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清名臣李鴻章身上有不少標簽,諸如"肱股之臣"、"漢奸"和"賣國賊"。而后兩個標簽,也曾讓他被革除直隸總督和北洋大臣的職務。
光緒二十二年(1896),被國民抵制的李鴻章"無所事事",清廷便把他這個列強眼中的清廷代表派到沙俄去祝賀沙皇尼古拉二世加冕。而此次出使,李鴻章還有另一個任務——進行一次環(huán)球訪問。
在參加完沙皇尼古拉二世的加冕儀式后,李鴻章南下訪問歐洲多國。當時歐洲的報紙把這位來自東方的老人,與德國首相俾斯麥和英國首相格拉斯頓并稱為"當今天下三大老"。就連俾斯麥本人在見到李鴻章之后,也稱贊說李鴻章是"東方俾斯麥"。
而待李鴻章完成對歐洲多國的訪問,在英國乘"圣·路易斯"號郵輪橫渡大西洋去到美國的時候,他受到的歡迎更甚。
8月28日的《紐約時報》報道說:"人們都想一睹清國總理大臣的風采, 因為此人統(tǒng)治的人口比全歐君主們所統(tǒng)治的人口的總和還多。"這"人們"不僅包括人山人海的普通美國民眾、諸如摩根等富豪,還包括大量美軍軍艦和民間汽艇。
時任東部陸軍司令的盧杰將軍,率領喬治·大衛(wèi)陸軍少校和希爾斯艦長、大清國駐美公使楊儒和秘書和美國助理國務卿諾克赫爾登上"圣·路易斯"號郵輪,親自迎接李鴻章踏上美國的土地。此時的紐約港,到處都已掛滿大清的國旗。
當時的紐約記者報道,當天除了紐約港擠滿了美國民眾,在第五大道和中央公園一帶也有約五十萬民眾等在路旁,希望一睹乘著四輪馬車的李鴻章的風姿。
那天的人們看見,"他的面龐有一種引人注目的慈祥表情, 他雙眼明亮, 閃爍著睿智的光彩, 目光里包含了幽默和機智。他戴著一副老式的硬框眼鏡, 顴骨高而不瘦, 黝黑的皮膚看上去顯得很健康……他從不顯得傲慢。他是那種從不向他人提出什么要求, 但又總能獲得滿足的那類人。他能很輕松地與人交談, 而又不會使與他交談的人感到緊張……他對婦女尤其禮貌, 也很喜愛兒童。"
在到達美國的第二天,專程為李鴻章從華盛頓趕來紐約的時任美國總統(tǒng)克利夫蘭在紐約前國務卿惠特尼的私人住宅為李鴻章舉辦了歡迎午宴。當晚美國前國務卿約翰·W·佛斯特又做東在李鴻章下榻的華爾道夫飯店為其舉辦了歡迎晚宴。一些曾出使過大清的外交官和領事官員也出席了宴會。
8月30日,李鴻章還去拜謁了老朋友美國前總統(tǒng)尤里西斯·辛普森·格蘭特的陵墓。此時陵墓雖尚未竣工,李鴻章仍舊在墓前哀悼了很久。
9月2日,李鴻章在華爾道夫飯店舉行了記者招待會,以向美國方面分享自己的一些訪問感想。隨后《紐約時報》對李鴻章在這場招待會上的發(fā)言進行了總結和刊載。
美國的記者向李鴻章問到:"您認為我們做得不好的事呢?"李鴻章回答到:"我不想批評美國, 我對美國政府給予我的接待毫無怨言, 這些都是我所期望的。只是一件事讓我吃驚或失望。那就是你們國家有形形色色的政黨存在, 而我只對其中一部分有所了解。其他政黨會不會使國家出現(xiàn)混亂呢? 你們的報紙能不能靠國家利益將各個政黨聯(lián)合起來呢?"
隨后記者又問:"那么閣下, 您在這個國家的所見所聞中什么使您最感興趣?"李鴻章便提到了讓他心動又辛酸的事物:"我對我在美國見到的一切都很喜歡, 所有事情都讓我高興。最使我感到驚訝的是20層或更高一些的摩天大樓, 我在大清和歐洲從沒見過這種高樓。這些樓看起來建得很牢固, 能抗任何狂風吧?但大清不能建這么高的樓房, 因為臺風會很快把它吹倒, 而且高層建筑沒有你們這樣好的電梯配套也很不方便。"
如我們不知這話來自百年前的李鴻章,那我們大概會覺得說出這話的毫無常識??煞旁谝话俣嗄昵暗闹袊松砩?,在見到數(shù)層高樓之后,不畏畏縮縮,反倒思考在國內建起高樓的可行性,已是一種難得。
清朝是我國封建王朝最后一個朝代,由于其懦弱、無能,受到后人的口誅筆伐。一方面清朝的建立是在鎮(zhèn)壓漢人的基礎上進行的,另一方面,由于清王朝政治腐敗、不思進取導致中國跟不上世界發(fā)展的步伐,因此發(fā)生了1840年著名的鴉片戰(zhàn)爭。而清朝由于各個方面都落后于西方列強,因此在之后屢遭列強侵犯,成為列強砧板上的魚肉。
而許多英雄也是在這種局勢下抓住了機遇,成為這個時期的重要人物,比如說收復新疆的左宗棠,以及推行洋務運動的李鴻章等人,這些清朝大臣雖然仍然支持封建君主制,但在一定程度上促進了當時社會的發(fā)展,他們也是有一定功績的。
當時為了與西方列強進行溝通交流,也為了學習西方先進的技術,清朝曾派出過很多代表團去交流,而其中李鴻章去美國的那次訪問,規(guī)格無疑是最高的。李鴻章在到訪美國之后,第一次看到聳立的高樓大廈時,不禁發(fā)出感嘆,說出一句讓中國人心酸的話。
李鴻章是晚清重臣,出生于書香世家,他自幼聰明,有才智加上后期刻苦努力,20多歲時,便相繼考中舉人、進士,并且還入了曾國藩門下。但不幸的是,文人出身的李鴻章,文官沒有當多久便因為太平天國運動的爆發(fā),而被迫去領導軍隊鎮(zhèn)壓,李鴻章也憑借著這次戰(zhàn)爭中的赫赫戰(zhàn)功,地位得到提升,從小文官成為清朝一名舉足輕重的伯爵。
1861年,李鴻章積極參與爆發(fā)的洋務運動,并建立了一些重要商務機構,極大推動了清朝工業(yè)的發(fā)展。另外,為了在海洋上能夠與列強一戰(zhàn),李鴻章還建立了4支海洋艦隊。當時北洋海軍成立之時,得到美國的極力推崇,可以說是風頭極盛,然而在中日甲午海戰(zhàn)中,北洋艦隊無一幸存,洋務運動也隨之宣布失敗。清王朝也陷入到被列強瓜分的狂潮之中,在這種環(huán)境下,1896年李鴻章帶領使團訪問了美國。
清政府曾經派遣過不少使團出使美國,但像李鴻章此等重臣尚屬首次。在李鴻章還沒有到達美國時,紐約報紙就報道了這件事情,而李鴻章到達之時,紐約港更是人聲鼎沸,彩旗飄揚,艦隊鳴放禮炮,東部陸軍司令盧杰將軍親自前往迎接。對于落后的清政府,他們并不放在眼中,但對聲名在外的李鴻章,他們還是帶有些許敬意的。
盡管只是短暫時間的訪問,李鴻章卻給西方媒體留下了良好的印象,而盧杰也是熱情招待了這位貴客。當時紐約作為全世界最豪華的城市之一,自然是高樓林立,而清朝則是遍地平房,李鴻章第一次見到高樓大廈,不可思議地驚嘆道,清朝是不可能建造出這種高樓的。這也是說出了一句讓中國人心酸的話。
當時美國是世界上工業(yè)最發(fā)達的國家之一,與之相比是天壤之別,當李鴻章看到他們的現(xiàn)代化高樓大廈之時,再想到我國平民大部分還是生活在破爛平房里,頓時感到無力和心酸。今日想到李鴻章的那句話,就會想到那段不堪回首的時期,落后就要挨打,這既是恥辱,也是提醒我們奮發(fā)圖強的動力。
自甲午戰(zhàn)敗后,李鴻章再次被清廷想起,一面跟日本人忍辱談判,一面還要遭受清廷內部的各種明槍暗箭。這與其說是,李鴻章的悲哀,不如說是歷史的悲哀。
但清廷甲午戰(zhàn)爭的慘敗,卻在列強眼中意味著一樁大買賣要到來了。所以在公元1896年時,李鴻章被邀請出訪西方列強。所到之處,無不高規(guī)格接待。
至于理由,法國的《吉爾·布拉斯報》已經寫得很露骨:他(李鴻章)要看看我們的士兵,我們的海軍,我們的大炮,我們的軍艦,我們的工廠,我們的軍火庫……
所謂的財神爺,或說人傻錢多,莫過于此吧。但出人意料的是,李鴻章對歐洲列強似乎并無多少好感,相反當他來到大洋彼岸的美國時,卻顯出了一份難得的真性情。
想來也正常,因為那時的美國,還沒法跟英、法等列強相提并論,同時更沒有日本表現(xiàn)出來的貪婪,所以對大清造成的傷害,相對來言要少一些。
也許正是如此,李鴻章在美國時,接受了不少媒體的采訪。其中有人便問李鴻章:“在美國見到的事物中,最讓閣下感興趣的是什么?”
李鴻章答道:“最讓我驚奇的是高樓大廈,有二十層,甚至更多。不論是在中國還是歐洲,我從來沒見過這么高的樓。它們看上去建造的非常好,就像可以抵御所有風暴。但在中國我們恐怕建不了這么高的樓,因為臺風很快就會把它們吹倒了。如果不是你們優(yōu)質的電梯,它們也會極度不方便?!?/p>
承認你們很牛逼,以至于都超過歐洲列強了,同時也感傷大清的無能為力。所謂的實在,莫過于此!能坦言和正視差距,雖很羨慕對方,卻更時時記得自己的根基在哪里。
但這句實在的回答過后,卻又是滿滿的心酸味道。尤其是對于開啟和推動“洋務運動”的李鴻章來言,更是如此。
他曾經把希望,寄托在了這次“師夷制夷、中體西用”的自強或說自救中,可結果卻是,耗費了他無數(shù)心血的“北洋水師”幾乎全軍覆沒,而李鴻章卻只能眼睜睜看著。還更要去跟“仇人”去談判。
所以李鴻章在談完《馬關條約》后,就發(fā)了誓:終生不踏上日本國土。哪怕這次出訪,必須要先登陸日本,再轉乘歐洲郵輪,李鴻章也不為所動,無論誰說啥,就是不腳踏日本國土。
最后只得再在兩艘船之間,搭個移動浮橋,李鴻章這才走出來,移步到歐洲郵輪之上。這即是滿滿的心酸,更是滿滿的無奈——所謂有多少恨,就有多少無能為力!故而,說一千道一萬,什么也不如自強奮發(fā)。
但恐怕包括李鴻章在內的所有人都想不到,僅僅幾年后,八國聯(lián)軍就再次侵華,慈禧把光緒的愛妃珍妃,塞入井里后,就脅迫著光緒撒丫子逃跑了。而李鴻章卻又被抬出來,去收拾這個爛攤子,進行另一次更屈辱的談判。
這一次,李鴻章全無任何真性情了,在慈禧的幕后操縱下,簽訂完《辛丑條約》后,就大口吐血。
不知此刻,李鴻章是否,想起了美國那高樓大廈。但可以確定的是,“臺風 ”卻吹飛了他自己,無論他是否愿意,有否掙扎,都被釘在恥辱柱上。
這是一段不堪回首的歷史,這是一個不忍細讀的李鴻章,在風雨飄搖中,遙望著那海市蜃樓般的“高樓大廈”。
如今,當我們終于站起身軀,挺直了比“高樓大廈”還雄偉的腰身后,應該回望一眼,并告誡自己:悲劇絕不能再重演,哪怕“臺風”來得再猛烈!
今天的中國空前繁榮強大,許多城市已高樓林立,幾十層樓的大廈更屢見不鮮。其實像那種摩天大樓早年就已在美國興起。1896年,美國紐約就已建起了高樓大廈,整個城市看起來一片欣榮,大有現(xiàn)代化都市的感覺。
而那個時期的中國卻剛經歷甲午海戰(zhàn)慘敗,國家十分落后,清廷也處于外國列強的壓迫之中,中美之間差距十分大。1644年,吳三桂引清軍入關,清王朝從此建立。清朝存在了267年,傳了12代帝王??陀^來說,清初幾個皇帝把國家治理得還算不錯,尤其到了乾隆時出現(xiàn)了所謂的“盛世局面”。
不過也正是乾隆仗著自個兒的帝國龐大而開始走“閉門造車”路線,后來清朝因不與外界交流而徹底淪為了西方小國的欺凌對象。1793年,英派出了馬戛爾尼來拜見乾隆,結果清又1次錯過了與外國先進國家接觸的機會。
就在清朝“躲開”了與世界的聯(lián)系之際,西方小國卻完成了工業(yè)革命,最后雙方的差距就迅速拉大了:清還在使用刀劍、木船,而別人已用火器、鐵甲船了。1840年,英憑借先進的火器敲來了中國大門,清廷才徹底認識到了世界的變化,后來咱們也開始了洋務運動。
這個時候,如李鴻章、曾國藩這樣的大佬也漸漸登上了歷史的舞臺。李鴻章生于1823年,于22歲時到了京城會試,得到了曾國藩的提攜而做了官。因鎮(zhèn)壓太平天國有功,1857年,李鴻章成了兩廣總督。
4年后,以李、曾、左等為代表的洋務派策劃學習西方先進科技,并先后創(chuàng)辦了不少先進的軍事設施與學堂,其中就包括江南制造、天津機器局、北洋水師學堂等。一時間,清朝的軍事力量與科技提高了不少。
1894年,甲午戰(zhàn)爭徹底擊潰了清軍,而洋務派的改革運動也宣告破產。后來李鴻章卻沒有放棄,并在2年后出訪先進強國,希望能進一步改變清落后挨打的命運。1896年,李鴻章到了美國。那會兒他參觀了美總統(tǒng)格蘭特之墓,也看了有名的唐人街。
后來李鴻章到了紐約,并親眼看到美國的高樓大廈。當時他沒問樓有多高,卻說了句讓人非常心酸的話:“……我想我們大清國不能夠建造這樣的高樓。”的確,那時的清帝國是死活建造不了這樣的高樓,可今天的新中國卻到處都是幾十層高的大樓。
19世紀末美國第二大城市芝加哥地價昂貴,為了節(jié)省土地成本,人們不斷地建設高樓。1871年10月8日晚,芝加哥一個叫凱特?奧利爾瑞的女士不小心將油燈打翻在牛棚,芝加哥發(fā)起一片大火,城市內不少商業(yè)建筑都被火舌緊緊包裹著,芝加哥有2/3的土地都被大火燒過。
芝加哥市長重建芝加哥吸取了這次火災的教訓,改變了芝加哥用木材建造房屋的方式,改成了用鋼筋混凝土建設城市,在這種情況下世界上第一個摩天大樓?芝加哥家庭保險大廈?誕生。
雖然現(xiàn)在的摩天大樓上百層的都有,但芝加哥家庭保險大廈只有10層,高42米,從1884年開始建,建了一年完成,從此很多人都開始學這座摩天大樓高樓林立。1931年,這座摩天大樓服役超過60年,由于建材老化不得不拆除。一戰(zhàn)結束后,經濟中心往美國發(fā)展,摩天大樓隨之得到發(fā)展。
1852年,美國人奧的斯發(fā)明出電梯,并拿到1857年的紐約水晶宮世博會上展覽,他的電梯因為這次展覽一炮而紅,很多摩天大樓都將他的電梯安在里面,摩天大樓和電梯在互相協(xié)助下共同發(fā)展。
在美國建立起鋼筋水泥的摩天大樓時,中國的房屋還是低矮的小土屋,仿佛一個天上一個地下,李鴻章訪美時候看到這些會是什么感受呢?1896年,73歲的李鴻章參加完沙皇沙皇尼古拉二世的加冕儀式,馬不停蹄出訪歐美各國,李鴻章頑強地游遍了歐美8個國家,8月28日,他來到倒數(shù)第二站美國紐約,要在這里進行10天的訪問。
李鴻章在這里見到了摩天大樓也坐過了電梯,第一次坐電梯的他還鬧了一個小笑話,他當時不知道電梯是什么東西,只見電梯四四方方的,就對周圍的美國人說:?這個房子怎么這么小,連張凳子都沒有。?旁邊的美國人聽了發(fā)出陣陣笑聲,跟他解釋這是電梯。
9月2號,李鴻章在下榻的華爾道夫飯店接受《紐約時報》采訪提到了摩天大樓,記者問他美國什么東西是他最感興趣的,李鴻章說的就是摩天大樓,他對美國美國20層甚至更高的大樓感到好奇,以前在中國沒有看過這樣的樓,連歐洲都沒有看到過。最后他還說了一句讓我們聽起來會很心酸的話,他說:?清朝根本建不起這樣高的房子,就算建起了也不能遮風擋雨,會被一陣風吹塌的。?
1901年,李鴻章訪美5年后病逝,清朝在他死后11年滅亡,他來不及看到現(xiàn)在的新中國。現(xiàn)在的中國被譽為?基建狂魔?為了發(fā)展經濟,我們也建起了摩天大樓,李鴻章百年前所說的建不起,就算建了也會塌的話,通通被中國自己人建的一座座高樓壓得粉碎。
我們不僅建起了摩天大樓,還架起了橋梁,修起了高速公路,開通了海運航運等等。中國不只是在自己的國家建,還伸出友誼之手援助非洲等貧困地區(qū)做基建,李鴻章如果能看到現(xiàn)在這一幕就不用再羨慕美國的摩天大樓。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lishitanjiu/29731.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絡,轉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