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這里是小編,今天給大家說說李淵的故事,歡迎關注哦。
古代的皇帝從登基開始,沒有意外的話,一般到死都會霸占這個位置,很少有人會提前退休。唐高祖李淵是個例外,年僅60,正是身體好的時候,他提前退休了!
提前退休一般有兩種情況,一種是自己主動申請?zhí)崆巴诵?一種是組織根據(jù)需要安排你提前退休。
主動提前退休一般不會有什么補償,如果是組織需要安排你提前退休,那多多少少會有一些補償。比如晉升一級工資、增加一些待遇等等。
當然,因為犯了錯誤提前讓你退休那是另外一回事情,不找你麻煩就不錯了,其他條件免談,你自己心里沒數(shù)嗎?
毫無疑問,李淵是第二種情況,犯了錯誤被提前退休。
李淵可能覺得自己沒有什么錯誤,可是兒子唐太宗李世民不這樣看。
當初你立李建民做太子,玄武門事件中李建民死了,你親自頒發(fā)了《立秦王為皇太子詔》,并且表示從今以后,朝政、軍事、外交大小事宜都由太子李世民總管。
雖然傳詔書的時候,尉遲敬德全副武裝、滿身殺氣站在你后面,可那個章可是你親手蓋上去的啊!
當初我的意思是讓他在混亂中保護你,誰想到這廝雙手血淋淋的也不擦一下就跑去找你,可把你老人家嚇壞了,不過你也是經過大風大浪的人,總不至于被嚇傻了吧?
公元626年,剛滿60歲的李淵就這樣被先免職然后被迫退位了。
活中常常碰到主動申請?zhí)崆巴诵莸呐笥?,但凡熟悉的人一般都會說勸說:提前退休可以早點瀟灑,不過待遇下降不少!可要想清楚。
朋友間說話的邏輯一般不用聽前面半截,前面半截一般都是你自己的想法,后面半截才是他的意見。
說到提前退休,大家都會覺得經濟上損失比較大,什么車補、獎金、績效統(tǒng)統(tǒng)沒有了,工資卡上一下子少上一大截,總歸有點不太適應。
對于太上皇李淵來說,退休后經濟待遇問題不用考慮,生活足夠富足。
可是對于有政治追求的人來說,權力就是一劑春藥。權力沒有了,剩下的就只有失落了!
不僅不能發(fā)號施令,李淵其他娛樂、社交活動也逐漸被李世民取消了。
以前下班后宮女環(huán)繞、鶯歌燕舞,你可以說上班辛苦,休息時娛樂消遣一下?,F(xiàn)在退休了,再天天找宮女放松就不合適了吧?
不過李世民沒有明說這件事情,畢竟太上皇有這個愛好,現(xiàn)在權力沒有了,有幾個女人也沒有太大的關系。
次年恰逢長安干旱,經久未雨。有大臣呈上奏章:民間有議論說皇宮女人太多,陰氣太盛,得罪了老天爺,所以就用大旱來懲罰子民。
奏章來得非常及時,李世民正苦于如何給老爺子開口談宮女的事情,這下理由充足了。太上皇你得支持一下工作,連老天爺都知道你養(yǎng)的宮女太多了。趕緊遣散吧,總不能讓大唐江山毀在這班女人手里。
偌大的后宮很快就只剩下李淵和幾個服務人員,這讓老爺子非常不適應。
知道這是李世民的詭計,看破不說破,識時務者為俊杰,李淵只能接受這個結果。
宮女遣散后 ,李淵非常無聊。
有幾個老臣念著過去舊情,時不時來宮里和太上皇敘敘舊,回憶一下當年南征北戰(zhàn)的輝煌,可回去后沒隔多久,就因為這樣那樣的事情被貶職調離。出于對政治的敏感,漸漸就不再有老朋友來探望了。李淵因此也就愈發(fā)孤獨。
好在李世民屁股坐穩(wěn)以后,態(tài)度明顯緩和很多,重大節(jié)假日也會叫老爺子出來喝上兩杯。畢竟是父子,過去的事情就讓它過去吧。
最高光的時候是貞觀四年,李世民取得對突厥作戰(zhàn)的壓倒性勝利,頡利可汗被俘,李世民在凌煙閣宴請諸王和大臣,這么重要的時刻沒有忘記把太上皇叫上。
眾人開懷暢飲,喝到盡興之時,李淵彈起琵琶,李世民起身而舞,周圍宮女環(huán)伺,父子興盡而歸,這一刻李淵仿佛年輕了十歲。
畢竟回光返照的時間很短暫,這樣的快樂并不持久。
李世民對太上皇的成見和戒心始終是心底最深層次的情感,大家戴著面罩跳舞,心知肚明。
養(yǎng)在籠子里的鳥有吃喝就很快樂,那是因為鳥沒有思想。
人與鳥是不同的,人的崩潰源于精神的坍塌。縱然天天酒醉飯飽,但失去了精神上的愉悅,頹廢、失望、疾病就悄然而至。
貞觀九年(公元635年)6月25日中午,李淵病逝,這時候距離他退位剛好整整九年。
九年時間,不長,也不短。
“玄武門政變”過后的第二天,李淵便主動退位,把皇位讓給了李世民。說起來,李淵是沒有必要把皇位交給李世民的。不管怎么說,李世民敢發(fā)動政變,殺掉李建成、李元吉兄弟,但是并不敢殺他。因為李世民想要的是當太子,想要的是兵權。而在“玄武門政變”發(fā)生后,尉遲敬德就沖進宮來,以保護李淵為名,向李淵要兵權。當時李淵不但把兵權交給了李世民,而且還把太子之位交給了李世民。
對于李世民來說,他無非想的是兵權和太子之位。而李淵已經給他了,他自然就沒有什么不滿意的了。再說了,李世民其實是一個相當注意自己形象的人。從“貞觀之治”中,李世民的表現(xiàn)就可以看出。他為了團結絕大多數(shù)人,消除“玄武門政變”對他產生的不良影響。不但對李建成和李元吉的黨羽沒有進一步追究,而且還盡量聽取大家的意見。尤其是對魏征。
盡管魏征多次不給他留情面,指責他身上存在的缺點。但是,他都沒有處罰魏征,而且還對魏征給予了很高的評價。這一方面固然表明李世民有寬廣的胸懷,另一方面也表明,李世民是在刻意地在天下人面前,塑造自己美好的形象。既然李世民是非常在乎自己形象的人,因而他絕對不可能殺李淵。
畢竟在古代,無論是采用什么方式“殺”父親,都叫做“弒君弒父”,這在禮教社會里,是第一等的大罪。誰愿意輕易頂著這樣的大罪呢?再說了,有了兵權,李世民就有恃無恐。而有了太子之位,皇位遲早都是自己的。所以,李世民也沒有必要做出那樣極端的事情了。由此可見,李淵似乎是沒有必要主動退位的。
但實際上,李淵第二天就宣布讓位。而李淵之所以做出這樣的選擇,顯然并不是一時沖動,而是深思熟慮的結果。那么,為什么李淵要在第二天就宣布退位呢?他有什么不得不退的理由呢?一、李淵無法善后。李淵不退位,也沒有關系。但是有一個問題,是李淵無法解決的。就是如何對“玄武門政變”進行善后的問題。這個事件,李淵是不能不處理的,是必須要給一個說法的。
如果李淵認為,這件事是李世民殘殺自己的兄弟,做得不對。那么,李淵就必須處理李世民。但問題是,李世民手中有兵權,身后還有一大幫人,他處理得了李世民嗎?顯然是辦不到的。如果李淵給出的意見是李建成、李元吉不對,是他們謀反,李世民這樣做,是主持正義。對于李淵這個父親來說,他是不忍心發(fā)布這樣的結論的。
李建成、李元吉,以及他們的那些兒子們,都已經被殘忍殺害了?,F(xiàn)在再把污水潑到他們身上,認為他們是謀反。李淵良心上怎么過得去!而且,就算李淵昧著良心做出這樣的結論,他也無法面對天下人對他的指指點點。所以,李淵干脆把皇位讓出來,讓李世民自己去解決。不管李世民如何解決,別人就算要指責,也都會指責他李世民,不會指責李淵了。
二、李世民的手下要奪位。李淵如果不讓出皇位,就算李世民不急著當皇帝,李世民的手下也是會反復逼迫李世民奪位的。如果李世民不同意,他們說不定還會鋌而走險,自己干,讓李世民默認。總之,李淵如果當皇帝,他將一直處在危險之中。為什么這么說呢?因為在李世民的手下看來,李淵就算不處罰李世民,但肯定會處罰李世民的手下。
李世民是李淵的親兒子,但李世民的手下與李淵沒有關系。再說了,為了打擊李世民的勢力,避免他做大,李淵也會這么干??傊钍烂竦氖窒?,肯定也認為他們處在危險之中。為了避免掉腦袋,所以他們肯定會逼迫李世民的。
三、李淵不愿意再當皇帝。李淵當初就不太愿意起兵造反,是李世民逼迫他,并且還把隋煬帝的宮女送到李淵的家里,李淵脫不了嫌疑,才不得不這么干。李淵當了皇帝以后,由于兒子們一直爭鬧不休,他自己也煩心透了。他的兒子們一直爭斗不休,誰都想當皇帝。李淵給他們調停,也不知調停過多少次了。歷史記載中,李淵曾三次說過要把李世民立為太子,就可以看出,他的心中有多煩惱。
總之,皇帝這件事,李淵干起來不如意。所以趁機把皇位讓給李世民,正是一個借坡下驢的恰當時機。事實上,李淵交出皇位后,他的日子還是過得很逍遙的。從李淵退位以后,還不斷地生孩子就可以看出來,他還真的有點喜歡退休后的生活。人各有志,怎么說得清楚呢。(參考資料:《舊唐書》《新唐書》《資治通鑒》等)
李淵晚年的生活實在不好,宮殿缺乏修繕,生活受到限制,甚至讓李世民的臣子都有些看不下去了。
玄武門之變后,李淵被迫封李世民為太子,監(jiān)國,不久退位。退位之初,待遇還是不錯的,仍然居住在皇宮的正宮太極宮中,而李世民則在太子的居所東宮處理政務。但李世民顯然心有不甘,所以,對父親開始不斷?打臉?。首先是廢除了李淵在位時的大部分政策,這也就算了。緊接著,李世民不斷在公開場合批評李淵武德年間的朝政:諸如?武德之際,貨賄公行,紀綱紊亂?、?武德之時,政刑紕繆,官方弛紊?這些都在史書中有明確記載。更是將李淵最信任的宰相裴寂評論的一無是處,貶謫出京,說他一切都是仰仗李淵為非作歹。這些對父親毫不掩飾的批評無疑就是在暗示李淵,趕緊搬出去。
所以,李淵也識相,在貞觀三年四月,?主動?提出,愿意從太極宮遷往弘義宮居住,理由是那里?有山林勝景,雅好之?實際上,弘義宮就是原本的李世民秦王府。里面根本沒什么好景致不說,更是在規(guī)模上遠小于太極宮,甚至比太子東宮也要小上不止一個規(guī)模。
李淵遷入弘義宮后,改名大安宮。那大安宮環(huán)境如何?不好!因為有監(jiān)察御史馬周的奏書為證。貞觀六年,馬周上疏說:?臣伏見大安宮在宮城之西,其墻宇宮闕之制,方之紫極,尚為卑小。臣伏以東宮皇太子之宅,猶處城中,大安乃至尊所居,更在城外。雖太上皇游心道素、志存清儉,陛下重違慈旨、愛惜人力,而蕃夷朝見及四方觀聽,有不足焉。臣愿營筑雉堞,修起門樓,務從高顯,以稱萬方之望,則大孝昭乎天下矣。?大安宮在宮城外,顯得卑小,而東宮都還在城中,所以希望能夠修繕大安宮,以彰顯皇帝孝道,結果李世民不駁回也不采納,擱置
?
另外,李淵生性好動,在武德年間即使公務繁忙,戰(zhàn)爭不斷,他也會四處游獵。但是自從成為太上皇,再也沒有出過宮門。當年夏天,李世民前往九成宮避暑,馬周又一次上書?臣又伏見明敕,以二月二日幸九成宮。臣竊惟太上皇春秋已高,陛下宜朝夕視膳而晨昏起居。今所幸宮去京三百余里非可以旦暮至也。
我們先從當時的背景來分析李淵晚年生活。自古以來只有長子繼承皇位的傳統(tǒng),加上李建成也頗有功績,李淵稱帝后不久,身為嫡長子的李建成就被立為皇太子。當時圍繞皇權的爭奪分為兩派:李建成和李元吉,魏征為一派,李世民,長孫無忌,尉遲敬德為一派。
最終矛盾激化,于唐高祖武德九年六月初四,秦王李世民在唐王朝的首都長安城大內皇宮的玄武門附近發(fā)動的一場流血政變。李世民殺死了自己的長兄和四弟,李淵迫于形勢,立李世民為新任皇太子,不久后李淵退位為太上皇,李世民即位。
由于李淵是迫于形勢立李世民為太子,并非出于本心,李世民殺兄弒弟,表現(xiàn)出對骨肉親情的無視,而剛剛從隋朝隋文帝教訓中走出來的李淵,清楚的明白自己的這個兒子可能什么事都干的出來。因此,李淵在龍椅還沒坐熱,就乖乖的退位。因為李世民的帝位來得不正當,所以退位后的李淵處于囚禁生活,時刻受到監(jiān)視,許多大臣都不得見到李淵。李淵每天處在擔驚受怕中,處處小心謹慎,為了打消李世民得戒備,整日沉迷于酒色中,幾年后就病逝了。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lishitanjiu/29535.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轉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