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都不了解秦朝扶蘇的事情,接下來跟著小編一起欣賞。
秦王朝,中國歷史上第一個真正意義上實現大統一的封建王朝,不論是大秦王朝還是秦始皇,這個短暫的朝代在歷史上總存在著誘人一探究竟的魅力色彩。秦朝能夠統一六國,可見其強大,但即便強大如此卻也難逃二世而亡的命運,如此短暫的王朝壽命,不免讓人唏噓。如果歷史可以重來,繼承王位的不是胡亥,而是扶蘇,那么秦朝是否可以避免短命王朝的悲劇命運呢?
如果在兩千年前的戰(zhàn)場上出現了一把“槍”,那會是什么樣的存在?你可能萬萬想不到秦國軍隊的將士們竟然人手一把,也就是靠著它們,秦國才能一統六國,先進的武器背后依托著的是超越時代的制度和生產力。按道理說,這支軍隊掌握著這樣的武器,應該是戰(zhàn)無不勝,無往不利的,但其壽命卻短得像天際的流星一般,稍縱即逝,難免讓人唏噓。
公元前210年,秦始皇在第五次出巡的途中,病倒于沙丘。沙丘,于當時的帝王來說,是一個不詳之地,因為公元前295年,著名的趙武靈王就在沙丘遭遇政變,被圍困行宮長達三個多月之久,最后一代君王竟被活活餓死。時隔僅僅85年,秦始皇嬴政肯定是比誰都清楚這段歷史的,因此到達沙丘后他那顆強大的心也變得不安、脆弱起來。
《史記》:“始皇惡言死,群臣莫敢言死事?!彪S著病情日益加重,尋找長生藥遲遲無果,秦始皇也漸漸明白了自己大限將至,于是便著手確立帝國繼承人的工作。按照《史記》中的記載,秦朝繼承人本應該是秦始皇嬴政的長子扶蘇,但因為趙高和丞相李斯合謀篡改了秦始皇的詔書,該立胡亥為新皇帝,也就是歷史上臭名昭著的“秦二世”。不僅僅如此,二人還向鎮(zhèn)守邊疆的扶蘇和蒙恬下達假圣旨賜死,而扶蘇向來以皇命為準,竟然真的自盡了。
胡亥繼位后,竟膽敢實行比秦始皇更為苛刻的暴政,因此天下鼎沸,陳勝、吳廣揭竿而起,引起全國人民紛紛響應,六國的殘余勢力也紛紛抬頭起兵,烽火遍地,血染山河,劉邦和項羽亂世之中橫空出世,秦朝迅速土崩瓦解。《史記》記載,陳勝在起義前曾分析道:“秦二世胡亥本就不應繼位,該繼位的應是長子扶蘇,但由于扶蘇屢次向秦始皇勸諫,被派往在外帶兵,卻被胡亥無辜殺害,實乃國之不幸!”
由此可見扶蘇在百姓中的威望之高!扶蘇具有楚國血統,從小被秦始皇要求嚴格,博覽群書,學習處理政務,了解御臣之法;而胡亥不同,胡亥生來就被秦始皇所寵愛,整日吃喝玩樂,并被秦始皇要求不準讀書學習。看似胡亥深受秦始皇喜愛,但實際上皇位繼承人在此時早已敲定,將扶蘇當做繼承人來培養(yǎng),將胡亥當做普通兒子來養(yǎng)。了解完扶蘇的身世背景,那么我們不妨設想一下,假若趙高和李斯沒有篡改詔書,扶蘇順利繼承皇位,那么秦朝還會二世而亡嗎?
扶蘇,人如其名,謙遜仁慈。坑書坑儒時,曾多次為書生求情。所以,如果扶蘇繼位,那么朝中群臣和天下的百姓都會更服氣一些,那么后來屠殺功臣,殺害皇族的事情就不會發(fā)生了。 這樣的情況下,國家機器仍可繼續(xù)運轉,名臣能將都安在,即便出現叛亂,扶蘇也可以輕松平反。事實上,在胡亥的統治下,嬴政留給他的三公九卿除了李斯之外,其他人全都非死即逃,這都直接導致了國家機器的癱瘓,也導致叛亂四起時,無人能用。
再者就是扶蘇繼位后,極有可能調整秦始皇之前的苛政。扶蘇從小攻讀四書五經和儒家禮法道德,這也一定程度上鍛造了他為人仁慈的特點,因此他最可能實行的政策就是:在不拋棄秦朝法律的前提下,減輕徭役賦稅帶給百姓的負擔,以此安定民心,造福天下。
從上面的種種猜想假設來看,如果是扶蘇繼位的話,那么秦朝絕不可能是二世而亡,應當會再延續(xù)百年之久。但歷史不容假設,這一切都是一種理想的狀況。我認為,從商鞅變法時期,秦朝為了統一六國而專注于軍隊的戰(zhàn)斗力,這也造成了一個無法調節(jié)的矛盾——新興軍功貴族和傳統貴族的矛盾。這種矛盾在戰(zhàn)爭年代處于一種平衡狀態(tài),一旦實現統一,無仗可打,那么這平衡狀態(tài)就會被輕易打破,從而導致各種問題,這其實也是秦朝二世而亡的重要原因。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lishitanjiu/30178.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系,或有版權異議的,請聯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絡,轉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