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們知道太平天國的故事嗎?接下來小編為您講解!
1853年太平天國定都南京后,清廷為了扼制太平天國在南方的發(fā)展態(tài)勢,并庇護蘇州、常州等漕賦重地,駐兵十萬于孝陵衛(wèi),對南京形成圍困之勢,這就是江南大營,所轄兵勇總數(shù)達到32615人,是咸豐帝最后的兩只底牌之一,另一支是科爾沁部僧格林沁野戰(zhàn)騎兵。
打個比方,江南大營好比一只惡犬,虎視眈眈地盯著南京,隨時有可能對南京展開軍事行動。敵軍就在家門口,洪秀全怎能安心呢?事實上,太平軍并不是沒有打過江南大營。
江南大營分為兩期,為啥?就是因為第一期在 1856年6月被東王楊秀清和燕王秦日綱攻破了。1858年清廷再次駐軍,這是第二期,直到1860年被忠王李秀成攻破。
那么問題來了,江南大營1853年就形成了,太平天國為何到1856年才打?第二期又為何隔了兩年才打?不解決眼皮子底下的大患,反而跑去北伐西征,這是什么道理?
原因主要有兩個。
一是江南大營雖然威懾南京,實際上的威脅卻并不大。
任誰來看,都會覺得江南大營是個龐然大物,要是不搬走,太平天國的都城就不穩(wěn),處于隨時有可能被攻的危境。
這種認知倒也不算錯。但是,太平天國想破江南大營不容易,江南大營想破南京更不可能,因為江南大營大部分是由綠營軍組成的。
這里解釋一下,綠營軍是清軍入關后收編的殘余明軍和各路土匪山賊、民間武裝,在康熙平三藩時挺給力。但此時的綠營,早不是當初幫著清廷鎮(zhèn)壓各方反清勢力時的綠營了,也就比八旗軍強一點,但比不上曾國藩組建的湘軍。
而且綠營軍們也不怎么想為清廷賣命,如果不是上頭催得緊,并不會積極主動的進攻南京。據(jù)說江南大營里什么玩樂項目都有,抽大煙、玩女人、賭博聽曲、栽花養(yǎng)魚,如同一個大集市。
幾次交戰(zhàn)之后,太平天國就了解到江南大營是什么德性,沒有一開始時那么焦急,否則肯定會死磕下去。
二是北伐西征更適合當時的戰(zhàn)局。
南京沒有想像中那么危急,楊秀清就提出了北伐西征的策略。北伐,伐的是大清都城北京,清軍敢圍太平天國的都城,太平天國自然也可以圍清廷的都城,很公平;西征,征的是湘贛一帶。
北伐因孤軍深入,缺乏后援而全軍覆沒,如果成功,南京之危自解。西征倒是成功了一部分,取得湖口大捷,攻占湖北、江西的廣大地區(qū),擴大了太平天國的勢力范圍。
因而,北伐西征是正確的。咱們可以想像一下,如果太平軍縮在南京不出來,就等于被江南大營給拖住了,四面八方的清軍可以源源不斷的前來增援,早晚有一天困死太平天國。
只有走出去,開辟更多的戰(zhàn)場,才能減少江南大營的援軍,減輕南京方面的壓力,同時也可以讓這起義的浪潮席卷全國,打開新的局面??上?,策略是好策略,但太平天國高層私欲太重、格局太小,人事上出了問題,最終還是失敗了。
所以,完全有理由相信,如果不是北伐西征,太平天國會滅亡得更快。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lishitanjiu/28934.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轉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上一篇: 揭秘"靖康之恥&a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