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給大家準備了:元朝和印度的文章,感興趣的小伙伴們快來看看吧!
元朝根本沒有去攻打過印度,何來攻沒攻下印度?即便在成吉思汗時期,如果告訴你,是因為一個童話故事,你信么?
成吉思汗的大軍打到印度河的時候,突然發(fā)現(xiàn)河水像煮開額一樣沸騰,從河里冒出一個巨大的怪物,任是弓箭都也射不透,還發(fā)出人聲“汝主早還”。經(jīng)通古博今的耶律楚材翻譯過來,這個怪物叫甪端,是上天派來警告成吉思汗為了保全性命盡早回家的,于是成吉思汗便順應天意回去了,回去了。
雖然炒米也不信,但是這是白紙黑字記載在《元史·耶律楚材列傳》里面的內(nèi)容。
的確成吉思汗時期的蒙古能征善戰(zhàn),它僅憑借著100多萬的人口和10多萬人的軍隊,可謂橫掃亞歐。在幾十年時間里,先后打敗了擁有千萬級人口及百萬級大軍的宋、遼、金、夏、花剌子模,一路打到歐洲。
攻無不克、戰(zhàn)無不勝,憑借的是其強大的快反部隊蒙古鐵騎,蒙古鐵騎除了擁有者快速化進攻的反應能力,還有強大的環(huán)境適應能力。蒙古軍隊“出入只飲馬乳,或宰羊為糧”,這幾意味著這支10萬之眾的核心軍事力量,在作戰(zhàn)中,只需要馬匹和畜群來補充給養(yǎng),而無需大規(guī)模的輜重后勤保障力量。這就能夠?qū)⑵淇焖俜磻膽?zhàn)斗力發(fā)揮到極限,這在中古世紀,是世界上其他任何一個國家的軍隊都無法實現(xiàn)的軍事能力。
這樣的軍隊看起來是無法戰(zhàn)勝的,但是他同樣也存在著兩個先天性的bug。那就是怕水,怕熱。
生活在蒙古高原和西伯利亞高寒地帶的蒙古人,最喜歡的屙屎一望無際的大草原,和秋風送爽的氣候。然而當他們看到一望無際的大海的時候,依靠的只能是后來被征服國家的隊伍進行二次征服,自己則只能望而興嘆。到了南亞次大陸,另一個讓他們無了奈何的現(xiàn)實,再一次在他們面前筑成了理想與現(xiàn)實之間的高墻。那就是印度夏天平均40度以上的高溫。濕熱的環(huán)境之下,曾經(jīng)驍勇無比的蒙古鐵騎氣喘神疲、汗流不止、疫病流行,而無藥可愈。
然而這還不是最可怕的。當蒙古軍隊追擊花剌子模的末代國君扎蘭丁時,一直攻到印度河北岸,在這個地方最終卻步的主要原因,更可能是看到了他們此前從未見過的“怪獸”,那就是大象。面對這個“怪物”,呼呼喘著粗氣的蒙古戰(zhàn)馬始終不愿再往前踏足一步的時候,耶律楚材知道時機到了,該勸成吉思汗班師回朝了。否則這場戰(zhàn)爭就極有可能會由勝轉敗。
因為極有可能耶律楚材真的知道,公元3世紀,強大的孔雀王朝曾經(jīng)派出500戰(zhàn)象部隊,幫助亞歷山大大帝戰(zhàn)勝馬其頓王朝。
所以,面對這種毫無準備,不占優(yōu)勢的戰(zhàn)爭,作為謀士,他不得不提醒成吉思汗要慎重。而成吉思汗從來也不是一個莽撞的武人,他善于迂回,集中優(yōu)勢打敵人的薄弱環(huán)節(jié)。所以,以那種帶有神話色彩的借口,給自己找到了最合適的臺階。
然而事實上,成吉思汗的這個決策應該說是相當英明的。
雖然在那個歷史時期,印度從來就不算一個國家,在印度半島上分裂著無數(shù)的邦,事實上只要做足準備,這是一塊完全可以啃得下來的骨頭。但是關鍵的是,成吉思汗本身只是為了斬草除根,徹底消滅花剌子模的,甚至也沒有考慮過摟草打兔子,打下印度。而且成吉思汗的戰(zhàn)線在此刻已經(jīng)拉得很長很長了,還有很多后面掃尾平患的工作還沒來得及做。如果一意再去攻打印度,很有可能得不償失。
而當忽必烈建立大元帝國的時候,四大汗國互相攻訐,搶大汗位子還搞不過來,試問又有誰還想得起印度這么個熱的要死的地方?
然而真正還記得當年“成吉思汗在印度河北岸退兵”的是大元帝分崩離析時候的帖木兒,也正是他打敗象陣真正征服了印度。
雖然帖木兒也是一個蒙古人,但是他和成吉思汗是完全不同的蒙古人。他是一個突厥化的蒙古人,信奉伊斯蘭教。他的祖先曾經(jīng)是察合臺汗國的大臣,所以極有可能先祖是被蒙古化的色目人,而非是蒙古人??傊?,帖木兒的身份是蒙古人,但是行為舉止語言習慣完全是一個突厥人。
帖木兒也是以反蒙古貴族的面目起兵的,甚至就是和蒙古人打仗,把自己打成了瘸子。
但是在其強大的軍事和政治才能之下,一步步統(tǒng)一了察合臺汗國,使得東西察合臺汗國再次歸于一統(tǒng),并且征服了波斯、花拉子模、伊爾汗國和阿富汗,甚至北上進攻金帳汗國。但是就在關鍵時刻,發(fā)生了帖木兒的帝國發(fā)生了異族叛亂,這讓帖木兒重新審視了他的民族政策,從而轉變?yōu)橛H蒙古的道路,甚至以成吉思汗的后裔自居。于是毅然決然地將槍頭調(diào)轉向南。
實際上當帖木兒攻打印度的時候,他的軍隊中真正的蒙古人已經(jīng)很少了,代之而來的是中亞的很多各族伊斯蘭部隊為主。因而此刻的帖木兒大軍已經(jīng)早就不是成吉思汗的蒙古鐵騎了。
雖然大明的歷史上很少提到帖木兒,但實際上,帖木兒也不愧為一代戰(zhàn)神,在中亞、西亞和南亞非常有影響力。在朱元璋問鼎中原的時候,帖木兒在中原以外的地方,差一丟丟就恢復了蒙古帝國的榮光,但實際上沒有中原,蒙古帝國何來榮光?
蒙古帝國的后因征服了印度。
之所以說蒙古征服過印度,是因為印度歷史上一個偉大的朝代——莫臥爾帝國。在印度所有外來的統(tǒng)治者中,莫臥爾王朝可以說是最偉大的一個王朝。這個印度歷史上最偉大王朝的建立者就是蒙古人。
莫臥爾帝國的前身是帖木兒帝國。莫臥爾帝國的建立者是帖木爾(1335—1405年)。關于帖木兒的身世,他自稱是成吉思汗的后裔,但并沒有得到歷史學家的認可,但是一點是可以肯定的他是一位突厥化的蒙古人。
帖木兒在位期間,除了中國,他打敗了亞洲幾乎所有的大國。入侵印度是帖木兒一貫的目標,帖木兒以德里蘇丹政權容忍它統(tǒng)治下存在人數(shù)眾多的印度教徒為借口發(fā)兵,以此掩飾他對富庶遼闊的印度的垂涎。而德里蘇丹國這時正出于四分五裂的狀態(tài),同樣無力抵御生機勃勃的帖木兒帝國。1398年,同歷史上眾多從西北渡過印度河的侵略者一樣,帖木兒在朱木拿河畔戰(zhàn)役中大敗德里蘇丹馬茂德。沙之后(在這場決戰(zhàn)之前,他屠殺了10萬印度俘虜),昂首挺進德里的蘇丹的寶座。在大肆破壞之后,扶植了印度斯坦人賽義德家族的希茲爾汗作為代理人,便一走了之。
帖木兒攻占德里,主要是為了掠奪,并沒有建立統(tǒng)治。建立統(tǒng)治的是他的第五代孫巴布爾。巴布爾機智、勇敢、力氣過人,他的奶奶是元太祖的一個親戚,這樣,他繼承了元太祖和帖木兒兩方面的血統(tǒng)。1526年,即巴布爾22歲時,以一支12000人的精銳騎兵部隊,擊敗了土爾其人依卜拉欣君王的10萬大軍,殺死數(shù)千名俘虜,占領德里,建立了莫臥爾王朝。
因為蒙古鐵騎擅長于在北方的草原上面作戰(zhàn),印度這種氣候濕熱的環(huán)境下,蒙古騎兵是根本不適應的,所以到了印度以后,大多數(shù)因為水土不服都生病了,加上這里的印度人竟然特地訓練了大象來對付他們的騎兵,所以蒙古鐵騎再強悍,生了病一下子就抵擋不住印度軍隊和戰(zhàn)象了,只能放棄了征服印度計劃。
大家都知道,元朝時期是歷史上非常輝煌的一個時期,當時的領土達到歷史上最遼闊的時代,總共有2000多萬平方千米,當時也得益于蒙古軍隊的勇猛善戰(zhàn),他們將中東地區(qū)還有北亞地區(qū)全部打了下來,就連東歐大部分地方也被占領了,但是同樣他們有好多地方也沒有占領成功,比方說日本和印度,之所以他們沒有打下來,并不是因為他們的軍事實力不行,而是因為他們不擅長在這些地方打仗。
打不過日本,是因為這些蒙古騎兵并不擅長海上作戰(zhàn),他們平時都騎著馬在陸地上打仗的,如果論海戰(zhàn)的經(jīng)驗,甚至還沒有漢人豐富,而日本作為島國,海戰(zhàn)經(jīng)驗自然是很充足的,所以對付那些蒙古騎兵是綽綽有余,再加上當時暴風來臨,將蒙古騎兵的船給掀翻了,到達日本本土的寥寥無幾,幾乎都被日本武士趕了下去,所以忽必烈就放棄了占領日本這個念頭,而印度之所以躲過一劫,是因為印度借助了他們的氣候地理優(yōu)勢。
大家都知道印度的氣候比較潮熱,這也是為什么印度永遠給人一種臟亂差的感覺,但這種氣候用來抗衡北方游牧民族可是非常有用的,因為蒙古人長期生活在北方寒冷的草原上,他們很難適應南方的氣候,所以來到印度以后,根本受不了當?shù)氐难谉?,一個個都生了病,加上印度人還會使用大象作為戰(zhàn)斗工具,蒙古的馬再強壯,也是怕大象的,所以蒙古騎兵屢戰(zhàn)屢敗,最后也不得不撤離了印度。?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lishitanjiu/29459.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轉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