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為大家?guī)砹艘黄P(guān)于司馬奕的文章,歡迎閱讀哦~
在中國歷史上,封建王朝總是有著興起和滅亡的一天,所謂一世、二世乃至萬世,不過是開國皇帝們虛幻的念想而已。到了后期的皇帝,總是面臨相似的窘境:內(nèi)外交困,形同傀儡。他們的下場往往是凄涼的,不是被廢就是被殺,只愿生生世世不復(fù)生在帝王家。然而,有位皇帝,無辜被廢,理由卻相當雷人。他明明有三個兒子,卻以無子的罪名被趕下皇位。
這位倒霉的皇帝叫做司馬奕,但他當上皇帝卻是極為幸運的。他的父親晉成帝司馬衍22歲就駕崩了,留下了他和皇兄司馬丕。司馬丕比他年長兩歲,是毫無爭議的皇位繼承人,按理來說他就應(yīng)該安心做個宗室王爺。不過,司馬丕年僅25歲駕崩,而且還沒有在世的兒子,所以讓司馬奕撿了個便宜。
旁人看起來是便宜,只有司馬奕才知道這也是燙手的山芋。此時,他已經(jīng)是23歲的年輕人,知道其中兇險。在朝廷上,褚太后垂簾聽政,他只是木偶,在外是桓溫領(lǐng)兵,是實際的控制者。桓溫是晉明帝的駙馬,早已大權(quán)獨攬,皇帝的廢立都是他一個人說了算。
司馬奕深知自己只是雙重傀儡,名義上的皇帝,所以做任何事情都謹小慎微,生怕得罪了內(nèi)外兩尊大神。然而,他不惹事,偏偏事情卻找到了他的頭上,桓溫就想廢了他,另立天子。
面對這么聽話的傀儡,為什么也讓桓溫不順眼呢?沒有別的理由,就因為桓溫在幾次北伐失敗后,權(quán)威受到了嚴重的挑戰(zhàn),名望遠遠沒有當初那么大了。為了殺一儆百,他急需通過廢立皇帝立威。他認為,只有通過為所欲為的舉動,才能讓反對者害怕,這就和當年趙高“指鹿為馬”的故事是一樣的。
可是,中國人講究“師出有名”,司馬奕雖然是傀儡,任由人擺布,但要廢了他,總歸還有有個理由。偏偏司馬奕從來都是裝孫子,在位五年多并沒有錯失,實在找不到借口。但是,總不乏有“智慧”的人,桓溫的屬下就提出了八個字的“妙計”:
宮闡重悶,床笫易誣。
桓溫立即采納了這個損招,司馬奕的田美人和孟美人明明生下了三個兒子,桓溫卻放風(fēng)出去,“誣帝在藩夙有痿疾”,這三個皇子都是后妃與他人私通所生。后妃又怎么能接觸外人呢?桓溫繼續(xù)編造說司馬奕雖然沒有生育能力,但他卻好男風(fēng),養(yǎng)了男寵在宮中。
也就是說,桓溫指責(zé)司馬奕放縱后妃和男寵生子,還將這個謠言散布到民間,一時成為街頭巷尾津津樂道的話題。等到民間也熱議之后,桓溫聯(lián)合褚太后,順應(yīng)民意,將司馬奕這個“無子”、連后妃都管不好的天子廢掉。可憐司馬奕,無端端地成為了東晉唯一一個被廢的皇帝。
歷史的奇妙在于它的不可預(yù)見,按理來說,司馬奕應(yīng)該是凄涼的皇帝,但小玨看來卻未必如此。要知道,在他之前,東晉皇帝一直被權(quán)臣操縱,即便是開國皇帝晉元帝司馬睿也不例外。而且,因為斗爭的激勵,大多數(shù)東晉皇帝壽命都很短暫。然而,司馬奕被廢雖然蒙上的巨大的心靈創(chuàng)傷,卻意外得以善終。
司馬奕被廢之后,被降為東海王,后來又被降為海西郡公。因為敏感的身份,無論是誰都想拿他做文章,甚至有人拋出橄欖枝,邀請他復(fù)位。然而,司馬奕卻深知,自己哪怕再當皇帝,也不過是再次當上傀儡,所以一直拒接所有的請求。他裝瘋賣傻,甚至裝作平庸,哪怕是沉溺于酒色之中,也絕不拋頭露面。也就是這個原因,后來的晉朝皇帝和大臣們都認為他已經(jīng)甘心屈辱,再也翻不起大浪,不再理會,他也因此避免了殺身之禍,病死在吳縣。雖然死時只有四十五歲,并不算太長壽,但也算賺了十來年。
皇位之爭先介紹一下當時的情況,大概在公園360年左右,東晉的政權(quán)風(fēng)雨飄搖。當時的皇帝是晉簡文帝,他是在司馬奕被逼退位之后,繼位為皇帝的,因此司馬奕被稱為晉廢帝。逼迫司馬奕退位的是當朝大臣桓溫。
能夠做到逼迫皇帝退位,這個桓溫是很了不得的,當時就有很多人在問,桓溫什么時候會自立為帝,晉簡文帝和他的子孫對此也憂心忡忡。
晉廢帝被逼退位之后并不死心,他聯(lián)系了幾個大臣,準備隨時復(fù)位,晉簡文帝的處境是前門有虎,后門有狼,正在這個關(guān)鍵時刻,晉簡文帝竟然一命嗚呼,把萬里江山和險象環(huán)生的朝局交給了晉孝武帝,也就是我們的主人公司馬曜,當時他才10歲。
江山換代,主上年幼,兩幫覬覦朝權(quán)的勢力開始蠢蠢欲動,先動手的還是晉廢帝,他命令當時的大將軍———盧悚(聽這個名字就有點嚇人),帶兵殺進京城。
“盧悚亂朝”是一樁奇案,按理說盧悚是去為晉廢帝奪皇位的,不說帶上幾十萬人,至少也得帶幾萬人,再不濟,幾千人也許還有機會,但他只帶了200人;要知道,京城內(nèi)的守備部隊———禁衛(wèi)軍就有至少一萬人,駐防京城外郊的部隊還有十幾萬人。200人對十幾萬人,這不是送羊入虎口?
更奇怪的是,盧悚那200人居然殺進了皇宮,按照《晉史》記載,盧悚的軍隊不但進了皇宮,還進了后宮,不少宮女和太監(jiān)都在沖突中喪生,內(nèi)廷武器倉庫都被叛軍占領(lǐng)??墒潜R悚還是沒有找到司馬曜,似乎這時候的禁衛(wèi)軍回過神來,一萬多人包圍了皇宮,把叛軍一個個拖出去暴打一頓,盧悚也被殺。不過,晉廢帝還是安然無恙,他把所有的責(zé)任都推到了盧悚身上??植阑笢剡@次叛亂總算被鎮(zhèn)壓了,10歲的司馬曜還沒懂事,就遭遇了一次惡性流血事件,估計他的童年記憶不會十分美好。接下來,司馬曜還要面對另一個更強大的對手。
事情好像已經(jīng)結(jié)束,但確實還沒結(jié)束,桓溫動手了,他也帶著部隊洶洶而來,這次可不是200人,而是30萬,而桓溫也不是盧悚,他并不直接往里沖,而是把京城圍個水泄不通,想打個醬油都不讓出城。
桓溫的這個舉動,把滿朝文武都嚇壞了,他們不知道桓溫想干什么,沒多久,桓溫就給朝廷來了信,說他是來平叛的,不是來奪權(quán)的。鬼才相信桓溫的話,這時候叛亂已經(jīng)平息了將近一個月,還需要那么多人幫忙嗎?
朝廷自然會用上述的疑問回復(fù)桓溫,當然措辭不是很強烈,還頗有褒獎的意思,主要還是想桓溫把圍城的部隊撤掉,再這么圍下去,吃紅燒肉的該改成白米飯了,吃白米飯的只怕要去吃糠了。
可是桓溫的軍隊就是不撤,天天在城外搞軍事演習(xí),震天價的喊聲,搞得老百姓難以安居。可桓溫也不進城,天天這么耗著,大家真不知道他要干什么。
其實桓溫確實是來奪權(quán)的,他自己可以不當皇帝,但他要警告司馬曜,沒有桓溫,誰當皇帝也不安穩(wěn),桓溫是在實行恐嚇政策。還有一個原因,桓溫走到半道上得了不治之癥,以至于他無法正確指揮部隊的行動,所以30萬軍隊天天在城外呆著。兩大惡人 耗著,耗著,一下就耗掉了幾個月,城里的百姓也餓死無數(shù),城外的部隊也軍心渙散,大家都希望這場冷戰(zhàn)能盡早結(jié)束。
消耗戰(zhàn),未必拼的是實力,有時候年齡優(yōu)勢也能幫上大忙。司馬曜才10歲,也沒得什么病,也不是營養(yǎng)不良,看來不會立刻就死;而桓溫就不同了,七老八十了,還得了絕癥,還在冰天雪地里耗著,就這樣耗死了。
桓溫死后,雖然兒子桓玄接替了桓溫的位置,但所有的將士都不愿意耗下去了,桓玄只好向朝廷表明態(tài)度:“我爸是忠心的,我也是忠心的,之所以在京城外不走,就是害怕哪個人又跳出來造反,現(xiàn)在事態(tài)好像控制住了,我也該撤兵了,但你們得答應(yīng)我如下條件:一……二……三……四……”
就這樣,桓玄成了大司馬,掌管天下軍權(quán),他成了繼父親之后,又一個權(quán)臣,又一個惡人。
10歲的司馬曜雖然不懂政治,不懂經(jīng)濟,也不懂軍事,但他知道一個道理———平衡,天下的大權(quán)不能只掌握在一個大臣手上,非得有兩三個人制衡才行。
于是司馬道子隆重登場,司馬道子是司馬曜同父異母的弟弟,并不是一個好人,準確來講,他是一個壞透頂?shù)娜?。從小開始,司馬道子就吃喝嫖賭樣樣都干,一個月不犯一次王法,手就癢癢,所以他早早就被晉簡文帝打發(fā)到瑯琊,眼不見、心不煩。
這時候,司馬道子被司馬曜召回來,還被委任為驃騎大將軍,顯而易見是針對桓玄的。司馬道子不愧惡人這個稱號,一到京城就重用王國寶、趙牙、茹千秋等*佞小人,動用巨資,營造園林,賣官鬻爵,橫行霸道。
就這樣,朝廷被兩大惡人把持著,可是這并沒有什么不好,惡人還需惡人磨,兩個惡人斗來斗去,司馬曜這個皇帝就安全了。皇帝之死安全之后的司馬曜干什么去了呢?答曰:繁殖人口并快樂著、酩酊大醉并快樂著。
司馬曜對女色和美酒的嗜好,在歷史上也是小有名氣的,反正他什么也不懂,反正朝局也被兩大惡人把持著,司馬曜干脆混在后宮不出來了,兩個大惡人看見皇帝如此荒淫,也不理會他,專心搞派別斗爭去了。
其實,專門混在后宮也是挺危險的,朝廷有奪權(quán)之爭,后宮有奪寵之爭,司馬曜低估了后宮女人的能力,也高估了后宮女人的胸襟。
與司馬曜混得最熟的是一個張貴人,級別雖然不高,但憑長相、身材和酒量,后宮是沒有人敢惹她的。估計張貴人還是挺有氣質(zhì)的,快到30歲了,還是挺討司馬曜歡喜的。
公元396年9月的一天,酒癮上來了的司馬曜又想起了張貴人,于是他找來張貴人陪他喝酒。碰巧這一天張貴人身體不舒服,酒量大減,司馬曜還沒喝到興頭,張貴人就開始嘔吐了,酒桌上的人一般都有點變態(tài),看見別人醉得越厲害,越是要逼別人喝酒,司馬曜死咬著張貴人不放,一直逼她喝。
張貴人實在受不了了,于是堅決拒絕再喝,司馬曜仍不罷休,“我是皇帝,天下所有人都得聽我的話,我讓你喝酒,你不喝,你就是抗旨,抗旨可是大罪?!?br>張貴人這邊也不服軟:“我就是不喝,看你能把我怎么著?!?br>司馬曜冷笑一聲說:“明天你就30歲生日了,也該到冷宮去涼快一下,后宮有的是美女,我隨便挑一個都比你強?!?br>開玩笑是當不得真的,特別是喝醉之后的玩笑更是當不得真??蓮堎F人還是把司馬曜的話銘記在心,她真以為過了今天,就沒了明天,她要跟司馬曜同歸于盡。
可是張貴人并沒有膽量親自謀殺司馬曜,她找了個槍手,就是貼身丫鬟,一般來說,這樣的丫鬟是非常愿意為主人赴湯蹈火的。可是這個丫鬟膽太小,弒君的事情也不敢做,但在張貴人的威脅之下,還是去干了。
這段謀殺過程也特別有意思。
看見司馬曜醉臥不醒,丫鬟想用被子把他捂死,捂了半天沒捂死,于是覺得自己力量不夠大,到外面搬了塊大石頭,壓在被子上,終于把司馬曜捂死了。
奇怪的地方有好幾處:
一是在丫鬟搬石頭的那陣子,司馬曜身上只有一床被子,而這時他也被捂了很久,也有掙扎動作,怎么連條被子都掙扎不開?
二是丫鬟沒有力氣捂死司馬曜,怎么會有力氣搬石頭?就算她搬的石頭不大,但這樣也捂不死司馬曜。
三是丫鬟為什么不采用毒藥、利刃等更直接的方式謀殺司馬曜,反而采取這樣麻煩的謀殺方式?完全是自己跟自己過不去。
總之,司馬曜就這樣在他34歲那年丟了性命,造就了天下一大丑聞。正史記載,張貴人指使丫鬟殺死司馬曜之后,就逃出了皇宮,天曉得是怎么逃出去的。
見皇帝死了,桓玄和司馬道子終于廝殺起來,之后皇權(quán)幾度易手,桓玄和司馬道子也死在政治斗爭當中,沒有司馬曜做平衡點,這天下還真的會亂起來。
東晉十六國時期這段歷史雖然是中國古代史上最黑暗的一面,但是這段歷史比之三國時期也是同樣很精彩。因為這時期也是名將輩出:有那“聞雞起舞”、“中流擊楫”的祖逖,也有那“東山再起”謝安,還有那“金戈鐵馬,氣吞萬里如虎”的劉裕劉寄奴。
但是有一個人在歷史上和曹操一樣褒貶不一,他就是桓溫。他說出的那句“縱不能流芳千古,也要遺臭萬年”可以看出他也是一個不安分的野心家。當然他雖然有野心可他也有很強的能力,他和志大才疏的庾氏兄弟不同,也和一心只想偏安江南的王導(dǎo)也不盡相同?;笢刂髡茤|晉期間,也是東晉北伐最多的時候,他一滅成漢,三伐中原??墒墙藴绯蓾h之后,桓溫便開始走下坡路了,三次北伐除了第二次之外都沒有什么大的作為。
;第一次北伐,陶侃平定了蘇峻的叛亂以后,東晉王朝暫時獲得了安定的局面。這時候,北邊卻亂了起來。
后趙國主石虎(石勒兒子)死了以后桓溫簡介,內(nèi)部發(fā)生大亂,后趙大將冉閔稱帝桓溫簡介,建立了魏國,歷史上稱為冉魏;鮮卑族貴族慕容皝(音huǎng)建立的前燕又滅了冉魏。公元352年,氏族貴族苻健也乘機占領(lǐng)了關(guān)中,建立了前秦。
后趙滅亡的時候,東晉的將軍桓溫向晉穆帝(東晉的第五個皇帝)上書,要求帶兵北伐。桓溫是個很有軍事才能的人,他在當荊州刺史的時候,曾經(jīng)進兵蜀地,滅掉了成漢,給東晉王朝立了大功。
但是東晉王朝內(nèi)部矛盾很大。晉穆帝表面上提升了桓溫的職位,實際上又猜忌他?;笢匾蟊狈?,晉穆帝沒有同意,卻另派了一個殷浩帶兵北伐。殷浩是個只有虛名、沒有軍事才能的文人。他出兵到洛陽,被羌族人打得大敗,死傷了一萬多人馬,連糧草武器也丟光了?;笢赜稚狭说雷嗾?,要求朝廷把殷浩撤職辦罪。晉穆帝沒辦法,只好把殷浩撤了職,同意桓溫帶兵北伐。
公元354年,桓溫統(tǒng)率晉軍四萬,從江陵出發(fā),分兵三路,進攻長安。前秦國主苻健派兵五萬在峣關(guān)抵抗,被晉軍打得落花流水。苻健只好帶了六千名老弱殘兵,逃回長安,挖了深溝堅守?;笢貏倮M軍,到了灞上。長安附近的郡縣官員紛紛向晉軍投降。桓溫發(fā)出告示,要百姓安居樂業(yè)。百姓歡天喜地,都牽了牛,備了酒,到軍營慰勞。
自從西晉滅亡以后,北方百姓受盡混戰(zhàn)的痛苦。他們看到桓溫的晉軍,都高興地流著眼淚說:“想不到今天還能夠重新見到晉軍?!被笢伛v兵灞上,想等關(guān)中麥子熟了的時候,派兵士搶收麥子,補充軍糧??绍藿∫矃柡?,他料到桓溫的打算,就把沒有成熟的麥子全部割光,叫桓溫收不到一粒麥子。
桓溫的軍糧斷了,呆不下去,只好退兵回來。但是這次北伐畢竟打了一個大勝仗,晉穆帝把他提升為征討大都督。
以后,桓溫又進行了兩次北伐。最后一次,進攻前燕,一直打到枋頭(今河南??h西南),后來,因為被前燕切斷糧道,遭到失敗?;笢亻L期掌握東晉的軍事大權(quán),野心越來越大。有一次,他自言自語地說:“男子漢如果不能流芳百世,也應(yīng)當遺臭萬年?!?/p>
有個心腹官員知道他的野心,向他獻計,說要提高自己的威信,就先得學(xué)西漢霍光的辦法,把現(xiàn)在的皇帝廢了,自己另立一個皇帝。那時候,晉穆帝已經(jīng)死去。在位的皇帝是晉廢帝司馬奕(音yì)?;笢貛П浇?,把司馬奕廢了,另立一個司馬昱(音yù)當皇帝,這就是晉簡文帝?;笢禺斄嗽紫?,帶兵駐在姑孰(今安徽當涂)。
過了兩年,晉簡文帝病重,留下遺詔由太子司馬曜繼承皇位。這就是晉孝武帝?;笢乇緛硪詾楹單牡蹠鸦饰蛔尳o他,聽到這個消息十分失望,就帶兵進了建康?;笢氐竭_建康那天,隨身帶的將士,都是全副盔甲,手里拿著明晃晃的武器。朝廷官員到路邊去迎接時,看到這個情景,嚇得變了臉色。
桓溫請兩個最有名望的士族大臣王坦之、謝安到他官邸去會見,王、謝兩人早已聽說桓溫事前在客廳的背后埋伏一批武士,想殺掉他們。所以,王坦之到了相府,渾身出冷汗,連衣服都濕透了。謝安卻十分鎮(zhèn)靜。進了廳堂坐定之后,他對桓溫說:“我聽說自古以來,講道義的大將,總是把兵馬放在邊境去防備外兵入侵。桓公為什么卻把兵士藏在壁后呢?”
桓溫聽了,也有點不好意思,說:“我也是不能不防備點兒?!闭f著,就命令左右把后面埋伏好的兵撤去。
桓溫看到建康的士族中反對他的勢力還不小,不敢輕易動手。不久,就病死了。桓溫死后,謝安擔任了宰相,桓溫的弟弟桓沖擔任荊州刺史,兩人同心協(xié)力輔佐晉孝武帝,東晉王朝出現(xiàn)了團結(jié)的氣氛。
桓溫的北伐,也夾雜著一些個人的動機,用他自己的話來說,就是"欲先立功河朔,還受九錫"。他把北伐作為個人集中權(quán)力的手段。于是,東晉政府便以褚衰、殷浩的北伐來抵制他。這也是影響他北伐取得成就的原因之一。 桓溫的失敗,既有彼時紛亂的局勢作祟,亦有戰(zhàn)略戰(zhàn)術(shù)的失誤導(dǎo)致,其個人性格上的不足也不容小覷,時勢、運氣、機遇、對手等導(dǎo)致北伐失敗的因素摻雜其中,原因較復(fù)雜,很難一概而論。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lishitanjiu/29766.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luò),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下一篇: 宋末三杰是誰他們生前都有什么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