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開元盛世很感興趣的小伙伴們,小編帶來詳細的文章供大家參考。
開元盛世是指唐玄宗在位期間的一段盛世。唐玄宗,唐朝皇帝,是一位功過都很突出的歷史人物唐,在位44年,治國之道以道家清靜無為思想為宗提倡文教。
唐玄宗在位前期政治清明,重用賢臣,勵精圖治,使得大唐社會經(jīng)濟和文化快速發(fā)展,天下大治,社會經(jīng)濟空前繁榮,人口增多,國家財政收入穩(wěn)定。唐朝進入全盛時期,開創(chuàng)了中國歷史上強盛繁榮、流芳百世的"開元盛世"。
李隆基從小生活在一個非?;靵y的一個年代,所以在那個時候他就已經(jīng)目睹了朝廷中的各種各樣的變化以及人情世故,所以在他小的時候就很成熟了,而且他也經(jīng)歷了非常多的事情,所以從小腦子就非常的機智聰明,對于朝廷上發(fā)生的各種重大變故,他也都是非常的了解的。
而且當時正值社會非常動蕩不安的時候,想要生存,就需要一些手段來保護自己。
在唐隆元年,李隆基與太平公主聯(lián)手發(fā)動"唐隆政變", 李隆基當上皇帝后,把年號改為元年。唐朝的宰相特別多,唐玄宗李隆基知人善任,選用人才,提拔才干,廣納諫言!
他身邊大多數(shù)宰相,都是治國的人才,比如姚崇,宋璟,張九齡等。這些宰相出謀劃策,幫助唐玄宗把大唐帝國推到了文化政治經(jīng)濟全面強盛的頂點,這就是著名的開元盛世。
大名鼎鼎的張九齡宰相,就是李隆基一手提拔起來的,有才有品,直言進諫,開山修路,是歷史上有名的賢相。賢到什么程度呢?據(jù)說他死后,只要有人給唐玄宗推薦宰相,他都要問一句跟張九齡相比如何?
李隆基不僅慧眼識人,還善于改革。
上任不久就對官場官吏制度進行改革,無用的官員與閑職一律開除。大大提高了官員和政府機構(gòu)的辦事效。!重視地方官員縣令的任免,他經(jīng)常親自出題考核縣官,經(jīng)過親自考核驗證確切地了解這些縣官是不是真正稱職。
如果優(yōu)秀,馬上提拔,如果名不副實,也會馬上遭到罷黜。李隆基認為縣令是直接面向百姓的,面向國家的根源動力,代表了國家形象,馬虎不得!
除此之外,唐玄宗采取了一系列積極的政治經(jīng)濟措施,加上廣大人民的辛勤勞動,唐王朝在各方面都達到了極高的水平,國力空前強盛社會繁榮促進了人口的大幅度增長,天寶年間唐朝人口達到8000萬,中國封建社會達到了全盛的階段。
唐朝作為封建王朝里的頂峰,我們沒有參與它的興衰與過往,可是縱觀古今,達到頂峰的大唐帝國在至今仍影響著中華民族,我們在感受時代變遷的同時,也需要更加全面地了解大唐的盛世傳奇。
唐玄宗繼位后對混亂的唐朝實行了改革,機構(gòu)方面就整治了吏治,節(jié)省了朝廷的開支,而且繼續(xù)推行唐太宗的史官和諫官參加宰相會議的政策,從而提高對朝堂上的監(jiān)督。除了政治上的改革,軍事上唐玄宗也推行了雇傭兵制度,這個制度出來就大大減少了逃兵的現(xiàn)象。雖然唐玄宗將唐朝推向了繁榮的頂端,但是晚年的唐玄宗因為貪于享樂再加上玩弄權術,導致了唐朝走下坡路。
李隆基從小機制過人,繼承皇位后他對政治、軍事方面都做出了改革,而且還打開國門進行外交,讓各民族的文化、經(jīng)濟等進行了交流,促使唐朝進入了繁榮昌盛的時代。這就是唐玄宗開創(chuàng)的“開元盛世”,可以看出他其實是一個有想法、有智慧的一位皇帝。
節(jié)度使當時擁有所有的權利,不管是軍事還是財政,都有節(jié)度使指揮控制,而且他們還可以升級做宰相,當時唐玄宗還允許邊界牧民成為節(jié)度使。就是這樣節(jié)度使們權利不斷擴大,野心也隨之變大,慢慢的就威脅到了朝廷。為此唐朝走向衰敗還是因為唐玄宗設立的節(jié)度使政策導致的。
這樣一看唐玄宗變得昏庸是因為楊玉環(huán),其實這只不過是給唐玄宗犯錯的一個借口。晚年的唐玄宗本身對朝政之事也沒有那么上心,而且還借用楊玉環(huán)去玩弄權術,最后導致自己玩火自焚。究其原因還是唐玄宗自己的問題,要不是他貪于享樂、玩弄權術也不至于會讓唐朝走向衰敗,也不會導致安史之亂的發(fā)生。
唐朝的興盛是因為唐玄宗,衰敗也是因為唐玄宗。年輕時候的唐玄宗開創(chuàng)了開元盛世,但是由于自己的野心導致了后面的安史之亂。所以做人要懂得適可而止,有時候真得不能太過于自信、貪婪。
開元年間((713—741年間)。
由于唐玄宗采取了一系列積極的措施,加上廣大人民的辛勤勞動,使得大唐天下大治,經(jīng)濟迅速發(fā)展。此間的唐朝在各方面都達到了極高的水平,國力空前強盛,社會經(jīng)濟空前繁榮,人口也大幅度增長,天寶年間唐朝人口達到8000萬人,國家財政收入穩(wěn)定。
商業(yè)十分發(fā)達,國內(nèi)交通四通八達,城市更為繁華,對外貿(mào)易不斷增長,波斯、大食商人紛至沓來,長安、洛陽、廣州等大都市商賈云集,各種膚色、不同語言的商人身穿不同的服裝來來往往,十分熱鬧。唐朝進入全盛時期,中國封建社會達到頂峰階段。因當時年號為“開元”,史稱“開元盛世”。
擴展資料:
開元盛世背景:
國家漸入正軌后,李隆基要以法治國。這時,打擊政敵、招權納賄、搞小集團的姚崇便下臺了。李隆基又看中了為人耿直、講原則的宋璟。為政期間,他直言上諫、不數(shù)私恩、嚴于律己,并把要繼續(xù)實行姚崇時期好的制度。
他也很重視對人才的選拔任用,雖然他掌握朝政大權,但他決不徇私枉法,相反,對自己的親屬還更加嚴格地要求。最后,宋璟因工作失誤以及過于守舊被罷相。宋璟罷相后,張嘉貞接替了他的位置。不久,文武雙全的張說又取代了他。
張說上任后,軍事上,裁減了20萬邊防軍,把府兵制改成了募兵制:政治上,改革宰相機構(gòu),把“政事堂”改為“中書門下”,增加了中書省的權力:文治上,任麗正書院領導(后改名為集賢殿書院)。在張說的輔佐下,開元盛世發(fā)展到了極點。
開元十三年(725年),在張說的主持下,唐玄宗在泰山舉行了封禪大典。張說后的幾位宰相,都因為不和而被罷免。開元時期的最后一位賢相張九齡是廣東人,當時的廣東被稱為嶺南,還不是發(fā)達地區(qū),犯罪的人也經(jīng)常被流放到那里,以示懲罰。
所以在人們眼里,那里是荒涼、艱苦的地方。出身于廣東的人由于歷代在朝中做官的很少,所以那里出來的人很難在朝中做到宰相這么高的官。但是張九齡卻憑借著自己出眾的才華被玄宗相中。張九齡在做宰相之后,也像玄宗那樣看重人的品德和才干,而不是看重其背景。
在吏部參與選拔官吏時,他一直主張要公正選才,量才使用。同時,對于玄宗的過錯,他也及時地指出,加以勸諫,不因為玄宗對自己有知遇之恩就隱瞞實情。李隆基不僅慧眼識賢相,還對吏治進行了整治,提高官僚機構(gòu)的辦事效率。他采取了很多有效措施:
第一,精簡機構(gòu),裁減多余官員,把武則天以來的許多無用的官員一律裁撤,不但提高了效率,也節(jié)省了政府支出。
第二,確立嚴格的考核制度,加強對地方官吏的管理。在每年的十月,派按察使到各地巡查民情,糾舉違法官吏,嚴懲不怠。
第三,重新將諫官和史官參加宰相會議的制度予以恢復。這本是唐太宗時期的一種制度,讓諫官和史官參與討論國家大事,監(jiān)督朝政。到了武則天主政之后,提拔了許敬宗和李義府等人做宰相,有的事不敢再公開,因此將這種制度也就廢除了。
第四,重視縣令的任免。李隆基認為郡縣的官員是國家治理的最前沿,和百姓直接打交道,代表了國家形象。所以,李隆基經(jīng)常對縣官親自出題考核他們,確切地了解這些縣官是不是真正地稱職。如果考試優(yōu)秀,可以馬上提拔,如果名不副實,也會馬上遭到罷黜。
李隆基知人善任,賞罰分明,辦事干練果斷,這是他能開創(chuàng)開元盛世的主要原因。
參考資料:百度百科-開元盛世
唐玄宗(唐玄宗至道大圣大明孝皇帝)李隆基(685年——762年),漢族,又稱唐明皇,唐睿宗李旦第三子,母昭成竇皇后(竇德妃)。李隆基與太平公主合謀發(fā)動政變,殺死韋皇后,擁其父李旦即位,被立為太子。延和元年(712年),受禪即位,改年開元。唐玄宗開元年間,社會安定,政治清明,經(jīng)濟空前繁榮,唐朝進入鼎盛時期,后人稱這一時期為開元盛世。唐玄宗后期,他貪圖享樂,寵信并重用李林甫等奸臣,終于導致安史之亂發(fā)生,唐朝開始衰落。公元712年至756年在位,在位44年。謚號:大圣大明孝皇帝;廟號:玄宗:安葬地:泰陵。
[編輯本段]玄宗生平
李隆基出生的時候正是武則天主政要做女皇的時候,所以他小時候就經(jīng)歷了錯綜復雜的宮廷變故,這也許促使他形成了意志堅定的性格。他小時候就很有大志,在宮里自詡為“阿瞞”,雖然不被掌權的武氏族人看重,但他一言一行依然很有主見。
在他七歲那年,一次在朝堂舉行祭祀儀式,當時的金吾將軍(掌管京城守衛(wèi)的將軍)武懿宗大聲訓斥侍從護衛(wèi),李隆基馬上怒目而視,喝道:“這里是我李家的朝堂,干你何事?!竟敢如此訓斥我家騎士護衛(wèi)!”弄得武懿宗看著這個小孩兒目瞪口呆。武則天得知后,不但沒有責怪李隆基,反而對這個年小志高的小孫子備加喜歡。到了第二年,李隆基就被封為臨淄郡王。
在奶奶武則天死后,唐中宗懦弱無能,結(jié)果朝政大權落到了韋皇后和安樂公主之手,原來發(fā)動政變恢復唐朝的功臣、宰相張柬之也被他們貶官驅(qū)逐,太子李崇俊被殺。韋皇后效仿原來武則天的做法,讓自己的兄長韋溫掌握大權,對于女兒安樂公主的違法賣官鬻爵也不加制止,大加縱容。公元710年,中宗暴死。然后,韋皇后便想學習婆婆武則天,做第二個女皇。
沒有等韋皇后動手,一直靜觀時變的李隆基和姑姑太平公主便搶先發(fā)動了兵變,率領御林軍萬余人攻占了皇宮,把韋皇后一派全部消滅。然后,由睿宗李旦重新即位,李隆基也因功被立為太子。 但父親李旦也和中宗一樣是個軟弱的皇帝,不愿和太平公主發(fā)生正面沖突,總是忍讓。而太平公主則認為是自己給了他做皇帝的機會,功勞巨大,所以她掌握了朝政大權。隨著自己勢力的強大,太平公主的野心也膨脹起來,想像母親那樣也做做女皇。
太平公主的主要對手便是太子李隆基,開始她沒把他放在眼里,覺得他還年輕,但后來了解了李隆基的英勇果斷之后,就開始防范他。她制造輿論說,李隆基不是長子,沒資格做太子,更不能繼承皇位。太平公主的目的是要廢除李隆基的太子身份,為自己以后做女皇帝開路。
到公元712年,太平公主借助天象,散布流言,言太子不利于君主,將要奪位。她本以為睿宗會對李隆基有所提防,但由于睿宗厭倦了做皇帝的生活,卻把帝位讓給了兒子李隆基,但是太平公主仍然掌握了朝政大權:朝廷三品以上官員的任免權和軍政大事的決定權。睿宗的讓位加劇了李隆基和太平公主的矛盾。雙方都在積蓄力量,準備除掉對方。
在公元713年的七月三日,唐玄宗李隆基果斷地先下了手,親自率領兵馬除掉了太平公主和她的手下骨干幾十人,將傾向太平公主的官員全部罷官廢黜。唐玄宗終于掌握了皇帝應有的權力。當年,唐玄宗把年號改為開元,表明了自己勵精圖治,再創(chuàng)唐朝偉業(yè)的決心。
唐玄宗雖然在清除太平公主之后,徹底鞏固了皇權,但當時的形勢不容樂觀:兵變大大地傷了朝廷元氣,吏治的混亂、腐敗亟待治理。所以,唐玄宗表示要量才任官,提拔賢能人做宰相。在這方面唐玄宗還是有伯樂眼光的。如著名的宰相姚崇、宋璟、張九齡都是唐玄宗時期的宰相,著名大臣。
唐玄宗不僅慧眼識賢相,還對吏治進行了整治,提高官僚機構(gòu)的辦事效率。他采取了很多的有效措施,第一,精簡機構(gòu),裁減多余官員,把武則天以來的許多無用的官員一律裁撤,不但提高了效率,也節(jié)省了政府支出。第二,確立嚴格的考核制度,加強對地方官吏的管理。在每年的十月,派按察使到各地巡查民情,糾舉違法官吏,嚴懲不怠。第三,重新將諫官和史官參加宰相會議的制度予以恢復。這本是唐太宗時期的一種制度,讓諫官和史官參與討論國家大事,監(jiān)督朝政。到了武則天主政之后,提拔了許敬宗和李義府等人做宰相,有的事不敢再公開,因此將這種制度也就廢除了。第四,重視縣令的任免。唐玄宗認為郡縣的官員是國家治理的最前沿,和百姓直接打交道,代表了國家形象。所以,玄宗經(jīng)常對縣官親自出題考核他們,確切地了解這些縣官是不是真正地稱職。如果考試優(yōu)秀,可以馬上提拔,如果名不副實,也會馬上遭到罷黜。
唐玄宗知人善任,賞罰分明,辦事干練果斷,這是他能開創(chuàng)開元盛世的主要原因。 唐玄宗不僅對內(nèi)政進行有效的治理,對于邊疆也進行了有成效的治理,將原來丟失的領地重新奪了回來。
為了重新統(tǒng)一北方,唐玄宗采取了很多措施,為收復北方領土做準備。這主要是對于兵制進行了改革。原來的府兵制由于均田制的破壞,致使農(nóng)民逃亡,影響了軍隊的兵源。高宗和武則天時期,對于軍事不太重視,到了唐玄宗做了皇帝時,士兵逃跑現(xiàn)象極為嚴重,軍隊戰(zhàn)斗力也很低,無法和強悍的突厥軍隊抗衡。
在公元723年,即開元十一年,唐玄宗接受了宰相張說的改革主張,建立雇傭兵。從關內(nèi)招募到軍士十二萬人,充當衛(wèi)士,這就是“長從宿衛(wèi)”,也叫做“長征健兒”,這次改革是從府兵制到雇傭兵制的轉(zhuǎn)變。此后經(jīng)過十多年的努力,玄宗將這種制度推廣到了全國。這種制度使原來的府兵輪番到邊境守衛(wèi)的做法取消,解除了各地人到邊境守衛(wèi)之苦。同時,這種雇傭兵還為集中訓練、提高戰(zhàn)斗力提供了保證。
為了增加國家的收入,打擊強占土地、隱瞞不報的豪強,唐玄宗發(fā)動了一場檢田括戶運動。當時的豪強霸占了農(nóng)民的土地之后,稱為“籍外之田”,他們還將逃亡的農(nóng)戶變成自己的“私屬”,在土地和人口兩方面逃避國家稅收。
公元712到725年之間,唐玄宗的檢田括戶運動收到了實效。他任命宇文融為全國的覆田勸農(nóng)使,下設十道勸農(nóng)使和勸農(nóng)判官,分派到各地去檢查隱瞞的土地和包庇的農(nóng)戶。然后把檢查出來的土地一律沒收,同時把這些土地分給農(nóng)民耕種。對于隱瞞的農(nóng)戶也進行登記。這樣下來,一年增加的客戶錢就高達幾百萬之多。
通過這些有效的措施,唐玄宗使唐朝的經(jīng)濟又步入正軌,減輕了農(nóng)民的負擔,同時也增加了國家的財政收入,促進了國家經(jīng)濟的繁榮。
佛教在唐朝初年雖然沒有被查禁,但發(fā)展受到了儒教和道教的限制,特別是對道教的提倡,使得佛教的發(fā)展沒有取得至尊的地位。但是到了武則天時期,為了從宗教上來打擊李姓,武則天對佛教采取了縱容態(tài)度,這使得佛教發(fā)展迅速。在全國的各個州基本都有佛教寺院。僧侶們不僅在國家的包庇縱容下兼并土地,還極力逃避國家稅收。和尚數(shù)目的大量增加,使國家承擔賦稅和徭役的人數(shù)減少,影響了國家的收入。
7000萬
這是唐玄宗統(tǒng)治的天寶(742-755)年間全國人口數(shù)。官方留下的天寶十三載(754)全國人戶約962萬戶、人口約5288萬口,學者們綜合各方面史料推測,公元8世紀中葉,唐朝全國實際人戶超過一千三四百萬戶,實際人口超過7000萬。
那么,當時世界上其他國家的人口是多少呢?8世紀的時候,東法蘭克福王國從塞納河到萊茵河之間的人口是200-300萬。而直到16世紀,地中海地區(qū)的人口才5000萬至6000萬。北非的人口是300萬。在農(nóng)業(yè)經(jīng)濟為主的時代,人口就是生產(chǎn)力。唐玄宗時期人口繁盛,反映了當時中國總的經(jīng)濟實力是獨步于世界民族之林的。
6.6億畝
這是唐玄宗時期全國耕地面積。唐朝的版圖,比之于漢代,有新的拓展;大運河把黃河流域與長江流域更密切地聯(lián)系在一起,促進了全國經(jīng)濟的增長。史稱:“開元、天寶之際,耕者益力,高山絕壑,耒耜亦滿”。根據(jù)現(xiàn)有史料推算,當時全國實際耕地面積約八百五十萬頃,折合今畝達6.6億畝(當下的中國為18億畝),人均占有達9畝多。遠遠超過我國今日的平均數(shù)(1.4畝)。
70余國
這是《唐六典》列舉的開元時期前來朝貢的蕃國數(shù)。這些蕃國,從東亞的日本、朝鮮到東南亞地區(qū)的諸國,從今日中國邊疆少數(shù)民族政權到中亞、西亞乃至地中海地區(qū)的一些國家,都對唐朝中央政府建立了一種朝貢的政治關系。開元時代,長安、揚州、廣州等城市,云聚著從海陸絲綢之路來華的胡商蕃客,成為溝通中外經(jīng)濟、文化與政治聯(lián)系的重要渠道。亞洲各國留學生來華留學,絡繹于途。前不久在西安發(fā)現(xiàn)了井真成的墓志,這位日本國的留學生就是開元年間來華學習的,還有與李白結(jié)下深厚友誼的晁衡,也是一位日本留唐學生。不少外國人在唐玄宗的朝廷任職。
中國化的佛教——禪宗的真正創(chuàng)建人慧能和尚,在玄宗即位那年圓寂,此后,在玄宗統(tǒng)治的四十多年時間里,禪宗迅速興起,儒佛道合流成為歷史的潮流,玄宗就曾親自為《孝經(jīng)》、《老子》、《金剛經(jīng)》作注。所謂三夷教,即祆教、景教、摩尼教,也在華得到傳播。正是這樣一個開放的社會,使唐朝在社會風氣上顯得雍容大度,李白充滿自信的詩句“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盡還復來”,就是那個時代精神的寫照。
53915卷
這是開元年間整理國家圖書館的藏書數(shù)。玄宗時代,唐朝的文教事業(yè)也有很大發(fā)展。今天我們所常說的四部(四庫)圖書分類,正式被國家官方圖書館所采納,就是在唐代?!安貢ⅲ⒂陂_元,其著錄者,五萬三千九百一十五卷,而唐之學者自為之書,又二萬八千四百六十九卷。嗚呼,可謂盛矣!”(《新唐書》卷五十七《藝文志一》)詩圣杜甫、詩仙李白都主要生活在這個時代。舉幾件文化建設上的典型事例。第一件事,唐玄宗曾組織鴻儒碩學,在集賢書院校讎四部圖書;第二件事,開元二十年編訂《大唐開元禮》,是最完備的禮制建設,稍候不久又完成《大唐六典》的編纂,是最完備的行政法典性質(zhì)的文件;第三件事,大力提倡教育,廣泛設立公私學校。開元二十一年(733)五月敕:“許百姓任立私學,欲其寄州縣受業(yè)者亦聽?!保ā短茣肪?5《學?!罚╅_元二十六年下令天下州縣,每鄉(xiāng)都要設置學校一所,以教授學生。這樣推行政教的結(jié)果是:“于時垂髫之倪,皆知禮讓?!保ā杜f唐書》卷九《玄宗本紀下》)可以說教化大興!
最能形象說明開元時期的繁榮局面的是杜甫的那首《憶昔》詩:
憶昔開元全盛日,小邑猶藏萬家室。
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倉廩具豐實。
九州道路無豺狼,遠行不勞吉日出。
齊紈魯縞車班班,男耕女桑不相失。
皇子
慶王(靖德太子)李琮(母劉華妃)
郢王李瑛(母趙麗妃)
唐肅宗李亨(母楊貴嬪)
棣王李琰(母錢妃)
鄂王李瑤(母皇甫德儀)
甄王(靖恭太子)李琬(母劉華妃)
光王李琚(母劉才人)
夏悼王李一(母武惠妃)
儀王李璲(母劉華妃)
潁王李璬(母高婕妤)
懷哀王李敏(母武惠妃)
永王李璘(母郭順儀)
壽王李瑁(母武惠妃)
延王李玢(母柳婕妤)
盛王李琦(母武惠妃)
濟王李環(huán)(母鐘美人)
信王李瑝(母盧美人)
義王李玼(母閻才人)
陳王李珪(母王美人)
豐王李珙(母陳才人)
恒王李瑱(母鄭才人)
涼王李璿(母武賢儀)
汴哀王李璥(母武賢儀)
另有七人早夭,母親名氏與地位失傳。
公主
永穆公主,下嫁王繇。
常芬公主,下嫁張去奢。
孝昌公主,蚤薨。
唐昌公主,下嫁薛銹。
靈昌公主,蚤薨。
常山公主,下嫁薛譚,又嫁竇澤。
萬安公主,天寶時為道士。
開元新制:長公主封戶二千,帝妹戶千,率以三丁為限;皇子王戶二千,主半之。左右以為薄。帝曰:“百姓租賦非我有,士出萬死,賞不過束帛,女何功而享多戶邪?使知儉嗇,不亦可乎?”于是,公主所稟殆不給車服。后咸宜公主以母愛益封至千戶,諸主皆增,自是著于令。主不下嫁,亦封千戶,有司給奴婢如令。
上仙公主,蚤薨。
懷思公主,蚤薨,葬筑臺,號登真。
晉國公主,始封高都公主。下嫁崔惠童。貞元元年,與衛(wèi)、楚、宋、齊、宿、蕭、鄧、紀、郜國九公主同徙封。
新昌公主,下嫁蕭衡。
臨晉公主,皇甫淑妃所生。下嫁郭潛曜。薨大歷時。
衛(wèi)國公主,始封建平公主。下嫁豆盧建,又嫁楊說。薨貞元時。
真陽公主,下嫁源清,又嫁蘇震。
信成公主,下嫁獨孤明。
楚國公主,始封壽春公主。下嫁吳澄江。上皇居西宮,獨主得入侍。興元元年,請為道士,詔可,賜名上善。
普康公主,蚤薨。唐懿宗咸通九年追封。細數(shù)《新唐書 列傳第八 諸帝公主》中所列玄宗女為三十,而非“玄宗二十九女?!?;再看《新唐書 列傳第八 諸帝公主 懿宗八女》中亦列有普康公主,以是疑普康公主本為唐懿宗女,故其早死后,由其父追封,而宋人修《新唐書》時又誤將其再入于玄宗諸女之中。
昌樂公主,高才人所生。下嫁竇鍔。薨大歷時。
永寧公主,下嫁裴齊丘。
宋國公主,始封平昌公主。下嫁溫西華,又嫁楊徽。薨元和時。
齊國公主,始封興信公主,徙封寧親公主。下嫁張垍,又嫁裴潁,末嫁楊敷。薨貞元時。
咸直公主,又記咸宜公主,貞順皇后所生。下嫁楊洄,又嫁崔嵩。薨興元時。
宜春公主,蚤薨。
廣寧公主,董芳儀所生。下嫁程昌胤,又嫁蘇克貞。薨大歷時。
萬春公主,杜美人所生。下嫁楊朏,又嫁楊锜。薨大歷時。
太華公主,貞順皇后所生。下嫁楊锜。薨天寶時。
壽光公主,下嫁郭液。
樂城公主,下嫁薛履謙,坐嗣岐王李珍事誅。
新平公主,常才人所生。幼智敏,習知圖訓,帝賢之。下嫁裴玪,又嫁姜慶初。慶初得罪,主幽禁中。薨大歷時。
壽安公主,曹野那姬所生。孕九月而育,帝惡之,詔衣羽人服。唐代宗以廣平王入謁,帝字呼主曰:“蟲娘,汝后可與名王在靈州請封?!毕录尢K發(fā)。
后代簡介/view/5176.htm
詞條鏈接上有。
官制:/view/778938.htm
風俗:/question/3563915.html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lishitanjiu/29035.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上一篇: 如果呂蒙不偷襲荊州,最終曹操會敗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