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唐朝永貞革新很感興趣的小伙伴們,小編帶來詳細的文章供大家參考。
縱觀將近三百年的大唐王朝,前期經(jīng)歷了唐太宗的“貞觀之治”、武則天的“貞觀遺風”和唐玄宗的“開元盛世”后,政治軍事上空前強大,經(jīng)濟文化上高度繁榮,社會發(fā)展就達到了頂峰。然而中后期,一場安史之亂讓唐王朝差點滅亡,打破了曾經(jīng)欣欣向榮的景象,從此開始由盛轉(zhuǎn)衰。
唐中后期的皇帝多是昏庸無能之輩,但也有個別皇帝試圖在朝臣的輔助下革新除弊,再次復(fù)興大唐王朝。唐順宗時期的“永貞革新”就是一次最重要的政治改革,這次改革讓唐王朝看到了再次中興的曙光,卻不知為何突然以失敗而遺憾收場。
唐順宗李誦是唐德宗之子,在李誦還是東宮太子時,就深刻認識到唐朝政治的黑暗混亂,以及自安史之亂以來一直存在的宦官專政、藩鎮(zhèn)割據(jù)、朋黨之爭這三大積弊。李誦即位為唐順宗后,得了中風之病的他雖然不能言語,但還是堅決重用王叔文、劉禹錫、柳宗元等人籌劃改革事宜,發(fā)起改革運動。因為這次革新是在永貞年間發(fā)起的,所以史稱“永貞革新”。
王叔文等人圍繞著“宦官專政、藩鎮(zhèn)割據(jù)、朋黨之爭”這三大積弊,進行了一系列相應(yīng)的改革:
一、罷宮市、五坊使。經(jīng)營宮市和充任五坊使的宦官經(jīng)常打著為皇家采辦的旗號,搶掠訛詐,魚肉百姓。
二、取消進奉。節(jié)度使和貪官污吏們通過進奉錢物,討好皇帝,同時也借機搜刮民脂民膏,百姓苦不堪言。
三、打擊貪官。王叔文當政后,先罷免了貪污斂財?shù)霓D(zhuǎn)運鹽鐵使,又嚴懲了京兆尹李實。
四、打擊宦官勢力。首先裁減宮中閑雜人等,然后逐步從宦官手中奪回禁軍兵權(quán),削弱他們的勢力。
五、抑制藩鎮(zhèn)。改革制定了逐步削弱地方藩鎮(zhèn)勢力,加強中央集權(quán)的多項措施。
從這些改革的措施來看,革新派對于革新所要針對的弊病是認識清晰的,在新政施行之后的短短幾個月,也收到了一些很好的效果,得到了百姓的稱贊和擁護。那么,這樣一場可能會大有作為的改革運動為何突然就失敗收場了呢?
首先的失敗原因是改革所面臨的阻力非常大。革新主要針對的是勢力強大頑固的宦官和藩鎮(zhèn)武裝,而朝廷內(nèi)外的實權(quán)基本上都掌握在他們手里,那些改革文人的最大支持者就是皇帝,也但當時皇權(quán)基礎(chǔ)薄弱,唐順宗也沒有辦法給他們更多實際的支持。可以說,改革雙方的實力是不能相提并論的。
還有一個原因是唐順宗身體羸弱。在改革剛剛開始一百多天,正是生死存亡的關(guān)鍵時刻,革新派的最大支持者唐順宗卻突然中風嚴重,不能繼續(xù)執(zhí)掌朝政了。
還有一個重要的原因是太子李純仇視革新,致使改革無法長久進行。唐順宗病重后,被宦官一手安排成為太子的李純,又在宦官的擁立下繼位,即為唐憲宗,而唐順宗在退位后不久就被宦官們害死。唐憲宗早就對自己父親的革新非常不滿,一直仇視那些革新的官員,在即位后,就將他們紛紛貶黜,并廢除了一系列改革新政,永貞革新運動就這樣草草地收場了。
縱觀歷史上多次失敗的重大改革,雖然失敗的原因是多種多樣的,但有一個最重要的共同原因,就是后繼者為了自己的利益,不論是非功過,將前任者的一切行為全盤否定,導致改革中途夭折,無以為繼。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lishitanjiu/29908.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luò),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