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就給大家?guī)韯浞堑奈恼拢M軐Υ蠹矣兴鶐椭?/p>
對于蜀漢來說,討伐吳國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如果他們成功了,那么地盤將會進一步擴大??梢鞘〉脑挘鞘駶h距離滅亡就只是時間問題了。令人疑惑的是,在討伐吳國的時候,劉備沒有帶諸葛亮。今天小編就和大家聊聊,為何劉備會這么做。
首先,這和劉備的性格有關。有句話說得非常好,叫人無完人,劉備有很多優(yōu)秀的品質,但他也有一些不好的特質,比如他過于自大。這種自大貫穿了劉備的整個人生,對他造成了很多不好的影響。劉備當然清楚諸葛亮的能力,要不然也不會重用他??墒莿洳磺宄约旱哪芰ΓX得自己的謀略可以和諸葛亮比肩,甚至要略勝一籌。有很多證據都能證明劉備太過驕傲,比如他退守白帝城的時候,沒有總結失敗的經驗,而是將失敗歸咎于老天針對他。
還有,大家要明白諸葛亮的定位。諸葛亮是個全能的人,他最擅長的事情不是帶兵打仗,而是處理內政。劉備沒有帶著他,是希望他能幫自己穩(wěn)定后方。這不是不信任,而是太信任。在劉備看來,守好大本營要比取得戰(zhàn)爭的勝利還重要。如果劉備僥幸取得了勝利,最后發(fā)現家被偷了,那么他會變得非常被動。能帶兵打仗的人有很多,但是能守家的只有諸葛亮。諸葛亮在蜀國有很高的聲望,那些文臣對他言聽計從,而那些武將對他也是畢恭畢敬。他們尊敬諸葛亮,不是因為諸葛亮官職高,而是因為他們尊敬諸葛亮這個人。只有諸葛亮在,那些官員才不敢輕舉妄動。
劉備做這樣的選擇,和諸葛亮的立場也有密切的關系。之前諸葛亮一直堅持和吳國結盟,這次經歷關羽之死后,諸葛亮雖然沒有提出再度和東吳結盟,但他也堅決反對劉備對東吳出兵。劉備不帶諸葛亮,是怕他影響軍心。如果前方戰(zhàn)況不是很好,諸葛亮在屢次建議撤退,士兵們可能會喪氣戰(zhàn)意。而諸葛亮本人也不愿意跟去,讓他這個親近吳國的派系指導對吳國的征伐,他本人也會覺得尷尬。
不少人覺得諸葛亮要是跟隨劉備,那么夷陵之戰(zhàn)或許能取得勝利??蓪嶋H情況是即便劉備帶上諸葛亮,最后蜀漢多半也會失敗。因為劉備所做的連營這個決策其實沒有大的問題,之所以會被火燒連營,是因為吳軍這邊運氣好。退一步講,即便諸葛亮看出了連營的危險,那他也沒有辦法阻止劉備。劉備不喜歡別人質疑他,更不喜歡別人擅長更改自己的決策,即便是諸葛亮也不行。如果真的出現這種情況,劉備和諸葛亮這兩個蜀國的支柱肯定會遇難,接著蜀國肯定會出現內亂??赡軘橙诉€沒打過來,蜀國自身就分裂了。
此時的諸葛亮已經擁有很大的權力了,如果劉備讓他負責征討吳國,那么他的聲望將會提升到一個新的層次,甚至有可能超越劉備本人。在這種情況下,劉備在啟用諸葛亮的時候自然是小心翼翼。相信看到這里大家肯定會產生疑問,既然前面咱們說了劉備對諸葛亮無比信任,為何還會限制他的權力呢?答案非常的簡單,劉備的確信任諸葛亮,也相信諸葛亮不會膨脹,但諸葛亮的手下或許會利用這個機會趁機打壓別人。劉備希望手下的勢力互相制衡,而不是一家獨大。
在回答問題之前,先講一個故事 。漢太祖高皇帝劉邦與蕭何的故事,劉邦平定三秦之后,繼續(xù)向東攻打項羽平定天下,是把蕭何留在關中,沒有帶到前線,在劉邦眼中,蕭何就是處理內政的好手,當然是留在后方 。劉邦統(tǒng)一天下后,在評定所有的功勞時,劉邦是把蕭何作為功勞最大的人,劉邦還用了一個形象的比喻,蕭何是功人,相當于獵人,而其它功臣是功狗,相當于打獵中的獵狗 。
劉邦不重視蕭何嗎?當然不是,不是說帶到前線,就是重視,不帶到前線,就是不重視,而是人盡其才,各司其職 ?;氐絼渑c諸葛亮,諸葛亮在劉備眼中,就是蕭何的形象,雖然諸葛亮的實際才能高于蕭何,說諸葛亮相當于蕭何+陳平似乎更能體現諸葛亮的才能,但在劉備眼中,就相當于劉邦的蕭何,和曹操的荀彧一樣 。
劉備入川帶的是龐統(tǒng),因為龐統(tǒng)在劉備眼中,似乎更善于謀略,劉備北伐帶的是法正,法正同樣是個杰出的謀士,從用人的角度來看:龐統(tǒng)的特長是謀略 。法正的特長也是謀略 。而諸葛亮的特長是內政,足兵足糧,治國 。
用人的最佳境界就是人盡其才,有什么樣的能力就用在什么樣的地方,把合適的人放在合適的位置上,龐統(tǒng)和法正善于謀略,打仗的時候當然要帶在身邊,諸葛亮善于內政,治國,當然要留在后方,提供足兵足糧,從這個方面來看,劉備的用人一點毛病也沒有,人盡其才 。劉備將諸葛亮留在后方,還有一個重要原因,就是鎮(zhèn)守后方 。劉備在前線打仗,后方就是最重要的基地,是提供前線物資、兵員、補給、裝備的大后方,還要提防內部敵對勢力對后方的窺視,鎮(zhèn)守后方的人一定要是劉備信任的人,同時還要非常有能力,能夠鎮(zhèn)得住局面的人 。
這樣的人,劉備除了諸葛亮,還有誰 ?你如果反過來想,劉備帶著諸葛亮上前線打仗,能派誰來鎮(zhèn)守后方呢?龐統(tǒng)?法正?還是李嚴這樣的?劉備是識人高手,善于發(fā)現人才,也提拔過不少人才,如魏延,就是劉備破格提拔的,對于諸葛亮,劉備不會不知道諸葛亮是個非常忠誠的正人君子,有能力,又忠誠, 這樣的諸葛亮不鎮(zhèn)守后方,又有誰能代替呢?
劉備不帶諸葛亮上前線還有非常重要的一個原因,就是:雞蛋不能放在同一個籃子里 。夷陵之戰(zhàn)期間,跟隨劉備打天下的老一輩將領大多已經凋零,如關羽、張飛、糜竺、孫乾、簡雍等人,都已經去世了,而新一代中堅力量中,諸葛亮算是較早跟隨劉備的人,劉備在出征前,已經做了打算,如果自已遭遇不測,將來肯定是要托孤諸葛亮的,那么諸葛亮就不能帶去前線,得留著 。
最后說一點,關于劉備集團政權結構的問題 。眾所周知,劉備定都成都,是屬于外來政權,劉備集團以荊州籍人士為骨干,東州籍為輔佐,而益州籍則屬于打壓的對象,坐鎮(zhèn)后方的必須是劉備集團的骨干荊州系中的人,那么除了諸葛亮,也沒有其他人有能力、有資歷坐在那個位置上了 。
伐吳有諸葛亮將更有把握成功,但是也不一定成功,而且蜀漢政權剛剛成立,內部有很多的事情需要一個有能力又值得信任的人去處理,這個人非諸葛亮莫屬。劉備雖然拿下了荊州和益州這兩個地方。但是并不是所有的人都從心底里服從劉備的統(tǒng)治,仍然有一小部分人不愿意聽從劉備的指揮。在劉備登基稱帝之后,建立了蜀漢政權,更需要一個人來穩(wěn)定內部的發(fā)展。劉備去攻打東吳,他自己認為完全有能力單獨帶兵,就不需要諸葛亮陪同,諸葛亮更大的作用是穩(wěn)定蜀漢政權的內部,這比他去跟隨劉備帶兵打仗更加的重要。
而且諸葛亮是不同意劉備出兵伐吳。他認為現在最強大的敵人仍然是曹操,他們應該和東吳聯(lián)合起來對抗北方的曹操然荊州的地盤兒丟了,關羽也被東吳的人殺了,這些事情都可以忍受,只要這塊兒地盤上,努力的發(fā)展壯大自己,這些城池的丟失早晚都能挽救回來。關羽的仇最后也能報,君子報仇,十年不晚,現在最重要的就是忍耐。能夠忍耐到最后就能取得最后的勝利,但是劉備不懂得這個道理。
劉備帶領蜀漢的士兵打仗,在大后方需要一個信得過的人掌控全局。同時他還需要準備劉備大軍的糧草。這些事情比前線打仗更加的重要,需要諸葛亮這樣的人才來穩(wěn)定劉備的大后方,諸葛亮在后方的作用比在前線更重要。
事實證明諸葛亮的分析是非常正確的,當時蜀漢并沒有絕對的實力能夠打贏東吳。這反而讓曹操坐山觀虎斗,得到的最大的利益。劉備的夷陵之戰(zhàn)失敗也徹底讓他告別了三國這個時代,讓蜀漢失去了最后的希望。
劉備連營七百里,這么長的戰(zhàn)線,后勤補給也很長,首尾很難及時策應。連曹丕都知道,怎么可能七百里連營能打敗敵人呢?這是兵家大忌?。〗Y果,果然沒過幾天,就傳來了劉備戰(zhàn)敗的消息。擺在面前的最緊迫任務是對付篡奪了東漢政權的曹魏,此乃國恨!而與孫權的仇恨是家仇!所以諸葛亮才會屢次諫阻劉備的東佂之舉,認為不能兩面樹敵。應該集中力量先討魏,后伐吳!既然兩人的觀點不合,劉備又豈能派遣諸葛亮東佂孫權?
也是劉備三顧茅廬請來的最得意的軍師,火燒赤壁,草船借箭,巧奪荊州,讓劉備在各諸侯中威望大增,劉備也承認自己得到孔明好比如魚得水。然而劉備伐吳為何沒有帶上諸葛亮,致使被火燒連營七百里,我想除了劉備自身原因外,諸葛亮也有很因素。還有,諸葛亮是及其擅長治國理政的,劉備很看重他這一個優(yōu)點,不然也不會被蜀國這個爛攤子交給他,劉備外出打東吳,讓諸葛亮守成都最穩(wěn)當!萬一成都出什么緊急狀況,諸葛亮處理綽綽有余的。
攻漢中帶的是法正,諸葛亮此時只是在后方負責后勤保障工作。即使從后期的北伐來看,諸葛亮用兵也是乏善可陳,幾乎沒有取得實質性進展。諸葛亮在軍事能力上的短板,這便是劉備不帶他的第一個原因。認為應當“應權通變,弘思遠益”。他派使者向孫權表示祝賀。蜀漢不承認曹丕稱帝,但卻承認孫權稱帝,看起來自相矛盾。但是也正是蜀國本身勢力弱小,無法獨立對抗曹魏的現實。劉備剛與諸葛亮遇于隆中時,二人論策,東吳已歷三世,國險而民附,此可以為援而不可圖也~聯(lián)吳抗曹,這是諸葛亮所堅持的戰(zhàn)略,劉備也清楚的很,他怎么會派一堅決反對伐吳的人,去擔任伐吳主帥?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lishitanjiu/28767.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絡,轉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