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著小編一起探尋歷史上真實的長孫皇后。
在儒家思想流行的古代封建社會,你可以不工作,可以不識字,但是就是不能不孝。古人普遍認為一個人只要孝順,就相當(dāng)于同時擁有了別的優(yōu)點,可謂是一孝遮百丑。
不可思議?那就對了。完全孝順確實很難做到,哪怕是皇帝都不行。李世民就沒有完全順從他的老爹李淵,唐開國后,父子二人經(jīng)常置氣。
不過好在,李世民有一個好妻子——長孫皇后,幫他緩和了父子關(guān)系。
大唐初定,李世民不是太子,長孫氏也只是秦王妃。
按照長幼有序,傳位嫡長子的傳統(tǒng),李世民的哥哥李建成被封為太子。
然而,在統(tǒng)一江山的戰(zhàn)爭中,李世民的功績遠遠比李建成耀眼,朝廷很多大臣、將軍都比較擁護李世民。
因此,李建成很擔(dān)心李世民會影響到太子之位,于是就將他視為了眼中釘,時刻準(zhǔn)備著除掉他。
對于李建成的想法,李世民又如何不知呢?
可惜,他們的父親唐高祖李淵偏心李建成,李世民的性子又直,因此跟父親經(jīng)常鬧得不愉快。
長孫氏作為李世民的妻子,看在眼里,疼在心里。
按道理,她會跟大多數(shù)的兒媳婦一樣,埋怨公公偏心大伯子,對自己的丈夫不夠好。
但是,深明大義的長孫氏沒有如此,反而是更加親近公公李淵了。
她經(jīng)常到宮里去給唐高祖請安,在中間說一些好話,緩和李淵和李世民之間的父子關(guān)系。正是因為她不遺余力地調(diào)節(jié),才使得丈夫與公公沒有反目。
她僅僅只是因為孝順嗎?不盡然。
她去宮里,除了拜見唐高祖,還有就是跟一些妃嬪們搞好關(guān)系,探聽情報。
終于,她得知了那天唐高祖會召見李建成和李元吉,他們必然經(jīng)過玄武門。她將此消息告知丈夫李世民,李世民才得以提前埋伏,成功發(fā)動玄武門政變。
從此,李世民登上皇位,長孫氏被封為皇后。
看著自己的兒子們自相殘殺,被迫讓位的李淵常常悲嘆。眼見公公如此,長孫皇后經(jīng)常去軟言寬慰,跟之前的孝順勁兒一個樣。她并沒有因為政變已經(jīng)成功,就換了一張臉孔,冷落太上皇。李淵也十分喜歡這個溫良賢淑,滿懷孝心的兒媳婦。
因此,長孫皇后的孝順應(yīng)該是真心的,剛好,她也憑著這份真心化解了李世民和李淵的矛盾。
玄武門政變能夠成功,也有她的一份功勞。
她不僅孝順善良,而且蘭心蕙質(zhì),說話很有藝術(shù)性。
長孫皇后小的時候,父親去世,同父異母的哥哥長孫安業(yè)將她趕出家門,她只能寄居在親戚家里,飽受人情冷暖。
成為皇后的她,不計前嫌,讓長孫安業(yè)當(dāng)上了官。
可是長孫安業(yè)一直覺得自己之前對不起她,她將來一定會報復(fù)自己,與其坐以待斃,不如先下手為強。于是,長孫安業(yè)造反了。當(dāng)然,他的造反很容易就被李世民鎮(zhèn)壓了,即將被處死刑。
長孫皇后雖然也很痛恨哥哥將自己攆走,但是血濃于水,她還是不想這位哥哥死。因此,決定去向唐太宗李世民求情。
如果她只是說可憐可憐,饒他一次吧,李世民斷然不會同意,但是,她編了個理由,對李世民說:“長孫安業(yè)死有余辜,只是這樣一來,大家都以為是我公報私仇,小心眼了?!?/p>
李世民一聽,就知道她是為了救哥哥,并非為了自己的名聲,卻偏偏編了這樣個理由,真是善良又可愛。就順著皇后的意思,放了她的哥哥。
所謂高情商,就是會說話。長孫皇后雖然生活在離我們遙遠的古代,但是,她的情商卻并不比我們現(xiàn)代人低。
還有一次,敢于直諫的魏征惹得李世民不開心。長孫皇后很擔(dān)心丈夫做出懲罰魏征的事,這樣一來,朝廷里面的官員就都不敢上諫了,不利于江山社稷。但是,直接跟皇帝講這個道理也沒用,因為他肯定知道,只不過是正在氣頭上而已。
為了說服丈夫,長孫皇后自導(dǎo)自演了一場戲。
她穿著華麗的衣服,跪在地上給唐太宗磕頭。
太宗大驚,趕忙問她這是做什么。
皇后說:“給你賀喜啊?!?/p>
見太宗不解,她又繼續(xù)說:“古人說,只有君主賢明,大臣才敢直諫。如今魏征敢于犯顏上諫,說明陛下您是一位賢明的君主啊,這難道不是可喜可賀的事情嗎?”
太宗本來就是賢君,只不過是情緒上頭,經(jīng)過長孫皇后這番鬧騰,不好的情緒都煙消云散了,也能客觀看待魏征的諫言了。
后來,魏征為朝廷提出了不少有用的建議。
幸好有長孫皇后的極力維護,才讓魏征的才華得以發(fā)揮。
從以上的幾件小事,可以看出,長孫皇后品德端正,處事靈活,既有菩薩心腸,又有高情商。
善良自不必多說,相信每一個讀到此文的朋友都是純良之輩。
長孫皇后的高情商就很值得我們學(xué)習(xí)了,遇到問題不要直接一頭撞上去,換個角度,換個方法,可能會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哦!
遼太后(和武則天同樣是山西人)
蕭太后(953~1009),名綽,小字燕燕。應(yīng)州(今山西省朔州市應(yīng)縣)人,是遼景宗耶律賢的皇后,遼北院樞密使兼北府宰相蕭思溫之女,歷史上被稱為“承天太后”,遼史上著名的女政治家、軍事家。蕭綽出身于遼代皇族著名四大別部之一的國舅別部,其父蕭思溫是遼朝的開國宰相蕭敵魯(述律皇后之兄)的侄子,蕭思溫歷事太宗、世宗、穆宗、景宗四朝,身居險要,又有援立景宗之功,可謂權(quán)傾一時;其母燕國公主是遼太宗的長女,可見蕭綽的出身是何等的顯赫和尊貴了。
遼朝皇室耶律氏和蕭氏世為婚姻,皇后多為蕭氏。我們一般說的蕭太后,是遼景宗耶律賢的妻子蕭燕燕。蕭燕燕名蕭綽(953~1009年),遼北院樞密使兼北府宰相蕭思溫之女。蕭燕燕的形象對人們來說其實并不陌生,她就是《楊家將》里面殺伐決斷的蕭太后。不過歷史上的蕭太后卻不像小說所描寫的那樣是率領(lǐng)虎狼之師與北宋大戰(zhàn)燕云十六州的母夜叉,而是一個清正賢良、深明大義,為遼朝的發(fā)展做出了重大貢獻的女功臣。
遼景宗繼位時,面對混亂的局面,的確想勵精圖治,大干一番事業(yè),但自幼身體一直不好,軍國大事除了依靠蕃漢大臣之外,更重要的是依靠她的皇后蕭綽(蕭燕燕)。他曾對大臣說:在書寫皇后的言論時也應(yīng)稱“朕”或“與”,這可作為一條法令。這說明蕭燕燕可代行皇帝職權(quán)。
? 乾亨四年(982年)九月,遼景宗駕崩,遼圣宗即位,蕭燕燕被尊為皇太后,攝政。當(dāng)時蕭燕燕才三十歲,圣宗才十二歲,在大臣耶律斜軫和韓德讓的輔佐下。太后和圣宗的地位才得以鞏固下來。
?統(tǒng)和元年(983年)年六月,遼圣宗率群臣給蕭燕燕上尊號為“承天皇太后”。蕭燕燕以承天皇太后的身份總攝軍國大政,就此便開始了遼代歷史上著名的“承天后攝政”時期。
? 蕭燕燕虛心誠懇,用人不疑,這一直為后世政治家所效法。她有男子一般的氣魄,執(zhí)法嚴(yán)明,毫不軟弱,甚至“親御戎車,指麾三軍,賞罰信明,將士用命。”把北宋部隊殺得尸橫遍野,生擒名將楊業(yè),幾年后又和宋真宗確立“澶淵之盟”,開創(chuàng)了宋遼和平發(fā)展時期,在中國歷史上意義重大。
? 蕭燕燕年輕時曾許配給漢臣韓德讓,但還沒有來得及結(jié)婚,就被皇帝選為妃子。遼景宗死后,蕭燕燕看中韓德讓的政治與軍事才能,于是決定改嫁給韓德讓。當(dāng)時契丹族的風(fēng)俗是允許的。她私自對韓德讓說:“我曾經(jīng)許嫁于你,愿諧舊好。國王也就是你的兒子?!笔捬嘌嘤置孛芘扇锁F殺韓德讓的妻子李氏。從此之后,韓德讓就無所避諱不間斷地出入于蕭燕燕的帳幕之中,過著事實上的夫妻生活。遼圣宗對韓德讓也以父事之。韓德讓忠心輔佐承天太后與遼圣宗,政績卓著。
? 蕭燕燕在攝政期間,勵精圖治,選用漢人,開科取士,消除番漢不平等待遇,勸農(nóng)桑,薄賦徭,內(nèi)政修明,軍備嚴(yán)整,綱紀(jì)確立,上下和睦,與宋講和,坐收歲幣之力,經(jīng)濟文化高度發(fā)展,使遼朝達到鼎盛時期。
統(tǒng)和二十四年(公元1006年)十月,遼圣宗率群臣給蕭燕燕上尊號為“睿德神略應(yīng)運啟化法道洪仁圣武開統(tǒng)承天皇太后”。統(tǒng)合二十七年十一月,蕭燕燕把權(quán)力交給遼圣宗,不再攝政。同年十二月,蕭燕燕因病崩于行宮,享年五十七歲。?
蕭太后的軍事閱歷十分豐富,《遼史》的編纂者認為“澶淵之役”是她軍事生涯中最光彩的一頁。
宋真宗景德元年(公元1004年),以收復(fù)瓦橋關(guān)(今河北雄縣舊南關(guān))南十縣為名,蕭太后和遼圣宗發(fā)兵南下。遼軍避實擊虛,繞過宋軍固守的城邑,長驅(qū)直進。十一月,破德清軍(近河南清豐)、通利軍(今河南??h),抵達黃河之濱的重鎮(zhèn)澶州(今河南濮陽),威脅宋朝的都城東京開封。一時北宋帝國朝野震動。有的大臣主張遷都升州(今江蘇南京),有的大臣主張遷都益州(今四川成都),丞相寇準(zhǔn)則力請宋真宗親征。在寇準(zhǔn)一再催促下,宋真宗親自登上澶州北城門樓,以示督戰(zhàn)。宋軍士氣為之一振。于是出現(xiàn)兩軍對峙的局面。最終雙方合議休戰(zhàn),宋王朝每年向遼輸絹20萬匹,銀10萬兩。
蕭太后能夠“親御戎車,指麾三軍”,率領(lǐng)數(shù)十萬大軍攻城野戰(zhàn),是歷史上少見的女中豪杰。
長孫皇后是唐太宗李世民的嫡妻,也是李世民最愛的女人。雖然長孫皇后36歲就香消玉殞了,但是對于唐太宗來說,長孫皇后讓他念念不忘了一輩子。很多人會好奇長孫皇后究竟長什么樣?長孫皇后真實歷史畫像真的有那么美嗎?她跟李世民的感情到底有多好?
長孫皇后畫像很漂亮嗎
唐朝長孫皇后,算是古代有名的賢后之一。13歲嫁給李世民,與李世民帝后情深。而通過后世人根據(jù)史書資料臨摹出的長孫皇后的畫像來看,也許她的長相不能算是驚為天人,但是眉眼間的確有母儀天下的姿態(tài)。
長孫皇后是李世民的妻子,也是他的賢內(nèi)助。李世民還是秦王的時候,就娶了許多的侍妾,但是長孫皇后不像其他的正室那樣,居高臨下,欺壓她們。反倒是很體諒李世民,待侍妾們就像姐妹一樣,從來不會讓李世民為難。
后來李世民發(fā)動玄武門之變,長孫皇后也是鼎立的支持他。李世民登基后,長孫皇后將李世民的后宮打理的井井有條,她的賢良溫順,不光是李世民敬重她,就連后宮其他嬪妃,對長孫皇后也是沒有半點的不滿與怨言。
李世民有多愛長孫皇后
李世民對長孫皇后的寵愛,還體現(xiàn)在他對長孫皇后所生的孩子的偏愛上。長孫皇后先后為李世民生下了六個孩子,長孫皇后的長子李承乾一出生,李世民就立他為太子,雖然后來李承乾因為謀反被廢了太子之位,即便如此,李世民也顧及到長孫皇后感受,而留了李承乾一命。
長孫皇后在生下晉陽公主后沒多久就病故了,長孫皇后死后,李世民親自將晉陽公主帶在身邊撫養(yǎng)。即便朝堂眾人再三建議唐太宗再立個皇后,但李世民因為始終放不下長孫皇后,而始終空懸著六宮之首的位子,沒有再立皇后。
?唐朝長孫皇后是不是李世民的賢內(nèi)助?
隋揚帝大業(yè)九年(613年)前后,李世民十六歲,長孫氏十三歲,倆人成婚。長孫氏的先世源于北魏的皇族,因為其先祖曾經(jīng)擔(dān)任過北魏的宗室長,所以改姓長孫。后來遷居到河南洛陽。長孫氏的祖父長孫兌,做過北周政權(quán)的左將軍,父親長孫顯,是隋朝的右曉衛(wèi)將軍,可說是世代將門,與李世民的家世一樣,是軍事貴族,其婚姻門當(dāng)戶對。李世民和長孫皇后的愛情故事如何?長孫皇后的兒子是誰?唐朝長孫皇后在歷史上有何貢獻?
長孫最病故后,長孫氏和兄長長孫無忌都隨母親到了舅舅家,舅父就是隋朝的治禮郎高士廉。高氏是渤海世族,世代都做高官,是有文化素養(yǎng)的衣冠之族,所以長孫無忌兄妹受到文化熏陶,讀書學(xué)習(xí),熟知文史。長孫氏是個有見識、識大體的女性。在李世民建功立業(yè)的事業(yè)上,是他得力的賢內(nèi)助。
武德元年,長孫氏被冊封為秦王妃。因為太子和秦王李世民之間的矛盾不斷加深,長孫氏在唐高祖李淵的后宮妃繽們中間,幫助李世民?盡力彌縫,以存內(nèi)助,做了不少工作。李世民發(fā)動玄武門之變,召集秦王府將士們,發(fā)放武器,準(zhǔn)備動手時,長孫氏親 *** 勞、勉勵將士們,積極參與事變。
唐太宗一即位,就冊封她為皇后。這一年她二十六歲。
長孫皇后生活儉樸,衣服、用品只要夠使用即可,不奢侈浪費。后宮的團結(jié)也做得很好,有的妃殯生了疾病,皇后親去探視,請人醫(yī)治,拿出自己的藥品供其治療。宮女們有了過錯,太宗有時發(fā)怒,她總是出面把事情攬過來,盡量不處罰宮女。因此,她得到后宮的愛戴。太宗的一個女兒豫章公主,她的親母親去世了,皇后收養(yǎng)了她,對她的關(guān)心慈愛勝過親生?;屎髮ψ优慕逃鸵笠脖容^嚴(yán)格,不肯溺愛和嬌慣他們,如太子承干,是她的親生長子,承干通過乳母遂安夫人,向皇后說東宮的用具器物缺少,想要東西,皇后不準(zhǔn),并且乘機教誨太子:?七作為太子,怕的是德不立,名不揚,器物少算什么??
母親沒有不寵愛子女的,但不可過分。兒子又身為太子,是儲君,就更不同于一般子女了?;屎髳圩硬皇菬o限度的滿足他的物質(zhì)欲望,而是希望太子修德、上進。不僅對兒子是這樣,對女兒也是如此?!短茣?后妃傳》里記有皇后一段故事:長孫皇后生的長樂公主,太宗特別鐘愛,長樂公主即將出嫁時,太宗命令準(zhǔn)備豐厚的嫁妝,比長公主的規(guī)格還要加倍。唐代的皇族女系都有封號,與爵位相似,規(guī)定皇姑為大長公主,正一品;姊為長公主,女為公主,都視同一品;皇太子女為郡主,從一品,親王女為縣主,從二品。根據(jù)封號、身份,出嫁時資送的妝倉也有規(guī)定。這時。魏征站出來說話了,認為太宗做事于理不合。太宗回宮把魏征反對的話對皇后說了,皇后感嘆地說:?陛下倚重魏征,我還不知到底是什么緣故,現(xiàn)在聽了他的勸諫,真的能以?義?規(guī)范君主的?情?,可稱是正直社被之臣。我和陛下是結(jié)發(fā)夫妻,可說情深義重了,可是每當(dāng)說話也要先察顏觀色,不敢輕易冒犯陛下的威嚴(yán),何況臣子了。?皇后立刻派人賜給魏征五百正帛??梢娀屎笊蠲鞔罅x,知道魏征完全是為李家的社被著想,?忠言逆耳利于行?,魏征這樣正直敢說話的大臣,太難能可貴了。
在政治生活中,長孫皇后也有許多值得稱道的地方。
首先,長孫皇后不贊成后宮干政。太宗有時和她?議論賞罰之事?,長孫皇后的表示不參與意見,不干預(yù)朝廷的政務(wù)。這和有些婦女大不相同,往往男人有了權(quán)勢,常常會夫人干政,夫人在臺前幕后指手劃腳,發(fā)表意見;也有的吹枕邊風(fēng),施加影響。這些人真應(yīng)該學(xué)一學(xué)長孫皇后的謙退之風(fēng)。
其次,長孫皇后反對外戚專權(quán)。她自己以身作則,從自己的親屬做起。她的親兄長孫無忌和太宗是布衣之交,又是佐命功臣,是太宗的心腹人,最受信任,多年來一直親密無間。太宗想讓長孫無忌主持朝政,皇后堅決不同意,她向太宗表白心跡說:?妾身居皇宮正位,尊貴已極,實不愿兄弟子侄布列朝廷,特請不要任用我兄為宰相。?她還用漢代呂氏、霍氏外戚專權(quán)招禍的歷史教訓(xùn)為例,請?zhí)诤退黄鹨詾榻?。太宗不聽,畢竟還是任用長孫無忌為左武侯大將軍、吏部尚書、右仆射。?皇后讓長孫無忌苦求遜職,太宗不得已,只好答應(yīng)長孫無忌,辭去執(zhí)政職務(wù)。直到長孫皇后臨終前,她還一再叮囑太宗:?妾之本宗,幸緣姻戚,既非德舉,易履危機,其保全永久,慎勿處之權(quán)要。?可借的是,太宗最終沒有聽取她的意見,臨死前仍然留下遺命,讓長孫無忌輔佐太子李治。李治登基后,長孫無忌主待政務(wù)多年,終于因為得罪武皇后,受許敬宗讒害,長孫無忌被迫自殺,家被查抄。
再次,長孫皇后敬重并且設(shè)法保護大臣,促使許多賢臣盡心盡力報效朝廷?!锻ㄨb》記載,有一次太宗下朝后惱怒地說。?一定要殺這個田舍翁!?皇后問是誰,太宗說:?魏征常在朝廷當(dāng)眾辱我!?皇后換朝服恭立于庭,太宗很驚異,皇后說:?主明臣直,今魏征正直,正因為皇帝是明君,怎能不賀I?于是,太宗轉(zhuǎn)怒為喜。長孫皇后病危時,房玄齡因事被免職,當(dāng)皇后和太宗訣別之際,她還念念不忘保護這位功臣賢相,她講:?房玄齡事陛下最久,一向小心謹(jǐn)慎,許多奇謀秘計,他都參預(yù)了,了解內(nèi)幕,始終沒有泄翻過一句。沒有大過失,千萬不要棄而不用。?
長孫皇后性情豁達,不染世俗淺見,不迷信佛教和鬼神,也不信因果報應(yīng)。據(jù)《通鑒》記載,貞觀八年,皇后隨太宗在九成宮居住時,患病很危重,太子承干提出赦免囚犯、度人人道,來祈福保佑?;屎蟛灰詾槿唬f:?死生有命,不是人力所能改變。若修福可以延年、我向來不做惡事;若行善無效,有什么福可祈求。大赦是國家的法令,佛道只是為保存異方的宗教曇了。?她反對為自己而亂天下法,也不信宗教祈福那一套。
她的另一可貴之處是提倡薄葬。當(dāng)時,王公貴族乃至平民百姓,都盛行厚葬的風(fēng)氣,帝王更是奢侈,棺撐極講究,還要有大量珍寶隨葬,墳?zāi)挂沧非箅x大,動用大盆的人力物力,帝王后妃的陵墓要封土起墳,造成山陵,工程花費驚人。長孫皇后臨終留下遺言,諸求因山而葬,不必起墳,不用棺撐,隨葬的器物都用木瓦,力求節(jié)儉。太宗大致上按她的遺愿辦理的喪事,在九峻山開挖陵墓,用工量不大,也不隨葬金玉,人馬。
貞觀十年六月,長孫皇后去世了,年僅三十六歲。安葬在九峻山的昭陵。
長孫皇后熟知文史,她收集了古代婦女的突出事跡,編輯成一本十卷的書,取名《女則,。她生前說:?這是用來自我防微杜漸的作品,沒有什么條理,不想讓皇上見到。?及皇后去世,太宗才看到,覽物思人,太宗很悲痛地把書拿給身邊大臣們看,并說:?皇后作的這書,足可垂范后代。我不是難以割舍情分,只因皇后遇事能規(guī)諫,幫我彌補過失?,F(xiàn)枉聽不到她的良言,失去一賢內(nèi)助,故此令人哀傷,?
長孫皇后還寫過一篇論文,辯駁漢代有名的賢后馬皇后,認為她沒有抑制外戚專權(quán),注意小節(jié)而忽略大事,因而種下了禍根。
?
長孫皇后協(xié)助唐太宗開創(chuàng)了貞觀之治的盛世,在歷史上成為美談。在封建社會里她是后妃的楷模,在古代的女性中,她的思想行為也是杰出的。歷史上帝王的后宮后妃無數(shù),值得稱道的卻不多,她是其中的佼佼者。特別是她主動限制?娘家人?的權(quán)勢地位,認為外戚的富貴顯赫,并不是好事,以往朝代已經(jīng)有不少教訓(xùn),認為在政治權(quán)力的爭奪中,盛衰成敗只是轉(zhuǎn)瞬間的事情??梢娝且晃徽紊虾艹墒斓呐浴?/p>
中國古代四大賢后分別是朱元璋的馬皇后、后梁朱溫的張皇后、唐太宗李世民的長孫皇后和漢武帝劉徹的皇后衛(wèi)子夫。
1.第一位:馬皇后。馬皇后與朱元璋是患難夫妻,朱元璋當(dāng)了皇帝后就冊封馬氏為皇后,冊封他們的兒子,嫡長子朱標(biāo)為皇太子。馬皇后深明大義,每次朱元璋暴怒想要殺人的時候,唯有馬皇后一人能勸得住她。
2.第二位:張皇后。張氏是五代十國時期宋州刺史張蕤的女兒張惠,朱溫帶領(lǐng)黃巢起義軍拿下同州時如愿以償?shù)厝⒌綇埢荨?br>
3.第三位:長孫皇后。長孫皇后是李世民的發(fā)妻,年少結(jié)發(fā)的兩人感情深厚。長孫皇后德才兼?zhèn)?,出身世家大族的長孫皇后經(jīng)常能規(guī)勸李世民謹(jǐn)小慎微的做事。
4.第四位:衛(wèi)子夫。衛(wèi)子夫本是漢武帝姐姐平陽公主家的一個歌姬,漢武帝去姐姐家做客時碰到了衛(wèi)子夫,之后便愛上了衛(wèi)子夫,繼而被漢武帝封為妃子,隨后在公元前128年被封為皇后。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lishitanjiu/30182.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luò),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biāo)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