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為大家?guī)碇猩骄竿鮿偃绾纹仆贫髁?希望對你們能有所幫助。
《資治通鑒》記載:“涿郡劉備,中山靖王之后也。少孤貧,與母以販履為業(yè)”。
眾所周知,劉備創(chuàng)業(yè)初期其實是一個賣草鞋的小人物,但是他的來頭可不小,乃是“中山靖王劉勝之后”。為此,劉備每逢介紹自己的時候,都不忘加上一句:“吾乃玄德,中山靖王之后”。這顯然成為劉備的一個金字招牌。
那么,為何一個皇室王族的后裔,卻混到這么慘的地步?這就要從人物的“源頭”——中山靖王劉勝說起了。
劉勝是歷史上有名的享樂王爺,中國國家博物館里的三件國寶都是從他的陵墓里發(fā)掘出來的。長信宮燈、錯金博山爐和金縷玉衣這三樣?xùn)|西都是劉勝生前的平常物件,可見他的生活之奢靡。
后世的讀書人,也大都瞧不起劉勝,其他劉氏宗親也都嘲諷他。比如趙王劉彭祖罵劉勝為:“中山王但奢淫,不佐天子拊循百姓,何以稱為藩臣。”
對此,劉勝毫不在乎的說道:“做王爺就應(yīng)該享受人生,那些繁瑣的政事交給下屬的官吏去辦就好了。”
劉勝真的只是一個單純的“傻”王爺嗎?其實非也,他比任何人都要高明很多。
漢武帝劉徹雄才大略,他為了抵抗匈奴曾不惜數(shù)次傾盡全國之力。如此大規(guī)模的戰(zhàn)爭自然會導(dǎo)致后防空虛,倘若此刻有藩王作亂,漢朝將極大可能陷入毀滅中。藩王勢大一直是各個朝代統(tǒng)治者頭疼的事情,為了保障能夠全身心的對付匈奴,藩鎮(zhèn)問題必須解決。
不過強行削藩也容易造成反彈,就比如漢景帝時期,曾采納晁錯的《削藩策》,先后下詔削奪楚、趙等諸侯國的封地。結(jié)果這一政策引起了眾多劉姓諸侯王的惶恐,于是楚王、趙王劉遂、濟南王等共計七位宗室諸王聯(lián)合起來,以“清君側(cè)”為名發(fā)動叛亂。史稱“西漢七國之亂”。
雖然這次叛亂被平定,但是西漢為此也付出巨大代價,死傷者無數(shù)。為此,漢武帝借鑒了之前的經(jīng)驗,采用了剛?cè)岵氖侄蝸磉M行削藩。
漢武帝先是借助淮南王劉安謀反一事,以強硬的手段鎮(zhèn)壓淮南反叛。然后趁熱打鐵,非常快速地打壓了與其有關(guān)聯(lián)的諸侯以及相關(guān)成員,并且以不敬之罪嚴(yán)懲眾多有能力的諸侯,使其沒有反應(yīng)時間。在此期間有上萬人遭到牽連,可見規(guī)模之大。眾諸侯各個風(fēng)聲鶴唳。
之后,漢武帝為采納朝臣主父偃的建議,實行了一個可以永久消除藩鎮(zhèn)勢大的手段——“推恩令”。
我們先來看一下“推恩令”的主要內(nèi)容:令諸侯推私恩分封子弟為列侯。
原本諸侯藩王的封地,都是全部交給嫡長子繼承人的,但是推恩令一下達,就是允許諸侯的所有兒子都享有繼承權(quán),諸侯的兒子每一個都能分到土地。如此一來,諸侯的領(lǐng)地越來越少越來越少。
在漢武帝的一系列雷霆手段之下,沒有人會注意到,中山靖王劉勝除了喝酒玩樂之外,又多了一個新的“工作”——瘋狂生孩子。
很多人都認(rèn)為劉勝的這些行為(喝酒好色)是他的本性。事實果真如此嗎?
《資治通鑒》記載了一件事很有意思。
在施行推恩令之前,漢武帝就曾經(jīng)設(shè)置眾多限制藩王的政策。比如說他縱容大臣們對諸侯百般挑剔,時刻監(jiān)視諸侯們的一舉一動,并有權(quán)利對其進行彈劾,各諸侯深受其苦,卻又無處訴說。
后來有一次劉勝與其他諸侯王去朝見漢武帝,在酒席上,劉勝聽到音樂突然哭了起來,漢武帝問他原因。劉勝引薦古代諸多典故,然后以此勸誡漢武帝不能太過重視朝臣們的謬言,卻疏遠自己的血親。
這段話篇幅很長,因此筆者就不加入文中,感興趣的讀者可以自行查閱,這就是歷史上著名的《聞樂對》。
總之,劉勝的這番話非常奏效,惜字如金的《資治通鑒》專門描述了一下漢武帝得知此事后的反應(yīng):“上聽聞,亦哭言,曰‘然’,于是乃厚諸侯之禮,省有司所奏諸侯事,加親親之恩焉?!痹囅?,一個酒肉王爺,能引用大量古代典籍,將漢武帝都說動嗎?因此,劉勝的城府遠非常人所見。
并且,劉勝雖然不務(wù)正業(yè),但是他沒有犯過一件傷人害命或者是奸淫擄掠的罪狀,而反觀文章開頭那位說劉勝但奢淫,不佐天子拊循百姓,何以稱為藩臣的趙王劉彭祖,人品非常值得懷疑,《資治通鑒》正好有對劉彭祖的點評:“彭祖為人巧佞,卑諂足共?!?/p>
經(jīng)過《資治通鑒》的這兩件事,孰是孰非,想必大家都一目了然。
劉勝的高明之處就在這里,他走的是蕭何晚年的路子。當(dāng)年蕭何為了打消高祖劉邦的顧忌,在晚年也逐漸放浪形骸,縱情聲色,表現(xiàn)出對權(quán)力的淡漠,這才保住了一命。
在當(dāng)時鶴唳風(fēng)聲的氛圍中,劉勝顯得格外不同,他每天過得優(yōu)哉游哉,從未遭受到任何打擊。這不僅和他的心性有關(guān),更重要的是他太了解自己的弟弟漢武帝了。預(yù)料到劉徹會鐵腕削藩的劉勝,早就設(shè)立了自己的人設(shè),并且從未崩塌。
之后在漢武帝實行推恩令后,劉徹更是將漢武帝的意圖看得明明白白:不是想讓諸侯封地越來越少嗎?那么劉勝就積極配合,生更多的孩子來瓜分自己的封地,如此一來封地就會越來越少,漢武帝的對劉勝的戒心也會越來越小。
劉勝積極配合劉徹的每一步操作,削藩他就不務(wù)正業(yè),“推恩”他就瘋狂生孩子。120個兒子一生下來,小小的中山國被分得稀碎,劉徹更加不會把他放在心上。如此一來,劉勝便高枕無憂了,他可以輕輕松松地過完自己的一生。劉勝在無聲無息中給足了漢武帝劉徹面子,以一種近乎自污的方式得到了保全。
而其他的諸侯,結(jié)局都不如劉勝,他們孜孜不倦地追求權(quán)力,最終死的死傷的傷,很少有像劉勝這樣善終的。并且死后還能擁有極高規(guī)格的葬禮,陪葬品也都是一頂一的寶物。
以儒家的角度來看,劉勝的活法簡直淫靡無比,其實身處帝王之家的劉勝有著自己的無奈。他用一種異于常人的智慧,避開了漢武帝時期所有的險境。提前預(yù)知到削藩是一點,積極配合漢武帝是一點,更重要的一點就是他有自知之明。他清楚地知道自己的地位、才華、謀略都和劉徹差著一大截,他也深深地明白槍打出頭鳥的道理。心比天高的淮南王就是最好的反面教材,劉勝從來都不敢有非分之想。
有人說劉勝對自己的子孫不負(fù)責(zé),沒有為他們爭取到政治地位。中山國的地盤越分越小,到了劉備這一代,完全沒有一點貴族的樣子,劉備也只能去賣草鞋維持生活了。
這種說法是大錯而特錯的,在動蕩的時期,只有先保住命,才能要求地位。朝中那些口口聲聲說著要輔佐圣明的諸侯,那些自以為為子孫爭取地位的藩王,哪一個最終得到了保全呢?連命都沒有了,還談什么地位,還要什么前途?
古人云“兒孫自有兒孫的?!?,劉備雖然被推恩令坑苦了,但是他卻不甘墮落,召集關(guān)羽張飛諸葛亮等人創(chuàng)業(yè),從而實現(xiàn)發(fā)家致富,建立蜀漢政權(quán),其成就是遠超他的先祖劉勝的。
漢昭烈皇帝劉備,織席販履的他最終扛起了“興復(fù)漢室”的大旗。劉徹的天下分崩離析,縱使是天縱奇才的漢武帝也鞭長莫及。相反,拯救大漢江山的反而是當(dāng)時被人譏諷的劉勝子孫,這是不是一種諷刺?
要破解“推恩令”很難,但是并非無解,不過要達成條件,概率又幾乎為零?!巴贫髁睢笔窃跐h武帝時期,為了加強中央集權(quán),削弱諸侯王勢力的一項政令,要求諸侯王要將自己的封地,分給自己的子弟們。
漢武帝劉徹
漢武帝為何要施行推恩令
在中國古代,因為嫡長子繼承制,最初諸侯們的封地,爵位,甚至是財產(chǎn)只能由嫡長子來繼承,而推恩令頒布后,就將一個諸侯國分為若干份,諸侯的子孫們都可以享有封地,直到所有土地都被分封完畢。
推恩令表面上看,是想要天子廣施恩德,讓更多皇室宗親享有封賞,但實際上卻是為了眾建諸侯而少其力,這樣就讓原來一個疆域廣闊,實力強大的王國,分裂成若干個王國,而這些王國的諸侯絕嗣后,封地由國家收回,朝廷控制的疆域也就逐漸增加了。
推恩令
施行“推恩令”主要和漢初的國情有關(guān),劉邦兩次分封天下,一次給異姓王,一次給同姓王,劉邦將異姓王鏟除后,到了漢文帝,漢景帝時期,同姓諸侯勢力逐漸壯大,最后爆發(fā)了“七國之亂”,叛亂平定后,雖然諸侯王的勢力大大削減了,但是也還有一些諸侯國疆域廣闊,國力強大,對朝廷構(gòu)成了一定威脅。
漢武帝上臺后,全面加強了中央集權(quán),但如果采取過激手段,勢必會造成叛亂,主父偃上書建議漢武帝推行推恩令,這符合漢武帝的政治需求,推恩令開始施行,目的就是讓這些諸侯國從內(nèi)部自己瓦解。
主父偃
推恩令的破解之法
對于漢武帝施行推恩令,實際上還是有破解的可能性,首先是盡最大可能保存諸侯的實力,既然要保存實力,那么一個是要減小封國的面積,另外一個是減小諸侯國內(nèi)可以參與推恩令的人數(shù)。
減少參與推恩的人數(shù)不太可行,因為子嗣多少也可以看出一個家族是否興盛,如果諸侯王只有一個兒子,那么這塊封地以后還是他一個人繼承,而有多個子嗣的情況下,最好的辦法就是減少次子的封地,就比如在封國里有十郡,就只封次子一郡,甚至只封幾個縣,這樣就能確保諸侯國最大程度的保存實力。
在七國之亂后,諸侯們已經(jīng)難有可以憑借一己之力抵抗朝廷的人了,既然要和朝廷對抗,那么必然就需要諸侯們團結(jié)一致,互相之間減少猜忌,最好推舉出一個領(lǐng)袖率領(lǐng)諸侯們抵抗朝廷,最關(guān)鍵的還是要在暗中加大軍備。
要破解推恩令,必然就會和朝廷對抗,除了起兵反抗是沒有其他選擇的,以上兩個方面只能保存實力,但是卻無法破解推恩令,漢武帝時期諸侯合力恐怕也難以抵抗朝廷,但是漢武帝還有一個大敵匈奴,勾結(jié)匈奴,在漢武帝出兵遠征,趁亂起兵也是個不錯的選擇,這樣干情況就復(fù)雜多了。
漢軍主力和匈奴兩敗俱傷,起義成功,推恩令自然就廢除了;匈奴被擊退,起義未成功只有死路一條;起義成功了,漢軍大敗,匈奴南下成為千古罪人;起義成功,但匈奴被擊退,漢朝很有可能陷入混亂??偟膩碚f,要廢除推恩令,只有一條路選,但是對國家,天下百姓而言卻是一次劫難。
漢景帝有14個兒子,除了大名鼎鼎的漢武帝之外,最有名的莫過于中山靖王劉勝了,因為他有個后人叫劉備。倒不是因為劉備做了皇帝,其祖先劉勝才跟著沾光,而是很多人懷疑劉備的皇室身份。為什么?據(jù)漢書記載,劉勝有兒子120人,那他的后人得有多少?即便劉備冒充中山靖王劉勝的后人,別人也難以反駁,因為查證太難了。那么,劉勝真的生了120個兒子嗎?
劉勝生了多少個兒子?
翻開《史記》,司馬遷這樣寫道:?勝為人樂酒好內(nèi),有子枝屬百二十馀人。?也就是說,劉勝乃一酒色之徒,他的兒子及其枝屬多達120多人。原來,120多人不僅包括他的兒子,還包括其枝屬。
枝屬,就是旁系親屬,指即非直系血親而在血緣上和自己同出一源的親屬,如同源于父母的兄弟姐妹,同源于祖父的叔伯、姑、堂兄弟姊妹,同源于外祖父母的舅、姨、表兄弟姊妹等。
然而,劉勝的兄弟姐妹、叔伯、姑、堂兄弟姊妹都是漢王室的王子公主,都有自己的封地。而劉勝的舅家也未必要跟著他過活,畢竟劉勝的母親賈夫人生有兩子,劉彭祖是老大,劉勝為老二。由此看來,這旁系親屬貌似與劉勝無關(guān)。
因此,我認(rèn)為此句可以理解為劉勝的子孫多達120余人,其中包括兒子、媳婦、孫子孫女等。如果按一家4口來算,那么劉勝大概有30個兒子左右。
劉彭祖,劉勝的親哥,曾因為劉勝好酒色而譴責(zé)過他,然而劉彭祖自己也有兒子20多人,劉勝兒子的數(shù)量必不會少于他。
劉勝生兒的黃金10年:公元前138年?前128年
公元前138年,劉勝趁著朝見漢武帝之際,對著漢武帝一把鼻涕一把眼淚,訴說著劉家兄弟們?nèi)绾卧獾侥切┐蟪嫉乃阌嫛h武帝一時心動,便增加諸侯的禮遇,廢止官吏檢舉諸侯王之行為。這樣,少了官吏們的監(jiān)督,諸侯王終于松了口氣,劉勝又開始沉迷于酒色。想必,那也是劉勝繁衍子嗣的最好時機。
公元前127年,漢武帝為了鞏固中央集權(quán),適時地頒布了推恩令,諸侯王被迫分割自己的土地給其子弟。當(dāng)然,諸侯王的兒子越多,結(jié)果就越慘。
推恩令的歷史背景
漢武帝時期,大一統(tǒng)帝國的國勢已相當(dāng)強大了??墒钱?dāng)時有三大問題存在。一是諸侯王尚有一定的政治、軍事勢力,是一個不穩(wěn)定的因素;二是土地兼并嚴(yán)重,社會動蕩不安,階級矛盾不斷發(fā)展;三是匈奴不斷入侵,兩越不停制造事端,使得西漢王朝邊境不寧。這三個因素促使?jié)h武帝決心進一步加強中央集權(quán),以避免外敵還未進攻,而王朝內(nèi)部就先行瓦解的局面。
關(guān)于“推恩令”,據(jù)《史記·平津侯主父列傳》載:“主父偃說上(武帝——引者)曰:‘古者諸侯不過百里,強弱之形易制。今諸侯或連城數(shù)十,地方千里,緩則驕奢易為淫亂,急則阻其強而合從以逆京師。今以法割削之,則逆節(jié)萌起,前日晁錯是也。今諸侯子弟或十?dāng)?shù),而適嗣代立,余雖骨肉,無尺寸之地封,則仁孝之道不宣。愿陛下令諸侯推恩分子弟,以地侯之。彼人人喜得所愿,上以德施,實分其國,不削而稍弱矣?!谑巧蠌钠溆??!?/p>
《漢書·景十三王傳·中山靖王劉勝》中說得更清楚:武帝“用主父偃謀,令諸侯以私恩裂地,分其子弟,而漢為定制封號,轍別屬漢郡。漢有厚恩,而諸侯地稍自分析弱小云”。
《史記·漢興以來諸侯王年表》中寫道:“漢定百年之間,親屬益疏,諸侯或驕奢,邪臣計謀為淫亂,大者叛逆,小者不軌于法,以危其命,殞身亡國?!弊顕?yán)重的是景帝時吳王劉濞起頭的“七國之亂”,國家調(diào)動大批軍隊用了三個月的時間,才把這一場叛亂鎮(zhèn)壓下去。
至漢武帝時,“天子觀于上古,然后加惠,使諸侯得推恩分子弟國邑”。由于“推恩令”的施行“齊國分為七,趙分為六,梁分為五,淮南分三,及天子支庶為王,王子支庶為侯,百有馀焉”?!妒酚洝そㄔ詠硗踝雍钫吣瓯硇颉份d:武帝“制詔御史:‘諸侯王或欲推恩分子弟邑者,令各條上,朕且臨定其名號?!?/p>
《漢書·武帝紀(jì)》載:元朔二年,“春正月,詔曰:‘梁王、城陽王親慈同生,愿以邑分弟,其許之。諸侯王請與子弟邑者,朕將親覽,使有列位焉。’于是藩國始分,而子弟畢侯矣?!边@些史料的記載,反映出漢武帝的政治才華和政治遠見。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lishitanjiu/28793.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luò),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biāo)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