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不是勝利者書寫的,而是史官撰寫的。
為什么史官要撰寫歷史呢?太史公司馬遷說得很清楚:
亦欲以究天人之際,通古今之變,成一家之言。——司馬遷《報任安書》
自黃帝至司馬遷,凡三千年時光,黃帝、帝嚳、帝堯、帝舜、大禹、夏商周三代、秦,而后是司馬遷所生活的漢,華夏兒女為何會在三千年的時間里走過如此多的世代?這到底是自然因素,還是人為的努力?
司馬遷想要分清三千年歷史中屬于自然和屬于人為的部分,理清自然和人為的邊界,弄清古往今來變化的原理,就能形成一份很好地指導后世的言論。這正是《太史公書》所體現(xiàn)出的獨特價值,大多數(shù)的中國史書也都有這樣的價值。
以《太史公書》中著墨最多的秦楚漢歷史來看,為何一統(tǒng)六國的秦會被劉邦、項羽等諸侯推翻,長達四年有余的楚漢之爭,為何最后勝利的是劉邦而非項羽?某族何以得天下,某族何以失天下,都是后人如何坐天下的大問題,這是司馬遷要探討的,也是所有歷史讀者要探討的。
高祖置酒雒陽南宮。高祖曰:“列諸侯將無敢隱朕,皆言其情。吾所以有天下者何?項氏之所以失天下者何?”——《史記·高祖本紀》高帝不懌而有慚色,乃謂陸生曰:“試為我著秦所以失天下,吾所以得之者何,及古成敗之國?!薄妒酚洝めB生陸賈列傳》
漢高祖劉邦即皇帝位后,至少兩次公開表示,要弄清他劉邦得天下的原因。
每一個像漢高祖劉邦一樣得到天下的人,都希望能從過往的歷史中汲取教訓,以便自己和兒孫可以把天下坐得更穩(wěn)。
從這個角度來講,“不虛美不隱惡”地撰寫歷史,才能使歷史文本具備其所應具有的意義。故而,我們可以看到,無論是私自撰寫歷史的司馬遷,還是奉命撰寫歷史的班固、陳壽、魏征、歐陽修等史官,都盡量地本著實事求是的態(tài)度,去撰寫上一代歷史。
對于我們撰寫根本就不可能“坐天下”的普通人來說,學習史官所撰寫的歷史,也同樣具備非凡意義。要知道,人類是歷史的創(chuàng)造者,歷史記載中的一個個人,以這樣或那樣的方式參與了歷史進程,也改變了自身命運,他們改變命運的經驗、教訓,既可以幫我們少走彎路,也為我們指出了一條終南捷徑。
李斯者,楚上蔡人也。年少時,為郡小吏,見吏舍廁中鼠食不絜,近人犬,數(shù)驚恐之。斯入倉,觀倉中鼠,食積粟,居大廡之下,不見人犬之憂。于是李斯乃嘆曰:“人之賢不尚譬如鼠矣,在所自處耳!”——《史記·李斯列傳》
助秦始皇統(tǒng)一六國的李斯,本是上蔡一小吏,最后又是如何成功逆襲,如何被腰斬于市的?都在這一段不足百字的記載中。
同樣是老鼠,為何廁中鼠瘦弱膽小,而倉中鼠膽大肥美?關鍵不在品種,而在所處的位置。
在李斯看來,人也一樣。
于是,為了追逐富貴的夢想,李斯辭去公職,千里奔波,投到先秦儒家最后一名大師荀子的門下,學業(yè)有成之后,李斯審時度勢,認為只有秦國,才能讓他李斯有用武之地,才可能讓他李斯飛黃騰達,于是李斯又不遠千里,到了秦國。
李斯的人生經歷,又何嘗不是現(xiàn)今千千萬萬個中國人所正在經歷的人生呢?
電影《半個喜劇》中,孫同說莫默生在天上,而他孫同生在泥坑里。孫同想要定居在天上,選擇了在高中復讀再復讀,選擇放棄心儀的、合拍的高璐,選擇給同學鄭多多“當狗”。
電影中的情節(jié),自然是有所夸張的,但現(xiàn)實世界中,跟孫同一樣時刻想要改變命運的人,哪個不需要像孫同一樣,得在各種事情上做出抉擇呢?
怎樣抉擇,才是最理性的抉擇?
李斯曾一度給出答案。
求學,強大自己;到最適合的地方求職,成就自我。
如果一個人,在最青春年少的時候,讀到了李斯的人生經歷,就會從中得到啟示,從而刻苦學習,以便擁有“知識改變命運”的機會。
這不是我們學習歷史的意義嗎?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lishitanjiu/30219.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轉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上一篇: 為何明朝的財政收入遠不如清朝的多呢
下一篇: 燕國為什么能成為七雄之一靠的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