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為大家?guī)砹艘黄P于慈禧的文章,歡迎閱讀哦~
晚清落后挨打的時代里,“慈禧專權”的這段歷史,堪稱中國封建政治史上的奇景象:從“辛酉政變”起,這位“老太后”就坐上了大清權力的巔峰,接下來的四十七年里,大清朝挨打不斷,割地賠款一撥接一撥,還一度被人端了京城??赡呐率芰诉@么多“洋罪”,簽完不平等條約的慈禧,依然還是繼續(xù)呼風喚雨。一幕幕恥辱景象,也叫多少讀史者看得憋屈:都把國家糟成這樣了,怎么這老太后,就是沒人“動得了”?
若論這其中的原因,后人常津津樂道的,是她圓熟的“權謀”風格,特別是對恭親王奕的“打個巴掌揉三揉”,叫這位勞苦功高的能臣服服帖帖,主動退出權力中心。但如果只靠這些“權謀手段”,慈禧至多也就獨霸個后宮,眼前那“百年未有變局”,幾天都撐不下來。
所以,比起那么多槽點來,說到慈禧“權力沒人能動搖”這事兒,也必須先說她一條優(yōu)點:慈禧,確實是晚清最后半個世紀里,一位極有眼光胸襟的政治家。
行事手段時常狠辣的慈禧,“胸襟”究竟如何?可以先看樁“辛酉政變”后的小事。當時的慈禧,剛剛處決了死對頭肅順。可先前肅順整頓科考案,處死了營私舞弊的大學士柏葰,于是肅順前腳剛上刑場,柏葰的家屬后腳就托御史喊冤,想逮這個機會翻案。但恨肅順入骨的慈禧,卻是大筆一揮:“柏葰不能為無罪?!庇彩窃谶@大事兒上,還了“老仇人”肅順清白。
曾國藩的愛子,曾以卓越口才手腕力挽狂瀾,逼著沙俄吐出伊犁的杰出外交家曾紀澤,也在其《曾紀澤日記》里,還原了“老妖婆”慈禧的另一面:當時三十六歲的曾紀澤,奉命出使英法等國,行前在養(yǎng)心殿覲見慈禧太后。一番談話里,深感“洋務運動”太難的曾紀澤,借機大倒苦水,哀嘆“難處在外國人不講理,中國人不明事勢?!贝褥采钣懈杏|地接了一句:“可不是么,我們此仇何能一日忘記,但是要慢慢自強起來……斷非殺一人、燒一屋就算報了仇的?!?/p>
單看這一句話,再比比那些滿懷“電線桿是吸管”“日斯巴尼亞是日本”“跑火車會破壞風水”“學英語導致干旱”等荒唐認識的晚清“頑固派”們,就知慈禧的認識,確實高出不少。
甚至比起洋務運動時代,那些忙活著“買船”“買炮”的“洋務運動骨干”們,慈禧的眼光,有時也看得更遠。典型就是“平遠艦事件”。1885年,一些痛感馬尾海戰(zhàn)慘敗的有識之士們,提出了“自造鐵甲艦”的新主張。誰知奏折剛送上去,就被“頑固派”和“洋務派”們“團結一致”,一道罵了個狗血淋頭。
特別是在此時“洋務運動”領軍人物李鴻章看來:大清有的是錢,洋人有的是貨,軍艦這玩意花錢多工期長,想要軍艦砸錢買就行,自造鐵甲艦簡直是“閩廠學生之蠱惑”,于是李鴻章苦口婆心,勸慈禧“勿任虛擲帑金”。
可就是這么個在他看來“不靠譜”的事兒,慈禧卻看得更遠一些。于是在慈禧的力排眾議下,福建船政局終于獲得了資金。四年之后,一艘由福建船政局自行制造的國產(chǎn)鐵甲艦,終于下水成功。這就是那艘編入北洋水師,并在甲午海戰(zhàn)里大顯身手的鐵血戰(zhàn)艦:平遠號。
而比這一艘軍艦更深遠的意義是:雖然這艘戰(zhàn)艦,并未換來甲午戰(zhàn)爭的勝利,但完成這個重大突破的福建船政局,成為了近代中國軍工業(yè)的“火種”。雖然庚子國難后,福建船政局也如諸多晚清近代工業(yè)一樣,遭到了“斷血”的困境。但其技術與產(chǎn)業(yè)能力,到底艱難保留了下來,并在民國年間轉產(chǎn)成功,成了中國近現(xiàn)代航空業(yè)的“搖籃”。這深遠意義,不吹不黑說,真有慈禧的一份“功勞”。
單看上面這幾樁事,慈禧確實稱得上晚清統(tǒng)治階層內(nèi)部,一位少見的明白人。那既然如此“明白”,為何還把國家治成這樣?因為她所有的“明白”,都是建立在她的私欲之上。
身為晚清實際最高統(tǒng)治者,慈禧的“私欲”有多可怕?看看甲午戰(zhàn)爭就明白,雖說“挪用北洋水師軍費”等事兒,扣在慈禧頭上有些冤枉,但絲毫不冤枉的是:慈禧“萬壽慶典”的開銷里,確實包括了“邊防經(jīng)費”和“鐵路經(jīng)費”。這些大戰(zhàn)在即時絕不能省的錢,就這么在吹吹打打里糟蹋了。甚至甲午戰(zhàn)爭“宣戰(zhàn)”當天,慈禧還在命人強行挪用戶部軍費,前線十萬火急的八月十五日,大清皇宮里的慶典,依然熱熱鬧鬧……
這場對面日本人賭上全部家當狠打的“國運之戰(zhàn)”,在當時慈禧眼里,分量一度還不及自家“萬壽慶典”。仗打成最后那個熊樣,也是絲毫不奇怪。
而甲午戰(zhàn)敗五年后的“庚子國難”,更折射了慈禧極度自私的嘴臉。在北京淪陷前撒腿“西狩”的她,雖說一路受了不少苦,但只要稍微穩(wěn)定下來,就立刻不停搜刮。比如她逃亡山西時,一路就騷擾地方。僅在一個山西聞喜縣,就被勒索了二十萬兩白銀。其他的地方州縣,也恨不得地皮刮盡。宣化知縣因為地方太窮,實在備不起慈禧的“伙食”,竟自盡身亡。
官員都被逼到這地步,老百姓當然更難。而且當時的陜西山西各省,正發(fā)生空前旱災,本就盼著賑濟,慈禧往這里一跑,賑濟是泡湯了,還得勒緊褲腰帶供應她。待到《庚子條約》簽了字,慈禧也動身回京,結果僅她從西北帶的財物,就裝了三千輛車子。就算“庚子國難”,也攔不住她享受。
而對這享受水平,當時的慈禧,還特“謙虛”,以她給岑春煊的話說“今可謂省用”。國家都水深火熱了,她還覺得自己節(jié)儉。
身邊的官員,當然也跟著“沾光”。慈禧狼狽西逃時,身邊跟隨她的太監(jiān)官員,每人每天都拿津貼。像跟在身邊的親王貝勒,每天就能享受三十兩白銀的津貼。于是“從官漸集”。而后站穩(wěn)了腳跟,太后要享受,官員們當然要敲金分肥,慈禧隨行的太監(jiān)兵丁,也沿途肆意侵擾。官員們也巧立名目,大肆勒索地方,這一趟逃難,各個賺得盆滿缽滿。效忠慈禧?大家都是一根繩上的螞蚱,那是必須的。
如此私欲,就算看事情再“明白”,又有何用?慈禧治下的晚清王朝,她固然充當了頂梁柱角色,可是這上行下效的腐朽,已讓晚清從頭爛到腳。她倒是順順利利掌了四十八年大權,卻也把這大清,徹底糟到不可救藥的境地。終于在她去世四年后,淹沒在辛亥革命的憤怒烈火里。
看懂了慈禧的優(yōu)點與槽點,也就看懂了晚清,這個落后挨打的時代,恥辱背后的多少教訓!
清朝晚期,慈禧雖然沒有稱帝,但是卻掌握了實權,垂簾聽政四十多年,稱為了晚清的實際統(tǒng)治者。她在朝堂的地位也是無人可以撼動的。那么,當時朝中還有那么多的大臣,還有傀儡皇帝在位,為什么沒有一個人能站出來反對慈禧的專權呢?其實這和慈禧的個人能力分不開,和古代皇權的統(tǒng)治地位也是分不開的。
一、慈禧太后的個人能力比較強。慈禧太后的能力是很強大的,不僅表現(xiàn)在爭寵的方面,也表現(xiàn)在政治的方面。慈禧太后能憑借自己的能力可以和慈安太后一起垂簾聽政,但是慈安太后并沒有慈禧這么高的文化素養(yǎng)和政治能力,所以最終權利就漸漸的由二人平分變成了慈禧一人獨攬。而且,在這之后的政治斗爭之中,慈禧也積攢了很多的政治經(jīng)驗。
二、慈禧太后代表的是皇權。清朝的中央集權是非常嚴重的,也是一個皇權比較強大的朝代。受他們早期八旗制度的影響,當時是沒有力量可以和皇權抗衡的。就算是軍機處和內(nèi)閣,也是協(xié)同皇權處理事務的地方,相當于皇權的秘書,根本沒有什么實權。所以沒有人能反對皇權,慈禧才能這么穩(wěn)穩(wěn)把持朝政四十余年。
三、皇帝不敢反對慈禧。大臣不能反對皇權也就算了?;实弁瑯右彩遣桓曳磳Υ褥蟮?。同治皇帝是慈禧的兒子,小時候就被慈禧灌輸了聽從長輩的思想,在慈禧的高壓管教下,同治根本不會從根本上反對慈禧的專權。而光緒皇帝,本身就是一個傀儡皇帝,有名無實,更是沒有對抗慈禧太后的資本,自然也是不敢反對慈禧的專權的。雖然發(fā)生了戊戌政變,但是光緒也被囚禁了起來。
歷史是任人打扮的小姑娘。
這句話用在慈禧身上是比較明顯。慈禧是一個什么人呢?是什么樣的智慧,使她從一個普通大清后宮的秀女,成長到執(zhí)掌大清國運的老佛爺。
縱觀慈禧的一生,作為男權社會封建社會的女性,能從鐵桶一般的男權等級世界里,脫穎而出,統(tǒng)治大清王朝47年,慈禧確實是有著非常的過人之處。
歷史上的慈禧,究竟有什么樣的過人之處?
慈禧過人之處一:善于拉攏人,為自己所用,并把握時機。
咸豐二年(1852年)五月初九,葉赫那拉氏(慈禧)進宮,隨咸豐皇帝居住在圓明園。
進宮后的慈禧,積極拉攏皇帝身邊的貼心太監(jiān)安德海,她了解到咸豐皇帝喜歡蘭花,于是她在自己的寢宮布置了很多蘭花,使自己的臥室蘭香充溢。
她又通過安德海,了解咸豐帝的動向,最終成功把皇帝吸引到自己身邊,并得以受寵。咸豐帝很喜歡葉赫那拉氏,賜葉赫娜拉氏?蘭貴人?。
咸豐四年,葉赫那拉氏晉封懿嬪,咸豐六年,葉赫那拉氏生出咸豐帝唯一的皇子載淳,也就是后來的同治帝,葉赫那拉氏也因此晉封為懿妃。第二年咸豐七年,葉赫那拉氏晉封為懿貴妃。
葉赫那拉氏從一個普通的后宮秀女,最終成為咸豐帝寵愛的懿貴妃的過程,充分展現(xiàn)了慈禧的才智。
此時正值第二次鴉片戰(zhàn)爭,外有英法聯(lián)軍入侵,內(nèi)有風起云涌的太平天國農(nóng)民起義。內(nèi)憂外患,體弱多病的咸豐帝心力憔悴,葉赫那拉氏冰雪聰明,常在咸豐帝批閱奏章提出自己的建議,深得咸豐帝信任,葉赫那拉氏,因此逐漸走入大清權力中心。
慈禧過人之處二:善于示弱和偽裝
清宮對女人干政有著嚴格的限制,慈禧作為一個女人,要打破大清所謂的祖宗之法,困難重重。
咸豐帝去世時,特地留下八個顧命大臣輔政,就是防止大清權力旁落到他人。葉赫那拉氏家族和愛新覺羅世家族,在歷史上是仇人。咸豐帝對身后事的安排,就有限制慈禧權力的因素在里面。
慈禧在咸豐帝在世時,就極善偽裝,她在咸豐面前,知書達禮,溫婉和善,后來在皇后慈安面前,也是如此。在咸豐帝身故后,大清權力,被顧命八大臣掌控,帝、后兩黨,有被架空的趨勢。
慈禧擺出一幅孤兒寡母的樣子,柔弱無助的樣子,獲得很多朝臣和皇族同情和認可。
慈禧超出之處就是生下了一個兒子,這個兒子就是后來的同治皇帝。
即便如此,皇后是鈕鈷祿氏,也就是民間說的東太后慈安。
古代以東為大,慈禧是西太后,地位和位置,要比東太后低。
慈禧走上權力巔峰的過程中,她的善于偽裝,工于心計,幫助了慈禧很大的忙。
慈禧得到了慈安的支持。
后來慈禧聯(lián)合無心機的慈安和不得志的恭親王奕欣,鏟除了八名顧命大臣。這次權力登頂之作,慈禧已展示出高超的,玩弄權術的技巧。
慈禧的過人之處三:善于平衡各方矛盾,利用各方矛盾,平衡各方勢力
咸豐帝駕崩之后,1861年,葉赫那拉與鈕鈷祿氏兩宮并立,被稱圣母皇太后,尊號慈禧,但此時的大清權力實際掌握在同治帝的顧明八大臣肅順等手里。
咸豐在病逝前,授予慈安的?御賞?印,授予載淳(慈禧兒子同治帝)?同道堂?印,
顧命八大臣和恭親王奕欣,兩宮皇太后均有矛盾。
慈禧巧妙利用了八大臣和帝黨奕欣之間的矛盾,說服孝貞慈安太后,利用發(fā)動?辛酉政變?, 除掉阻礙自己的咸豐帝顧命八大臣,自此踏入權力巔峰。
四年后的1865年,慈禧又借機(甲申易樞)鏟除了扶持自己登入權力巔峰,當時已經(jīng)是大清議政王奕欣。
雖然后期奕欣又被慈禧多次啟用,但是彼時的奕欣,已經(jīng)完全變成慈禧的忠實跟隨,不是對慈禧權力有威脅的帝黨。
善于平衡,在慈禧的一生的權力爭斗的過程中,幾乎隨處都有這種痕跡。
慈禧之前的滿清,對漢人官員很防范。慈禧執(zhí)掌大清以后,她發(fā)掘并任命漢人官員,利用漢人集團,平衡滿清王公貴族之間的關系;她利用義和團,也利用洋人,忽用忽打,究其一生可以看出,慈禧都在利用和平衡各方勢力、
慈溪臨終前兩年,就是1906年,為平衡國內(nèi)日益高漲的變革情緒,慈禧居然布宣布預備立憲。這次是她主動宣布的。
而在慈禧去世的1908年,她更是驚世駭俗的頒布了《欽定憲法大綱》,決定仿效德國和日本皇族,實現(xiàn)立憲。
這其實是慈禧,用在民權和君權之中的平衡,挽救風雨飄搖的大清王朝。但這一切隨著慈禧的去世變成泡影。
但立憲過程中,民權的影響,卻已經(jīng)種入國民心中。
數(shù)千年封建王朝走向共和,說到底,也有慈禧一部分的原因在里面。
慈禧的過人之處四:打破成見,用人靈活,不拘一格。
慈禧一生,經(jīng)歷過五次戰(zhàn)亂。她在熱河行宮,陪伺咸豐帝時,恰逢英法聯(lián)軍攻勢正酣。慈禧是堅決主戰(zhàn)的主要人物之一。
滿清是一個封閉性很強的朝代,對漢人之防,堪比家賊。不僅如此,滿清的剃發(fā)易服和文字獄,都展現(xiàn)了這個王朝骨子里的強力和野蠻。
慈禧從鏟除滿人的八大臣開始,似乎走向了另一條道路。她開始重用漢人官員,她發(fā)掘重用的漢人官員有曾國藩,左宗棠,李鴻章,袁世凱。慈禧又力排保守的滿清貴族眾議,重用洋務派,發(fā)展近代的工業(yè),商業(yè),教育。
洋務運動是在被人詬病的慈禧支持下,才轟轟烈烈展開的。洋務運動期間,清朝居然出現(xiàn)了暫時的一個發(fā)展時期,被稱為同治中興。
對光緒皇帝力主的戊戌變法,慈禧最初也是支持的。公車上書以后,慈禧對康有為和梁啟超這些被滿清舊權貴恨的要死的維新人物,也是默許和支持。
但慈禧對維新變法有個底線,就是她所謂的?祖宗之法?不能變,也就是大清皇族的權利不能變。按現(xiàn)在的說法,就是不能改變政體,這是慈禧的底線。至于其他,經(jīng)濟,科學,教育,甚至軍隊,都可以變法。
康有為的維新派,卻提出了仿照前朝開懋勤殿的做法,搞一個類似議員性質(zhì)的機構,并且還要邀請洋人參與,將所有變法的政策決策,進行商議后,然后就可以執(zhí)行。
這是西方議會的翻版,對慈禧來說,就等于架空了她和她背后的大清王朝。這在當時,是慈禧萬萬不能接受的。
康有為提出這個建議的時候,慈禧沒有回答,神色大異。
光緒帝和康有為等,卻對慈禧的態(tài)度感覺到一種危險。譚嗣同,康有為等這些人為了能使變法能進行下去,于是密謀推翻慈禧。
他們選擇了新軍的漢人統(tǒng)領袁世凱,作為自己依靠的武裝力量,策劃圍住頤和園,迫使慈禧交出權力。
結果卻是,被善于投機的袁世凱搞發(fā)給了慈禧。慈禧聞訊大怒,采取斷然措施,殺掉譚嗣同戊戌變法六君子,軟禁光緒帝,康有為梁啟超逃走,戊戌變法主要人物,就此瓦解。
從某種意義上說,慈禧痛下狠手,也是迫不得已的自保。如果光緒帝和康梁循序漸進,未必不能取得慈禧支持。
老年的慈禧,也是個新潮人物,她拍照片,聽留聲機,坐火車,搞得很是引領科技和時尚潮流。
慈禧的過人之處五在于審時度勢,擇機善變
進入18世紀的大清王朝,已逐步開始與世界近代國家接軌,這在前面那些清帝,是不可想象的。這里面有被列強堅船利炮武力打出來的因素,也有清政府內(nèi)部的因素。
數(shù)次戰(zhàn)爭失敗,以慈禧為首的清政府,開始反思。開啟洋務運動,操辦北洋水師,就在這個時期展開。
甲午戰(zhàn)爭失敗后,又經(jīng)歷了戊戌變法,對慈禧而言,她執(zhí)掌的大清,已經(jīng)是風雨飄搖。
但慈禧就是慈禧,現(xiàn)在看下慈禧的舉措:
1901年,慈禧下旨停止武舉考試,仿效國外新式軍隊籌建武備學堂(軍校);隨后慈禧下令裁撤舊軍隊,開始大規(guī)模編練新軍,并在各地新軍的編練所;1903年,慈禧設立商部,提倡關辦工商企業(yè),并頒布獎勵措施;
此外慈禧廢除女子纏足興辦女學,廢除滿漢不能通婚的禁令, 頒布吸食和種植鴉片等。
最讓人震驚的是,1908年慈禧自己首次提出君主立憲制,并提出一個時間表。
在時間表里,慈禧做了這樣安排:1909年設立省咨議局選舉;1910年設立政院。1917年設立國會,從而實現(xiàn)日本英國式的君主憲政。
兜兜轉轉,慈禧竟然成了維新變法的實際策動者和執(zhí)行者。
但慈禧在頒布的這一年因病去世,從慈禧這些措施上,可以看到,這些措施都是在為清政府續(xù)命,如果施行,很可能達到慈禧的目的。
慈禧終其一生,都在維持她那個在現(xiàn)代思維沖擊下,已經(jīng)風雨飄搖的大清王朝。
從維護他自己階層家族利益的角度上看,她在以一己之力,勉力維持;但從中華民族的角度上去看,慈禧卻帶來了巨大的損害,并嚴重阻礙了中華民族的歷史進步。
正是由于她對權力的貪婪,引發(fā)了整個華夏民族的災難,才使得她曾做過的那些有意義的政績,顯得微小而不足道。
歷史車輪滾滾,誰螳臂擋車,必定成為罪人。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lishitanjiu/29865.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轉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下一篇: 隋唐三大槍神是誰第一名你肯定猜不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