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匈奴女子流產(chǎn)很感興趣的小伙伴們,小編帶來詳細的文章供大家參考。
從有歷史記錄開始,中國的西北方游牧民族(尤其是匈奴)一直扮演著同樣一個角色:強盜。他們馬上為生,民風彪悍,生存環(huán)境惡劣,沒有安穩(wěn)的居所,也沒有富饒的土地。富饒的中原大地讓他們垂涎三尺。于是他們時常提刀跨馬,來到中原劫掠。
中原的居民們種地為生,并沒有像樣的武裝,每當匈奴來襲,輕則傾家蕩產(chǎn),重則性命不保。匈奴騎兵甚至多次威脅到了當時的政權。
漢武帝時期,情況卻發(fā)生了逆轉(zhuǎn)。匈奴人被漢武帝窮追猛打,死傷無數(shù)。除了大單于,其他人都渴望主動和漢朝和親,以結束這種疲于奔命的日子。和親是什么?是把自己最尊貴的女人嫁到對方,是屈辱至極的辦法,之前的和親都是漢朝提出的。可見匈奴人已經(jīng)被折磨成什么樣子了。所以漢武帝是怎樣把匈奴踩在腳下的呢?
文景之治后,漢朝的經(jīng)濟文化迅速發(fā)展。到了漢武帝劉徹,已經(jīng)算得上是國富民強了。于是漢武帝開始了對外的反擊。在平定了南方閩越國的叛亂后,漢武帝把征討匈奴作為主攻方向。
一開始,因為匈奴人經(jīng)常在秋季來犯,所以漢武帝把征討匈奴也定在了秋天??墒菨h朝的百萬大軍并沒有占到便宜。漢武帝派出的四員大將:衛(wèi)青、李廣、公孫敖、公孫賀,除了衛(wèi)青砍掉了七百個匈奴人頭之外,李廣被俘,公孫敖大敗,公孫賀連匈奴的影子都沒摸到。
第一次出擊失敗,漢武帝痛定思痛,開始認真分析起敵我雙方的優(yōu)劣勢。眾所周知,中原大軍以步兵為主,匈奴人都是騎兵。在大平原上,騎兵有著天然的優(yōu)勢。一個百騎的騎兵團可以沖擊成千上萬人的步兵方陣。此外,經(jīng)過了春夏兩季的滋養(yǎng),馬肥人壯,秋天的匈奴正是戰(zhàn)力最強的時候。 于是漢武帝和衛(wèi)青商議妥當,計劃好了第二次的出征。
第二年春天衛(wèi)青率軍出擊,此役衛(wèi)青大獲全勝,除了擊殺了千余匈奴人,還收獲了戰(zhàn)利品:百萬頭牲畜。這場打勝仗堅定了漢武帝的信心和決心,次年,衛(wèi)青再次引十萬大軍出擊,這次的目標是六七百里外的高闕。坐鎮(zhèn)高闕的右賢王壓根沒想到中原大軍敢如此深入塞外,正喝著酒,一轉(zhuǎn)眼就被衛(wèi)青活捉了去。從此衛(wèi)青名聲大噪,匈奴人聞之而膽寒。
從此以后,漢朝對匈奴的進攻一波接一波,衛(wèi)青、霍去病、李廣等大將立戰(zhàn)功無數(shù),擊殺匈奴幾十萬人,并得牛羊無數(shù)。匈奴元氣大傷,殘存的人遠遠躲在漠北,不敢踏入漠南半步。
為什么春天出擊會有這么好的效果?原因其實也很簡單。匈奴是游牧民族,牲畜是他們的根本。每年春天夏天,水草豐美,牲畜正是繁殖、養(yǎng)膘的時節(jié)。到了秋天,匈奴人把牲畜集結起來,準備越冬時,也正是兵強馬壯的時候。
而到了冬天,匈奴人會在山谷中或背風的山坡下定居,牲畜的草料也不算充裕,只能靠入冬前的秋膘堅持。所以一到春天,牲畜和匈奴人都是最脆弱的時候。而漢朝大軍的優(yōu)勢就顯現(xiàn)出來。因為糧庫充裕,漢朝的人馬根本不需要挨餓過冬,春天的時候依然精力十足,膘肥體壯。此消彼長下,漢朝大軍自然無往不利。
除此之外,春天進攻還有一個群體更加難受,就是匈奴的女人們。飼養(yǎng)牲畜和其他雜活都要由匈奴女人承擔,所以她們一般也會選擇在冬天要孩子。這樣才能錯過一年中最勞累的時候,提高繁衍生息的效率。春天的時候,懷孕的匈奴女人小腹已經(jīng)隆起,此時漢朝大軍襲來,男人抵擋不住,懷著孕的女人們就只能跟著男人疲于奔命。大草原可沒有什么平坦大路可走,不停的顛簸加上擔驚受怕,匈奴女人的流產(chǎn)概率增加。雖然慘烈,但這畢竟是你死我忘的戰(zhàn)爭。華夏子民被侵略時何嘗不是痛苦不堪?
在戰(zhàn)爭中抓住敵人的弱點猛攻,才是制勝關鍵。漢武帝正是利用了這一點,才成了開疆擴土的偉大帝王。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lishitanjiu/29247.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