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秦始皇實力很感興趣的小伙伴們,小編帶來詳細的文章供大家參考。
秦始皇在世的時候,確實是沒有人敢站出來反對他的。之所以會有這種結果,我覺得是和秦始皇個人的威望是有關的。我們大致的羅列一下吧。秦始皇滅了六國,是歷史上第一個把中國統(tǒng)一在一起的人。大家可以試想一下,秦始皇連六國都給滅了,這樣的人誰還敢去挑戰(zhàn)呢。可以說沒有任何一個人,他們的勢力是可以和六國相比的。
六國都被秦始皇給滅了,若是有一人站出來反抗秦始皇,那還不是分分鐘的被秦始皇給滅掉呀??梢哉f這時候的秦始皇,就如同一個神一般的存在。只要是秦始皇存在,就沒有人敢在他面前說一個不字,就不要說讓別人站出來反抗他了。陳勝劉邦和項羽,也是如此,他們也是眾多子民當中的一個而已。
秦始皇有八十萬軍隊,百姓手無寸鐵,實力相差懸殊。要知道秦始皇統(tǒng)一中國之后,把民間的武器都給收集走了。民間若是私藏武器的抓住了就會被判刑的,武器只能歸于國家擁有。這種情況下百姓是手無寸鐵的,即使他們對秦始皇有不滿的地方,他們也不敢站出來反抗。更何況秦始皇的手里擁有八十萬軍隊。
三十萬軍隊跟著蒙恬就在北方修萬里長城,五十萬到了嶺南開疆拓土。這些人都是聽命于秦始皇號令的。若是誰敢反抗秦始皇,也就是一句話的事情,他們就會趕來把你給滅了。在這種情況下,陳勝、劉邦和項羽,怎么敢站出來呢?國家統(tǒng)一穩(wěn)定,百姓安居樂業(yè),沒有人愿意鬧事。
秦始皇統(tǒng)一中國之后,六國被滅了。這時候的國家,就成了一個大一統(tǒng)的國家。對于百姓來說,這個時候的戰(zhàn)爭減少了。戰(zhàn)爭減少了,他不也是一件好事嗎。人們還是樂意接受這一個全新的國度的,至少在秦始皇統(tǒng)治的時候,百姓對秦國的印象要比六國要好一些。這種情況下,也就沒有人敢站出來反抗秦始皇了。
盡管陳勝、劉邦和項羽的生活不怎么樣,但是,他們沒有任何能力可以和秦始皇相抗衡呀。陳勝、劉邦、項羽他們?nèi)齻€人之所以沒有能力和秦始皇抗衡,是因為那時候的陳勝是一個打工仔,每天就是吹吹牛,種種地,給他十個膽子,他也不敢和秦始皇作對的。劉邦和項羽都是大秦帝逃犯。
劉邦因為押送犯人服勞役的時候,讓犯人給逃走了,他為了怕秦朝追究責任,就跑到了芒碭山隱匿了起來。項羽是跟著項梁在亡命天涯,項梁是秦朝要通緝的殺人犯,項羽就是跟著項梁在躲避秦朝的通緝。你說如此屌絲的他們拿什么和秦始皇相抗衡呢?后來秦始皇駕崩了,陳勝、劉邦和項羽是在走投無路的情況下,才站出來反秦的,要知道的是這個時候秦始皇早就不在了,是昏庸無道的秦二世統(tǒng)治的時期。因此說沒有人敢反對秦始皇的。
秦始皇在劉邦不敢反。
華夏民族在秦朝時得到了統(tǒng)一,在此之前,無論是三皇五帝,還是夏商周,全部都是分封,諸侯王各管各的。定期到天子處報個到,后期諸侯王實力越來越強,天子的實力越來越弱,就出現(xiàn)了霸主,比如春秋時期的五霸,齊桓公、晉文公、楚莊王、秦穆公、宋襄。
這些諸侯國相互征伐,最初大周分封下去幾百個諸侯國,到了戰(zhàn)國后期,打的只剩下七個比較大的諸侯國,即我們熟知的齊、楚、燕、趙、韓、魏、秦。春秋無義戰(zhàn),如果沒有秦國以風卷殘云之勢橫掃六國,吞并天下,我們今天可能和歐洲一樣,分散成無數(shù)個小國。
秦始皇的實力
秦始皇的功績毋庸置疑,雖然很多人認為秦始皇是暴君,但即便是詆毀秦始皇的人也不得不承認秦始皇對華夏民族的貢獻是巨大的,可以說,秦始皇為后世樹立了一個榜樣,那就是統(tǒng)一,這直接影響了中華民族幾千年,直至今天,任何一個有志君王,都以統(tǒng)一天下為畢生追求。
割據(jù)一方的,即便實力再強,也不會被世人所認同。這也就造成了中華民族無論經(jīng)歷多久的分裂,割據(jù),只要一有機會,就會統(tǒng)一,真的是分久必合。言歸正傳,秦始皇、漢高祖、楚霸王,都是英雄,任何一個人都是上千年才出現(xiàn)的人才。
但自古亂世出英雄,他們都在那個時期出現(xiàn)了。秦始皇滅六國后,派大將軍蒙恬帶兵30萬,北拒匈奴,后人有詩贊曰:“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馬,士不敢彎弓而報怨?!泵商駥㈤T世家,深得秦始皇的信任,而且蒙恬文武雙全,后世記載,毛筆乃是蒙恬改良的,后人尊稱“筆祖”。
你問敢不敢,那自然是敢,畢竟陳勝吳廣是肯定會起兵的(不起兵就死定了),他們并不是第一個,不過能不能成功就另說了。
如果秦始皇沒死,那么一些人就不會死在后面的事件中,比如蒙恬,李斯,蒙毅,如果這些人真的還在,劉邦和項羽未必能成功。后來的和秦朝交戰(zhàn)的時候,他們的對手中最出名的大概就是章邯,但是章邯充其量就打過一些沒什么軍事素養(yǎng)的“軍隊”(個人覺得可以類比東漢末年的黃巾軍,可能會比黃巾軍強一些吧,不過應該有限),比如陳勝的部將周文,吳廣的部將田臧等,碰到真正軍事世家的人(比如項羽)那就屢戰(zhàn)屢敗,所以個人覺得算不上什么名將,只是秦少后期人才凋零(至于為什么凋零,這個和秦二世和趙高有關),所以才把他捧上那個高度。
當然,秦朝遲早要被推翻,不過如果秦始皇在那時候沒死,活到了項羽劉邦起義的時期的話,那么個人感覺二人成功的可能性真的不是那么大。
秦始皇若不死,劉邦和項羽還敢反秦嗎?秦國末年,天下大亂,群雄并起,以劉邦和項羽兩人最為勢大,不過當初要是秦始皇沒有死在沙丘的話,那這兩個人還敢起兵造反嗎?陳勝吳廣還敢振臂一呼,王侯將相寧有種乎嗎?
稱秦始皇為千古一帝,怕是沒有任何疑議,滅六國,拓疆土,修馳道,設郡縣,統(tǒng)一全國度量衡,這份功業(yè),在他之前,從未有人做到過,在他之后,也鮮有人可以比肩而立。
不過可惜的是,秦二世而亡,巍巍大秦王朝,只維持了十數(shù)年,便倒在了滾滾而來的起義軍大潮之中。
這個有待商榷,不過可以肯定的是,打天下的秦始皇絕不會容許天下失在自己手里。
秦始皇壽終時是五十一歲,在歷代帝王里,并不算短命,不過51年的時間,對于一位馳騁天下,睥睨蒼穹的雄主來說,還是太少了,他甚至還沒有把身后事安排妥當,便命薨而去。
其實,秦始皇以武力奪取天下,其余六國之民,哪個沒怨,哪個不悲?王朝覆滅的導火索,早就在故事最開始的時候就埋藏了下來,只不過秦始皇威儀太盛,天下才沒人敢作亂。
如果當初秦始皇并未死在沙丘巡游途中,而是還有二十年壽命,大秦王朝的歷史會不會被改寫?劉邦、項羽之流還有可能建功立業(yè)嗎?陳勝吳廣二廝還敢振臂高呼嗎?
那時的秦朝,軍勇臣智,君威民悍,天下莫能與之敵,而如果秦始皇多活二十年的話,趙高這種宵小之人,絕不會蹦出來,丞相李斯也不敢存有私心,胡亥更加不會登上帝位,而扶蘇也不會死,包括蒙恬。
如果胡亥不成為秦國下一任國君,朝堂便不會烏煙瘴氣,陳勝吳廣兩人即使因大雨誤了日期,按秦律當斬,也不敢高呼王侯將相寧有種乎?
陳勝吳廣不揭竿而起,天下便沒人敢效仿,而項羽也僅僅只是個落魄的楚國貴族,劉邦亦不過是個小小沛縣亭長,根本不可能有后續(xù)戰(zhàn)事!
可以說,是秦始皇一人,壓下了當時整個社會所有尖銳矛盾,不過即使秦始皇能再活二十年,也僅僅是把大秦王朝的壽命再往后延遲二十年而已,還有會張勝劉廣,趙羽、王邦之流站出來,因為秦朝末年,戰(zhàn)事本就一觸即發(fā)。
即使后來即位的是賢德的扶蘇,有大將蒙恬保駕護航也沒什么用,軍事實力強大不代表農(nóng)民階級就不會造反,秦始皇滅六國沒錯,設郡縣也沒錯,但這兩件事連在一起的時候,對于當時時代,就是一個大大的錯誤。
六國雖滅,但世家貴族還在,這些人如若不妥善安置,那便時時是個炸彈,時時都想要爆掉,如此內(nèi)患,除了秦始皇本人之外,沒人可以壓得住!
而以扶蘇其人來看,當他登臨大位之后,絕不會摒棄父親政見,依舊義無反顧的推行郡縣制,所以天下人還是會造反。
說到底,秦朝為什么會被滅,因為秦始皇的政治理念走在了時代前面,而不為當世所容。
秦始皇這個人我們就不說了,很厲害,而同樣厲害的,還有劉邦和項羽,雖然最后創(chuàng)立的是漢朝,但是這兩個人的風格不同導致的結果不同,可是,如果當年秦始皇還活著,那么這兩個人還敢起兵造反嗎?而且結果又會是什么樣子的呢?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先后滅韓、趙、魏、楚、燕、齊六國,建立起了大秦帝王,并自稱始皇帝。然而,僅僅過了十一年,在公元前210年之時,秦始皇便在他的第五次東巡途中病死(亦或者是被害死)。李斯與趙高假造圣旨,害死了有治國之能的扶蘇,使得胡亥繼位,在昏君與奸臣的治理之下,百姓民不聊生,紛紛奮起反抗,最終使得秦國走上了末路。
在亂世之中,涌現(xiàn)出了一批英豪,其中最為人們所熟知的,莫過于劉邦和項羽了。這不禁讓我們起了一個疑問,如果秦始皇沒死,項羽劉邦能否起義成功呢?
我想答案是否定的,倘若秦始皇沒死,項羽劉邦也許連起義都不會,更遑論是否能起義成功。再者來說,倘若他們真的起義了,其能力大概也是無法與秦始皇所抗衡的,自然不會成功。
秦始皇繼位之后,雖然于修建長城、秦始皇陵以及焚書坑儒之事上暴政的傾向,但總體而言還是一個不錯的皇帝。先不論秦始皇統(tǒng)一六國的功舉,使得六國之間的戰(zhàn)亂得以消停,百姓得以休養(yǎng)生息,社會逐漸發(fā)展。在秦始皇登基后,在中央實行三公九卿,管理國家大事。地方上廢除分封制,代以郡縣制,同時書同文,車同軌,統(tǒng)一度量衡。對外北擊匈奴,南征百越,修筑萬里長城,修筑靈渠,溝通水系。
秦始皇所做的這一切,每一項都是為了國家發(fā)展,為秦國的美好將來打下基礎。就此而言,作為秦國的百姓,也許說并不是所有人都喜歡秦始皇,但在一定程度上,對于這個有勇有謀,而且為國家發(fā)展做出巨大努力的人,百姓是不會厭惡到起兵造反的。就此而言,倘若少了大量的支持者,那么,劉邦項羽起義的可能性便減少了許多。
再者而言,世人皆知,秦始皇在幾年之間滅六國,并重用有能力的文武官員,不僅國力昌盛,軍事建設也是不容小視的。那么就此而言,劉邦和項羽倘若起義了,其手下之人在前期也大概只是一些小兵小卒,更或者只是普通的農(nóng)民,他們的戰(zhàn)斗能力便可想而知了,大概連六國都不如。那么一旦兩軍交戰(zhàn),在很大程度上,秦始皇會以壓倒性的能力大敗劉邦、項羽的軍隊。
由此我們可以發(fā)現(xiàn),倘若秦始皇還在世,又或者即位的是扶蘇,而非引起巨大民怨的秦二世,那么項羽和劉邦便不會起義成功。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lishitanjiu/29297.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轉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