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顧茅廬之后
直到白帝城托孤前,諸葛亮在蜀國的地位都并非是第一人
,真的是出于無奈嗎.png" />
在攸關大局的戰(zhàn)役中,劉備也并不是處處注重諸葛亮的謀略
。劉備把鎮(zhèn)守荊州的重任交給關羽,最終卻導致了慘敗的局面。如果劉備當時把關羽調(diào)入川中,而把諸葛亮和趙云留在荊州的話,可能就會是另一種結(jié)局了。當關羽失掉荊州后
,劉備舉兵伐吳,也沒有把諸葛亮帶在身邊為什么會出現(xiàn)這樣的情形呢?一些學者認為是由兩個原因造成的:第一個原因是
,劉備和諸葛亮在戰(zhàn)略思想上經(jīng)常會有分歧。諸葛亮始終堅持《隆中對》的基本戰(zhàn)略方針:跨有荊、益兩州,西和諸戎,南撫夷越,東結(jié)孫吳,北伐曹操。而其中維護孫劉聯(lián)盟才是最關鍵的地方。但劉備占領漢中兩年后就稱帝了,顯然只想割據(jù)西蜀、能稱帝足矣,對諸葛亮“興復漢室,還于舊都”的想法不太重視,以致發(fā)生了夷陵之戰(zhàn)—蜀漢戰(zhàn)敗,繼關羽失荊州后又一次實力大損。第二個原因便是劉備對諸葛亮不是很信任
。諸葛亮的親哥哥諸葛瑾在吳國身居要職,并且作為吳國的使臣來討要過荊州。面對這種復雜的社會人際關系千年之后
,思想家王夫之對劉備和諸葛亮的關系有過非常深刻的分析:諸葛亮一定要存漢、滅曹,不結(jié)交東吳則要受東吳的牽制,難以興北伐之師;而劉備的理想與此不同,劉備開始想自強,后來想自立為王,這種雄心與關羽合拍,所以他信任諸葛亮不如信任關羽,而且不如孫權信任諸葛瑾——劉備懷疑諸葛亮與東吳的情誼太深,甚至懷疑他與諸葛瑾相勾結(jié)……而白帝城托孤時
,劉備允諾諸葛亮可以取劉禪而代之,也只是一種無奈之舉。在劉備去世前后,蜀中益州的土著和劉備帶入蜀的荊、襄舊部之間的矛盾已經(jīng)非常尖銳,而法正、龐統(tǒng)都已去世,劉備能夠依賴的謀臣只有諸葛亮了。而且當時劉備白帝托孤的對象并非只有諸葛亮一人,他還讓益州大族出身的李嚴同受遺詔。可見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lishitanjiu/29093.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
,背后有何原因.png" alt="盤點歷史上被親兒子殺掉的五位皇帝
,古人上廁所如何解決.png" alt="古代沒有手紙的時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