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現今電視劇與電影泛濫的時代,古代的歷史劇情被電視劇不斷地翻炒著,可是看過眾多古裝電視劇的劇迷很容易就發(fā)現了,元朝的電視劇是少之又少。其實有幾個原因,第一是元朝存在的時間并不長,雖然他的征服了北方與西方多地,拼湊成了中華歷史國土面積最大的王朝,但是元朝統(tǒng)一后存活的時間僅為八十多年。第二是元朝占據中原后階級分明,民族歧視非常嚴重,這段歷史不利于多民族的和平共處,所以元朝的題材才很少上演。而在元朝時期卻有一名猛將將軍,此人正是郭寶玉。
郭寶玉原本是金國的大將,他從小就擅長武藝,并且騎馬射箭樣樣在行。金國末年,蒙古的成吉思汗對中原地區(qū)已經是虎視眈眈,因此蒙古大軍聯(lián)合南宋攻打了金國,而金國大將郭寶玉也授命出戰(zhàn)蒙古大軍。因為金國與蒙宋聯(lián)軍勢力相差太懸殊了,因此不久金國就被蒙古大軍吞并,而郭寶玉也在戰(zhàn)場上戰(zhàn)敗被俘。郭寶玉是亡國之將本來想要選擇一死了之,可是郭寶玉卻因在戰(zhàn)場上的英勇表現,隨即郭寶玉被蒙古的木華黎看中了。
后來木華黎把郭寶玉推薦給了成吉思汗,原本成吉思汗并不看上這個亡國之將,可是郭寶玉卻向成吉思汗獻出了平定中原的良策。自從郭寶玉獻出良策之后,成吉思汗從此對他刮目相看,后來郭寶玉為成吉思汗獻出了許多良策,成吉思汗對這位心腹更是多次加官進爵,最終郭寶玉成為了成吉思汗的心腹。郭寶玉多次親隨成吉思汗出征各地,其中最為有名的戰(zhàn)役就是攻打撒馬耳干。
成吉思汗親征撒馬耳干的時候,撒馬耳干防備十分嚴明,就連足智多謀的郭寶玉在環(huán)視撒馬耳干后也自嘆是易守難攻。成吉思汗征戰(zhàn)西方的之前已經有多場輝煌的戰(zhàn)役了,因此面對著這銅墻鐵壁的撒馬耳干,成吉思汗也是立下的豪言壯志,并且勢必要攻下撒馬耳干。成吉思汗第一次對撒馬耳干發(fā)起總攻的時候,利用投石機、巨弩炮和火油筒等攻城器械對撒馬耳干接連發(fā)起了進攻,可是在緊要的關頭,撒馬耳干城內的花剌子模卻率先攻打出來,花剌子模也是強悍的軍隊,面對著突如其來的襲擊,蒙古大軍也是嚇到了,最終蒙古大軍與花剌子模大軍展開了廝殺,最終兩敗俱傷。
成吉思汗第二天吸取了第一次攻打的失敗的教訓,對撒馬耳干再一次發(fā)起了進攻,為了防止花剌子模突如其來的襲擊,成吉思汗命令士兵采用弓箭襲擊撒馬耳干城。如雨的弓箭確實是壓制住了花剌子模的進攻,可是這次撒馬耳干派出的是20頭巨大的大象,面對從無見過的物種,蒙古士兵也被嚇得不輕,一輪過后,蒙古大軍被踩死踩傷無數。就當成吉思汗發(fā)愁的時候,郭寶玉再一次獻出良策,用火攻,大象生性怕火。
因此成吉思汗命令士兵用火油桶發(fā)起進攻,大象見火油桶后被嚇到往回走,一下子撒馬耳干的士兵變成被踩的一方了。最終在郭寶玉的獻策下成吉思汗拿下了撒馬耳干,而郭寶玉因屢立戰(zhàn)功被加封為斷事官。后來郭寶玉還帶領蒙古士兵東征,那時候蒙古大軍已經占據了許多土地了,因此他們進攻的防御線也十分長,郭寶玉因不適應嚴寒天氣染上了重病,不久后郭寶玉就因病重而去世了。
郭愛就知道他。其他區(qū)百度百科找。
兒子郭子儀有八子,[77] 據《汾陽王妻霍國夫人王氏神道碑》,有六子是夫人王氏所生。[78]
郭曜,曾任開陽府果毅都尉,隨郭子儀平定安史之亂,后歷任衛(wèi)尉卿、太子詹事、太子少保,封太原郡公。死后,贈太子太傅,謚號孝。[79]
郭旰,在討伐安史之亂時戰(zhàn)死。[80]
郭晞,曾隨郭子儀收復兩京,戰(zhàn)功卓著。歷任鴻臚卿、殿中監(jiān)、太子賓客,封趙國公。死后,贈兵部尚書。[81]
郭昢[55]
郭晤[55]
郭曖,娶代宗之女升平公主,拜駙馬都尉。歷任殿中監(jiān)、檢校左散騎常侍、太常卿,初封清源縣侯,后襲封代國公。死后,贈尚書左仆射,又贈太傅。[82-83]
郭曙,曾任司農卿,后在朱泚之亂中立有戰(zhàn)功,擢升為金吾大將軍,封祁國公。[84]
郭映,曾任太子左諭德。[85]
女兒《新唐書》稱郭子儀”八子七婿,皆貴顯朝廷“。[55] 但據《汾陽王妻霍國夫人王氏神道碑》,王氏生有八女。
長女,嫁成都縣令盧讓金。[86]
二女,嫁鄂州觀察使吳仲孺。[86]
三女,嫁衛(wèi)尉卿張浚。[86]
四女,嫁殿中少監(jiān)李洞清。[86]
五女,嫁司門郎中鄭渾。[86]
六女,嫁汾州別駕張邕。[86]
七女,嫁和州刺史趙縱。[86]
八女,嫁太常寺丞王宰。[
我在百度百科找的。
究竟算不算,有幾個判斷辦法:
第一,國外算不算?世界上有五大文明古國,這五大文明古國,除了中國,都斷代了。也就是說,這些國家都曾經被別的民族征服過。如果這種斷過代的,以前的歷史都不算,那么,人類的歷史就顯得非常短暫,人類成為無根之水。事實上,在國外,都是要承認的,反而是我們這個沒斷過代的國家不承認,我們這是自己在縮短自己的歷史,把五千年文明搞來只有幾百年,乃至百余年。這不是很荒唐嗎?
(元朝地圖)
第二,歷史上算不算?元朝究竟算不算中國歷史的一部分,這個得明朝人說了算。而明朝人顯然是認為元朝是中國歷史一部分的,因為明朝為元朝修了史,稱元朝為前朝。清朝算不算中國歷史,也得民國人說了算,民國也是修了史的。既然明朝人和民國人都認為算,我們今天的人卻說不算,那不是替古人擔憂嗎?
第三,老百姓在不在?歷史并不完全是由統(tǒng)治者創(chuàng)造的,恰恰相反,偉人說過,是人民創(chuàng)造的。既然是人民創(chuàng)造了,那么宋朝滅亡后,宋朝人并沒有全部被殺干凈,而是絕大多數還在。同樣的,明朝滅亡后,老百姓也都在。老百姓在,老百姓的衣食住行、科學技術、文化傳承等各方面都在往前延續(xù)。怎么能說這歷史就不是中國歷史呢?
(清朝地圖)
第四,蒙古人和滿人是不是中華民族的一部分?當然是一部分,誰敢說不是一部分?既然是一部分,那即便他們居于統(tǒng)治地位,我們怎么能抹殺歷史呢?
別的不說,就以上四點,就足以回答上面的問題。
1、“淮陽王”——張弘范(1238~1280年)
字仲疇,易州定興人,蒙元初期的將領,名將汝陽王張柔之第九子,曾參加過襄樊之戰(zhàn),后跟隨元帥伯顏侵攻南宋,是忽必烈滅宋之戰(zhàn)的主要指揮者,曾擊敗南宋英雄文天祥與張世杰,官居江東道宣慰使,深受元朝皇帝的器重。
至元十七年正月十日,病死,時年四十三歲。元世祖贈予銀青榮祿大夫、平章政事,予謚武烈。元武宗至大四年,加贈推忠效節(jié)翊運功臣、太師、開府儀同三司、上柱國、齊國公,改謚忠武。元仁宗延祐五年,加贈“保大功臣”,加封淮陽王,予謚獻武。
2、“常敗將軍”——范文虎(?~1302年)
南宋降元將領,祖籍山東,元朝至元十二年(1275年)以城降元,擔任兩浙大都督、中書右丞等職,招降或攻戰(zhàn)沿江州軍,隨伯顏入南宋都臨安(今浙江省杭州市),遷行省參知政事,十五年進左丞。十八年以日本行省右丞領兵十萬隨忽必烈第二次征日本,史稱“弘安之役”。
八月一日至日本一岐、平戶等島,遇臺風,臨陣脫逃,竟將十余萬遠征軍將士遺棄在海島上,報稱敗狀,并歸咎厲德彪、王國佐等。忽必烈透過3位幸存者得知真相,范文虎被革職查辦。二十四年,忽必烈親征乃顏,范文虎鎮(zhèn)平灤(今河北盧龍)為策應。二十九年奉命與段貞監(jiān)浚通惠河。
范文虎雖然在戰(zhàn)場上每戰(zhàn)必敗,但在官場上卻是當之無愧的常勝將軍!
3、“名門之后”——董文炳(1218~1278)
字彥明,董俊長子,16歲喪父,自幼聰慧,善于記泳,伊若成人。至元三年(1266),董文炳代史氏兩萬戶為鄧州光化行軍萬戶、河南等路統(tǒng)軍副使,奏準始頒將校俸錢。七年,改任山東路統(tǒng)軍副使。九年,遷樞密院判官,行院事于淮西,筑正陽兩城(今安徽潁上東南、霍丘東北),夾淮相望,作搗宋腹心之勢。十年,拜參知政事。這年,元軍大舉伐宋,他先在正陽擋住宋將夏貴的猛攻,九月自正陽南下安慶(治今安徽潛山)。十一年正月,他與伯顏在安慶會師,迫使宋守將范文虎歸降,又隨大軍順江而下,攻克當涂、采石。在十二年(1275)三月打下建康(今江蘇南京)后,他進駐鎮(zhèn)江。在鎮(zhèn)江戰(zhàn)役中,他又大敗張世杰、孫虎臣的水軍,獲戰(zhàn)船七百艘,宋軍力從此窮蹙。
平宋時,懷徠安集之功,董文炳居多。七月,以董文炳為中書左丞。至元十五年夏,董文炳已有病,但仍加任僉書樞密院事。不久他病篤而卒。后贈平章政事,謚忠獻。
4、“元朝鄂國公”——史弼(1233~1318)
元朝大臣,一名塔刺渾。史弼字公謙,東漢末年陳留考城人也。父史敞,順帝時以佞辯至尚書、京兆尹。弼遷尚書,出為平原相。
至元十五年(1278),升江淮行中書省參政,歷淮東、浙東宣慰使。二十九年(1292),以福建行省平章攻爪哇,失利奪職家居,自號紫微老人。后進平章政事,著《景行錄》。
5、“懷遠大將軍”——石天應(約1162~1222)
字瑞之,金蒙之際興中永德(今遼寧朝陽南)人,字瑞之。木華黎南下攻金,率眾迎降,授興中府尹,從南征,命鎮(zhèn)守燕京。
后屢從木華黎,大小百余戰(zhàn),常身先士卒,善造戰(zhàn)攻之具,其旌旗用黑色,人稱“黑軍”,累功遷右副元帥。1221年,從木華黎攻陜西,升陜西河東路行臺兵馬都元帥。次年駐軍河中,金人來攻,戰(zhàn)死。
6、“魯國公”——嚴實(1181~1240)
字武叔,長清人。1214年因守長清城有功,被授予金長清尉。嚴實降蒙后,其部將朱楫、朱泉、趙天錫等也隨即降蒙。
1261年追封為魯國公,謚號武惠。其子嚴忠濟(?~1293),字紫芝,雄偉善騎射,兼有文才。襲父爵為東平路行軍萬戶、管民長官。后隨元世祖南征,屢立戰(zhàn)功。官至資德大夫、中書左丞、行江浙省事。現存作品有小令《落梅風》、《天凈沙》等。
7、“秦國公”——劉黑馬(1200年~1262年)
本名劉嶷,字孟方,元憲宗賜名也可禿立,濟南歷城(今濟南歷城)人。
少時便隨父親劉伯林征戰(zhàn),經歷大小數百戰(zhàn)。嘉定十四年(1221年),襲父職為萬戶,佩虎符兼都元帥。嘉定十八年(1225年),隨軍平定武仙叛亂,同年大敗金軍,斬金將忽察虎。紹定五年(1232年),大敗金將完顏合達。景定元年(1260年),接受宋將劉整投降。景定三年(1262年),奉命擔任成都路軍民經略使,同年去世,贈太傅,封秦國公,謚忠惠。
8、“濟南公”——張榮
字世輝,濟南歷城人,狀貌奇?zhèn)?授金紫光祿大夫、山東行尚書省,兼兵馬都元帥,知濟南府事。后十九年,世祖即位,封濟南公,致仕,卒,年八十三。
9、“東天將軍”——郭侃(1217年~1277年)
字仲和,原籍華州鄭縣(今陜西省華縣)人,蒙古帝國將領。其祖父郭寶玉,父親郭德海,皆成吉思汗手下大將。公元1252年跟隨旭烈兀遠征西亞,獨自在西亞屢破伊斯蘭軍隊百二十余城、破十字軍百八十余城,討伐了諸多國家其足跡越過喀什米爾,為其征服之地的人們所畏懼,乃至對手驚呼"東天將軍,神人也"。
累積戰(zhàn)功而達萬戶之位,并因制壓江南之功而被任命為海寧知州,于在職一年余之后去世。
10、“昭勇大將軍”——李守賢(1189~1234)
字才叔,元朝大寧義州人,滅金著名漢將,后攻宋定淮南,有飛石傷髀之能。
因為牛的血液接觸人的傷口,會起到快速凝固血液的作用,所以成吉思汗把這名因中箭而受傷的大將郭寶玉塞進牛的肚子里,這是在古時候非常有名的?豬肚治療法?,也叫?腹罨法 ?,此方法還被李時珍記錄在了他的書中。
此人是成吉思汗屬下郭子儀的后裔郭寶玉。有一次,當成吉思汗西征時,郭寶玉被箭擊中,直接擊中了他的胸部。因為古代醫(yī)術條件有限,且環(huán)境太差,所以大夫當時也并沒有十足把握能夠醫(yī)治好他??烧l知,他對傷口治療后,傷口卻被感染了。當郭寶玉的生命危在旦夕時,成吉思汗命令手下殺死這頭牛,把郭寶玉放進牛的肚子里,而一頭原本活著的牛就這樣被切開了。
然后小心翼翼地將郭寶玉塞進去這剛剛被剖開的牛肚子中去,搞得他渾身都是血。然而,就是這樣一種殘酷的方法救了郭寶玉一命,想必在現在聽來,肯定會有人覺得非常不可思議吧。事實上,古人也有古老的方法。雖然現代人不敢相信,但他們也有一定的科學原因,并具有治病救人的實際效果。
當時大家都被認為已經是將死之人的郭寶玉處于牛的腹部中,卻漸漸地從昏迷中恢復過來,之后恢復的速度也是非常驚人。其實,這種方法,成吉思汗已經不是第一次使用了,他已經用過很多次這種方法來拯救那些受重傷的人了。
這種方法是蒙古人的先人們流傳下來的。當時,李時珍在經過特別嚴格的論證后也發(fā)現這種方法確實有效。就是因為牛血有著可以使人類凝血的這種作用,成吉思汗才會選擇用現殺現剖的牛腹來救死扶傷。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lishitanjiu/28535.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絡,轉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