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這里是小編,今天給大家說說朱常洵的故事,歡迎關(guān)注哦。
崇禎皇帝朱由檢的爺爺就是萬歷皇帝朱翊鈞,朱翊鈞一生共有八個兒子(其中三個夭折),但他最喜歡的是第三子朱常洵,最討厭的是長子朱常洛。其實道理也很簡單,明神宗非常寵愛朱常洵的母親鄭貴妃,相反非常厭惡朱常洛的母親王氏。
正因如此,萬歷皇帝在位期間,一直不冊立太子,他的借口是等待嫡子降生,其實他是等待機(jī)會,冊立愛子朱常洵為太子。自萬歷十四年開始,明朝就圍繞著冊立太子一事展開了激烈的斗爭,一直持續(xù)了十五年之久,直到萬歷二十九年,朱常洛才被冊封為太子。
但斗爭到此并未結(jié)束,被封為福王的朱常洵長期逗留京師,不去自己的封國上任,于是群臣們又紛紛上書。到了萬歷四十二年,太子宮里發(fā)生了“梃擊案”,萬歷皇帝才不得不讓福王去自己的封地洛陽。臨行前,萬歷皇帝頒布詔書,賜給福王莊田四萬頃,“所司力爭,常洵亦奏辭,得減半”。
福王的封地在洛陽,但由于他的田莊面積太大,整個河南省已經(jīng)養(yǎng)不起福王了,于是“取山東、湖廣田益之”。福王并不滿足,他取得了“故大學(xué)士張居正所沒產(chǎn),及江都至太平沿江荻洲雜稅,并四川鹽井榷茶銀”,此外又申請“淮鹽千三百引,設(shè)店洛陽與民市”。
萬歷皇帝死后,太子朱常洛即位,在位一個月就死了,于是天啟皇帝朱由校、崇禎皇帝朱由檢先后即位,福王也成了皇叔,地位更是非比尋常,“常洵地近屬尊,朝廷尊禮之”。外邊世界動蕩不安,福王府里卻歌舞升平,福王朱常洵有兩大愛好——美酒、美女,所以他“日閉閣飲醇酒,所好惟婦女倡樂”。
陜西爆發(fā)大規(guī)模農(nóng)民起義后,河南也發(fā)生了嚴(yán)重的旱災(zāi)、蝗災(zāi),“人相食,民間藉藉”,人們紛紛說“先帝耗天下以肥王,洛陽富于大內(nèi)”,連官軍也發(fā)牢騷,說“王府金錢百萬,而令吾輩枵腹死賊手”。賦閑在家的兵部尚書呂維祺聽說后,感到了事態(tài)的嚴(yán)重,“以利害告常洵,(福王)不為意”。
福王樂得自在,哪管他洪水滔天,但很快“洪水”真的來了。崇禎十四年正月二十日,李自成率大軍兵圍洛陽城,附近的廣大百姓恨死了福王,“往應(yīng)之者如流水,日夜不覺,一呼百萬”。這時候朱常洵也慌了,急忙拿出金銀,招募勇士,但為時已晚。正月二十一日凌晨,明朝部分守軍“開北門納賊”。
朱常洵原本逃出城外,躲在了迎恩寺,但因為他身體肥胖,走得很慢,所以還是被捉住了。途徑西關(guān)的時候,福王遇到了呂維祺,呂尚書大呼:“王,綱常至重。等死耳,毋屈膝于賊!”等福王見到李自成后,嚇得“泥首乞命”。之后李自成在洛陽舉行“公審”大會,歷數(shù)福王“剝削窮人,視其凍餒”的罪行。
接著李自成給福王稱了一下體重,達(dá)360多斤,于是他讓人架起大鍋,把福王府里養(yǎng)的鹿以及福王本人剝洗干凈,一起殺了,放到大鍋里煮著吃,美其名曰“福祿宴”。至于福王府的那些數(shù)不盡的金銀財寶、糧食,都被李自成笑納,成為他擴(kuò)充實力的財源。
明末崇禎年間,受李自成、張獻(xiàn)忠農(nóng)民軍的強(qiáng)烈沖擊,很多朱氏皇族被農(nóng)民軍誅殺。崇禎十四年(1641年)正月,李自成軍攻克洛陽。就藩洛陽的萬歷帝的第三子、福王朱常洵被斬首示眾;
同年二月,張獻(xiàn)忠占領(lǐng)襄陽,誅殺了襄王朱翊銘和貴陽王朱常法,其尸體被焚;崇禎十六年(1643)年五月,張獻(xiàn)忠占領(lǐng)武昌,楚王朱華奎被裝進(jìn)籠子沉入江底;崇禎十七年(1647年)六月,張獻(xiàn)忠在重慶又誅殺了萬歷帝的第五子、瑞王朱常浩。朱常浩的生母為萬歷帝的周端妃,在子憑母貴的皇室中,不怎么受寵的端妃生下的兒子朱常浩自然也得不到父親萬歷帝的厚愛。
當(dāng)時最受萬歷帝寵愛的妃子是鄭妃。鄭妃在1586年生下皇三子朱常洵后,更受專寵,晉封為皇貴妃,地位僅次于皇后王氏。萬歷帝共育有八子,其中次子、第四子、第八子均早夭,而幸存的五子均不是萬歷帝與王皇后的嫡子(王皇后只給萬歷帝生下兩女)。所以深受萬歷帝寵愛的鄭貴妃開始對太子之位產(chǎn)生覬覦,欲為兒子朱常洵謀求皇儲之位。朱常洵為萬歷帝的第三子,因為萬歷帝的次子(與朱常洵同母)死產(chǎn),所以朱常洵成為事實上的次子。萬歷帝的長子為王恭妃所生的朱常洛。按照“有嫡立嫡,無嫡立長”的宗法禮制,長子朱常洛應(yīng)是皇儲的不二人選。
但由于鄭貴妃的地位高于朱常洛的生母王恭妃,鄭貴妃也對太子之位志在必得。1590年,當(dāng)時的皇長子朱常洛已九歲,首輔申時行再次提議應(yīng)及早冊立朱常洛為太子。但屬意于第三子朱常洵的萬歷帝總是以各種借口推脫。1593年,鄭貴妃又想出一個鬼主意,那就是“三王并封”。何為“三王并封”?因為的當(dāng)時的萬歷帝只有朱常洛、朱常洵、朱常浩三位皇子。鄭貴妃就示意萬歷帝同時將三位皇子同時封王,擇其中優(yōu)者為皇嗣。這其實是鄭貴妃打壓皇長子朱常洛的伎倆,將本是天經(jīng)地義的太子人選的朱常洛降格到與朱常洵處于同一起跑線。
而此時的朱常浩年僅二歲,這個不諳世事的嬰兒也卷入了國本之爭。不過,朱常浩只是陪太子讀書罷了,真正的爭奪還是在朱常洛和朱常洵之間。鄭貴妃自以為棋高一招,可大臣們也不是吃瓜的群眾。由于群臣的反對,鄭貴妃的這一提議最終流產(chǎn)。此后,萬歷帝一直遲遲未冊立太子,直到1601年,這時的皇長子朱常洛二十一歲,萬歷帝已無法再將立儲之事推脫,只得依了大臣們的意見,不得已立皇長子朱常洛太子,同時冊封朱常洵為福王、第五子朱常浩為瑞王、第六子朱常潤為惠王、第七子朱常瀛為桂王。萬歷帝的愛子朱常洵在奪嫡之戰(zhàn)中敗北,但萬歷帝卻將最為富庶的洛陽封賜給了朱常洵。
當(dāng)時的朱常洵已經(jīng)十六歲,依例應(yīng)該離京前往封地就藩,可是萬歷帝卻一直留其在京城十多年之久,直到二十九歲才前往洛陽就藩。與身受皇恩浩蕩的朱常洵相比,瑞王朱常浩的待遇就相形見絀了。朱常浩得到的封地是遠(yuǎn)離京城的漢中。作為一個不得寵的皇子,其封地一般都是偏遠(yuǎn)貧瘠之地。由于瑞王朱常浩受封時只有十歲,朱常浩一直留在京城,沒有前往漢中就藩。朱常浩不被萬歷帝器重,他對權(quán)力也沒有什么野心,也樂得做個逍遙王爺。朱常浩雖然遠(yuǎn)離權(quán)力,卻非常愛財。他不討萬歷帝的歡心,到了二十五歲時,萬歷帝對他的婚事都漠不關(guān)心。
朱常浩就打著備婚的旗號,經(jīng)常伸手向朝廷要些銀兩,久而久之,竟也積蓄了十八萬兩白銀。為此,萬歷帝還曾責(zé)罰過他。1627年,朱常浩就藩漢中。還在京城時,朱常浩就沉迷于佛教。到了漢中后,朱常浩就大興修建寺廟和道觀。他還經(jīng)常逢年過節(jié)的宴請漢中比較有名望的士人。所以,在當(dāng)?shù)?,朱常浩的口碑還是不錯的。朱常浩就藩漢中后不久,漢中就不斷受到農(nóng)民起事的沖擊。到1634年,漢中更是被農(nóng)民軍三面包圍。朱常浩求救于侄子崇禎帝朱由檢,此時的朱由檢也被農(nóng)民軍搞得焦頭爛額,對這個皇叔也愛莫能助。所幸,最后農(nóng)民軍移師,朱常浩這才僥幸撿點條性命。
1643年,李自成在陜西大敗明軍,督師孫傳庭被殺,李自成占領(lǐng)陜西。身在漢中的朱常浩聞訊逃往四川,投奔了四川巡撫陳士奇。次年正月,陳士奇又護(hù)送朱常浩到達(dá)重慶,以求安全。李自成攻破北京城后,張獻(xiàn)忠乘虛而入揮師四川,先后擊敗明將曾英等逼近重慶。張獻(xiàn)忠兵分水、陸兩路攻向重慶。這時的陳士奇已離任四川巡撫,改由龍文光接任。但在李自成占領(lǐng)北京后,陳士奇暫留四川抵御農(nóng)民軍的進(jìn)攻。張獻(xiàn)忠兵臨重慶時,陳士奇迅速命明將曾英、劉麟長及秦良玉等組織起抵御張獻(xiàn)忠的防線。
但張獻(xiàn)忠出其不意,避過明軍重兵把守的銅鑼峽,轉(zhuǎn)攻明軍兵力空虛的貓兒峽,順勢拿下重慶的咽喉佛圖關(guān)。之后,張獻(xiàn)忠軍在通運門城下挖掘地道,用火藥炸破城墻,攻入重慶。重慶城內(nèi)的瑞王朱常浩及前四川巡撫陳士奇、關(guān)南兵備副使陳薰、重慶知府王行儉等均被活捉。瑞王朱常浩等人被俘后,張獻(xiàn)忠在大校場舉行處決儀式。瑞王朱常浩乞求能剃發(fā)修行以保全性命,但張獻(xiàn)忠執(zhí)意欲絞死朱常浩。
此時天空突然電雷鳴,有人說朱常浩并無大過,這是老天在示警朱常浩不可殺??墒?,張獻(xiàn)忠偏不信這一套,下令士兵向天放炮。說來也怪,天空此后立刻放晴。張獻(xiàn)忠因此得意洋洋處死了朱常浩。而陳士奇等人則被張獻(xiàn)忠肢解慘死。瑞王朱常浩自幼便不得父親萬歷帝的歡心,對權(quán)勢亳無野心,只傾心于修佛。成年后,就藩偏遠(yuǎn)的漢中。但覆巢之下,豈能獨活?在社會動蕩之際,身為皇族,自然逃脫不掉多舛的悲慘命運。
萬歷皇帝之子,瑞王朱常浩的下場如何?縱觀歷史,朱元璋無疑是眾多開國皇帝中比較傳奇的一位。他當(dāng)過放牛娃,做過和尚,當(dāng)過乞丐,出身可謂低微至極,然而他最后卻能坐上皇帝寶座,其中的艱辛斷然不是常人所能想象和體會的?;蛟S也正是因為開創(chuàng)大明王朝太不容易,朱元璋給予后代們的待遇十分優(yōu)厚。
有明一朝,王爺們的待遇比起其他朝代而言可謂是云泥之別。盡管明廷一直采取削藩政策,但看在親親之誼的面上,仍然保留了宗室們不少優(yōu)待政策,且常常給予田莊一類的豐厚賞賜。對于親王來說,每年就有兩筆固定收入,首先是1萬石祿米,其次就是田產(chǎn)出租給佃戶們所獲得的租金。另一方面,親王們也非常擅長利用政策漏洞,不斷通過生兒育女的方式來增收致富,嘉靖八年(公元1529年)載入統(tǒng)計的宗室人口在8200名左右。然而到萬歷三十三年(公元1607年),宗室人口已達(dá)157000之多。明朝后期,大量錢糧全被這些宗室蛀蟲瓜分殆盡?;蛟S是由于民眾對于這些王爺們的怨念太深,最后他們的下場比其他朝代要慘,基本都是被滅家或者滅宗。
只要是老朱家的人,不論是自行投降還是被軍隊俘虜?shù)?,不管是保留自尊的還是不顧臉面跪地哀求的,或者是主動把全部身家都捐獻(xiàn)出來的,他們的結(jié)果都是被殺。起義軍攻占常德之后,榮王朱慈炤(榮憲王朱由枵之子,與崇禎皇帝第四子同名)一家全被殺了;攻克重慶后,從漢中來此避難的瑞王朱常浩也是全家遇害;進(jìn)入成都,蜀王朱至澎更是全宗被滅。在那個瘋狂的時期,只要是朱家后人,不管正支旁支,基本上就沒有能活下來的可能性。需要指出的是,并不是每個人都能痛快死去的,其中一些宗室下場極其凄慘,其中最有代表性的莫過于福王朱常洵。
福王朱常洵,是萬歷皇帝朱翊鈞的小兒子,也是南明弘光帝朱由崧之父。據(jù)史料記載,萬歷皇帝極其愛財,而且喜歡與民爭利,派人四處搜刮錢財,遇到災(zāi)荒發(fā)生,他卻守著金山不肯拿錢出來賑濟(jì)。不過對于自己這個寶貝兒子,朱翊鈞卻非常大方,在福王朱常洵結(jié)婚的時候就賞錢三十萬兩,在洛陽修王府的時候又花了二十八萬兩,按祖制去“就藩”的時候,又給了他三萬頃特別好的田地。然而福王還不滿足,在洛陽居住期間,想方設(shè)法地搜刮民脂民膏,搶占百姓的農(nóng)田,當(dāng)?shù)匕傩者@下是真的過不下去了。
崇禎十四年(公元1641年),李自成率軍攻打洛陽,福王朱常洵為保命拿出千金招募勇士,然而半夜還是城破。這位三百多斤的王爺,只好跑到西郊迎恩寺中躲藏,然而第二天還是不幸被起義軍抓住。為了活命,朱常洵跪在闖王面前磕頭求饒,卻被李自成斥罵:“汝為親王,富甲天下。當(dāng)如此饑荒,不肯發(fā)分毫帑藏賑濟(jì)百姓,汝奴才也!”打了四十大板后將其斬殺,懸首示眾。隨后“灼王血,雜鹿醢嘗之,名曰福祿酒”,還拔去福王的指甲和毛發(fā),和鹿肉一起燉了幾大鍋,擺酒開宴,名叫“福祿酒會”。
想當(dāng)初,朱元璋也是窮人出身,推翻了元朝的殘暴統(tǒng)治才建立了新的王朝。但是他萬萬沒有想到,僅僅兩百多年時間,十幾代人的富貴生活,就讓他的子孫們積累了太多民怨,最終為之前的
“幸福生活”付出血的代價,實在是令人唏噓感慨。
說到福祿宴還要提到兩個人,一個是福王朱常洵,還有一個是闖王李自成。福王朱常洵是明萬歷皇帝的三子,他的母親是萬歷的寵妃鄭貴妃,也許是愛屋及烏,萬歷對這個兒子非常寵愛,經(jīng)常把他抱在懷中哄逗,這是其他所有皇子都沒有的待遇。后來萬歷想要立朱常洵為太子,卻得到大臣的反對,為此他和大臣們爭執(zhí)了整整15年,期間數(shù)百位大臣被罷官,但是最后迫于傳統(tǒng)觀念和禮教的束縛,還是冊立了皇長子朱常洛為太子,對此萬歷對朱常洵心有愧疚,就對他大肆封賞作為補(bǔ)償。
萬歷29年封朱常洵為福王,并親自為朱常洵操辦婚禮,花費了30萬兩黃金,在洛陽府修建的宮殿其豪華程度遠(yuǎn)遠(yuǎn)超過普通親王的十倍之多,朱常洵還希望父皇賞賜給他四萬頃土地,可是當(dāng)時實在沒有這么多土地可供賞賜,最后賞了他兩萬頃。除了大量的錢財和田地,還有張居正家中抄家所得的全部家產(chǎn),和江都到四川的鹽稅以及茶稅都?xì)w了福王朱常洵,朱常洵到達(dá)洛陽之后,每天都過著聲色犬馬、窮奢極欲的生活,全然不顧百姓死活,唯一能引起他興趣的只有兩件事,那就是女人和吃喝。
到崇禎皇帝時這位福王依舊在世,由于他輩分高,是崇禎皇帝的叔叔,所以崇禎皇帝對他很是尊敬,事事都滿足于他,朱常洵的封地各種產(chǎn)業(yè)都是由他來掌控,對百姓也是百般剝奪,所以那時有洛陽富于皇都的說法。
富得流油的朱常洵卻是個冷酷無情的鐵公雞,當(dāng)時河南連年遭受干旱蝗蟲大災(zāi),百姓困苦民不聊生,甚至有易子而食的慘狀發(fā)生,簡直是不忍直視,可福王朱常洵卻只管自己有吃有喝,都吃成了300多斤的大胖子,也從不掏錢震災(zāi)反而繼續(xù)橫征暴斂。不久明末起義軍席卷全國,闖王李自成的義軍早期殺富濟(jì)貧、開倉放糧,受到底層百姓的支持,起義軍勢如破竹,一路從陜西打到洛陽,朱常洵迫不得已才拿出錢財招募士兵抵抗,可一群烏合之眾,如何能擋李自成的虎狼之師。
崇禎十四年正月十九,李自成率軍攻陷洛陽,破城之后福王朱常洵的下場如何呢?清朝有書籍記載說,福王及世子逃去,王以體肥,不能遠(yuǎn)走,賊得而殺之稱其肉重,360余斤,臠分股割,福王肉與鹿肉同烹,分與眾將士,這就是后世廣為傳播的福祿宴的資料來源。
民間也有野史記載了起義軍將福王煮熟分食的故事,說李自成十分痛恨朱常洵的所作所為,先是打了他40大板,然后把他300多斤的肥碩身體塞進(jìn)一個大缸里,和鹿肉混合在一起,燉成了一鍋肉粥,分給士兵們吃,美其名曰福祿宴。這種說法在民間廣為流傳,但是仔細(xì)考量的話又會存在疑問,李自成的軍隊的確有因糧食不足而吃人的事跡,但是他們攻打洛陽就是看上了府庫充盈,大軍既然已經(jīng)進(jìn)了城,就沒有再吃人充饑的必要,并且史料里的說法又大都來自清朝,很有可能是清朝統(tǒng)治者為抹黑起義軍所做的藝術(shù)加工。在1986年4月出土的朱常洵壙志也打破了福王被做成福祿宴的傳統(tǒng)說法,壙志上不但記載了朱常洵在李自成兵臨城下時重金募兵的抵抗行為,還介紹了朱常洵的墓地所在。
并且明史中也有記載,說明福王朱常洵被李自成的軍隊捉到以后就遇害了,并沒有被活活的煮食,根據(jù)《明史》和《壙志》的對照,就說明福王朱常洵被義軍殺害后,尸體仍存,并沒有被吃掉,所謂的福祿宴謠言也就不攻自破了。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lishitanjiu/29123.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hù)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luò),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biāo)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上一篇: 劉詢曾多次想換太子,最后為什么放棄了
下一篇: 如果岳飛帶兵打回臨安,他會不會成功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