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這里是小編,今天給大家說說南坡之變的故事,歡迎關注哦。
元至治三年(1323年)八月,元英宗碩德八剌與中書右丞相拜住在南返元大都的過程中,駐蹕于上都西南三十里的南坡店(今內(nèi)蒙古自治區(qū)正藍旗東北),在夜間被以阿速親軍都指揮使鐵失為首的一伙蒙古貴族所殺,這就是元朝歷史上著名的“南坡之變”的梗概。這次事件可謂是元朝政治史上最大的轉折點,元朝全面衰退,最后短命而亡的關鍵點就肇基于此,而元英宗之所以被刺殺與他的“至治新政”息息相關,這兩者是有直接的因果關系的,這一點絕不能忽視,這項改革的實行是元英宗被刺殺的根本原因。
元英宗碩德八剌是元仁宗愛育黎拔力八達之子,年值18歲的碩德八剌在其父親英年早逝之后在延祐七年(1320年)和平繼承帝位。即位初年,元英宗為了獨立施政就開始與掣肘他的答己太皇太后和權臣鐵木迭兒展開政治斗爭。至治二年(1322年),答己太皇太后和權臣鐵木迭兒相繼病死,元英宗帝位得到鞏固。而與此同時元朝的統(tǒng)治危機也在日益加深,全國各地水旱頻繁,山東、湖北、河北、四川、江南民變不斷,元英宗意識到必須進行改革來緩解自己的統(tǒng)治危機,推行“漢法”以適應中原的政治經(jīng)濟、政治、文化水平是這次改革的核心內(nèi)容。他和“崇儒行漢法”的右丞相拜住大刀闊斧的推行了一系列革新政策:
第一、重視漢族儒學,大規(guī)模起用漢族知識分子擢任集賢院、翰林院和六部官職。在這一時期,張珪、吳元珪、王約、韓從益、趙居信、宋本等大批儒臣得到重用,為元政府服務和效力,所謂“召用致仕老臣,優(yōu)其祿秩,議事中書。不次用才,唯恐少后,日以進賢退不肖為重務”,元英宗表示漢族儒士能參加政府工作最好多多益善,要拜住“更當搜訪山林隱逸之士”。
第二、大量罷汰冗員。自忽必烈建立元朝之后,有元一代管理皇室事務的機構特別龐大,如宣徽院、典瑞監(jiān)等。隨著日積月累,機構名目呈現(xiàn)持續(xù)擴大的態(tài)勢,數(shù)目甚至超過了朝廷政務管理機構,這就產(chǎn)生了大量的冗官冗吏,元英宗繼位之后對這些機構自然要大力裁撤。在至治二年(1322年)十一月,元英宗令“罷世祖以后冗置官”,原答己太皇太后所設立的延徽院所屬各機構如江西財賦提舉司、壽和署等被全部裁撤,以節(jié)省財政開支,由于英宗突然被刺,并未完成全部改革。《元史》記載:“至英宗時,始銳然減罷崇祥、壽福院之屬十有三署,徽政院斷事官、江淮財賦之屬六十余署,不幸遭罹大故,未竟其余?!?/p>
第三、行助役法,減輕農(nóng)民負擔。元代農(nóng)民勞役繁重,為了緩和階級矛盾,即從地主那里收取助役費用,用來補貼農(nóng)民,具體比例是百畝民田抽取三畝之費,可見此法對農(nóng)民有利,“凡民田百畝,令以三畝入官,為受役者之助”。
第四、針對政令不一、罪同罰異的亂象,元英宗命儒臣編修《大元通制》,對歷代法令文書進行修訂,并在全國發(fā)布執(zhí)行。
以上四點是元英宗至治改革的核心內(nèi)容,可以看出前兩項措施總結起來就是任用儒臣和罷汰冗員,這對蒙古和色目貴族無疑是一個巨大的打擊,據(jù)《庚申外史》記載,有元一代“取士用人,惟論根腳”,就是做官入士,出身門第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因素,而英宗大規(guī)模的重用漢族儒臣,無異擠占了那些蒙古、色目貴族的發(fā)展空間。
而元英宗為了改變成、武之際財政惡化,國庫空虛的局面,大幅度地裁減諸王、駙馬、勛舊的歲賜,以《元史》觀之,累朝賜鈔皆以“錠”為單位,而英宗一朝是以“貫”為單位。元代制度一錠折合五十貫,反映了賜鈔總額的大為減少。不僅如此,元英宗還時不時以財政短缺為理由停發(fā)諸王歲賜,這就自然而然的引起了蒙古宗王的痛恨。
所以,元英宗的一系列施政嚴重的挑戰(zhàn)了蒙古宗王、蒙古和色目官員的既得特權,這就拉了很多仇恨,可以說鐵失之所以在那個時候發(fā)動刺殺就是看到了這種普遍的怨恨,讓他敢于去嘗試弒君之行,在南坡之變發(fā)生時,竟然只有一位叫買奴的宗親忠于英宗,“宗戚之中,能自拔逆黨,盡忠朝廷者,惟有買奴,請加封賞,以示激勸?!笨梢娖涔铝⒊潭取?/p>
而英宗執(zhí)政后,一些作為引起了其近臣鐵失的恐懼,成為元英宗被刺殺的直接原因。
鐵失是元仁、英之際權相鐵木迭兒的義子,鐵木迭兒病死后,英宗全面清算了鐵木迭兒在朝堂上的勢力,但可能由于鐵失其妹乃是英宗皇后,親聯(lián)天家,不僅沒有被清算,反而獲得了赦免和重用,身兼御史大夫和統(tǒng)領左、右阿速衛(wèi)的兵權,不得不說讓曾經(jīng)做為鐵木迭兒的余黨鐵失獲得宿衛(wèi)兵權,是給元英宗的死埋下了致命的伏筆。
鐵失此人貪財好貨,品格卑劣,曾經(jīng)是“誑取官幣案”的重要同謀兼獲利者之一,此案緣由乃是有浙民吳機稱自己與宋朝宗室有親戚關系,有湯沐田在浙西,愿意將這塊田土獻給朝廷,司徒劉夔向元廷匯報此事后,頒下官鈔125000錠以償其直,但是劉夔和鐵木迭兒、鐵失一起瓜分了這筆巨款,而吳機所說的“湯沐田”更是子虛烏有,這些田地早就成為民田,搞得當?shù)仉u飛狗跳。后經(jīng)廉訪使察出,遂以田歸原主,劉夔等人被處死,而鐵失由于后臺過硬,獲得特赦,得以幸免。劉伯溫寫道:“命宣政院官奉旨馳驛至浙西,疆其田,則皆編戶恒產(chǎn),連數(shù)十萬戶,戶有田,皆當奪入官,浙西大駭?!?/p>
當時任右丞相的拜住與鐵失水火不容,拜住將鐵木迭兒的“過惡”反復陳奏,要元英宗對鐵木迭兒一黨連根拔起(明顯要搞死鐵失),元英宗在拜住的不停影響下,這“火氣”是越來越大,難免將怒火發(fā)泄到了鐵失身上,鐵失對此驚恐不已,又想起以前做的那些爛事,非常懼怕英宗的遷怒誅殺,“鐵失以奸黨不自安,潛蓄異圖”,遂決定先下手為強,在至治二年八月,率領阿速衛(wèi)軍將英宗弒殺。
“南坡之變”給元朝造成極其不利的影響:
第一、隨著元英宗和拜住的死去,使以施行“漢法”為中心的“至治新政”戛然而止,元朝政治革新原地不動,新繼位的泰定帝也孫鐵木兒一一重現(xiàn)改革前的弊政,就比如說對諸王的濫賜又回到了英宗以前的水平,重新將元英宗時期罷黜的蒙古、色目官員置于朝堂任用,“擢用自英廟至今為憲臺奪官者”??梢赃@么說元朝失去了一個最后的政治改良機會,直到元亡再無起色。
第二、此次元英宗被弒殺,皇權受到了極大破壞,自此之后權臣勢力越來越大,幾可左右皇帝人選,出現(xiàn)了臣強君弱的局面,而且自元英宗死后頻繁的帝位更迭給元朝的政治、民生帶來了消極影響,兩都之戰(zhàn)就是兩派權臣各擁其主的惡斗。這種情況極大消耗了元朝的實力。
可以說,“南坡之變”加重了元朝的統(tǒng)治危機,使不可一世的元政權逐漸走向了窮途末路。
南坡之變,使得剛剛啟動的“至治新政”嘎然而止,由此對元朝乃至中國歷史都產(chǎn)生巨大而深遠的影響。從此以后,大元帝國再沒有出現(xiàn)有所作為的君主,更沒有出現(xiàn)像英宗、拜住這樣珠聯(lián)璧合、相得益彰的君臣。假如英宗、拜住手段更加老辣,對保守的政敵嚴加打擊與防范,恐怕不至于釀成“南坡之變”。他們那么年輕,天資聰慧,雄才大略,思想開明,體恤人民;如若假以天年,或者再活二三十年,勢必為大元帝國創(chuàng)造一個“至治盛世”,使它成為真正強大而文明的國家。
可惜,歷史是不能假設的。造化往往會捉弄人,甚至捉弄一個國家和時代。元英宗和拜住喋血南坡,注定是一場遺恨千古的悲慘,永遠令人扼腕、悲嘆……
元仁宗去世后,元英宗即位。太皇太后答己命鐵木迭兒重新任右丞相。銳意改革的元英宗感到勢單力孤,他一面與后黨周旋,一面提拔木華黎的后裔、太常禮儀院使拜住,對抗鐵木迭兒的勢力。至治二年(1322年)八月和九月,鐵木迭兒和太皇太后答己相繼去世。十月元英宗任命拜住為中書右丞相,開始推行新政。同時,元英宗開始迅速清除朝中鐵木迭兒的勢力,處死鐵木迭兒之子八思吉思,后又追奪鐵木迭兒財產(chǎn)。
鐵失是鐵木迭兒的義子,至治元年時被任命為御史大夫,同時領左右衛(wèi)阿速親軍。元英宗曾嚴厲批評他身為御史大夫沒有起到推薦賢才的本職工作,反而推薦了鐵木迭兒之子八思吉思這樣的貪墨之人,這讓鐵失心中非常不安。而元英宗對拜住的重用,重新啟用被排擠的儒生,他的種種新政都限制了蒙古保守貴族的特權,這引起了他們的不滿,元史記載當時“宗戚之中,能自拔逆黨、盡忠朝廷者,惟有買奴”。于是鐵失和部分蒙古保守貴族聯(lián)合起來,準備政變。
廷佑七年(1320年)三月,十七歲的碩德八剌登基,是為英宗。英宗即位后便與太后答己和鐵木迭兒勢力形成對抗,而且兩派斗爭日益尖銳,就在雙方矛盾進一步發(fā)展時,鐵木迭兒和答己太后于1322年相繼死去。英宗在拜柱的協(xié)助下實施了新政。然而,鐵木迭爾一派以鐵失(鐵木迭兒的義子)為首,仍在朝野之中,新政的實施加速激化了雙方的矛盾。
“南坡之變”正是通過鐵失的匕首實現(xiàn)的。他為什么要鋌而走險去弒君?又為什么有那么多的蒙古貴族參于其中呢?如果此次謀弒不成功,鐵失和那些蒙古貴族豈不是自取滅亡嗎?他們不是不知道其中的厲害關系,只是當時的局勢便是我不弒君,君必殺我。況且,鐵失又有其父為其留下的后盾。至治元三年,鐵木迭兒引薦鐵失為御史大夫,從此,鐵失的地位便是直線上升,八個月以后,便領左右阿速衛(wèi)掌管了以后進行謀殺行動的禁衛(wèi)軍。
答己和鐵木迭兒死后,實權便落到了英宗和拜柱的手中,拜柱便以此為契機,打擊其保守派政敵。鐵失在其臺柱倒塌之后,他的地位便發(fā)生了根本的動搖,然后,對鐵失構成致命直接威脅的是劉夔獻田貪污事件的余波所及。拜柱任右相后一個月,便上奏英宗,使“鐵木迭兒子八里吉思,坐受劉夔冒獻田地伏誅”。同時,又奏黜鐵木迭兒另一子鎖南“以通言路”。至治三年二月,劉夔及同僉宣政院事囊加臺,也以同樣的原因伏誅。到此為止,參與這一貪污案件的所有成員均己處死,只剩鐵失。同年六月,英宗毀鐵木迭兒碑;七月,籍沒鐵木迭兒家資。
在這種情況下,鐵失找到了惟一一條擺脫困境的出路,他慫恿宮內(nèi)喇嘛僧侶誘勸皇帝實行大赦天下。當時,英宗在上都夜不能寐。受到鐵失指示的僧侶乘機向皇帝說國當有危,應作佛事,大赦天下,被拜柱制止。鐵失最后的一線希望就這樣破滅了。
鐵失終于無路可走,七月下旬,元英宗和拜柱即將從上都返回大都。在鐵失看來,宣布他誅刑是指日可待了,糾集一伙親信黨徒和朝中仇恨英宗的人采取謀刺行動是唯一的選擇了。而英宗大駕南返途中是最好的時機了。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lishitanjiu/29306.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轉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