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大發(fā)明”這個詞相信對于每個中國人來說都不會太陌生,指南針、造紙術、火藥、印刷術,這是咱們中國古代幾千年文明歷史評選出來對后世影響最為深遠的發(fā)明,它們是古代中國人智慧的結晶,不過可千萬別認為咱們中國古代也僅有這4項發(fā)明,還有很多類似于瓷器、絲綢、鉄犁、耬車等,中國人對人類文明的貢獻是功不可沒的。但如果某天有人告訴你,其實咱們只有三大發(fā)明,你會感到意外嗎?這事就和離咱們不遠的一個小國有關,他們認為四大發(fā)明中的印刷術的發(fā)明專利應該歸他們所有,然而他們給出的理由卻有點兒經(jīng)不起推敲,甚至很可笑。
不賣關子,這個小國就是位于朝鮮半島的韓國,其實說實話,韓國人似乎從來就沒真正的整明白過本國的歷史,想一出是一出,那段歷史或哪個人物是正面的,就往本國史書上搬,說是虛榮心作祟,實際上是一種自卑的體現(xiàn),但是這次他們聲稱中國古代印刷術這專利應該屬于他們可還真是有史料為證的,只不過有點略顯牽強,不過咱們接著看吧。很多人也許不知道,我們的印刷術發(fā)明其實分為兩種,一種叫雕版印刷術,另一種是活字印刷術,這兩者有何區(qū)別呢?嚴格來說,活字印刷術是要更高級,更實用的。
雕版印刷術:它的發(fā)明要追溯到公元868年之前,因為最早的雕版印刷術產(chǎn)物就是《金剛經(jīng)》,所以其發(fā)明,只會比這個時間更早。何為雕版呢?顧名思義,就是將文字或者是圖案雕刻在木板上,只需要將墨水涂抹在木板上,再將紙蓋上去就能夠印出相應的文字或者圖像,它的缺點是一塊雕版是定死的,如果不是長期適用的內(nèi)容,基本上用一次就廢了。
活字印刷術:北宋畢昇發(fā)明這種印刷術基本上就可以取代了雕版印刷術的存在,相比雕版印刷術來看,它要更加的靈活實用,因為它的每個字都是能夠活動的,用泥燒制的,這樣就能夠通過重新排列組合達到自己想要的效果,而且長期適用,所以可以將它當成雕版印刷術的升級版本,但奇怪的是活字印刷術似乎并沒有被普及,反而雕版印刷術被運用得很多,原因就是古代公開印刷的書籍并不多,一般人也用不到印刷術,所以活字印刷術以當時的眼光來看,是有些超前了,所以也沒有太多的實物流傳至今,我們僅能夠在《夢溪筆談》中了解其相關的內(nèi)容,也正是因為如此,韓國人有了可乘之機。
韓國人試圖用一本書來奪走活字印刷術的專利,此書名為《白云和尚抄錄佛祖直指心體要節(jié)》,于21世紀初于清州被發(fā)現(xiàn),據(jù)悉,此書印刷于公元1377年,算起來當時中國處于明朝的統(tǒng)治,如此看來,即便這書由韓國印刷,那也是晚于宋朝的,那活字印刷由他們發(fā)明顯然是不成立的,不過他們卻選擇劍走偏鋒,偷換一個概念不就行了嗎?他們說這是金屬活字,和咱們中國的泥制活字是不一樣的,更何況我們的確拿不出活字印刷的書本,所以他們便可以說真正的活字印刷乃是他們發(fā)明的。我們就如同啞巴吃黃連一般,因為確實沒證據(jù),奇葩的是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也承認他們的這一說法,但并沒有說印刷術由韓國發(fā)明,因為金屬活字印刷只能算活字印刷的一個分支,況且在它之前還有個調(diào)版印刷不是嗎?
想要徹底奪走印刷術的專利,那就是繼續(xù)編啊!怎么才能把雕版印刷術的專利也搶了呢?韓國專家可以說是煞費苦心,他們找到一本名為《陀羅尼經(jīng)咒》的雕版印刷產(chǎn)物,此前咱們說過,我國發(fā)現(xiàn)最早的雕版印刷產(chǎn)物《金剛經(jīng)》是于公元868年印刷而成的,那這《陀羅尼經(jīng)咒》只要早于這個時間似乎就對我們很不利了,然而它的確是要早于我們的,因為它被發(fā)現(xiàn)于一座寺廟,而這寺廟是于公元751年建成的,這一點讓韓國人欣喜若狂,于是他們便開始“名正言順”的向外宣傳印刷術是由韓國發(fā)明的,并且還開展了各種紀念活動,急著想讓全世界知道印刷術是他們的發(fā)明。
然而,會這樣認為的也僅僅只是韓國人了,不僅是咱們中國學者,就連西方學者也并不認可他們的這一說法,因為他們邏輯存在一個嚴重的漏洞,那就是這本經(jīng)書雖然埋在韓國的寺廟中,但是并不能說明這就是韓國人自己印刷的!要知道唐朝時期,朝鮮半島的國家就是咱們的附屬國,如果有經(jīng)書被傳到了韓國那也非常正常的事情不是嗎?西方學者也對這種推斷表示贊同,不過咱們也沒有確鑿的證據(jù)去證明這一點,可韓國人單方面宣稱這是印刷術是由他們發(fā)明,這就有點兒可笑了。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lishitanjiu/29768.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上一篇: 宋末三杰是誰他們生前都有什么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