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韓信被殺很感興趣的小伙伴們,小編帶來詳細的文章供大家參考。
說到中國古代的軍神,孫吳韓白應(yīng)該是大家比較公認的排序了,不過孫武和吳起之所以排得那么靠前,還是和他們的作品有關(guān),而論實戰(zhàn)功績,韓信應(yīng)該是當之無愧的榜首,可是最后被以莫須有的罪名殺害,真的是有點悲劇啊。
說到作戰(zhàn)方面,韓信的戰(zhàn)績真的是前無古人后無來者的,一個“明修棧道暗度陳倉”讓劉邦開始了爭奪天下的序幕,后面連續(xù)擊敗章邯、龍且、李左車、陳余,夏說、魏豹、趙王歇,項羽等人,滅掉了魏國,代國,趙國,燕國,齊國,就連楚國大部分的兵力也是被他打敗,并且這還是他的兵力被劉邦抽調(diào)幾次后白手起家達成的,真的可以說是一個神跡了。
不過說到做人,韓信就有尷尬了,我們來看幾件事吧,首先韓信打齊國的時候已經(jīng)知道酈食其說服齊王田廣歸順劉邦了,本來他是沒進攻的,但是被蒯通一說,他又強攻了,酈食其慘死。之后韓信還憑借這件事去劉邦那里要了一個王,完全是墊著他人的尸體讓自己起飛啊,這下那些酈食其的朋友肯定很恨他了。
在打敗項羽后,韓信成為楚王,項羽以前的部將鐘離眜就來投奔他,韓信開始收留了,但是在劉邦巡游的時候,有人說韓信謀反,韓信為了消除劉邦的疑慮,就直接去暗示鐘離眜自殺,然后以此為功績?nèi)ヒ妱?,這種做法可以說就是完全沒義氣了,你開始為了避嫌不收留就罷了,收留了還直接殺死就真的過了。
后來韓信被降為淮陰侯后,他的架子還是很大,劉邦的連襟樊噲對他很崇拜,還自稱臣子,可以說很尊重他了。韓信一出門就說:唉,我這輩子居然和樊噲這等人為伍了,這下子又把樊噲得罪了。
可見,就算軍事能力奇高的韓信,在做人方面也不行啊,他被殺的時候連一個求情的人都沒有,連蕭何都直接來送他去死了,做人到這個程度不得不說是一種失敗了!
韓信(?—前196),漢初軍事家?;搓帲ń駥俳K)人。年少時父母雙亡,家道貧寒,卻刻苦讀書,熟演兵法,懷安邦定國之抱負??嘤谏嫙o著,于不得已時,在熟人家里吃口閑飯,有時也到淮水邊上釣魚換錢,屢屢遭到周圍人的歧視和冷遇。一次,一群惡少當眾羞辱韓信。有一個屠夫?qū)n信說:你雖然長得又高又大,喜歡帶刀配劍,其時你膽子小得很。有本事的話,你敢用劍你的配劍來刺我嗎?如果不敢,就從我的褲襠下鉆過去。韓信自知形只影單,硬拼肯定吃虧。于是,當著許多圍觀人的面,從那個屠夫的褲襠下鉆了過去。史書上稱“跨下之辱”。
公元前209年,陳勝、吳廣揭竿而起。韓信配劍從軍,投身項梁的西楚軍。項梁戰(zhàn)死后,繼隨項羽,但未受項羽重用,只是充當一名執(zhí)戟衛(wèi)士。他多次向項羽獻策,均不被采納。于是他憤然逃出楚營,投奔漢王劉邦。劉邦初始也沒把他當將才使用,只任命他為治粟都尉。韓信見劉邦不肯重用,決意離漢營而去。丞相蕭何素知韓信之才,聞訊即刻騎馬月夜苦追,將他勸回,由此留下了“蕭何月下追韓信”的美談。后來,劉邦在蕭何的屢次勸說下,親自與韓信討論軍國大事,確信韓信為稀世之才,遂舉行儀式,拜為大將。
漢高祖元年(公元前206年)五月,韓信派人修復(fù)劉邦進入漢中時燒毀的棧道,迷惑雍王章邯,自己卻率軍悄悄沿南鄭故道東出陳倉,大敗章邯軍,一舉拿下了關(guān)中地區(qū),使劉邦得以還定三秦。
漢高祖二年(公元前205年)二月,韓信引兵出函谷關(guān),將兵鋒逼至洛陽,韓王鄭昌、殷王司馬邛等項羽所屬的封國,先后歸降。然后便與齊趙聯(lián)合共謀擊楚,四月,大軍就已進至楚都彭城。攻勢之凌厲,令人贊嘆。未想劉邦進入彭城后就把防務(wù)丟在一邊,遍搜寶貨美人。正在與齊軍鏖戰(zhàn)的項羽聽說彭城失守,急率三萬精騎星夜趕回,一戰(zhàn)將劉邦擊敗。韓信聞訊即刻趕來收集潰敗的部隊,和劉邦在洛陽地區(qū)會師,又成功地進行了阻擊戰(zhàn),在京縣、索亭之間把楚軍打得大敗,使項羽西進的兵鋒頓挫。戰(zhàn)線最后在滎陽穩(wěn)定了下來。
劉邦兵敗彭城,齊、趙、魏等重又倒戈向楚。八月,劉邦封韓信為左丞相,領(lǐng)兵攻魏。魏王豹陳重兵于黃河?xùn)|岸的蒲坂,韓信針對魏軍部署,將大量船只集中在蒲坂對面的臨晉,佯作正面渡河之勢,暗用木框架綁扎瓦罐做成臨時渡河器才,從上游夏陽渡河奇襲安邑,突然出現(xiàn)在魏軍背后,大破魏軍,俘獲魏王豹。
漢高祖三年(公元前204年)年九月,韓信又引兵東向閼與,活捉代相夏說,收復(fù)了代郡。這時,劉邦卻命韓信急調(diào)其力主至滎陽加強該地守備,故韓信只帶了萬余部隊東下井陘攻趙。趙王歇和趙軍統(tǒng)帥成安君陳余集中二十萬兵力于太行山區(qū)的井陘口,占據(jù)有利地形,準備與韓信決戰(zhàn)。韓信先以兩千輕騎,乘夜迂回到趙軍大營的側(cè)后方埋伏。天明后親率主力前出到河邊背水列陣,誘使趙軍出營攻擊。漢軍背河而戰(zhàn),無路可退,人人拼死作戰(zhàn)。預(yù)先伏下的兩千輕騎乘機攻入趙軍空營,遍插漢軍紅旗,趙軍見狀,軍心大亂。韓信揮軍趁勢反擊,大破二十萬趙軍,斬殺趙軍統(tǒng)帥陳余,生擒趙王歇。接著,韓信用“上兵伐謀”辦法降服了燕。
漢高祖四年(公元前203年)十一月,韓信又用重兵急襲的辦法攻破了齊都臨淄。楚將龍且急領(lǐng)二十萬人馬來援,與敗退的齊軍會師于高密,然后與漢軍隔淮水對峙。韓信秘密派人用一萬多個沙袋,乘暗夜在上游把淮水堵住。天明后派部分軍隊渡過淮水,在側(cè)后攻擊楚軍,繼而佯裝潰敗。龍且誤以為漢軍膽怯,率主力渡淮水追擊。韓信命部屬掘開上游堤壩,將楚軍沖成兩段,漢軍運用半渡而擊的辦法,把已渡水的楚軍全殲,龍且被殺。未渡水的齊楚聯(lián)軍不戰(zhàn)自潰。韓信趁勢揮軍追殲逃敵,俘虜齊王田廣,全部平定了齊地。
韓信攻占齊地后,項羽恐慌萬分,連忙派人去游說韓信,以三分天下為條件,希望韓信反漢聯(lián)楚,被韓信所拒絕。韓信的謀士蒯通勸他:“將軍難道沒有聽說過勇略震主者身危,功蓋天下者不賞的道理嗎?……將軍如今既有震主的威名,又挾難賞的大功,歸楚,楚不信;歸漢,漢王震恐。若不自立為王,何處是你的歸宿呢?”韓信聽了連連擺手道:“請不要再說了,漢王待我十分厚恩,把他的車給我乘,把他的衣給我穿,把他的飯給我吃。古人說過:乘人家的車,要替人分擔(dān)憂患;穿人家的衣,也應(yīng)替人分擔(dān)憂患;吃人家的飯,就應(yīng)該為人家賣命。我怎么能見利忘義呢?”于是,謝絕了蒯通的建議。可是齊地初定,需立王掌政以安民心。所以韓信已遣使修書請求劉邦立他為假齊王(代理齊王)。當時,劉邦正被項羽困在滎陽,自顧不暇,看罷來書后勃然大怒,本不想應(yīng)允。后來,聽取了張良和陳平的意見后,又說:“大丈夫平定了諸侯就是真王,當假王干什么!”于是,立韓信為齊王,并征調(diào)他的部隊攻楚。
漢高祖五年(公元前202年)十二月,楚漢兩軍在垓下(今安徽靈璧南)展開決戰(zhàn)。劉邦以韓信為主將,統(tǒng)一指揮各路大軍。項羽指揮十萬楚軍,從正面向漢軍陣地猛攻。韓信采用典型的側(cè)翼攻擊戰(zhàn)法,令漢軍中軍稍稍后退,避開楚軍銳氣,而將兩翼展開,實行側(cè)擊,然后再令中軍推進,一下子完成了合圍。入夜,韓信令漢軍四面唱起楚歌,終使楚軍喪失斗志,被漢軍一舉聚殲于亥下。項羽眼見大勢已去,慷慨自刎于烏江邊。歷時五年的楚漢戰(zhàn)爭以漢王劉邦奪得天下而告終。
韓信以項羽帳下執(zhí)戟衛(wèi)士的低微身份,幾年內(nèi)登壇拜將,屢建奇勛,終至成為左右楚漢戰(zhàn)爭的一方諸候。蒯通以“略不世出”來贊譽這位叱咤風(fēng)云的軍事人物。其用兵之道,為后世兵家所推崇。據(jù)《漢書·藝文志》記載,他曾著有《韓信兵法》三章,可惜已經(jīng)失傳。韓信的軍事才能令劉邦極度不安,故在項羽敗亡后,即奪其兵權(quán),徙為楚王,繼又黜為淮陰侯,軟禁于劉邦身邊。一天,劉邦問韓信:“你看我能帶多少兵?”韓信答“陛下不過能帶十萬之軍?!眲钣謫枺骸澳悄┠隳??”韓信怔了一下,突然狂傲的大笑:“我是多多益善啊!” 韓信的絕世軍功和才華終于招來了殺身之禍,漢高祖十一年(公元前196年),呂后和蕭何誘韓信至長樂宮的鐘室,以謀反罪名殺之。一代名將,
就算韓信有親兵,也沒有親信,韓信的兵全是劉邦的親信,哪會有人來救韓信。劉邦對手下軍隊的掌控力度,遠遠超過同時期的其他起義軍領(lǐng)袖,韓信曾經(jīng)說過自已帶兵多多益善,而說劉邦只能帶10萬兵,說劉邦的特長是將將,也就是善于用將和管理將領(lǐng)。
在這個方面,不論是陳勝,還是項羽,又或者是韓信,對軍隊的掌控力度和管理將領(lǐng)的能力都不及劉邦,就說陳勝吧,陳勝是一個起義的農(nóng)民軍領(lǐng)袖,他派武臣攻打趙地,結(jié)果武臣自立為趙王,不聽陳勝的,武臣派韓廣攻打燕國,韓廣如法炮制,在燕地自立為王,陳勝軍迅速分裂,也是陳勝失敗的原因之一。劉邦雖然是農(nóng)民起義軍,但不是一群烏合之眾,劉邦手下最親密的班底由三大勢力組成,一是同鄉(xiāng),以蕭何、曹參、周勃、樊噲為首的同鄉(xiāng)人組成;二是外戚,以呂后、呂澤、呂釋之為首的外戚勢力,三是后加入的各種勢力,比如酈商、韓信、灌嬰等人。
以同鄉(xiāng)和外戚為根本,有利于劉邦集團內(nèi)部的團結(jié),古人大多以鄉(xiāng)情為紐帶結(jié)成聯(lián)盟,因此劉邦的集團具有一定的凝聚力。劉邦雖然拜韓信為大將軍,給了他獨自帶兵打仗的機會,可是劉邦對韓信的控制,一點也沒有放松,因為韓信軍中的骨干基本上是劉邦的親信。
劉邦讓韓信首次領(lǐng)兵是在彭城之戰(zhàn)后,劉邦交給韓信的軍隊,也基本上是跟隨劉邦多年的親信,劉邦用人一方面大膽起用,另一方面也是有所防備的,對于劉邦給韓信的班底,大部分就是劉邦的親信。劉邦交給韓信的軍隊有哪些人呢?比如說有曹參,這是劉邦的同鄉(xiāng)兼親信,被劉邦派給韓信作下屬,跟隨韓信參與于所有的戰(zhàn)役,從攻打代國夏說、魏王魏豹開始到滅趙,平齊,曹參一直在韓信軍中,是韓信的下屬,你說曹參是忠于劉邦還是忠于韓信呢?
還有張耳,張耳是輔佐韓信的重要人物,韓信拿下齊地后,還向劉邦上書封張耳為趙王,但是張耳卻是劉邦親信,還是劉邦的兒女親家,與劉邦私交都很好,你說張耳是忠于劉邦還是忠于韓信?再比如灌嬰,灌嬰以御史大夫的身份率領(lǐng)郎中騎兵歸屬韓信,參與了韓信平定齊國的戰(zhàn)爭,楚國大將龍且就是灌嬰在平齊之戰(zhàn)中斬殺的,灌嬰是劉邦新組建騎兵軍團的首領(lǐng),劉邦要是不信任灌嬰,會讓他當騎兵軍團首領(lǐng)?你說灌嬰是忠于劉邦還是忠于韓信?
還有在垓下之戰(zhàn)為韓信左右兩翼的孔將軍和費將軍,韓信首戰(zhàn)戰(zhàn)敗,就是孔將軍與費將軍合力從左右兩個方向擊敗了楚軍,兩人能在垓下如此重要的戰(zhàn)役中作為領(lǐng)軍主將,肯定是很有能力,這兩個人也是韓信手下的,從都尉一直升到將軍??讓④娛寝ず羁拙蹖④?,費將軍是費侯陳賀將軍,兩人都是劉邦多年的親信,孔將軍和費將軍兩人都是劉邦的同鄉(xiāng),劉邦在芒碭山起兵時,孔將軍和費將軍就已經(jīng)追隨劉邦了,隨劉邦參與了所有戰(zhàn)役,直到分配給韓信,你說孔將軍和費將軍是忠于劉邦還是忠于韓信?
還有李左車,李左軍是戰(zhàn)國時期四大名將之一李牧的孫子,是韓信在井陘之戰(zhàn)中俘虜?shù)模钭筌囀且粋€很有才能的人,韓信非??粗厮?,韓信把李左車留在身邊作為參謀,但是就是這個李左車,后來卻被劉邦調(diào)走了,劉邦把李左車調(diào)到太子劉盈身邊,讓他輔佐太子,李左車之后也是一直輔佐太子,與韓信沒有來往了,你說李左車是忠于劉邦還是忠于韓信?就連那個唯一教唆韓信自立的蒯通,在韓信被抓后,也憑著一張利嘴投靠了劉邦,韓信身邊還有誰會死心踏地的輔佐他呢?沒有人了。
就連韓信親自操練的新兵,也多次被劉邦調(diào)走,劉邦甚至可以自由出入韓信的中軍營寨,奪了韓信的兵權(quán),如果不是因為韓信的手下全是劉邦的親信,劉邦也沒有這么容易做到的吧?等到呂后誘殺韓信的時候,韓信早就因為被人誣告而被劉幫貶官,先是將齊王遷為楚王,然后將楚王貶為淮陰侯,軟禁在京城,不能隨意外出。
到了這個時候,韓信手中已無兵權(quán),能夠效忠韓信的人,除了他家里的親人和仆人外,并沒有人了,他的老部下全是劉邦的人,而且早已與韓信分隔多地,韓信到了這一步,確認有謀反的打算,還打算與陳豨配合,內(nèi)應(yīng)外合發(fā)動叛亂??傻搅诉@個時候,就連韓信的伯樂蕭何也背叛了韓信,參與誘騙韓信到長樂宮鐘室,導(dǎo)致韓信被呂后殺害,誰能來救韓信呢?除了他自已,就沒人了。整個天下的人,都已經(jīng)因為韓信的失勢,而背叛了他,不可能再有人救韓信了。
韓信是淮陰人,出身十分貧苦,“不得推擇為史,又不能治生商賈,常從人寄食飲,人多厭王者”。秦末農(nóng)民起義暴發(fā)后,他毅然從軍,參加了項梁率領(lǐng)的義軍隊伍,項梁戰(zhàn)死后,他又轉(zhuǎn)而跟隨項羽。后因久久不得志,于漢元年(前206)初,又離楚歸漢,但因沒得到劉邦的重用而憤然出走。后蕭何月下追回韓信,又極力向漢王推薦,終于使韓信被拜為漢軍統(tǒng)帥。之后,韓信詳細分析了楚漢雙方各自的優(yōu)劣,力勸劉邦還定三秦,出關(guān)東向,與楚霸王爭奪天下。
在韓信的鼓動下,劉邦終于樹立了戰(zhàn)勝項羽的信心和決心,并對韓信十分信服,不僅充分信任,且放手使用,給予了韓信獨立指揮一個方面軍的全部權(quán)力。韓信自此如魚得水,軍事人才能得以充分顯現(xiàn)和發(fā)揮,在整個楚漢戰(zhàn)爭的大舞臺上,導(dǎo)演了一幕幕威武雄壯的活劇。
[ 轉(zhuǎn)自鐵血社區(qū) / ]
從漢元年(前206)至漢三年(203),先后出奇兵,渡陳倉,定三秦;打出函谷關(guān),而且收服魏王、殷王、河南王等。接著又相繼打垮魏軍,汪捉魏豹,也使趙王歇20萬人臣服,滅齊、楚20萬楚軍于濰水,占領(lǐng)齊國全境。在完成平齊之役后,韓信己經(jīng)為劉邦奪取了大半個中國,這個功勞是漢王集團中任何人也無法比擬的。由于戰(zhàn)功卓著且占地又廣闊,韓信個人權(quán)利欲也逐漸膨脹,向漢王提出了‘假齊王’的封賞,也正由此,埋下了日后被除掉的禍根。漢五年(202)十月, 韓信在齊王封賞的鼓勵下,迫使一代霸王項羽垓下自刎,為漢皇朝的建立立下了最后一功,其功業(yè)達到了人生的頂點。但是,相對劉邦而言,韓信的功用也由此己經(jīng)完結(jié),如不及時鏟除,必將使自己寢食難安,誰能保證日后他不起反心呢?果真如此,又有誰能降服他呢?
漢六年(201)十二月,劉邦用蕭何之計將韓信逮捕監(jiān)于京師,漢十一年(196)正月,韓信被定為謀反罪被斬于長樂宮懸鐘室,其尸身做成肉包子后被呂雉分食于群臣,從此千古豪杰韓信成為了刀下冤魂,正所謂‘成也蕭何,敗也蕭何’。
縱觀韓信短暫的一生,應(yīng)該說他是一個悲劇人物,其人生經(jīng)歷不可謂不曲折,早年雖有宏圖大志,但卻一直得不到三位主子的重用。如果不是蕭何力薦,或許他難以創(chuàng)下豐偉績,而胯下之辱可能白受了。如果沒有他,劉邦跟項羽奪天下恐怕一點自信都沒有,更不用說建立大漢王朝,而中國歷史也可能重寫。但世事難料,建立不朽功勛的韓信終究也逃不脫悲慘的宿命,誰讓你那么優(yōu)秀呢?誰讓你威信那么高呢?誰讓你恃功不設(shè)防呢?誰讓你功高震主呢?…
現(xiàn)實生活中,下屬比上級有才能的大有人在,如果你就是其中之一,那么,你覺得韓信的命運能給我們什么啟示呢?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lishitanjiu/29077.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luò),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