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個開國皇帝,不管他的出身如何,他們能夠獲得最終的勝利,都離不開一些能人的幫助,而朱元璋便是這樣的一個人。他原本只是一個農(nóng)民的兒子,家中甚至因為貧困而餓死了很多人。為了生存,朱元璋還當過和尚和乞丐,誰也不曾想過,這樣的一個人,最終會成為國家最尊貴的皇帝。朱元璋的手下有不少的猛將,接下來就和小編看看朱元璋手下四大猛將都有哪些人?
四、常遇春
常遇春作戰(zhàn)能力非常強悍,是朱元璋手下的第一號大將。他性格陰沉果斷,對手下士兵非常好。常遇春非常的傲氣,他時常說,帶著十萬人,就能橫行天下,誰也擋不住他。常遇春在這些人當中打起仗來可以說是最勇猛的一個了,在戰(zhàn)場上經(jīng)常的大開殺戒,為了認自己的大軍順利通過,一人沖殺到了敵營中為自己的手下開路,最后使得大軍順利通過??墒浅S龃旱膲勖⒉婚L,也就活到四十歲就一命嗚呼了!真的是可惜了這員猛將了。
三、朱亮祖
常遇春這位大明鐵血先鋒,就已讓人聞其名膽寒了,那么誰能戰(zhàn)敗常遇春,顯然就能憑此一戰(zhàn),登上第一猛將的寶座。有這樣的人物嗎?有!此人便是朱亮祖,且還是在單挑情況下,打傷了常遇春!那是公元1357年,朱元璋率軍圍攻寧國,《明史》載:亮祖突圍戰(zhàn),常遇春被創(chuàng)而還,諸將莫敢前……即,朱亮祖突圍,遇到了常遇春阻攔,二話沒說兩人就斗在一起。常遇春不但戰(zhàn)敗,還被人家打傷,嚇得其他大將,再也不敢上前阻攔。
二、徐達
元末,他參加了朱元璋領(lǐng)導的起義軍。1363年大敗陳友諒。1364年,朱元璋任他為左相國。1367年,率軍消滅張士誠地方割據(jù)勢力。同年任征虜大將軍,與副將軍常遇春一起揮師北伐中原,推翻元朝殘暴黑暗的統(tǒng)治,1368年攻入大都,元朝滅亡。以后又連年出兵打擊元朝殘余勢力。官至右丞相,封魏國公。
一、藍玉
藍玉是朱元璋妻子的弟弟,早年從軍時在常遇春帳下效力,因?qū)伊?zhàn)功得到了朱元璋的賞識,此后藍玉率軍南征北戰(zhàn),為朱元璋建立大明立下了赫赫戰(zhàn)功,而他最著名的一戰(zhàn)就是北上破元時的捕魚兒海之戰(zhàn),這一站藍玉大破北元,幾乎全殲北元軍隊,還俘虜了北元皇帝的妃子,朱元璋十分高興,至此藍玉達到了他人生的最巔峰,只是藍玉不懂得功成身退的道理,朱元璋年老之后,對藍玉逐漸猜忌,后來藍玉也因某犯罪被滅族,因為藍玉案受到牽連的人多達一萬多人。
朱元璋手下的謀士和武將:
1、謀士:劉基、朱升、李善長、胡惟庸、呂昶、王廣洋、宋濂、方孝孺等;
2、武將:徐達、常遇春、湯和、鄧愈、李文忠、沐英、胡大海、傅友德、朱文正、馮勝、石良、耿君用、耿炳文、郭興、郭英、周德興等。
拓展資料:
朱元璋(1328年—1398年6月24日),即明太祖,字國瑞,原名重八,后取名興宗,濠州鐘離人(今安徽鳳陽),明朝開國皇帝。
1344年,朱元璋入皇覺寺。1353年,參加紅巾軍反抗元朝。1356年,被部下諸將奉為吳國公;同年,攻占集慶路,改為應天府。1367年,命徐達、常遇春以“驅(qū)逐胡虜,恢復中華”為號召,北伐中原,結(jié)束蒙元在中國的統(tǒng)治。1368年,朱元璋在應天府稱帝,國號大明,年號洪武。
朱元璋在位期間勵精圖治,政治上廢丞相,設(shè)承宣布政使司、提刑按察使司、都指揮使司分掌權(quán)力,進一步加強中央集權(quán),嚴懲貪官和不法勛貴;軍事上實施衛(wèi)所制度,北伐殘元,平定西南、西北、東北等地,統(tǒng)一中國;經(jīng)濟上大搞移民屯田和軍屯,興修水利,解放奴婢,減免稅負,派人到全國各地丈量土地,清查戶口等;文化上緊抓教育,興科舉,建立國子監(jiān)培養(yǎng)人才;對外加強海外交流,恢復中華宗主國地位。經(jīng)過洪武朝時期的努力,社會生產(chǎn)逐漸恢復和發(fā)展了,史稱洪武之治。
1398年(洪武三十一年),朱元璋病逝,享年71歲,廟號太祖,謚號高皇帝,葬明孝陵。
歷史上公認的四大猛將是:
1、常遇春
常遇春是明朝赫赫有名的猛將,他出身于貧苦農(nóng)民之家。青少年時期,不甘心于老死田間,因而隨人習練武術(shù)。家貧,無力支付學費,就以多出力干些勤雜工換取學習機會。到長大成人之后,常遇春體貌奇?zhèn)ィ砀弑坶L,力大過人,學武有成,精于騎射,各種兵器都能使用。
在破陳友諒的一系列戰(zhàn)役中,常遇春功勞最大。朱元璋夸贊他說:“當百萬之眾勇敢先登,摧鋒陷陣,所向披靡,莫如副將軍遇春信矣哉?!笨上?,常遇春只活到四十歲,就病死于柳河川。一生為將未曾敗北。自言能將十萬軍橫行天下,軍中有“常十萬”之稱,人們美稱他為“天下奇男子”。
2、李存孝
李存孝是唐末著名的猛將,天生神力,武藝非凡,勇猛過人,有唐末第一猛將之稱,可見其勇武如何。這李存孝乃是晉王李克用的養(yǎng)子,李克用有十三個養(yǎng)子,號稱十三太保,而李存孝就是其中最有名的一位。自幼跟隨李克用南征北戰(zhàn),攻無不克,戰(zhàn)無不勝。
3、薛仁貴
薛仁貴出生將門世家,其祖上乃是北魏名將薛安都,其曾祖父薛榮、祖父薛衍、父親薛軌,相繼在北魏、北周、隋朝任官,不過在薛仁貴這一代時,由于常年的戰(zhàn)亂,早已沒落;不過薛仁貴一生家傳武藝和兵法韜略可是沒落下。
4、項羽
項羽是戰(zhàn)國時期楚國名將項燕之孫,其父早喪,是叔父項梁將其一手帶大的;項羽少年時,項梁教他讀書,但他學了沒多久就不學了,項梁又教他學劍,項梁因此特別生氣。項羽說:“讀書識字只能記住個人名,學劍只能和一個人對敵,要學就學萬人敵”。
剛準備起事時,在項梁的指示下,項羽連殺會稽太守殷通及其手下一百多人,整個郡府上下都嚇得趴倒在地,沒有一個人敢起來;所以項梁很輕松的就接手了會稽郡。在此后,項梁每逢出戰(zhàn),都是由項羽打前陣,每戰(zhàn)皆捷,所以項梁這支隊伍很快就在南方打出了一片天下。
徐達徐達,1352年參加紅巾軍,后成為朱元璋手下的一員大將。他有勇有謀,備受朱元璋器重。1368年徐達率軍北伐,攻克大都,滅亡元朝。1370年,徐達被授予中書右丞相之職,封為魏國公,奉命鎮(zhèn)守北平。
常遇春:(1330-1369)明初名將。字伯仁,懷遠(今屬安徽)人。善射,有勇力。元末參加朱元璋軍,為前鋒渡江取采石。元璋攻滅張士誠,北上滅元,都用他做副將軍,與大將軍徐達共同領(lǐng)兵。他自謂能以十萬眾橫行天下,軍中號稱常十萬。洪武二年(1369年),與李文忠攻克開平(今內(nèi)蒙古正藍旗東閃電河北岸)。還師時暴病身死,追封開平王。
李文忠:(1339-1384)明初將領(lǐng)。字思本,小字保兒,盱眙(今屬江蘇)人。朱元墇姊子,一度姓朱。十九歲為將,驍勇善戰(zhàn)。取嚴衢等州,授浙東行省左丞,屢破張士誠軍。洪武二年(1369年)以偏將軍從常遇春攻克開平(今內(nèi)蒙古多倫北的石別蘇木);后又邊次出擊,重創(chuàng)元軍。封曹國公,還掌大都督府、兼領(lǐng)國子監(jiān)事。后以勸帝少殺戮,忤旨被責。未幾病死。
徐達:明代開國第一武將,配享太廟,位列功臣榜第一,用兵如神,多用謀略,生前封公,死后封王;對朱元璋極為恭謹,在外交戰(zhàn),每策必報朱元璋。朱元璋以其功高謀深,命其便宜行事。病死,后代公侯頗多,貫穿有明一代。對他的死有兩種傳言,一為達背部膿腫,朱元璋送去燒鵝,達明朱元璋賜其死之心,自殺而亡;一為達西征王保保,大敗而歸,損失數(shù)萬,朱自此疏遠達,并尋機殺死。前者頗感荒謬,后者亦不合情理。有機會再談吧。
常遇春:明代開國第二武將,配享太廟,位列功臣榜第二,勇猛異常,戰(zhàn)無不勝,攻克北京后不久暴亡;對朱元璋極為忠心。朱元璋手下原有三員大將聞名天下:邵榮、徐達、常遇春。邵榮資格老,功勞多,可數(shù)第一,遂有不臣之心,被朱元璋發(fā)現(xiàn)后,本欲革職免死。常遇春挺身而出,稱臣子當中心不二,邵榮這樣的反臣竟然可免死,則自己與邵榮不能并存于世。朱元璋聽了之后“下了狠心”,含淚斬了邵榮。常遇春死后,朱元璋極為悲痛,封常遇春王,子茂世襲國公位。
徐達、常遇春有領(lǐng)袖眾將的能力和功勞,是朱元璋在軍事的左膀右臂,徐達在政治上也是牽制李善長、胡惟庸的重要人物,可惜一人早死,一人長期在外領(lǐng)兵打仗,從而放任了胡惟庸黨的發(fā)展。
朱元璋建國之初僅封6名國公,徐達、常遇春是當之無愧的,聲名上也算善始善終??上Я硗馑膫€國公就不這么順利了。
上面說到了朱元璋最初封的6個王中的徐達、常遇春。另外四個是:李文忠、馮勝、李善長、鄧愈。而咱老百姓通過評書所熟知的劉基(伯溫)、湯和、胡大海等,因為各種原因未能進入這個行列。
李文忠是朱元璋的外甥,跟隨太祖東征西討。朱元璋因為早年邵榮的反叛,對大臣的疑心漸重,派了頗多外甥、侄子、義子進入各路大軍的領(lǐng)導層,李文忠就是其中最杰出的一個,其“氣量深宏,人莫能測其際”。
常遇春死后,李文忠成了軍隊的二把手,建立了威信之后,朱元璋更委以重任,逐漸接替徐達與李善長共同主政中書省,任左右丞相。只可惜天不假年,被朱元璋給予厚望的李文忠英年早逝。模糊記得死時只有40歲出頭。這對朱元璋的打擊是巨大的。在朱的心目中,已經(jīng)沒有對自己忠心的人能夠牽制李善長、胡維庸等人了。朱元璋懷疑李文忠的死是由于某些人的下毒,因此將醫(yī)治李文忠的醫(yī)生全殺了。李文忠衛(wèi)列朱元璋立得功臣榜第三位。
鄧愈在我的印象中不深,從其衛(wèi)列六公看,他的地位應該是朱元璋最得力的將領(lǐng)之一。曾作為征南、征西將軍評定云南、打到昆侖山,出甘肅西北數(shù)千里。但他比李文忠死得還早,享年也僅40歲出頭。
這里插一句,《明史》上講,明朝疆土遠勝于漢唐,似乎和大家平常的印象不符。我本人對疆土不是很關(guān)心,希望哪位大俠能指點一二。
六公之中的馮勝和李善長是被朱元璋殺了的。
馮勝和其兄國用也是朱元璋最得力的武將,但國用死得早。國用是朱元璋最親信的人之一。曾經(jīng)俘虜數(shù)萬士兵。朱元璋為了籠絡人心,從數(shù)萬人中選出500士卒夜間為自己護衛(wèi),其他親信護衛(wèi)全部撤離,只留國用一人做伴。馮勝也是個帥才,可惜也貪財。常遇春死后,逢大軍出征,一般都是徐達居中,李文忠、馮勝居左右。徐達打敗于王保保之役,李文忠的右路軍亦敗北,唯獨馮勝所將大勝,可見其能力。馮勝每逢戰(zhàn)勝,往往奪取財物婦女私匿。前文說到,朱元璋治軍以嚴,因此對馮勝極為不滿,切責之,不賞,但往往因功大而免其罪,并多次罷兵權(quán),又多次復兵權(quán)。徐達、李文忠死后,軍事上不得不更多倚仗馮勝。從這個程度上講,朱元璋手下大將盡管很多,但能堪大任的可能就是六公中的五名武將了。
朱元璋晚年猜忌很多,按太祖晚年國家功勛最著的八名大臣中,馮勝功居第三。而其人品,如前述是頗為朱元璋忌諱的。終于在藍玉案爆發(fā)時,馮勝坐鎮(zhèn)西南,當?shù)毓罱月犉湔{(diào)遣。藍玉案爆發(fā)后,朱元璋從招回馮勝,不久賜死。
李善長的死,比較了解歷史的人都知道。李善長建立朱明王朝的功勞不亞于徐達,與徐達同為朱元璋所倚重。但朱晚年,在胡維庸案爆發(fā)后,盡管李善長暫時未被牽連,但胡是李推薦為相的。有人曾供述李曾默許或知而不報胡的反情,這比較合情理。李善長眼看要善終了,結(jié)果70多的時候,終因為天上掉下幾顆流星,需要殺大臣應天象,結(jié)果李被殺,株連家人幾十口。
六個國公中,徐達善終,常遇春、鄧愈、李文中病死,李善長直接因胡維庸案在朱元璋中年時被殺,馮勝間接因藍玉案在朱元璋老年時被殺。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lishitanjiu/29991.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