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到朱元璋,大家都會想到什么呢?下面小編為各位介紹一下此人的歷史故事。
明太祖朱元璋是窮苦人出身,年輕時受過官府的氣,所以對貪官非常的痛恨。
他當(dāng)皇帝后,對自己的臣僚要求非常苛刻,要求他們當(dāng)好父母官,為老百姓做事。
如果有官員不勤政愛民,即使有很小的貪腐行為,也會遭受嚴(yán)厲的懲罰,而一旦貪污數(shù)量超過60兩白銀,則直接處死。
對于罪大惡極的貪官,朱元璋還發(fā)明了一種“剝皮萱草”的辦法。即將貪官斬殺以后,把皮剝掉,里頭填上草,警示后人。
朱元璋當(dāng)了30多年的皇帝,官員因貪污而被殺頭的,高達(dá)15余萬人。
據(jù)傳,每次有京官外派,他們來向皇帝拜別時,朱元璋都會將他們帶到皇宮的一口水井旁,諄諄教導(dǎo)這些外派官員:“你們出去做官,如果奉公守法,就像守著一口井,井水雖不滿,但可養(yǎng)活一家老小。可是如果有了貪欲,就如同從外面取水往井里灌,滿了就要加高井臺,一旦臺破水溢,那烏紗帽就不保了?!?/p>
有了皇帝的這些警示,許多官員到任所后,都要在官衙院落中的水井邊立一塊石碑,上刻一個醒目的“警”字。
有了這個警示牌,許多官員都能做到警鐘長鳴,恪守例律,廉潔為官。
常州郡守許度來到江南水鄉(xiāng)赴任,他最得意的一口就是太湖白魚了。
一天,許度審理了一樁漁民狀告漁霸欺行霸市、橫行鄉(xiāng)里的官司。在辦案過程中許度秉公執(zhí)法,嚴(yán)懲了為非作歹好幾年的漁霸,為漁民們伸張的正義。
漁民們好多年沒見到敢于如此為百姓說話的好官了,處于感激之情,他們特意來到許府,送上幾條又大又肥的太湖白魚。
誰知看到這么鮮美的大白魚,許度在喉結(jié)里暗自咽著唾沫,卻堅決的拒絕了。
這一下讓漁民感到很意外,他們不解的問道:“我們聽說大人很喜歡吃太湖白魚,所以就特意挑了幾條。是不是我們的禮物太輕了?”
許度說:“這不是幾條魚的事,我若收下此魚,就是受賄。我可能因此被革職查辦,你若是真心想感謝我,還不如教我織網(wǎng)捕魚的技能,這樣我就能自己打魚了。”
聽了許度的話,漁民理解了他的苦心,也為他的清廉而感動,就欣然答應(yīng)了許度的要求,開始教他織網(wǎng)捕魚的技能。
那許度并不是書呆子,憑著自己的聰明勁,沒幾天工夫就完全學(xué)會了打魚撒網(wǎng)的一套技能。
從此后許度每當(dāng)辦完公事的閑暇,就獨(dú)自駕船到太湖上撒網(wǎng)捕魚,就這樣,他家隔三差五都能吃到太湖白魚了。
那些受到懲處的漁霸自然不甘心,他們私下串聯(lián)起來,托人給京城的一位言官捎去一封誣告信,告許度貪污、受賄,天天在家里吃太湖白魚。
言官接到狀子,必然要秉公辦事,彈劾了許度。
對于言官的彈劾,朱元璋記在了心里。沒過多少時日,朱元璋到江南巡訪,特意駐蹕常州。
皇上御駕親臨,當(dāng)臣子的自然不敢怠慢。
但許度知道,招待皇上,可不是那么好伺候的。招待的豐盛了,經(jīng)濟(jì)上負(fù)擔(dān)不起;可要是太寒酸了,一個“大不敬”的罪名馬上就落到頭上了。
思前想后,最后決定擺一桌全魚宴來招待皇上。
等陪皇上來到餐廳,朱元璋看著那一大桌子的全魚宴,心說“言官的彈劾果然不假!”
于是立刻沉了臉來,一拍桌子:“大膽許度,你可知罪嗎?”
許度知道朱元璋經(jīng)常是喜怒無常,對待下屬官員十分苛刻,這次不知是什么地方又觸動了逆鱗,嚇得篩糠似的回答道:“圣駕親躬,微臣多有慢待,請圣上恕罪?!?/p>
朱元璋一看許度在那里裝糊涂,更加來氣了,斥責(zé)道:“你還想狡辯。這些年你到底貪了多少銀子?以你的俸祿怎么能買得起這么多的太湖白魚呢!”
“原來如此!”許度聽了此話,心倒放寬了,不緊不慌的答道:“冤枉啊皇上,這些魚不是花錢買的,是臣親自進(jìn)太湖打來的?!?/p>
“你一個堂堂的朝廷四品命官,能親自駕船去湖里打魚?”朱元璋反諷到。
許度說:“皇上圣明,如若不信,請親自前往一觀?!?/p>
朱元璋心說,看樣子你是不見棺材不落淚。于是點(diǎn)頭同意了許度的請求。
只見許度駕駛一條小漁船駛進(jìn)了太湖,開始熟練地張網(wǎng)捕魚,不一會就捕到幾條大白魚。
看到許度那勞作的身影,朱元璋不由得不信了。
回到駐地后,朱元璋龍顏大悅,在酒足飯飽之后,賞賜許度百兩白銀。
回到京城后,朱元璋又把許度樹立成廉潔奉公的典型,把他拒魚受漁的事跡大肆宣傳,使得各地州府官員以許度為榜樣紛紛效仿,出現(xiàn)了一大批精于農(nóng)耕、種植、養(yǎng)殖的兩棲官員。
朱元璋問楊憲汪廣陽和胡惟庸這三個人當(dāng)宰相怎么樣,劉伯溫說這三個人都不行,朱元璋就生氣了,前后讓這三個人都做了一遍宰相,可惜最后都死的比較慘。 之后皇帝又問他胡惟庸如何?他先是夸人一頓,又再次給否決了。最后皇帝說那就只有你了,這是劉伯溫回答說,雖然我的才能可以勝任,但是我嫉惡如仇,所以皇上還是按照自己的心意來吧。
就是這個惡字讓他把朱元璋給得罪了,皇帝一向偏愛李善長,而他的這個惡,就指的是李善長,這不是在說朱元璋識人不清嗎?也是在此之后朱元璋對他的態(tài)度再也不如從前了。
擴(kuò)展資料 后來朱元璋稱帝,在此過程中少不了劉伯溫為他出謀劃策,立下的功勞更是多得不可數(shù),也因此他登基之后對劉伯溫也很是善待,而與此同時,李善長發(fā)展的也非常好。雖然說他們二人都是開國的功臣,但若是論起討皇帝歡心的本領(lǐng),他卻比劉伯溫要強(qiáng)很多,也因此他的升遷要快過劉伯溫。
洪武八年(1375年),劉基雖然不良于行,仍然和所有在京官員一樣,參加元旦的早朝,隨后在奉天殿做了一首《乙卯歲早朝》,這雖屬于歌功頌德的應(yīng)酬文字,但詩中仍可以看見劉基的心情。據(jù)說正月中旬,宋濂的門人劉剛來到劉基的住處,商請劉伯溫將宋濂一百多卷的作品,擇取精華部分編輯成書,以便誦讀,也請劉基為新書寫一篇序文。他毫不猶豫地答應(yīng)了。
他的意思就是沒有我的旨意,你怎么就能進(jìn)來呢,你是不是刺客,想刺殺我。
他的上位十分艱辛,他生怕有人想要謀奪他的皇位,于是對身邊的人和事都持有懷疑。朱元璋是個勤政的皇帝,有一次他在深夜處理公務(wù),一位宮女為了照顧他的身體就端了一碗熱粥送進(jìn)來,但是朱元璋頭也沒抬就對手下人說:拖出去斬了。
都以為黃帝好,其實(shí)這個皇帝真不好做,有生命的危險,雖然他們高高在上掌握著天下所有人的性命,同樣也高處不勝寒,皇家親情淡薄,上一秒兄友弟恭說不定下一秒就兵戎相見。
在一系列多疑的皇帝中,朱元璋都算是名列前茅的,他在位的時候,幫助他建國的開國功臣就沒有幾個有好下場。下面就來說一下朱元璋深夜處理公事,宮女送來一碗熱粥,朱元璋頭也不抬:斬了。
朱元璋小時候當(dāng)過放牛娃,還曾經(jīng)做過和尚,吃過許多苦。幸好他生逢亂世,遂聚集了一幫兄弟揭竿而起建立了明朝。但是當(dāng)上皇帝之后,他也沒安定下心,而是把屠刀對準(zhǔn)了那些和他建功立業(yè)的好兄弟,尋了各種罪名將他們處死,完全踐行了“寧殺錯不放過”。
朱元璋多疑到了誰要是背后說他就處死,將一些說他過去的人通通處死。即使不是直接說,而是沾邊了也會被處死。有個大臣曾稱贊朱元璋是“光天下之圣人”,結(jié)果朱元璋認(rèn)為他是在諷刺自己以前當(dāng)過和尚,是個光頭,于是就將這個大臣滿門抄斬了。
估計這個宮女覺得自己應(yīng)該死的很冤枉吧,畢竟她沒有做錯什么,而且他也是關(guān)心朱元璋,尋思皇上晚上餓了,送點(diǎn)東西吃吧。
其實(shí)朱元璋吃飯吃出頭發(fā)廚子是冤枉的,因?yàn)閺N子是個光頭,根本沒有頭發(fā),沒有辦法掉落頭發(fā)到飯里。這事情其實(shí)也是一個比較搞笑的事情,最后是一個烏龍。
眾所周知,明代的開國元君朱元璋,他的脾氣是出了名的不好。雖然歲數(shù)已經(jīng)很大了,但是脾氣依然暴躁,動不動就損人,動不動就罵人,動不動還想打人。所以服侍他的人們也比較戰(zhàn)戰(zhàn)兢兢,不知道哪天朱元璋又開心了,又不開心了。在大家這么小心翼翼的服侍中,有一天,朱元璋還是爆發(fā)了,因?yàn)樗诓死锩娉缘搅艘桓^發(fā)。
當(dāng)時朱元璋和自己的皇后馬皇后一起用膳,吃了中途突然發(fā)現(xiàn)碗里的飯中有一根頭發(fā),于是勃然大怒。他氣急敗壞的說要審問廚子,于是將廚子召喚前來。廚子聽完朱元璋的話之后表示很委屈。于是廚師摘下了自己的帽子,跟朱元璋說,皇上我是一個禿子呀,我沒有頭發(fā),這頭發(fā)不是我的。這時朱元璋也表示很無奈,那不是廚子的還能是誰的?
這時突然馬皇后在旁邊說,皇上,你摸一下自己的胡子,看一看是否是您的胡子脫落到了碗中呢?朱元璋順手一摸自己的胡子,果然有好幾根又脫落到手中了。把掉下來的胡子和碗中的毛發(fā)進(jìn)行比對,朱元璋這時才哈哈大笑,原來是自己的胡子掉落碗中了。幸好廚師是個禿子,不然恐怕罪名難以逃脫。
飛鳥盡,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也是這一源頭,大明朝的明太祖朱元璋也是將這段話表現(xiàn)得惟妙惟肖。他一開始打江山的那時候,有很多的好哥們追隨前后,明太祖朱元璋那個時候也跟許多人稱兄道弟,不分上下。唯有自打他做了皇帝以后,就感覺他是沒有人能比的君王,而跟隨他的那些弟兄們都變成屬下。
朱元璋對那些當(dāng)初和他出生入死的弟兄們,心里的念頭只有一個,是否會功高震主,是否會哪一天反了自己呢。于是明太祖朱元璋就開始了他的殺伐大業(yè)。
他先是將那些人都邀請到皇宮里面用餐,隨后在開席的那時候,最先被端上的兩道菜分別是大白菜和豆腐。說白了顏色一清一白,明太祖朱元璋是想讓臣子們清清白白。唯有對那些武將而言,許多人是不能夠正確理解在其中含義的,而且對許多人而言,感覺那些菜也配不上許多人,于是就沒有一個人拿起筷子。
明太祖朱元璋看了以后大怒,唯有他沒有在臉上表現(xiàn)出來。緊接著又吩咐宮女端上了另外三道菜,分別是燕窩,兔肉和狗肉。那些人一看,菜色這么好,于是就開始埋頭大吃。
在其中唯有劉伯溫見到那些菜以后,精神為之一震,冷汗直流,隨后他至始至終就沒有在吃過了一絲菜肴。用餐途中,大將徐達(dá)問劉伯溫為何不吃菜呢,是否是身體不適。劉伯溫就細(xì)聲的跟他敘述了韓信的事兒,此刻徐達(dá)才反應(yīng)過來,原來明太祖朱元璋是要?dú)㈤_國功臣了。之后局勢的發(fā)展應(yīng)了劉伯溫的猜測,將當(dāng)初助他走上皇帝的開國功臣?xì)⒘藗€精光。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lishitanjiu/29825.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hù)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shí)真實(shí)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luò),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biāo)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shí),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