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這里是小編,今天給大家說說朱守謙的故事,歡迎關注哦。
朱元璋的這位侄孫名叫朱守謙,是朱文正的兒子。原來朱元璋的父親朱五四有四個兒子,長子名叫朱重四,娶妻王氏,生下了朱文正。朱元璋家里本來人很多,但經(jīng)過災荒、瘟疫,最后只剩下他和朱文正母子。朱元璋起兵后,嫂子帶著朱文正前來投奔。
后來,朱文正成為朱元璋手下的得力干將,立下不少戰(zhàn)功。不過,后來朱文正胡作非為,被朱元璋打死。朱文正被殺時,朱守謙還是個孩子,朱元璋摸著他的頭頂說:“兒無恐。爾父不率教,忘昔日之艱難,恣肆兇惡,以貽吾憂。爾他日長大,吾封爵爾,不以爾父廢也。爾宜修德勵行,蓋前人之愆,則不負吾望矣?!?/p>
朱元璋對朱守謙很好,將他養(yǎng)在宮中,親自教導,為其取名“守謙”。洪武三年,朱元璋分封諸王,朱守謙被封為靖江王,封國位于廣西桂林。然而,朱守謙來到封地后,肆無忌憚,為非作歹,“而好比群小,粵人怨咨”。
朱元璋聞訊后很生氣,召朱守謙回南京,“戒諭之”。沒想到朱守謙還不服氣,“作詩怨望”,“引古牽今,內(nèi)多含冤抱恨”。這下徹底激怒了朱元璋,他下詔將朱守謙廢為庶人,讓侄孫回到鳳陽老家去種地。朱元璋可以說是用心良苦,“使居鳳陽力田,冀其知稼穡艱難而思所以保富貴也”。
也就是說,朱元璋想通過這種“憶苦思甜”的方式,來教育自己的侄孫,讓他知道平民百姓的不容,珍惜眼前的富貴。朱守謙雖然頑劣,但還時有些才華的,他在鳳陽期間,寫過一首詩,“不戀車馬之嬉游,住茅檐之矮屋,忘金飾之高樓,惟努力于田丘,甘心老死于桑林”。
朱守謙在鳳陽老家住了七年,朱元璋以為侄孫能改過自新,于是恢復了他的爵位,將他的封地轉(zhuǎn)到云南。沒想到朱守謙怙惡不悛,到了云南后,“復奢縱淫佚,掠殺不辜,默于財貨,豪奪暴斂,號令苛急,軍民怨恣”。
朱元璋聽說過,再次將朱守謙押到鳳陽種地。不過,這回朱守謙沒那么老實了,“橫咨如故,強取牧馬,暴擾一鄉(xiāng)”。朱元璋很生氣,將朱守謙召到南京,痛打了一頓,然后囚禁起來。洪武二十五年,朱守謙病死,朱元璋封朱贊儀(朱守謙的兒子)為靖江王世子,后來承襲了靖江王的王位。
朱元璋成為皇帝后,雖然富貴至極,但童年的經(jīng)歷影響了他的一生。朱元璋深知農(nóng)民的疾苦,所以他希望通過種地這種方式,來教育自己的兒孫,讓他們知道富貴來之不易,既要珍惜眼前的生活,又要懂得體恤百姓。不過,在教育朱守謙時,朱元璋失敗了。
不過朱元璋的這種教育方式,還是取得了一定的效果。比如說太子朱標,就多次前往鳳陽,朱元璋讓他體驗生活,“觀閭閻生業(yè)以知衣食艱難,察民情好惡以知風俗美惡”。朱元璋的第六子周王朱橚,開始也經(jīng)常胡作非為,后來被朱元璋貶到云南種地。在云南期間,朱橚了解民間疾苦,編寫了《救荒本草》這本書,對后世影響深遠。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lishitanjiu/28700.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