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壁之戰(zhàn)中,若關羽真想在華容道斬殺曹操,他能做到嗎?今天小編就為大家詳細解讀一下。
《三國演義》是我國有名的四大名著之一,在《三國演義》中的主基調(diào)就是尊劉抑曹,像我們平時所看到的各種文章,對曹操的評價都是奸詐,而劉備則是忠厚待人。所以潛意識里面就把曹操認定是三國的反面角色,而劉備則是正面。但是盡管如此,在魏蜀吳三家之中,劉備的實力是最弱的,笑到最后的也是曹操那邊的司馬懿。
赤壁之戰(zhàn)是三國時期非常有名的一次戰(zhàn)役了,而在那一次戰(zhàn)役中曹操慘敗,帶來的大部分精兵被殺,而且那次戰(zhàn)役正好是關羽為主將,各方面都占優(yōu)勢。曹操也敗走華容道,為何關羽追殺曹操沒有成功呢?因為曹操的老奸巨猾,陰險狡詐,特別是他曾經(jīng)的那句,“寧可我負天下人,勿叫天下人負我”更是被世人所詬病。所以說三國時期恨曹操的人數(shù)不勝數(shù),自然想置曹操于死地的人也是數(shù)不勝數(shù)。
首先關羽對著曹操是有一定的情分的,一開始關羽落敗的時候被曹操所俘,曹操原本就是惜才之人,所以并沒有對他施以懲罰,反而好酒好菜,美女奉上,為的就是讓關羽能夠全心全意和他做事。但是曹操和劉備是結拜兄弟,這份情誼他肯定是放不下的,所以他婉拒了曹操,但是曹操招待他的這份恩情他一直記在心里。
所以在這次追殺曹操的過程中,關羽才沒有下狠手。另一個原因還是回歸到曹操的陰險狡詐上來,曹操的計謀可以說是讓人防不勝防,雖然這次戰(zhàn)敗,但也不保證他在逃跑的過程中又想出了什么鬼點子,到時候只會讓追兵吃不了兜著走。另外,關羽帶著追兵占優(yōu)勢,有500騎兵,而曹操只有300,看人數(shù)方面似乎關羽要占優(yōu)勢。
但是曹操那300兵里面,曹操的五位強將領都在里面,像是徐晃等,他們的實力不說以一敵百,以一當十可以做到了,如果激怒了他們,戰(zhàn)斗力說不定會更上一層樓。到時候只會落得一個兩敗俱傷的局面,這就顯得有點沒必要了。再者有一句古話說得好,窮寇莫追,就像兔子急了會咬人一般,如果把曹操和他身邊的幾員大將逼急了,到時候吃虧的還不知道是哪一邊。所以綜上所述,關羽想在華容道斬殺曹操,相對來說是有一定難度的。
叛亂。這個叛亂就很復雜,天下大亂,百姓生靈涂炭,曹操所掌控的軍隊群龍無首,會引起一陣騷亂。當時中原和北方看上去是已經(jīng)被曹操掃蕩了,但是有個很致命的問題,就是兵力不足。曹操把大部分的兵力都帶走了,包括投降不久的河北兵。這樣有個問題,西涼絕對會亂,提早打入長安,逼近許昌,這是第一路。北方異族肯定會入侵,這種占便宜的機會是不會錯過的,這是第二路。孫權肯定會馬不停蹄的先打開合肥這個北上的通道,但是頂多打到徐州就停了,兵力不足是江東最大的問題,但是這樣也進入了中原。
這是第三路。劉備應該會受到很大的壓力,因為沒有北方的威脅,孫權一定會收荊州,而且當時的荊州是空虛的。劉備作為三方勢力中最薄弱的環(huán)節(jié),不但會遭到曹氏家族的追殺報復還會打破三足鼎立的局面,得不償失。雖然曹軍肯定會留下人保護襄陽一線,但是總是感覺士氣不振,多半守不住。劉備當時肯定打不過孫權,有沒有入蜀的本錢,只能改成附屬給孫權了,那么劉備肯定也會北上,這是第四路。劉璋和張魯互相牽制,倒是沒什么機會。
中原地區(qū)的和平會更遠。會有更多的戰(zhàn)爭,所以關羽的做法是正確的。
曹操一死,北方一定大亂(原因:曹丕才20歲沒能力接班,況且那時的曹操還沒有封公封王啊,要知道當時天下還是向漢的,曹家的命運可謂全部維系在曹操一人身上啊。韓遂馬超必然會趁火打劫,荊州勢力必然蠢蠢欲動,河北新附也會很有想法,更不用說烏丸等少數(shù)民族的動向了。),東吳肯定趁勢而起,天下將為東吳所得。 不過我認為這看法是不大靠的住的。北方大亂,真是劉備可以亂中取勢的良機。孫權不是孫策,沒有那股銳氣,雖然孫權肯定大舉擴張,但是絕做不到一舉定北方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lishitanjiu/29861.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轉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