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260年4月,被司馬師扶持起來的曹髦不得不再一次將司馬昭晉封為相國,封晉公,加九錫。正因為這件事的發(fā)生,成為了后來曹髦討伐司馬昭的導火索。要知道早在漢室尚未滅亡之際,曹操就是先受丞相之位,隨后晉魏公,后來封魏王,這才有了后來曹丕篡漢稱帝,建立魏國的事情。而司馬昭此番晉位晉公,加九錫,其實就是在學習當年曹操和王莽篡漢的道路。正因如此,在公元260年五月初七時,曹髦不惜親自拔劍登輦,率領(lǐng)殿中宿衛(wèi)和奴仆們呼喊著出宮討伐司馬昭。
只可惜曹髦的這次行動并沒有成功,雖然他憑借著自己乃是天子的身份,使得出來抵御他的將士都不敢傷害他,最初司馬昭的弟弟屯騎校尉司馬伷及其部眾就因為曹髦左右之人的大聲呵斥而紛紛逃走,后來中護軍賈充從外而入,迎面與曹髦戰(zhàn)于南面宮闕之下,曹髦親自用劍拼殺,賈充等人也被擊潰。但就在這個時候,騎督成倅之弟太子舍人成濟,問賈充要怎么做,賈充暗示了成濟要殺人滅口,曹髦這才會被成濟以長戈刺殺而死。
事實上,當時曹髦要帶人誅殺司馬昭是很不容易的,一方面當時身邊身居要職的人物多與司馬氏之間有關(guān)系,而來即便有曹魏老臣對曹氏報以同情,但在危機關(guān)頭也不會有更積極的舉動,比如駐守閶闔門的滿長武是司馬干的侄子,主要是用來監(jiān)視曹髦的,正因為駐守大門的都是司馬昭的人,因此當時曹髦要聚集一幫人來殺司馬昭是十分困難的。不過就在曹髦事件發(fā)生時,滿長武竟然發(fā)現(xiàn)姑父司馬干想要進掖門,最終卻被滿長武給攔了下來。而這就是當時曹魏老臣對這件事的態(tài)度,也就是保持中立。對于曹髦來說,即便是這樣中立的態(tài)度,對他來說也是十分有利的,因此他不惜冒著生命威脅,也要帶著人去誅殺司馬昭,就是為了逼迫滿朝文武就這件事站隊。
但中立態(tài)度對曹髦的幫助極為有限,當時曹髦帶領(lǐng)眾人誅殺司馬昭,已經(jīng)鬧得整個北宮人盡皆知,當天尚書省的很多人應該都見證了曹髦的去世,而這也是曹髦想要的效果,在面對司馬昭晉位的逼迫下,曹髦希望雙方能盡早的撕破臉皮。如此一來,所有的事情都必須拿到臺面上來說清楚,在挑戰(zhàn)了司馬氏權(quán)威的情況下,進一步強迫世家站隊。曹髦深知僅通過這些人沒辦法將司馬昭誅殺,但他能將事情鬧大,讓所有人都不好看,就達到了自己的目的。
要知道弒君這件事是十分嚴重的,違背了當時士人的倫理道德底線,其惡劣程度不亞于弒殺父母,雖然在南北朝和五代十國時期,皇帝幾乎沒什么價值,弒君之事也不被人看重,但在魏晉時期,君臣倫理依舊是不能顛覆的,因此曹操和曹丕等人都不敢有弒君的行為。而正是因為曹髦的死,為曹氏爭取了四年的緩沖期,在這段時間里,司馬昭迫于道德和輿論的壓力,以至于無論是晉公還是加九錫都毫無進展。只可惜在曹髦之后,再也沒有出現(xiàn)一位可以力挽狂瀾的曹魏人才,這才導致了曹髦用自己生命換來的緩沖期被白白浪費?;蛘呷绻诜ナ裰畱?zhàn)時,蜀漢能再多堅持一年時間,成功將司馬昭耗死,那天下可能又是另一番場景了。
曹髦討伐司馬昭之事絕非一時沖動,這是曹髦在形勢嚴峻的情況下做出的最好的選擇,他不僅成功的逼出了部分世家作出了選擇,還延緩了曹魏滅亡的時間,實在不易。
曹魏皇帝有哪幾位?曹魏皇帝的結(jié)局怎樣?曹魏皇帝曹髦簡介: 曹髦是魏國的第四代皇帝,曹丕的孫子,東海定王曹霖的兒子。曹芳被廢,曹髦被立為魏國皇帝。曹魏皇帝曹髦簡介。后來,曹髦因不甘心朝政被司馬氏霸占,作《潛龍詩》一首述說不滿,被司馬昭察覺。曹魏皇帝曹髦簡介。曹髦不甘心受辱,帶領(lǐng)數(shù)百仆人討伐司馬昭,在宮門處被司馬氏的黨羽賈充指使成濟用戈刺死,以王禮安葬。
曹魏皇帝曹髦簡介:曹髦是魏文帝曹丕的孫子,東海定王曹霖的兒子,從小好學,學業(yè)早成。
曹魏皇帝曹髦簡介:歷史年表
【244年】曹髦被封為郯縣高貴鄉(xiāng)公。
【254年】魏帝曹芳被廢,曹髦被立為魏國皇帝。登基后,曹髦下令減少后宮開支,禁止奢華。同年,曹髦被迫賜予大將軍司馬師黃鉞,并給予奏事不名、劍履上殿的特權(quán)。
【255年】鎮(zhèn)東將軍毋丘儉、揚州刺史文欽因廢立之事叛亂,司馬師率兵討伐成功,但于歸途中病逝。曹髦無力阻止司馬昭繼任為大將軍,于是朝政繼續(xù)由司馬氏把持。
【257年】諸葛誕叛亂,司馬昭率兵征討,于次年平定。
【260年】曹髦發(fā)現(xiàn)權(quán)威日去,十分生氣,于是召侍中王沉、尚書王經(jīng)、散騎常侍王業(yè)三人商議,欲出宮討伐司馬昭。王經(jīng)力勸,曹髦不聽。曹魏皇帝曹髦簡介。王沉、王業(yè)二人將此事密報給司馬昭,于是司馬昭有所準備。曹髦自率數(shù)百仆人,鼓噪而出,司馬昭的弟弟司馬伷跑來勸阻,被曹髦手下呵退。中護軍賈充又率眾出來阻擋,曹髦拔劍親自迎戰(zhàn),于是眾人退卻,但太子舍人成濟在賈充的授意下持戈上前,將曹髦刺死。司馬昭聞訊后假裝大驚,將成濟斬首謝罪,又用太后的名義,以不敬太后、自尋死路的罪名將曹髦的皇帝名位廢掉。
【資治通鑒白話文】
甘露四年(公元259年)
春,正月,黃龍兩次出現(xiàn)于寧陵的井中。在此之前,頓丘、冠軍、陽夏地方的井中多次有龍出現(xiàn),魏國群臣認為這是吉祥的象征,魏帝曹髦說:“龍代表了君主之德。它上不在天,下不在田,而多次屈居圩井中,這不是好的兆頭?!庇谑亲鳌稘擙堅姟芬宰晕抑S喻,司馬昭看后十分不滿。
景元元年(公元260年)
夏,四月,皇帝下詔,有關(guān)官員一切遵照以前的命令,再次晉升大將軍司馬昭為相國,封為晉公,加賜九錫。
魏帝曹髦見自己的權(quán)力威勢日漸削弱,感到不勝忿恨。五月七日,召侍中王沈、尚書王經(jīng)、散騎常侍王業(yè),對他們說:“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我不能坐受廢辱,今天就與你們一起出宮討伐他!”
王經(jīng)說:“古時魯昭公不能忍受季氏當權(quán),討伐失敗而出走,丟掉了國家,被天下人所恥笑。如今權(quán)柄掌握在司馬氏之手已經(jīng)很久了,朝廷內(nèi)以及四方之臣都為他效命而不顧逆順之理,也不是一天了。而且宮中宿衛(wèi)空缺,兵力十分弱小,陛下憑借什么去討伐他呢?一旦如此,不是想要除去疾病卻反而使病包厲害了嗎?將有不測之禍,請陛下重新考慮!”
曹髦這時就從懷中拿出黃絹紹書,扔在地上說:“我已經(jīng)決定了!就算是死,又有什么可怕的!更何況不一定死呢!”說完就進內(nèi)宮稟告太后。
王沈、王業(yè)跑出去告訴司馬昭,想叫王經(jīng)與他們一起去,但王經(jīng)不去。曹髦隨即拔劍登車,率領(lǐng)殿中宿衛(wèi)和奴仆們呼喊著出了宮。司馬昭的弟弟屯騎校尉司馬伷在東止車門遇到曹髦,魏帝曹髦左右之人怒聲呵斥他們,司馬伷的兵士被嚇得逃走了。
中護軍賈充從外而入,迎面與曹髦戰(zhàn)于南面宮闕之下,曹髦親自用劍拼殺。眾人想要退卻,騎督成倅之弟太子舍人成濟問賈充說:“事情緊急了,你說怎么辦?”賈充說:“司馬公養(yǎng)你們這些人,正是為了今日。今日之事,沒什么可問的!”于是成濟立即抽出長戈上前刺殺曹髦,把他殺死于車下(時年二十歲)。
司馬昭聽到消息,大驚,自己跪倒在地上。太傅司馬孚奔跑過去,把曹髦抱到自己腿上,哭得十分悲哀,說:“陛下被殺,是我的罪過?。 ?br>
司馬昭進宮,召群臣會議。尚書左仆射陳泰不來,司馬昭讓陳泰之舅尚書荀顗(荀顗,是荀彧之子)去叫他,陳泰說:世人都拿我和舅舅相比,從今天的事來看,我舅舅就不如我了。”但子弟們里里外外都逼著陳泰去,這才不得已而入宮。他見到司馬昭,悲慟欲絕,司馬昭也對著他流淚,說:“(陳泰,字玄伯),你看我該怎么辦?”陳泰說:“只有殺掉賈充,才能稍稍謝罪于天下。”司馬昭考慮了很久才說:“你再想想其他辦法?!标愄┱f:“我說的只能是這些,不知其他?!彼抉R昭就不再說話了。
太后下令,列舉高貴鄉(xiāng)公的罪狀,把他廢為庶人,以平民的喪禮安葬。拘捕了王經(jīng)及其家屬交付廷尉處置。王經(jīng)向他母親謝罪,他母親臉色不變,笑著回答說:“人誰能不死,只恐怕死的不得其所。如此全家為天子而死,何恨之有!”到被誅殺的那天,故吏向雄為之痛哭,悲哀之情,感動了整個街市之人。而王沈因通風報信之功,封安平侯。
五月八日,太傅司馬孚等人向朝廷進言,請求以親王之禮葬高貴鄉(xiāng)公,太后批準。
派中護軍司馬炎迎燕王曹宇之子、常道鄉(xiāng)公曹璜于鄴城,作為魏明帝的嗣子。司馬炎,是司馬昭的兒子。
五月二十一日,群公(三公加上太傅、大將軍)上奏太后,從今天起,太后所頒發(fā)的命令,都稱為“詔制”。五月二十一日,司馬昭上書,堅決辭讓相國、晉公、九錫,太后批準。五月二十六日,司馬昭上書:“成濟兄弟大逆不道,滅族?!?/p>
第114回? ?曹髦驅(qū)車死南闕? 姜維棄糧勝魏兵
曹髦雖然是天子,但手中無兵權(quán),連親信也不多,像這樣的天子只是個傀儡。本來司馬昭立曹髦為天子,就是讓他當傀儡的,而不是真正讓他掌權(quán)的。曹髦當了幾年皇帝,心中就有想法了,想要除了司馬昭,可太自量力了!正如王經(jīng)勸諫“重權(quán)已歸司馬氏久矣,內(nèi)外公卿,不顧順逆之理,阿附奸賊,非一人也。陛下若不隱忍,禍莫大焉。且宜緩圖,不可造次?!彼抉R昭之心路人見之,但想要殺司馬昭就如羊入虎口,空死無益。
殺了皇帝,一定要找個人帶背鍋才行,陳泰想要殺賈充,可司馬昭卻把成濟、成倅兩兄弟當成了替罪羊,三族也被全滅了!成濟、成倅兩兄弟雖然死有余辜,但他們也確實被司馬昭利用之后丟棄了。所以人一定不能為虎作倀,否則就會自取滅亡。
司馬昭雖然很想做皇帝,但還是想學曹操,自己不做皇帝,將來讓自己的兒子做皇帝。于是,他又立了一個傀儡皇帝。司馬昭已經(jīng)廢了兩個皇帝了!兩個皇帝都不甘心做傀儡,結(jié)果都是一樣,不是被殺就是被貶,這樣皇帝只能隱忍,慢慢地想辦法。就想孫休那樣先假意應對,積蓄力量,慢慢地想辦法除掉孫綝。如果魏國的兩皇帝也能這樣隱忍,慢慢削弱司馬昭的權(quán)力,這樣才能與之抗衡??上晌换实鄣哪托牟粔颍駝t歷史可能就不是這樣的。
姜給真不伐中原死不休!連年征戰(zhàn),且次次都以失敗告終,可他還不死心。這次姜維使了點小聰明,將計就計,迫使鄧艾兵敗,但姜維自己也損失慘重,不僅糧草沒有了,而且棧道和關(guān)隘都被燒毀。這樣打來打去有意思嗎?名義上是收復中原,其實姜維心中也是有他的小九九的,苦的是老百姓。
在我們很多人的觀念里,都是認為做一些事情要先下手為強,這種觀念特別是在軍事戰(zhàn)爭中表現(xiàn)的尤為突出。先下手為強沒有錯,但是有些時候先下手不一定強,也有可能被人后發(fā)制人。
對于這種先下手沒強起來,反而被人后發(fā)制人的事情在歷史上還真的出現(xiàn)過。這件事情就發(fā)生在魏晉時期,當年魏帝曹髦感覺手下人司馬昭的權(quán)勢越來越大,隱隱超過自己的勢頭。曹髦產(chǎn)生了強烈的危機感,于是他就馬上召集手下的大臣,和他們說他不想坐以待斃,想要主動出擊,出兵攻打司馬昭。
后來和手下人商議一番后,曹髦果斷的出兵討伐司馬昭了,但是也許是用兵不當,也許是他低估了司馬昭的實力,曹髦最終敗北,而且他也被人殺死了。這件事情在很多人看來,可能是一個笑話,因為人們普遍都認為先下手為強,后下手遭殃,所以說曹髦先出兵結(jié)果敗北被殺一事對于一些人來說確實是一個笑話。
我們暫且不討論先手和后手的問題,因為不管怎樣,魏帝曹髦都是在討伐司馬昭的時候被殺死了。造成很多人因為此事而對他的評價都是褒貶不一的,因為有人認為曹髦之所以出兵本來就是因為知道司馬昭的勢力做大了,已經(jīng)有了和曹髦一拼的實力,所以說曹髦出兵完全就是一種找死的行為,而且他明明就知道司馬昭的勢力極強,在出兵的時候他就沒有考慮清楚,而是在一種莫名的危機當中倉皇出兵的,所以說他是必敗無疑的。但是也有人很贊同曹髦的這種做法,因為他們認為在開始的時候,司馬氏的人是跟隨曹操打天下的,是在曹 *** 后司馬氏才慢慢的發(fā)展起來的,而且發(fā)展的速度之快,很快就直逼當時的曹氏統(tǒng)治,曹髦作為當時的魏帝,為了維護曹氏的統(tǒng)治,自然是要打壓司馬氏的,兔子在被蒼鷹捕捉的時候還知道反擊一下,更何況是身為一國之君的人,難道真的要等到司馬昭來逼著退位不成,拼一次還有生機,坐等就只有死路一條。
曹髦最終被司馬昭的手下“成濟”所殺
不管是什么評價,我都覺得,首先來說,曹髦進行對司馬昭的打壓是必須的,因為從當時的形式下產(chǎn)生的一句話到今天都還在說,就是“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由此可見當時司馬昭對于曹髦的危機不是一般的大,所以說曹髦為了自己統(tǒng)治地位出兵討伐司馬昭并沒有錯,但是他在出兵之前沒能清楚的看清形勢就是他的錯了,他死的也不算冤,因為都是他自己的原因造成的。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lishitanjiu/28570.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luò),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