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王允殺董卓很感興趣的小伙伴們,小編帶來詳細的文章供大家參考。
初平三年(192年)四月二十三日清晨,漢獻帝大病初愈,群臣前往拜謁祝賀。司徒王允借機煽動呂布,在途中殺死了權(quán)傾朝野的董卓,他當眾宣布了董卓的罪狀,并“夷三族”。長安民眾奔走相告,歡欣鼓舞。王允因此“錄尚書事, 總朝政”。
不到兩個月,董卓余黨李傕、郭汜攻破長安,呂布敗逃,王允被殺,什么原因?qū)е峦踉试谌松鷰p峰迅速跌落神壇,最終招致殺身之禍呢?
驕傲自負 漸失人心
以王允而言,他得勢后,被勝利的假象所迷惑,驕縱躊躇, 剛愎自用,“自謂無復患難”。《后漢書·王允傳》記載:“允初議赦卓部曲,呂布亦數(shù)勸之。既而疑曰:‘此輩無罪,從其主耳。今若名為惡逆而特赦之,適足使其自疑,非所以安之之道也。’”說明王允對西涼部曲的處置猶豫不決,造成董卓舊將人心惶惶,狐疑不定。
王允對外不善處理矛盾,對內(nèi)割裂執(zhí)政團隊。在誅董謀劃中,尚書仆射士孫瑞和呂布功不可沒。王允在事成之后,將殊功據(jù)為己有,引起士孫瑞的不滿。而王允對呂布“而素輕布,以劍客遇之。布亦負有功勞,多自夸伐,既失意望,漸不相平?!蓖踉实乃魉鶠?,導致原本擁戴的官員“是以群下不甚附之”。
誤判形勢 坐失良機
其實,王允有三次救贖的機會。董卓倒臺后,國家秩序混亂,經(jīng)濟百廢待興,官民惶恐不安,當務(wù)之急是撥亂反正,制定解決西涼部曲的方案,挽救危如累卵的東漢政局。王允受獻帝倚仗,政治清明,深得人心,有著一手好牌。
可是,王允在處理西涼部曲的問題上卻連出昏招。李傕和郭汜曾遣使乞赦,王允以“一歲不可再赦”為由,拒絕了西涼部曲的和解請求。王允固執(zhí)地實行不赦免,不捕殺的策略,無疑加劇了西涼部曲對朝廷不信任。
對此,歷史學家柏楊曾評價:“王允發(fā)瘋的程度不亞于董卓,他相信他的智慧超人。只因為文武殊途,變現(xiàn)的方式所以各異”、“他創(chuàng)造了漢王朝復興的契機,不僅不能把握,反而把漢王朝拖向谷底,使人民遭受更長的痛苦。在影響上,王允跟董卓相等,都罪大惡極?!卑貤顝默F(xiàn)代人的角度評價王允有些極端,但在客觀上王允對局勢的把控確實遠遜董卓。由于他對嚴峻的形勢缺乏應(yīng)有的判斷力,錯失了和平解決西涼部曲的最佳時機,第一次機會就這樣白白浪費了。
自以為是 二失機會
董卓能夠操縱東漢政局長達三年,關(guān)鍵在于軍隊,反觀王允,他恰恰缺乏軍隊的支持。當時存在著兩支軍事力量,一支是殘留的西涼部曲,當初董卓入主中原,“乃使東中郎將董越屯黽池,中郎將段煨屯華陰,中郎將牛輔屯安邑,其余中郎將、校尉布在諸縣,以御山東?!睆牟季挚矗鳑霾壳粌H分散,而且扼守要沖,王允要想一舉拿下西涼部曲實屬不易。
另一支是討董的關(guān)東軍,這些軍隊名義上是東漢正規(guī)軍,實質(zhì)上是軍閥率領(lǐng)的私人武裝,根本不認王允這個老大。
王允手中為數(shù)不多的禁軍,大多是董卓舊部。他為誅董卓全家,曾派皇甫嵩帶兵攻打郿塢,皇甫嵩只帶了自己的舊部前往,并未動用長安禁軍,這一細節(jié)足以證明東漢和王允缺乏起碼的自衛(wèi)能力,形勢岌岌可危。
面對緊迫的局勢,王允一廂情愿地提出對西涼部曲采取“議罷其軍”的措施,大臣表示反對,有人建議:以皇甫嵩為將,代表朝廷“就領(lǐng)其眾, 因使留陜以安撫之。而徐與關(guān)東通謀, 以觀其變?!边@么做既表明了朝廷的態(tài)度,又能安撫西涼部曲,能夠扭轉(zhuǎn)當時的不利局面??墒?,他認為關(guān)東義軍“皆吾徒”,朝廷示好西涼部曲,會引起雙方猜忌,對此表示反對。王允沒能抓住命運垂青的第二次機會。
火上澆油 謠言四起
董卓掌權(quán)時,很賞識蔡邕,曾“一月三遷其官,拜為侍中,甚見親厚“。其實蔡邕是迫于董卓的壓力才“折節(jié)”入朝為官。董卓死后,蔡邕感念其知遇之恩,“言之而嘆,有動于色”,王允見狀,斥責蔡邕是董卓一黨,“收付廷尉治罪”,蔡邕為完成漢史,“乞黥首刖足”,郡臣“多矜救之”,也沒能挽回蔡邕橫死牢獄的命運。
西涼部曲對蔡邕冤死深受震動,自認必定難逃制裁?!皶r,百姓訛言,當悉誅涼州人,遂轉(zhuǎn)相恐動。其在關(guān)中者,皆擁兵自守。更相謂曰:‘丁彥思、蔡伯喈但以董公親厚,并尚從坐,今既不赦我曹,而欲解兵,今日解兵,明日當復為魚肉矣。’”蔡伯喈說的正是蔡邕。連對董卓篡逆言行屢有諫止的蔡邕都受到無辜株連,西涼部曲原本就對朝廷“解兵”的意圖表示懷疑,如今王允無端殺死蔡邕,西涼部曲軍心思變,人人自危。他們對王允相當仇視,矛盾逐漸公開化。
此時,牛輔的謀士賈詡向李傕和郭汜獻策:“京師不赦我,我當以死決之。若攻長安克,則得天下矣;不克,則抄三輔婦女財物,西歸鄉(xiāng)里,尚可延命?!眱扇寺犅?,茅塞頓開,“星夜西行”,和樊稠、李蒙、王方等西涼諸將合兵十多萬,共同奔赴長安。
用人不當 三失機遇
在漢朝,左馮翊、右扶風和京兆尹并稱“三輔”,掌管著京畿附近的兩個郡,是拱衛(wèi)帝都安全的屏障。王允掌權(quán)后,命同郡人宋翼和王宏分別出任左馮翊、右扶風,可以說這兩人手握兵權(quán),責任重大,是長安最后一道防火墻。
李傕進攻長安,“懼二郡為患”,他假傳圣旨征調(diào)二人。宋翼軟弱無能,認為“王命所不得違”,打算聽從調(diào)遣,王宏判斷出李傕的意圖,派人約宋翼共同攻打李傕,宋翼立刻反對。王宏自認獨木難支,也毫無作為。不久,李傕將兩人擒殺,掃除了攻打長安的后顧之憂??梢?,王允用人唯親,結(jié)果“將熊熊一窩”,這鍋得他自己背,最后的機會就此喪失。
6月1日,叛軍圍攻長安,呂布勢單力孤,力戰(zhàn)不支。關(guān)東義軍擁兵自重,對叛軍并不追擊。八日后,長安城破。叛軍入城后,殺人泄憤,“公卿百官吏民戰(zhàn)死者且萬人,天下大亂”,策劃參與刺殺董卓的王允、黃琬、魯旭被殺,且“皆滅其族”。因為王允是并州人,李傕、郭汜等“ 因忿怒并州人”,“并州人其在軍者男女數(shù)百人,皆誅殺之”。王允接連失誤,被現(xiàn)實無情打臉,將一手好牌打得稀爛,引發(fā)的叛亂將東漢推向了覆沒的深淵。
文:計白當黑
參考資料:
【1】《后漢書》、《三國志》
【2】康德文 《評一生清正除奸而功敗垂成的王允》
初平三年(192年)四月二十三日清晨,漢獻帝大病初愈,群臣前往拜謁祝賀。司徒王允借機煽動呂布,在途中殺死了權(quán)傾朝野的董卓,他當眾宣布了董卓的罪狀,并?夷三族?。長安民眾奔走相告,歡欣鼓舞。王允因此?錄尚書事, 總朝政?。
不到兩個月,董卓余黨李傕、郭汜攻破長安,呂布敗逃,王允被殺,什么原因?qū)е峦踉试谌松鷰p峰迅速跌落神壇,最終招致殺身之禍呢?
驕傲自負 漸失人心 以王允而言,他得勢后,被勝利的假象所迷惑,驕縱躊躇, 剛愎自用,?自謂無復患難??!逗鬂h書?王允傳》記載:?允初議赦卓部曲,呂布亦數(shù)勸之。既而疑曰:?此輩無罪,從其主耳。今若名為惡逆而特赦之,適足使其自疑,非所以安之之道也。說明王允對西涼部曲的處置猶豫不決,造成董卓舊將人心惶惶,狐疑不定。
王允對外不善處理矛盾,對內(nèi)割裂執(zhí)政團隊。在誅董謀劃中,尚書仆射士孫瑞和呂布功不可沒。王允在事成之后,將殊功據(jù)為己有,引起士孫瑞的不滿。而王允對呂布?而素輕布,以劍客遇之。布亦負有功勞,多自夸伐,既失意望,漸不相平。?王允的所作所為,導致原本擁戴的官員?是以群下不甚附之?。
誤判形勢 坐失良機 其實,王允有三次救贖的機會。董卓倒臺后,國家秩序混亂,經(jīng)濟百廢待興,官民惶恐不安,當務(wù)之急是撥亂反正,制定解決西涼部曲的方案,挽救危如累卵的東漢政局。王允受獻帝倚仗,政治清明,深得人心,有著一手好牌。
可是,王允在處理西涼部曲的問題上卻連出昏招。李傕和郭汜曾遣使乞赦,王允以?一歲不可再赦?為由,拒絕了西涼部曲的和解請求。王允固執(zhí)地實行不赦免,不捕殺的策略,無疑加劇了西涼部曲對朝廷不信任。
對此,歷史學家柏楊曾評價:?王允發(fā)瘋的程度不亞于董卓,他相信他的智慧超人。只因為文武殊途,變現(xiàn)的方式所以各異?、?他創(chuàng)造了漢王朝復興的契機,不僅不能把握,反而把漢王朝拖向谷底,使人民遭受更長的痛苦。在影響上,王允跟董卓相等,都罪大惡極。?柏楊從現(xiàn)代人的角度評價王允有些極端,但在客觀上王允對局勢的把控確實遠遜董卓。由于他對嚴峻的形勢缺乏應(yīng)有的判斷力,錯失了和平解決西涼部曲的最佳時機,第一次機會就這樣白白浪費了。
自以為是 二失機會 董卓能夠操縱東漢政局長達三年,關(guān)鍵在于軍隊,反觀王允,他恰恰缺乏軍隊的支持。當時存在著兩支軍事力量,一支是殘留的西涼部曲,當初董卓入主中原,?乃使東中郎將董越屯黽池,中郎將段煨屯華陰,中郎將牛輔屯安邑,其余中郎將、校尉布在諸縣,以御山東。?從布局看,西涼部曲不僅分散,而且扼守要沖,王允要想一舉拿下西涼部曲實屬不易。
另一支是討董的關(guān)東軍,這些軍隊名義上是東漢正規(guī)軍,實質(zhì)上是軍閥率領(lǐng)的私人武裝,根本不認王允這個老大。
王允手中為數(shù)不多的禁軍,大多是董卓舊部。他為誅董卓全家,曾派皇甫嵩帶兵攻打郿塢,皇甫嵩只帶了自己的舊部前往,并未動用長安禁軍,這一細節(jié)足以證明東漢和王允缺乏起碼的自衛(wèi)能力,形勢岌岌可危。
面對緊迫的局勢,王允一廂情愿地提出對西涼部曲采取?議罷其軍?的措施,大臣表示反對,有人建議:以皇甫嵩為將,代表朝廷?就領(lǐng)其眾, 因使留陜以安撫之。而徐與關(guān)東通謀, 以觀其變。?這么做既表明了朝廷的態(tài)度,又能安撫西涼部曲,能夠扭轉(zhuǎn)當時的不利局面。可是,他認為關(guān)東義軍?皆吾徒?,朝廷示好西涼部曲,會引起雙方猜忌,對此表示反對。王允沒能抓住命運垂青的第二次機會。
火上澆油 謠言四起 董卓掌權(quán)時,很賞識蔡邕,曾?一月三遷其官,拜為侍中,甚見親厚?。其實蔡邕是迫于董卓的壓力才?折節(jié)?入朝為官。董卓死后,蔡邕感念其知遇之恩,?言之而嘆,有動于色?,王允見狀,斥責蔡邕是董卓一黨,?收付廷尉治罪?,蔡邕為完成漢史,?乞黥首刖足?,郡臣?多矜救之?,也沒能挽回蔡邕橫死牢獄的命運。
西涼部曲對蔡邕冤死深受震動,自認必定難逃制裁。?時,百姓訛言,當悉誅涼州人,遂轉(zhuǎn)相恐動。其在關(guān)中者,皆擁兵自守。更相謂曰:?丁彥思、蔡伯喈但以董公親厚,并尚從坐,今既不赦我曹,而欲解兵,今日解兵,明日當復為魚肉矣。蔡伯喈說的正是蔡邕。連對董卓篡逆言行屢有諫止的蔡邕都受到無辜株連,西涼部曲原本就對朝廷?解兵?的意圖表示懷疑,如今王允無端殺死蔡邕,西涼部曲軍心思變,人人自危。他們對王允相當仇視,矛盾逐漸公開化。
此時,牛輔的謀士賈詡向李傕和郭汜獻策:?京師不赦我,我當以死決之。若攻長安克,則得天下矣;不克,則抄三輔婦女財物,西歸鄉(xiāng)里,尚可延命。?兩人聽聞,茅塞頓開,?星夜西行?,和樊稠、李蒙、王方等西涼諸將合兵十多萬,共同奔赴長安。
用人不當 三失機遇 在漢朝,左馮翊、右扶風和京兆尹并稱?三輔?,掌管著京畿附近的兩個郡,是拱衛(wèi)帝都安全的屏障。王允掌權(quán)后,命同郡人宋翼和王宏分別出任左馮翊、右扶風,可以說這兩人手握兵權(quán),責任重大,是長安最后一道防火墻。
李傕進攻長安,?懼二郡為患?,他假傳圣旨征調(diào)二人。宋翼軟弱無能,認為?王命所不得違?,打算聽從調(diào)遣,王宏判斷出李傕的意圖,派人約宋翼共同攻打李傕,宋翼立刻反對。王宏自認獨木難支,也毫無作為。不久,李傕將兩人擒殺,掃除了攻打長安的后顧之憂。可見,王允用人唯親,結(jié)果?將熊熊一窩?,這鍋得他自己背,最后的機會就此喪失。
6月1日,叛軍圍攻長安,呂布勢單力孤,力戰(zhàn)不支。關(guān)東義軍擁兵自重,對叛軍并不追擊。八日后,長安城破。叛軍入城后,殺人泄憤,?公卿百官吏民戰(zhàn)死者且萬人,天下大亂?,策劃參與刺殺董卓的王允、黃琬、魯旭被殺,且?皆滅其族?。因為王允是并州人,李傕、郭汜等? 因忿怒并州人?,?并州人其在軍者男女數(shù)百人,皆誅殺之?。王允接連失誤,被現(xiàn)實無情打臉,將一手好牌打得稀爛,引發(fā)的叛亂將東漢推向了覆沒的深淵。
文:計白當黑
參考資料:
【1】《后漢書》、《三國志》
【2】康德文 《評一生清正除奸而功敗垂成的王允》
文字由歷史大學堂團隊創(chuàng)作,配圖源于網(wǎng)絡(luò)版權(quán)歸原作者所有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lishitanjiu/29631.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luò),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