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給大家準備了:元朝和明朝的文章,感興趣的小伙伴們快來看看吧!
很多人說元朝的實際制度比明朝好,那么為什么才存在了98年呢?
1 元朝漢化程度很低
△元朝的蒙古騎兵
元朝一直被輕描淡寫,主要是時間較短,留下的歷史記錄又不夠多。何況,對于一直壟斷著中國古代歷史記載與知識結構的儒家士大夫而言,元朝實在是他們非常不爽的一個時代。
由于元朝的蒙古統(tǒng)治者,在入侵中原地區(qū)之前,就已經(jīng)向西征服,擁有了不少中亞領地和人口。這讓蒙元統(tǒng)治者在遇到漢族知識分子--也就是傳統(tǒng)意義上的儒家集團前,他們已經(jīng)擁有了中亞地區(qū)的行政官僚和制度優(yōu)勢。
所以,蒙古人不必向鮮卑、遼金、西夏、滿清一樣,進行大規(guī)模的全盤漢化改革。在進行管理時,也可以大量任用中亞來的穆斯林、基督徒和猶太人,以違反儒家世界觀的方式,進行操作。
△元朝軍隊可能是歷史上最不漢化的
由于中亞地區(qū)濃厚的商業(yè)文化與寬松管理,讓儒家難以適應。所以在很多時候,很多職能部門就沒有儒家的位置。元朝皇帝和蒙古帝國的貴族,也就沒有必要熟練掌握漢語。這層隔閡,讓士大夫們記恨在心。
元朝皇帝則在此基礎上,時而對地方寬松,時而又會突然出臺一些集中控制手段?;旧希S著兩撥人的得勢、失勢,不斷變幻。后果就是不能建立真正意義上的相對寬松體制,又不符合儒家士大夫階層的社會職能渴望。
最后,隨著元末社會的奔潰與動亂。越來越多走投無路的人選擇了各地的義軍,為自己謀得上升之路。盡管也有不少人依然忠于元朝,但他們在元朝松散制度下,彼此山頭林立。等到朱元璋在南方做大時,已經(jīng)難以捏成一股大力量與之相抗衡了。
△元末明初的戰(zhàn)爭更像是一場山野士大夫們的爭霸
2 元朝末期遭遇黑死病
△杭州--元朝是最有國際知名度的城市之一
元朝實際上在經(jīng)濟活躍程度-民間文化開放程度上,都高于明朝。同時,政治統(tǒng)治也比明朝相對寬松。這使得元朝時代的城市經(jīng)濟和人口都有了巨大的發(fā)展。
但在古代,無論多么注重城市布局建設,在人口達到一定規(guī)模后,都容易引起瘟疫等大規(guī)模疾病。很不巧的是,元朝后期,世界范圍內(nèi)都爆發(fā)了嚴重的黑死病。過去很多人只注意到黑死病對歐洲的打擊,以及其對歐洲歷史進程的巨大影響。但實際上這是一場全球性的疾病傳播,元朝一樣因此元氣大傷。
別的不說,朱元璋一家子就是這場黑死病的受害者之一。正是這場大瘟疫,嚴重摧毀了元朝的統(tǒng)治根基。社會不穩(wěn)定因素,在這個時候也集中爆發(fā)出來。
△在歐洲肆虐的黑死病 一樣在中國橫行過
3 元朝歷史由漢族士大夫編寫
△士大夫:終元的是他們 反元的還是他們
雖然有些士大夫們恨透了元朝,但明初編寫元史的人,依然是他們。他們所肩負的任務也并非朝廷交代的史書撰寫那么簡單。他們必須用這些史書來總結一種儒家式的經(jīng)驗教訓,如同宗教經(jīng)文中的一個章節(jié)一樣,符合規(guī)范。
但問題又來了。既然元朝不是一個高度漢化的王朝,很多人的說話方式就不是正規(guī)漢語,很多人的思考方式就不是儒家式的。可儒家士大夫們,對于儒家之外的內(nèi)容,又知之甚少。或者說就說根本不愿意去懂。所以,只好用自己的思維方式和語言習慣,去強行逆推,搞史學界的逆向工程。
這樣寫出來的元史,自然是相對簡略、粗糙,還可能不符合漢人雅言的閱讀習慣。反正時間跨度也短,又是外族人統(tǒng)治,選擇性的過,并不影響儒家正統(tǒng)世界觀本身。只是今天的人,如果想了解下,就會感覺很痛苦。
其實當時元朝的地域的強大就證明了它的強大,但是它存活的年限對比其他朝代并不長,主要原因就是本身因為內(nèi)政不穩(wěn)定,政權分化,存在人種歧視,后期還不知道讓自己養(yǎng)精蓄銳,最后才導致了兵敗,最后國破滅亡。其實歸根結底,元朝的滅亡主要有如下的原因。
第一個原因就是元朝的內(nèi)政不穩(wěn)定,朝廷內(nèi)部的政權分化太過嚴重,管理起來比較混亂,當時的漢朝分為很多部分,而當時有三個部分是威脅比較大的。當時朝廷內(nèi)部都在為自己爭權奪利,導致當時的局勢比較動蕩,而且皇帝也是對朝政不聞不問,只顧自己享樂,很多大臣也是不作為,換掉了一批又一批,可以說整個朝廷都被腐化了。經(jīng)濟也衰退了下來,讓很多人民開始反抗。更甚者幾個月就換一個皇帝,可以說局勢和朝廷內(nèi)部都是比較動蕩滴。
其實元朝可以說很多皇帝都是傀儡性的,朝廷的實際權力都被很多權臣所控制,包括對大臣的選擇和任命,而且當時有一個讓矛盾激化的制度,就是四等人制,這讓當時的漢蒙關系更加的惡化,這是嚴重的人種歧視。而當時以蒙古人最為高貴,其他種族的都次之,這讓在底層的百姓最后不得不發(fā)起反抗,從而暴亂頻發(fā)。這為它的滅亡埋下了伏筆。
而且元朝的戰(zhàn)爭一直不斷,持續(xù)的戰(zhàn)亂,幾乎沒有停歇,這讓士兵元氣大傷,不能得到休息,所以說長期的戰(zhàn)爭不僅僅是士兵的災難,更是百姓的災難,這已經(jīng)注定了元朝滅亡的結局。
所以說元朝的滅亡主要是因為局勢的動蕩,朝廷的混亂,人種的等級歧視等各方面原因造成的,歸根結底就是朝廷不作為,管理太過于混亂。
元朝是由蒙古人忽必烈建立,他的祖父成吉思汗曾在公元1206年建立大蒙古國,并且橫掃歐亞大陸,被稱為一代天驕。后來忽必烈登上汗位后,于1271年建立元朝。當時,蒙古軍隊幾乎勢不可擋,1279年,元軍在崖山消滅了南宋最后的抵抗力量,至此南宋滅亡,元朝統(tǒng)一了中國??擅吭氲降氖?,強大的元朝在1368年就滅亡了,僅僅只存在了98年便消失在歷史的滾滾浪潮中,是什么原因,讓元朝如此之快走向滅亡呢?
在此之前,中國的北方曾經(jīng)建立過若干少數(shù)民族政權,不過這些政權建立后,便開始逐漸接受漢文化的熏陶,從文化教育、行政機構等方面進行漢化改革,比如學習儒家文化、進行科舉考試、改革行政機構、任用漢族官員,使政權融入進漢文化當中。
而在元朝建立之前,蒙古軍隊四處發(fā)動對外擴張的征服戰(zhàn)爭,其戰(zhàn)爭目的主要以四處掠奪和滿足征服欲為主,并沒有對征服后的土地進行有效的管理。元朝建立以后,朝廷雖然施行了一些漢法,進行了一定的改革,比如推行科舉,尊崇儒家,設立中書省總領全國政務等一些措施,但是,由于施行得不夠徹底,因此并沒有形成一套完整的體系。
元朝將全體國人分成四等,一等蒙古人,二等色目人,三等漢人,四等南人。規(guī)定漢人不得持有兵器、不得打獵、不得集會、夜間不得出行,幾戶人家才能共用一把菜刀,名字只能用數(shù)字來編號(明朝開國皇帝朱元璋在元朝統(tǒng)治時期曾叫朱重八),如果殺了一個蒙古人就得償命,而殺死一個漢人只用賠一頭毛驢的錢。
元朝的內(nèi)部也十分混亂,由于蒙古初期實行的是“幼子守灶”制度,也稱“幼子繼承制”,這為元朝的內(nèi)部統(tǒng)治造成了極大的混亂。在忽必烈死后的四十年間,元朝更換了十個皇帝,其中發(fā)生過元英宗被刺殺的“南坡事變”,元文宗毒死元明宗后稱帝的事件?;实鄹鼡Q如此頻繁,也恰恰說明元朝的統(tǒng)治極其不穩(wěn)定。再加上元朝的內(nèi)部十分腐敗,政令朝令夕改,官吏橫征暴斂,各種名目繁多的稅目盤剝百姓,使得底層民眾苦不堪言。
元朝和清朝,是中國歷史上兩個以外族入主中原的大一統(tǒng)王朝。
兩者統(tǒng)治的時間卻大相徑庭。
元朝僅維持了98年就退出中原,清朝卻延續(xù)了276年,在歷代大一統(tǒng)王朝中也排得上號。
眾所周知,元和清的建立者,蒙古與女真相比,那不是一個量級的比較對象。
蒙古帝國橫跨歐亞,一度是人類歷史上武功最盛的大帝國,忽必烈的元朝也只是其中一部分;相比蒙古,女真起家時就寒蟬得多,即使到了1644甲申之變?nèi)腙P后,大清也只有幾十萬人口、十幾萬軍隊的體量,與忽必烈不可同日而語。
偏偏,強大的元朝不到百年而亡,清朝卻綿延276年之久,是何道理?
如果我們把目光聚集到它們之間的明朝身上,就能得到一些答案。
中國古代史上,有明承元制、清承明制的說法。
從許多方面看,這是有道理的。
從瓷器、服裝,到軍隊的甲胄武器,明朝許多東西和元朝一脈相承,這是實物上明承元制的證明。光這還不夠,在官制、后宮制度、政治風氣、社會風尚等方面,明朝開始也承襲自元朝。
這其實并不奇怪,九十八年在歷史上是彈指一揮,對生活在那個年代的人來說卻已經(jīng)歷了幾代人,南宋已恍如隔世,一切已有慣性。
明承元制,元不承宋制,是蒙古自己體制與金制結合。
元朝到最后幾年,其實還有很強的軍事力量。但元朝是個內(nèi)斗不斷的王朝,宗室和宗室斗,官員跟官員斗,將軍跟將軍斗,連壽終正寢的皇帝都沒幾個。
說白了,也就是權力不集中,皇帝沒有一言九鼎的權力。
朱元璋對元朝的問題看得很清楚,他自己說:?奈何胡元以寬而失,朕收平中國,非猛不可!?
所以,他的治國理念是以猛治國。
這就必須收回權力,皇帝必須擁有能掌握一切的權力,也就是君主集權。
這也就解釋了朱元璋為什么要清洗功臣,因為功臣們以地域為集合,形成了淮西、浙東這樣的政治集團,其中不少身經(jīng)百戰(zhàn)的公爵、侯爵們擁有部曲、義子和大量奴仆,他們又和各地衛(wèi)所軍官有過統(tǒng)帥關系。
這要是鬧起來,那還了得。自己在世時,能壓得住這些人,自己哪天崩了,他們就有可能成為顛覆皇權的隱患。
加上這些功臣已出現(xiàn)不少驕狂枉法的苗頭,如朱亮祖冤殺道同、郭英縱奴行兇、周德興僭越禮制。
即使老朱專門令工部鑄造了一張鐵榜,上面逐項規(guī)定了申誡公候的條令,規(guī)定了處罰和處刑的法律,但收效仍然不大。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lishitanjiu/28642.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轉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