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演義》中,劉備將自己手下的武將封了個“五虎上將”,分別是關(guān)羽、張飛、馬超、黃忠、趙云五人,但在真實歷史上,劉備只封了“四虎上將”,趙云是作者羅貫中加上去的。如果按照真實歷史對劉備手下的武將來進行排名,前五位也輪不到趙云,反而要加上魏延。
魏延此人,是個有勇有謀的武將,但性格難以服管。在諸葛亮死后,他在和楊儀的爭斗中落敗,最終以“反賊”的名義被馬岱所殺,也因此在小說中,羅貫中老先生將他的性格缺陷塑造成“天生反骨”。但在真實歷史中,他比馬超更適合當(dāng)五虎將,實力比肩關(guān)羽,力壓趙云張飛。
趙云在《三國演義》中巔峰時刻莫過于七進七出長坂坡,突破上萬曹軍救出幼主劉禪,就武功水平而言,他的實力在三國時期算得上是一線水準,但劉備也僅僅因此只給他封了近身侍衛(wèi)的官職。而魏延和黃忠,在長沙郡一戰(zhàn)后,共同投奔劉備。
漢中一戰(zhàn),蜀漢拿下了戰(zhàn)場的主動權(quán),黃忠因為在這一戰(zhàn)役中斬殺掉夏侯淵,而被劉備封為“五虎上將”。漢中則作為蜀漢自對抗曹魏以來,除荊州外,拿下的另一個軍事重地。荊州由關(guān)羽駐守,蜀漢所有人都以為劉備會將漢中交到自己的結(jié)義兄弟張飛手里。但出人意料的是,劉備不僅封魏延為鎮(zhèn)遠將軍,還讓他兼任漢中太守,在劉備眼里,魏延和關(guān)羽一樣,不僅是將才,更是帥才。劉備雖然在運籌帷幄上比不過諸葛亮,但在知人善用方面,卻遠超諸葛亮。魏延作為漢中的最高指揮官,掌握軍政大權(quán),在他管理下的漢中,直到諸葛亮北伐前,都沒有出現(xiàn)任何紕漏。
比起行軍途中被自己部下所殺的張飛而言,魏延的能力非同一般。雖然在《三國演義》中,死在魏延手里的曹魏將士是一些并不出名的將士,但在真實歷史中,能文能武,既能上戰(zhàn)場,又能指揮作戰(zhàn)的將領(lǐng)并不多見。尤其是魏延在北伐中提出偷襲洛陽的大膽建議雖然沒有被采用,但足以說明他是懂兵法,會指揮作戰(zhàn)之人。這樣一位人才,最終卻因為個人的性格缺陷,在諸葛亮死后被殺害,若是他活著,蜀漢也不至于軍中出現(xiàn)青黃不接的情形。
五虎上將,指漢末三國時期,跟隨劉備建立蜀漢的五位將軍。分別為關(guān)羽、張飛、趙云、馬超、黃忠。陳壽最早作《三國志》時,將五人并列合為一傳,但還并未提出五虎上將的概念,而后經(jīng)過漫長的歷史演變,這五人被塑造成五虎將,并在文學(xué)作品、歷史書籍、個人作品集都有不同程度的記錄,在民間更是以藝術(shù)的形式被廣為流傳。對于蜀漢五虎上將來說,關(guān)羽、張飛、趙云早在劉備初期就開始跟隨了。就馬超來說,雖然跟隨劉備的時間相對較晚,但是,馬超原先是割據(jù)一方的諸侯,甚至不輸于漢室后裔的劉備。
而就黃忠來說,則是赤壁之戰(zhàn)后才跟隨劉備的。建安十四年(208年),劉備與孫權(quán)組成聯(lián)軍大敗曹操軍,曹操北歸。一年后,劉備趁機占領(lǐng)荊州,率領(lǐng)趙云等南征長沙四郡。黃忠跟隨韓玄向劉備投降。值得注意的是,因為史料記載的匱乏,目前無法確定魏延跟隨劉備的時間。不過,按照《三國演義》的說法,魏延差不多是和黃忠同時期加入劉備一方的。那么,問題來了,魏延和黃忠同時歸降劉備,為何魏延不是蜀漢五虎上將呢?
一
首先,黃忠(?-220年),字漢升(一作?漢叔?),南陽郡(今河南省南陽市)人。三國時期蜀漢名將。初平三年(192年),荊州刺史劉表出任荊州牧。黃忠被劉表任命為中郎將,隨從其侄劉磐駐軍長沙攸縣(今湖南省攸縣)。在東漢末年,黃忠原本是荊州牧劉表的部下。建安十三年(208年),曹操揮師南下,劉表病死。曹操降下荊州后,以黃忠代理裨將軍,仍然在長沙郡仕官,歸長沙太守韓玄統(tǒng)屬。在荊州牧劉表病逝后,黃忠名義上成為曹操的部下。不久之后,在赤壁之戰(zhàn)中,劉備與孫權(quán)組成聯(lián)軍大敗曹操軍,曹操北歸。
到了公元209年,劉備趁機占領(lǐng)荊州,率領(lǐng)趙云等南征長沙四郡。黃忠跟隨韓玄向劉備投降。與此相對應(yīng)的是,雖然魏延跟隨劉備的具體時間,沒有明確的史料記載。但是,魏延(?-234年),字文長,義陽平氏(今河南省桐柏縣)人。作為荊州人士,魏延在公元211年才嶄露頭角,跟隨劉備進入益州。所以,魏延歸降劉備的時間,應(yīng)該和黃忠比較接近,也即都在赤壁之戰(zhàn)后。不過,最終黃忠成為五虎上將之一,而就魏延來說,則不是蜀漢五虎上將。對此,在筆者看來,之所以出現(xiàn)這一情況,主要還是在蜀漢建立的過程中,黃忠立下了更加顯赫的戰(zhàn)功。
二
建安十六年(211年),劉備經(jīng)益州牧劉璋部下法正作向?qū)ВM駐葭萌關(guān)(今四川省廣元市),黃忠隨軍行進。值得注意的是,此時的魏延,則是以部曲的身份跟隨劉備進入益州。換而言之,當(dāng)時的魏延,還不是能夠獨當(dāng)一面的將領(lǐng)。黃忠與卓膺率兵自葭萌關(guān)向成都進兵。劉備先引兵到關(guān)中,后與黃忠軍隊會合。黃忠在戰(zhàn)斗中,常沖鋒陷陣,勇毅冠絕三軍,一路攻到涪城。劉璋派遣部將劉璝、冷苞、張任、鄧賢等前來阻擋,都被擊敗。黃忠追隨劉備進攻綿竹,綿竹守將李嚴、費詩等先后投降。
分類: 文化/藝術(shù) >> 歷史話題
問題描述:
魏延也恨厲害啊,為什么不可以封六虎將算上魏延啊
解析:
其實關(guān)羽說的話可以作為參考答案。
關(guān)羽說“五虎將”中,張飛是他弟弟(又是勇悍絕倫)自然入選;趙云勇冠三軍,與三兄弟情同手足,也可入選;馬超名門之后,號稱呂布第二,入選不出意料;只有黃忠出身低微,又是個“老卒”,本不該入選的——關(guān)羽就忘了自己當(dāng)初也就是個賣綠豆的,和黃忠大戰(zhàn)長沙的時候也沒有能夠拿下黃忠,而且黃忠還為報恩饒了他一命,黃忠已老,尚且斬殺夏侯淵,如果黃忠正當(dāng)壯年,嘿嘿.......
至于魏延,出身太低——在東漢魏晉時期,家世是很重要的,這就是為什么劉備死活要自稱是“中山靖王之后、孝景皇帝玄孫”了。而且魏延殺了他當(dāng)時的主子韓玄——居其地而弒其主,這是很讓人不齒的。再加上魏延雖然很出色,畢竟當(dāng)時沒有什么太響亮的名氣,蜀國當(dāng)時的猛將不少,魏延就相形見絀了。
再者,我個人覺得五虎將還是比六虎將上口,嘿嘿!
歷史上根本就沒有五虎上將這個說法,只有四員大將分別是關(guān)羽,張飛,馬超,黃忠。趙云是后來被《三國志》作者陳壽拉進去湊數(shù)的,是個雜號將軍。至于說為什么封了前四員大將,我想原因大概如下吧:
關(guān)羽,劉備的兄弟,萬夫不當(dāng)?shù)拿蛯?br>張飛,劉備的兄弟,萬夫不當(dāng)?shù)拿蛯?br>封這兩個人代表,劉備不會忘記從早期開始就追隨他的人
馬超,在游牧民族中很有名聲,又是名門之后,又是投降之將
封馬超代表,劉備會重用投降之人,同時也是為了威懾游牧民族
黃忠,荊襄老將,漢中之戰(zhàn)中又斬了三國名將夏侯淵
封黃忠代表劉備想拉攏新的貴族集團,同時有功必賞,不是用人唯親。
從這四員大將的名單上不難看出劉備用心良苦的政治和軍事考量,但這些考量被民間傳說強行加進來的趙云給掩蓋了。
至于,為什么不封魏延,主要是因為封上面那四員大將時,魏延還沒有可以與此相稱的功勞和出身。但這不代表劉備不中用魏延,此后,劉備破格提拔魏延做了漢中太守,這個位子當(dāng)時很多人都以為會是張飛的。而魏延也確實回報了劉備,為他在曹操幾十萬大軍面前守住了漢中。至于說后來,魏延的謀反,本來就是一件子虛烏有的事,現(xiàn)在基本上大家都認為這是魏延和諸葛亮,楊儀之間的個人矛盾,根本不足以用來說事。
魏延實在是被諸葛亮、楊儀和羅貫中給糟蹋的。魏延根本沒有反,反的人恰恰是楊儀。
諸葛亮遺計給楊儀,命令大軍撤退,卻不通知魏延所部,然后楊儀就誣指魏延造反,而魏延看見自己莫名其妙被拋棄了,又與楊儀素有罅隙,認為楊儀趁諸葛亮死了奪取了軍權(quán),于是也上表說楊儀造反。
馬岱殺了魏延父子后,和楊儀一起因為戡亂有功而得到獎勵,但是楊儀并沒有成為諸葛亮繼承人,后來他寫信給蔣琬抱怨說,當(dāng)初如果率軍投降魏國,早就是官至九卿的人物了。蔣琬把這封信交給了劉禪,于是才真相大白的。可憐蜀國自毀長城,本來就沒大將了,還殺了魏延。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lishitanjiu/29981.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luò),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