諸侯,為曹家龍興開創(chuàng)基業(yè),最終做個周文王。當諸葛亮聽了會怎么樣?肯定不會助曹操謀取漢家天下。由此可以說,曹操用不了諸葛亮,諸葛亮也不會投曹,這是大義所至。
我是小司馬講史,為您解答。
曹操知人善用,但他從沒有向諸葛亮拋出橄欖枝的緣由有以下幾點:
上述幾點是曹操沒有得到諸葛亮的原因??芍T葛亮學業(yè)有成后,緣何沒有主動去投曹操呢?我認為有以下幾點原因:
首先這跟時機有關系,當時劉備去三顧茅廬請諸葛亮的時候,曹操還在為平定北方大業(yè)而努力,你說要讓曹操放棄平定北方,跟劉備一樣為了一個謀士貽誤戰(zhàn)機,我覺得曹操是做不到的,只因為他是梟雄,這種出力不討好的事情,他不會做。
而且當時曹操手下的謀士并不少,如果要不是郭嘉早死了,我覺得諸葛亮連出山的勇氣都沒有。并且郭嘉死以后了,曹操手下能用的謀士也有很多,他們這些人的智慧加起來我覺得并不比諸葛亮弱多少,甚至還會勝于諸葛亮,所以說曹操也沒有必要再請一個諸葛亮回來了。
并且諸葛亮真正的抱負并不在曹操那邊,他一直把曹操當作曹賊看待,要不然最后也不可能在那種窮兵黷武的情況下還毅然決然的北伐。就是因為諸葛亮把自己當做一個真正的漢人,他要去完成劉備的遺志去匡復漢室。如果曹操學劉備那樣去請諸葛亮,我覺得諸葛亮甚至連見他都不會見,根本也不會出山。
而且曹操對于諸葛亮這種清高的謀士也是看不上的,他也怕自己控制不了諸葛亮。司馬懿的能力那么強在前期不也沒有得到曹操的重用,還對司馬懿各種猜忌打壓,甚至還有幾次要把他給殺了。要不是在后期曹操死了沒人能壓住司馬懿,他怎么可能翻起那么大的浪花來,他的后代還把曹魏給推翻了,接著平定了天下建立了晉朝。
誰說沒有挖呀,其實曹操曾經向諸葛亮伸出過橄欖枝。雖然曹操沒有像劉備那樣“三顧茅廬”,但是他對諸葛亮的才能還是非常欣賞的,只是他表達得比較隱晦罷了。
當時曹操陣營里已經有很多有才能的人了,有沒有諸葛亮其實不是很重要了。很多人都是這么想的,其實曹操并沒有這么飄,他怎會嫌棄人才多呢。還有很多人覺得諸葛亮已經下定決心幫助劉備了,一般人是不會使他動搖的。曹操或許也知道這個道理,但是即使有萬分之一的機會,也要試一下不是?
其實,歷史記載中并非沒有曹操想將諸葛亮拉于自己麾下的記載,只是記載得比較隱晦,所以很多人都忽略了。其實《魏武帝文集》就曾經記載過這樣的事情。書中大意是說,曹操想要送給諸葛亮雞舌香。很多人看到這里就迷惑了,雞舌香到底是什么東西?為什么曹操要送諸葛亮雞舌香?這跟拉攏他有什么關系?
雞舌香是古代一種可以清新口氣的東西,那個時候不像現(xiàn)代有口香糖。人們常常使用雞舌香來保持口中的清香。這其實有一個典故,漢朝的尚書郎給皇帝上奏的時候經常口中含有雞舌香,怕自己口中有氣味讓皇上不滿。其實曹操送諸葛亮雞舌香的意思,就是想問他要不要一起共事,諸葛亮這么聰明,肯定明白曹操的意思,所以沒有去是沒有答應的意思。
一:因為諸葛亮對曹操印象不好
? ? ? ?曹操愛才是所有人都知道的,所以不會不會放過任何一個人才,曹操的父親在徐州被人害死的時候,曹操帶著部下去攻打徐州,還做出了屠城的舉動,也讓整個徐州烏煙瘴氣。
? ? ? ?就因為這件事情以后諸葛亮便對曹操的印象有所不好,這也是諸葛亮比較反感曹操的殘暴手段。所以可能是因為這個,曹操沒有得到諸葛亮但是也不想讓別人得到,就大罵諸葛亮為諸葛村夫的原因吧!
二:曹操與諸葛亮性格不合
? ? ? 我們都知道曹操是屬于脾氣暴躁的一種人,而諸葛亮是一個非常謹慎的人,做事比較有條理和耐心,可能也是因為這個所以沒有招攬吧,但是這個也說不清楚,可能招攬了但是諸葛亮拒絕了,又或者是說諸葛亮根本就沒有給曹操招攬的機會。
? ? ? 雖然說諸葛亮不出茅廬,但是即使諸葛亮不出茅廬便也知道天下所發(fā)生的事情,最后諸葛亮被劉備三顧茅廬請出,我覺得投奔劉備,并在劉備死后依舊堅持抗擊曹魏,有一個很大的原因就是實現(xiàn)自己興復漢室的報復。
? ? ?但是曹操并不能認同諸葛亮這個抱負,一如被曹操稱為“吾之子房”的荀彧,原本以為曹操可以跟董卓、袁紹之流不一樣,可在曹操逐漸暴露了自己真實意圖之后,也只能吞毒自殺。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lishitanjiu/28511.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絡,轉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