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吳三桂感興趣的小伙伴們,小編帶來了詳細的文章供大家參考。
清軍入關后,吳三桂先是南下繼續(xù)攻打李自成。隨著李自成被滅,吳三桂又西入關中、蜀中清剿張獻忠等其他起義軍殘部。接下去,又深入云南攻滅南明永歷政權,此后進爵親王,鎮(zhèn)守云南,兼管貴州,繼續(xù)平定西南的殘余反清勢力。
循著吳三桂的進兵軌跡,可以看出吳三桂這個“平西王”的封號,倒也是名副其實。與他發(fā)家史類似的,還有廣東的平南王尚可喜、福建的靖南王耿精忠。
這就是清朝初年的“三藩”。
起初,南方各種抗清勢力不斷,尤其以福建沿海的鄭成功,和云南與緬甸交界處的李定國最為活躍。吳三桂等三人鎮(zhèn)守邊陲,確有用處。
但隨著天下逐漸太平,而三藩在各地自命官員,又統領兵權,漸成尾大不掉之勢,這才有了康熙借尚可喜奏請回遼東老家養(yǎng)老(實為試探朝廷)的契機,下詔撤除三藩的舉動。
吳三桂的本意,也沒想鋌而走險地去造反,他的理想是效仿明朝的沐王府,世世代代鎮(zhèn)守云南,在這塊山高清廷遠的西南邊陲之地當他的土皇帝。
但康熙的撤藩政策,使得吳三桂騎虎難下,如果不起兵造反,他就必須向清廷移交權力和兵馬,最后帶著一幫老弱病殘回到關外老家種田打糧食,因為清廷是絕不會容許他繼續(xù)留在云南這塊老根據地。
如此一來,吳三桂這個平西王也就當不成了,但他這個王位,大致還是能保住的,清廷犯不著在吳三桂的個人待遇上,摳門得斤斤計較,杯酒釋兵權的手腕,康熙還是有的。
三藩都是朝廷的有功之臣,又是漢人,雖然他們在南邊作威作福,引起了朝廷極大不滿,但面子上還是維護清朝統治的代言人。如果剝奪三人的爵位,難免會給天下“卸磨殺驢”的感覺。
康熙想要的,是收回三藩在南方幾個省份的控制權,要的是用朝廷直屬的官吏、軍隊替換吳、尚、耿的親信,讓他們不能擁兵自重,僅此而已。
如果能換來吳三桂等三王解除武裝回到關外,康熙巴不得將三人高高供起,用來作為漢人的表率,彰顯清朝“一視同仁“,這對安撫一直對清朝心有隔閡的漢人十分有幫助。
然而,康熙能給的待遇,跟吳三桂意圖世代鎮(zhèn)守云南的心理差距實在太遠。所以,他不可能接受撤藩關外,不可能接受做一個有錢無權的太平王爺。最終,造反是他的宿命。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lishitanjiu/30057.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系,或有版權異議的,請聯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絡,轉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