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編知道讀者都很感興趣陸抗的故事,今天給大家?guī)砹讼嚓P內(nèi)容,和大家一起分享。
公元263年,曹魏滅了蜀漢,兩年后司馬炎代魏自立,改國號 “晉”,史稱西晉,孫吳成為魏蜀吳三國中,最后一個幸存政權。西晉建立后,占有廣大北方及巴蜀地區(qū),統(tǒng)治區(qū)域遼闊,政治穩(wěn)定,軍事力量強大,大有統(tǒng)一全國之勢。公元272年,西晉八萬大軍大舉進攻孫吳,實力弱小的孫吳陷入岌岌可危的境地,生死存亡之際,陸抗臨危受命,成為支撐起國家的棟梁。面對強敵進攻,陸抗做好防備的架勢,率三萬軍隊與西晉八萬大軍展開大戰(zhàn)。
陸抗,字幼節(jié),東吳丞相陸遜次子,赤烏八年(245年),陸抗之父陸遜因?qū)O權猜忌,憤恚致卒,陸抗襲父爵為江陵侯,為建武校尉。陸抗葬父,還都謝恩時,在孫權面前為父辯白,消除了孫權對陸遜的憤恨并得領其父眾五千人屯守柴桑。孫權死后,陸抗為奮威將軍,之后權臣諸葛恪被誅殺,陸抗因抗擊曹魏有功而升任鎮(zhèn)軍將軍,鎮(zhèn)守西陵。吳主孫皓即位后,荒淫殘暴,胡作非為,陸抗雖遠駐西陵,但是聽說朝政混亂,深為憂慮,曾多次上書勸告,皆不聽。公元263年,曹魏滅了蜀漢,兩年后司馬炎代魏自立,改國號 “晉”,孫吳成為魏蜀吳三國中,最后一個幸存政權。面對嚴峻的形勢,吳主孫皓非但不勵精圖治以功固東吳,反而沉溺酒色,專于殺戮,變得昏庸暴虐。即位不久就接連誅殺迎立有功的丞相濮陽興、侍中張布等人,又大殺宗室子弟以鞏固帝位,另一方面,又大行封賞以拉攏臣子,將施績、丁奉升為左、右大司馬,陸抗升任鎮(zhèn)軍大將軍,領益州牧。
公元272年,吳國西陵守將步闡降晉,吳將陸抗率軍三萬討伐步闡,西晉朝廷派楊肇、羊祜等率軍八萬援救步闡,晉吳西陵之戰(zhàn)拉開序幕。此戰(zhàn)之中,陸抗指揮若定,先打破晉軍分進合擊之勢,并用次要兵力牽制晉軍主力,又以主力圍城打援,終于擊敗晉軍攻克西陵,并將步闡與同謀夷三族,擊退了由名將羊祜率領的五萬大軍,圍殲晉將楊肇的三萬援軍。此戰(zhàn)減緩了西晉滅吳的步伐,這時吳國國勢雖已衰退,但仍有一定的實力,加之有名將陸抗在側(cè),西晉于是對吳軍采取懷柔政策,一時晉、吳兩國和睦相處,相安無事。但這樣的好局面并沒有持續(xù)多久,吳主孫皓在西陵之戰(zhàn)后更加志得意滿,還屢次北伐晉朝,窮兵黷武之舉很快耗盡孫吳國力。鳳皇二年(273年),孫皓任命陸抗為大司馬,憂于國事的陸抗上陳“急務十七條'勸勉吳主以國事為重,遠小人,罷征伐,以積蓄國力,靜待時機。書上,皆不聽。
鳳凰三年(274年)七月,陸抗病重,陳西陵利害,勸施仁治,重守西陵,以應急變,吳主孫皓皆不納。同年秋,陸抗病逝,時年僅四十八歲。陸抗死后,吳國再無良將,而此時的晉朝加緊了伐吳之戰(zhàn)的準備,在巴蜀大造戰(zhàn)船訓練水軍,并整頓兵甲以圖一舉而滅吳。而吳主孫皓此時卻沉迷于國內(nèi)的種種祥瑞之中,并多次派遣使節(jié),刻石為銘,回應祥兆。僅僅六年之后的天紀四年(280年)五月,西晉王濬所率的舟師沿江而下抵達石頭城下,孫皓自知大勢已去,開城投降,東吳遂亡。
三國時期涌現(xiàn)出來了非常多的名將,他們在不同的時期,不同的國家,很多人的名字一直都流傳后世。不過很多人所知道的名將,大部分都是前期的名將了,在三國后期雖然也有不少名將,但是他們的名氣顯然還是沒有之前的更高的,知道的人也并不多。其中,姜維作為蜀漢后期的名將,他的知名度還是很高的,那在曹魏和東吳,后期的名將又有哪些人呢?曹魏和東吳兩國在后期都有哪些很有名的名將,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陸抗(226年-274年),字幼節(jié),吳郡吳縣(今江蘇蘇州)人。三國時期吳國名將,吳國丞相陸遜次子,長沙桓王孫策外孫。
陸抗襲父爵為江陵侯,為建武校尉,領其父眾五千人。后遷立節(jié)中郎將、鎮(zhèn)軍將軍等。孫皓為帝,任鎮(zhèn)軍大將軍、都督西陵、信陵、夷道、樂鄉(xiāng)、公安諸軍事,駐樂鄉(xiāng)(今湖北江陵西南)。吳鳳凰元年(272年),擊退晉將羊祜進攻,并攻殺叛將西陵督步闡。后拜大司馬、荊州牧,卒于官,終年49歲。與陸遜皆是吳國的中流砥柱,并稱“遜抗”,被譽為吳國最后的名將。
鐘會(225年-264年3月3日),字士季,潁川長社(今河南長葛)人。三國時期魏國軍事家、書法家,太傅鐘繇幼子、青州刺史鐘毓之弟。
出身潁川鐘氏,才華橫溢,精通玄學。弱冠入仕,歷任要職。深得魏帝和群臣賞識。隨從司馬師征討毌丘儉,典知機密。獻策于司馬昭,粉碎曹髦的奪權企圖。隨軍平定諸葛誕叛亂,屢出奇謀,時人比之為張良。累拜司隸校尉,插手朝廷大小事務及官員任免。
景元年間,力挺司馬昭伐蜀計劃,拜鎮(zhèn)西將軍、假節(jié)、都督關中諸軍事,主持伐蜀事宜。景元四年(263年),魏滅蜀之戰(zhàn)中,配合鄧艾分兵進取,最終滅亡蜀漢。拜司徒,封縣侯。功成之后,萌生不臣之心,勾結(jié)蜀將姜維,圖謀據(jù)蜀自立,打壓太尉鄧艾。景元五年(264年)正月,以郭太后遺命之名,矯詔討伐司馬昭,為部將胡烈所害,死于亂軍,時年四十歲。
鐘會精通文賦和玄學,著有《魏鐘司徒集》。工于書法,唐朝張懷瓘在《書斷》評其為“妙品”,僅次于“神品”。
鄧艾(約197年-264年),字士載,義陽棘陽(今河南新野)人。三國時期魏國杰出的軍事家、將領。其人文武全才,深諳兵法,對內(nèi)政也頗有建樹。本名鄧范,后因與同鄉(xiāng)人同名而改名。鄧艾多年在曹魏西邊戰(zhàn)線防備蜀漢姜維。
公元263年他與鐘會分別率軍攻打蜀漢,最后他率先進入成都,使得蜀漢滅亡。后因遭到鐘會的污蔑和陷害,被司馬昭猜忌而被收押,最后與其子鄧忠一起被衛(wèi)瓘派遣的武將田續(xù)所殺害。泰始九年(273年),鄧艾被平反昭雪。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lishitanjiu/29833.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