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都不了解古代七夕節(jié)的事情,接下來跟著小編一起欣賞。
七夕節(jié),又稱為中國的情人節(jié),細算起來,還是現(xiàn)代的事情。在古代可沒有什么情人節(jié)這一說,由于外國有情人節(jié),中國人為了和國際接軌,于是把七月初七定為了中國的情人節(jié)。
七夕節(jié)在古代被稱為乞巧節(jié),起源于漢代。那個時候,中國地大物博,各地的民俗也不太一樣。七月初七這一天,有的地方女孩婦女們拜織女,希望能像織女一樣心靈手巧,針線活做的又精又巧,故被稱為‘乞巧節(jié)’。
還有的地方的風(fēng)俗是在這一天,把嫁出去的女兒接回娘家,故稱‘女兒節(jié)’。
另外還有些州郡的文人,為了顯露自己的藏書和文采,在這一天把自己珍藏的書籍拿出來日曬,又名‘曬書節(jié)’。
這三種節(jié)日,流傳最久和最廣的是‘乞巧節(jié)’。東晉葛洪《西京雜記》有“漢彩女常以七月七日穿七孔針于開襟樓,人俱習(xí)之”的記載。古代女子要在七夕拜祭紡織高手、女紅大師織女,由一個有威望的女子牽頭,邀上左鄰右舍的姐妹們,少則五六人,多則十幾人,團拜織女。
乞巧節(jié)為什么慢慢變成了情人節(jié)呢?
這和中國的詩詞文化有關(guān),在眾多的關(guān)于七夕的詩詞中,把好多是描寫愛情的。古時候的人也是多情,他們又心靈相通,雖然沒有情人節(jié),但又不約而同的在這一天去想念自己的愛人。
如宋代詩人秦觀的《鵲橋仙》:
纖云弄巧,飛星傳恨,銀漢迢迢暗度。金風(fēng)玉露一相逢,便勝卻人間無數(shù)。
柔情似水,佳期如夢,忍顧鵲橋歸路。兩情若是久長時,又豈在朝朝暮暮。
這首詩是描寫牛郎和織女愛情的詩,字里行間透著濃濃的情意。里面并沒有描寫乞巧節(jié)的內(nèi)容。
再看唐代詩人林杰的詩《乞巧》:
七夕今宵看碧霄,牽??椗珊訕?。家家乞巧望秋月,穿盡紅絲幾萬條。
這一首詩中,詩人并沒有寫牛郎織女的愛情,而是描寫七月初七這天晚上,女子們用針穿線拜織女的節(jié)日氣象。
再看徐凝的這首《七夕》:
一道鵲橋橫渺渺,千聲玉佩過玲玲。別離還有經(jīng)年客,悵望不如河鼓星。
其中第三句‘別離還有經(jīng)年客’,意思是說牛郎織女一年可以見一回,而自己卻是常年不能和妻子團聚。這首詩寫的就有點情人節(jié)的意思了,借七夕節(jié)來表達自己對遠方妻子的思念之情。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lishitanjiu/30147.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luò),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