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東漢皇帝壽命很感興趣的小伙伴們,小編帶來詳細的文章供大家參考。
引語:
正常來說,古代皇帝的生活過的都是非常的好,他們的生活不愁吃不愁穿,這樣一來,它們的壽命應該是非常漫長才對,但是通過歷史文獻我們可以了解到東漢的皇帝平均壽命要比歷朝歷代皇帝的平均壽命都要低。說出東漢皇帝的平均壽命可能會有很多人不相信,東漢皇帝的平均壽命夸張得只剩下26歲,同時這個數(shù)據(jù)也給我們留下了很多疑問。26歲的平均年齡要遠遠低于前漢皇帝的37歲。漢朝之前的朝代里面沒有任何一個皇帝的壽命低于30歲。按道理來說,中國古代封建社會的這些皇帝過著錦衣玉帛的生活,可以導致他們英年早逝的原因不多,那究竟是什么樣的原因才可以導致東漢的九五之尊英年早逝?
東漢的皇帝繼承皇位的年齡太小,身體還沒有發(fā)育完好就縱欲過度
根據(jù)東漢皇帝的平均壽命,我們就可以推測出東漢皇帝繼承皇位的年齡都不會太高。不過東漢的開國之君活的年齡比較長,我們就不必要將他的年齡數(shù)據(jù)帶入到東漢皇帝的平均年齡,光武皇帝登基的時候是30多歲,他就是東漢皇帝里面活得最長的一個。不過東漢皇帝的壽命到了光武皇帝的兒子這里就出現(xiàn)了問題,光武皇帝的兒子漢章帝只在這個世界呆了31年。
漢章帝死后他的皇位自然是由他的兒子繼承,漢章帝駕崩的時候只有31歲,按照漢章帝的年齡我們可以推算的出他的兒子在繼承他的皇位的時候非常年幼。歷史文獻也有非常詳細的記載著漢章帝的兒子繼承皇位的時候只有九歲,而且繼承皇位的漢和帝并非當時的太后所生,太后對漢和帝早年的生活是處于一種不聞不問的狀態(tài)。因此,漢和帝早的生活沒有任何一點節(jié)制。太后都不想管理漢和帝,其他人沒有權利也不敢去管理漢和帝,這樣一來漢和帝在自己身體還沒有完全發(fā)育的時候就和宮女行房事。這樣子一來漢和帝的身體負擔就非常大,以至于影響他的正常發(fā)育,十三歲就無節(jié)制地進行男女之事對身體的損害實在是太大了。
漢和帝作為朝廷的最高權力者,他的行為不受約束再加上年少不懂事,縱欲過度也是意料之中的事情。漢和帝日復一日過著這種生活,身體漸漸虧空了,再加上漢和帝作為一國之君要處理的事務非常多,這也是要耗費大量的精力,身體出問題也是遲早的事。最后,漢和帝在27歲的時候就駕崩了,這個年齡駕崩的皇帝歷史上也找不出幾個。東漢皇帝在自身的身體還沒有發(fā)育完全的時候就結婚生子,這樣子一來出生的孩子也會有先天的缺陷,這也和東漢的皇帝過早駕崩有說不清的關系。而且漢和帝如此年輕的時候就駕崩,那么他的孩子也是在很年輕的時候就繼承皇位,然后漢和帝的兒子又走上了他老子的道路,這樣就形成了一個解不開的惡性循環(huán),這樣一來東漢皇帝短命的問題就可以解釋的通,過早進行男女之事確實是東漢皇帝短命一個不可忽略的理由之一。
皇帝年幼無法完全掌控權力,受到外戚權臣謀害
其實皇帝過早駕崩,會給后代留下很多隱患。因為年幼的皇帝根本沒有能力去處理朝政,而處理朝政的權利就交給了外戚權臣,甚至一些皇帝的貼身太監(jiān)手里也掌握著非常大的權利。太后為了能夠保住自己的身份地位,通常他們都會選擇去和自己的家里人合作。當先皇駕崩的時候,太后手里還會掌握著非常大一部分的權利,太后會選擇將這些權利交給自己的親戚去運營,這樣子一來朝廷上就會出現(xiàn)非常嚴重的政治斗爭。
雖然新上位的皇帝在年幼的時候不會受到這些爭權奪利的影響,但是在皇帝長大之后,這些矛盾就會被無限放大。因為皇帝在長大的時候肯定要將這些流放在外的權利全部收回到手中,但是這些長時間掌控朝廷大權的外戚權臣肯定會心有不甘。外戚權臣為了杜絕這種情況發(fā)生,很多時候他們會選擇先下手為強。那么他們要怎么樣做才可以把權力牢牢握在手中,最簡單粗暴的方法就是將年幼的皇帝扼殺在搖籃之中,他們決定鋌而走險去弒君。
在東漢初期,皇帝和外戚權臣之間的斗爭非常劇烈,單是被外戚權臣設計殺害的皇帝就有兩個。我們可不要小看了這一個數(shù)字,畢竟外戚權臣設計殺害皇帝可不能算是一件小事,在東漢之前的朝代中幾乎不會發(fā)生這樣的事情,因為做這件事情的時候有太多人要承擔數(shù)不清的風險。外戚全程為了增加弒君的成功率,他們都是選擇在皇帝還沒有能力掌控權利的時候動手,這樣子一來,漢朝的皇帝平均壽命低下似乎得到了很好的解釋。
第一個被外戚權臣設計殺死的皇帝是漢質(zhì)帝,為什么外戚權臣在漢質(zhì)帝之前沒有做過這種事?其實是漢質(zhì)帝的聰明才智讓這些外戚權臣感受到了威脅。在漢質(zhì)帝七歲的時候就繼承了父親的皇位,不過他當時就很清楚一部分外戚權臣心里的想法,他們仗著自己手中的權力在朝廷中擾亂朝綱。漢質(zhì)帝在一次上朝的時候就直接指出來部分擾亂朝綱的臣子,這其中就包括了梁冀。當時粱冀覺得非常害怕,他覺得漢質(zhì)帝完全收回外戚權臣手中的權力之后一定會把他除掉,于是他決定和一部分亂臣賊子合作吧漢質(zhì)帝毒殺了。
第二個被外戚權臣謀害的皇帝相對漢質(zhì)帝來說就比較出名,很多不知道漢質(zhì)帝的人也知道劉辨的名字。劉辨就是漢靈帝的長子,他繼承皇位一年之后就被董卓拉下馬了。而董卓的這些行為也導致漢朝陷入動亂,漢朝真正意義上的衰落就是從董卓殺掉劉辯的那一刻開始。其實年幼的皇帝沒有能掌控朝政大權的時候處境相當危險,朝廷中有太多外戚權臣期盼著皇帝死去,而東漢的皇帝平均壽命非常短,這就導致了東漢年幼的皇帝相當多。在皇帝年幼的時候,太后的黨派直接將朝廷大權壟斷了,如果這個皇帝是太后的親兒子就不會出現(xiàn)太多問題,如果繼任的皇帝不是太后的兒子,那么太后肯定不會希望這一個年的皇帝將來執(zhí)掌朝廷大權。最終的結果就是太后聯(lián)合一些外戚權臣將年輕的皇帝殺害。這也是漢代皇帝平均壽命如此夸張的原因之一。
漢朝的醫(yī)療水平不夠發(fā)達
中國古代封建社會的醫(yī)學技術大家有目共睹,古代封建社會的醫(yī)生根本就沒有能力去解決那些疑難疾病。雖然漢朝的醫(yī)學技術要比前朝的醫(yī)學技術高明的多,但是漢朝的醫(yī)療技術和經(jīng)代相比還是有十萬八千里的差距,一些在明朝或者清朝可以治好的疾病,東漢的醫(yī)生都沒有能力去治好患者,東漢就有著死于疾病的年幼皇帝。
東漢年幼的皇帝在登基的時候會感受到非常大的壓力,縱欲過度這個壞習慣在東漢年幼的皇帝身上就是一個通病,再加上東漢的皇帝普遍有著先天不足,而且東漢年幼的皇帝長期生活在這種高壓的環(huán)境下,他們的身體就非常容易患上一些疑難疾病。東漢的醫(yī)生無法解決這些問題,甚至有一些醫(yī)生會采用玄學的方法去治兵,久而久之東漢皇帝的身體就垮掉了,就算出現(xiàn)越治療越嚴重的結果也不足為奇。
漢朝還有一個非常不好的習俗,那就是漢朝的人喜歡吃老鼠肉,就連朝廷內(nèi)部也有這個壞習慣。老鼠可以稱之為半個食腐動物,它身上攜帶著不少病菌,經(jīng)常把老鼠當做食物多多少少都會感染一些病菌。漢朝的醫(yī)療水平根本就不足以處理這些情況,漢朝皇帝短命也許就和這些習慣還有醫(yī)療水平有很大的關系。
結語:
其實我們很容易得出東漢皇帝平均壽命低下的原因,畢竟東漢陷入了幼年皇帝繼承皇位這個死循環(huán)。從先皇駕崩的那一刻開始,太后就獨攬大權并且無節(jié)制地干涉朝政。經(jīng)歷了幾代年幼皇帝上位以后出現(xiàn)了很嚴重的后遺癥,一開始幼年皇帝上位的很大一個原因是迫不得已,但是外戚權臣嘗到了手握重權的甜頭之后就開始喜歡上這種感覺了。就連每一代的太后都期盼著出現(xiàn)幼年皇帝登基這種事情。為了能夠更好地掌控朝政大權,外戚權臣開始干擾每一代皇帝的變更。當時和帝的皇后就做出了這種大逆不道的事情,本來和帝有劉勝和劉隆這兩個兒子,本來以劉勝的能力來看,繼承皇位已經(jīng)是板上釘釘?shù)氖虑?。但是皇后在和帝死去之后就以劉勝身體有隱疾為理由阻止劉勝登基。
劉隆在登基不久之后就駕崩了,這時候皇后的團隊又讓只有十二歲的劉祜登基。這些外戚權臣的思想已經(jīng)在權力的誘惑下變得扭曲,他們犧牲自己子孫后代的幸福來換去短暫的權力。每一個幼年登基的皇帝的衣食住行都被控制了,在這種環(huán)境活久一點都是一種折磨,難怪東漢的皇帝平均壽命低下,這已經(jīng)成為了一種必然的死循環(huán)。
參考文獻
《漢書》
《史記》
《后漢書》
這個問題中說紛紜,漢朝是所有朝代中皇帝數(shù)量最多,皇帝平均壽命最低的。相比之下,清朝卻是皇帝壽命最長的。漢朝是中國歷史上最早的較長的朝代(秦朝太短了),而清朝是最后一個朝代。所以說皇帝的壽命和醫(yī)學科技發(fā)展息息相關的。
第二,漢朝皇帝多貪淫,性生活過于頻繁也是導致健康下降的重要原因。這點把漢朝皇帝和皇后的壽命對比一下,就可看出皇帝的壽命是和當時的醫(yī)學水平不完全相關的。漢朝的皇后除了衛(wèi)子夫中年被陷害讓漢武帝給殺了以外,基本壽命都比皇帝長。呂后在劉邦死后又統(tǒng)治天下多年,她死后漢文帝即位,漢文帝壽命也不長,但是他的竇皇后在他之后又經(jīng)歷兩朝。漢文帝死后,漢景帝即位,壽命就更短了,但他的王皇后卻活了50多歲,到了漢武帝。漢武帝之后皇帝壽命都短。其中的漢成帝的皇后就是歷史上壽命最長的皇后,活了84歲。
那么皇帝都壽命短,可皇太后壽命都長,不光說明當時醫(yī)生水平不能完全解釋皇帝壽命短,還能說明劉家基因也應該不太差(漢武帝壽命也很長)。應該說是和漢朝皇帝生活習慣有很大關系。止于風水之說,東西漢老劉家坐擁天下將近400年,中間出了n多荒淫的皇帝卻還是沒丟掉皇位,在眾朝代中漢朝的宮廷奢侈水平也是較高的,比如宮廷的人數(shù)也是非常龐大的,卻能站穩(wěn)那么多年,風水應該是不錯的吧。呵呵
東漢(25年?220年)是中國歷史上繼西漢之后又一個大一統(tǒng)的中原王朝,傳八世共十四帝,享國一百九十五年,與西漢統(tǒng)稱漢朝。
光武帝劉秀,享年64歲,在位33年。漢明帝劉莊,享年48歲,在位19年。漢章帝劉炟,享年31歲,在位14年。漢和帝劉肈,享年27歲,在位18年。漢殤帝劉隆,享年2歲,在位1年。漢安帝劉祜,享年32歲,在位20年。漢順帝劉保,享年30歲,在位20年。漢沖帝劉炳,享年3歲,在位1年。漢質(zhì)帝劉纘,享年9歲,在位2年。漢桓帝劉志,享年36歲,在位22年。漢靈帝劉宏,享年34歲,在位22年。漢少帝劉辯,享年16歲,在位1年。漢獻帝劉協(xié),享年54歲,在位32年??梢钥闯鰜磉@個王朝也待了沒多久,并且平均每個人只當了13年皇帝,這是什么原因呢?有以下幾點可以證明:
1、人口數(shù)量大,醫(yī)療設備有限。
東漢時,人口高達5600萬,然而這個時候戰(zhàn)爭四起,漢朝民間醫(yī)生也缺少,宮里的醫(yī)生也缺少,導致一些人的疾病就會死亡。根據(jù)記載,東漢人口平均年齡27歲。
2、東漢皇帝夭折和非正常死亡多。這使得東漢幾代皇帝壽命平均都短。
3、東漢幼年皇帝比較多,然而幼年人抵抗力低,當幼年皇帝發(fā)疾病時,基本上沒有存活的。
4、太醫(yī)院制度腐敗,雖然太醫(yī)院是全國治療水平最高的地方,但是由于制度腐敗,導致太醫(yī)的流失,且當時巫術盛行,很多人都對巫術比較沉迷,導致了人沒得到及時治療。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lishitanjiu/29371.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轉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