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董卓進京很感興趣的小伙伴們,小編帶來詳細的文章供大家參考。
導(dǎo)讀:說白了桓靈以后漢朝幾乎要壽終正寢,即便沒有董卓也會有其他軍閥起事終結(jié)漢朝的統(tǒng)治。東漢末年吏治腐敗,宦官專權(quán)。黃巾起義的烽火遍布整個北方,東漢王朝無奈之下詔地方州牧自行募兵平定叛亂。地方州牧手里有權(quán)有兵,割據(jù)一方。外戚何進和宦官勢力角逐,何進想引進西涼兵誅殺十常侍以獨攬大權(quán)。董卓就是在這種情況下入京,引爆了天下分崩的變局。
中平六年軍閥董卓帶西涼兵入京,誅殺朝臣廢立皇帝不可一世。雖然十常侍被抑制,但是大將軍何進早就被殺。從而引發(fā)十八路諸侯討董卓的壯舉。但是我們不禁要問著十八路諸侯是突然蹦出來的嗎?還有出身“四世三公”的討伐盟主袁紹,董卓入京不就是他給何進出的主意嗎?所以說雖然諸位討伐諸侯多打著勤王救駕的旗號,但是基本都是心懷鬼胎。包括后來的三巨頭的曹操、劉備和孫策誰的心里不是打著小九九。
因此董卓進京和漢朝國祚沒有什么關(guān)系,這些早就擁兵自重的軍閥們不過把漢朝覆亡的罪名硬性扣到董卓的頭上。而董卓作為既得利益的軍閥也不在乎這個,他玩兒的也不錯是最早行使挾天子令諸侯的軍閥。所及無論董卓是否進京,是否行使廢立皇帝的行為都無法改變漢朝即將崩潰的事實。手中掌控軍隊和賦稅地盤的軍閥,沒有誰安心讓受人約束的大漢王朝繼續(xù)存在?
假設(shè)董卓沒有入京
如果董卓沒有入京的話,京城宦官和外戚依然會爭權(quán)奪利。自從劉焉進言,朝廷設(shè)立了集軍權(quán)政權(quán)于一身的州牧一職,成為各縣令郡守甚至刺史的頂頭上司。從此之后,各地州牧開始可以自行掌控一方的財政賦稅以及軍隊建設(shè)等各項事務(wù)。所以各地都成為一個一個的獨立小王國。因鎮(zhèn)壓黃巾起義兵馬充足外部諸侯照樣會隨著時間的發(fā)展開始搶地盤。當然前提都會尋找一個口號站在大義的立場上,如同春秋時期的諸侯國之間的爭斗。當然除了袁術(shù)這樣的草包外,這廝早早的稱帝吸引了炮火。其實此時東漢王朝只是名義上的共主,已經(jīng)對地方政權(quán)沒有什么實質(zhì)性的約束力了。地方政權(quán)早就私有化、家臣化,軍閥混戰(zhàn)時代即將到來。
無論是劉協(xié)還是劉辯誰當皇帝,直屬州郡盡失的大漢王朝實際意義上已經(jīng)成為了類似春秋戰(zhàn)國時期諸侯爭霸時期類似周王室的吉祥物。必然成為諸侯彼此征伐時期需要借助君臣大義的蓋章工具而已。從這方面來說,歷史上董卓不過是提前戳破了東漢王朝勉強維持的假象。所以即使董卓沒有進京,東漢王朝可能會延續(xù)一段時間,但是那只是茍延殘喘而已。
小結(jié):
綜上所述,無論董卓是否應(yīng)何進的邀請進京都無法改變漢朝權(quán)力喪失的事實。不是董卓就是其他人,總歸漢朝天子只能淪為軍閥挾天子以令諸侯的工具而已。
時皇帝身邊有十個經(jīng)常不離左右的宦官叫十常侍,他們貪贓枉法,殘害百姓,陷害忠良。靈帝對他們的話非常相信,漢王朝統(tǒng)治已非常危險了。 朝中諫議大夫劉陶向靈帝哭諫,要靈帝除掉十常侍,靈帝不但不聽,反而要殺劉陶。司徒陳耽頭撞石階,以死相諫,靈帝更加大怒,命衛(wèi)士將二人關(guān)進監(jiān)獄。當天夜里,十常侍派人將他們在獄中殺死。從此以后,朝廷官員再也無人敢向皇帝說十常侍的壞話了。 中平六年四月,(公元一八九年)初夏,靈帝害病快要死了,他打算立王美人生的皇子劉協(xié)做太子。十常侍中的蹇碩在病床邊對靈帝說∶“如果要立劉協(xié)做太子,必須先殺死大將軍何進,才能?;侍尤蘸笃桨??!膘`帝聽了蹇碩的話,立刻派人宣何進進宮。 這何進原來是一個殺豬的,因妹妹是何皇后,生了皇子劉辯,何進才掌了大權(quán)。何進知皇帝要殺他,沒有入宮,回到家里,召集大臣商議如何殺掉十常侍。這時靈帝死了,何進便令司隸校尉袁紹領(lǐng)五千御林軍進了皇宮,便在靈帝靈柩前面,立太子劉辯繼承皇位。 劉辯雖做了皇帝,但靈帝的母親董太后心里卻不大樂意。十常侍之一的宦官張讓給她出了一個主意。董太后聽后大喜,第二天早朝時董太后親自主持朝政,傳旨封皇子劉協(xié)為陳留王,封自己的哥哥董重為驃騎將軍,并讓張讓幫她處理朝政。 皇帝劉辯的母親何太后見董太后把持大權(quán),心里也不痛快,她想了一個計策,在宮中擺了一桌酒,請董太后來喝酒,勸董太后不要管國家大事。董太后氣得臉上紅一陣白一陣,兩人大吵一場。 何太后也發(fā)怒了。當夜,便把哥哥何進召進宮中,商量怎樣除掉董太后及董重。次日,何進下令把董太后送到京城以外的河間去,何進讓護送的人暗地里將董太后毒死。又將董太后的哥哥董重的家包圍起來,要追回他的官印。董重知道事情危急,便在后堂自殺了。 袁紹勸何進趁早把十常侍這些宦官殺掉,何進將這個想法告訴何太后,何太后正寵信張讓等人,便不同意。袁紹又向何進獻上一計,要他調(diào)外地兵力入京剿除宦官。主簿陳琳認為這樣做會弄出亂子來,便竭力勸阻。說話間曹操從旁閃出,拍著手掌哈哈大笑。 何進問曹操為什么發(fā)笑。曹操說∶“要殺宦官,應(yīng)該先除為首的宦官,這只要一個監(jiān)獄官就夠了,何必紛紛召來外兵呢?”何進一聽,非常生氣,喝斥曹操有私心。曹操退了出來,嘆息著說∶“亂天下的,一定是何進!” 朝廷派往西涼領(lǐng)兵的刺史董卓,手下有二十萬大軍,野心很大。這天,他接到何進的檄文,心中十分高興,便令他的女婿李儒先派人向朝廷上了一道表章,說這次出兵是為了懲除宦官,制止逆亂。好讓朝廷的大臣不對他產(chǎn)生懷疑。隨后便起兵向京城洛陽進發(fā)。 張讓等聽說外地的兵來到,便先下手,派五十名刀斧手埋伏在長樂宮嘉德門內(nèi),讓何太后召何進進宮。何太后不知是計,就派人宣何進進宮。何進自覺手中掌握天下大權(quán),十常侍不敢把他怎么樣,便不聽勸阻進了皇宮。剛一進門便被亂刀砍死。 護送何進進宮的袁紹、曹操在宮門外等了很久,不見何進走出,就在門外大聲叫喊∶“請大將軍上車!”這時,何進的人頭被從墻里扔了出來。袁紹、曹操大怒,揮舞著寶劍高叫著殺入宮內(nèi),碰見宦官,不論大小,全部殺死。一時皇宮內(nèi)火光沖天。 張讓、段珪等宦官,慌忙劫擁著少帝和陳留王,從后宮逃跑了。三更時分,逃到北邙山下,猛聽得后面一片喊殺聲,火光中一隊人馬趕到,張讓自知難逃一死,便投河自殺了。 眾人從路邊草堆中找到少帝和陳留王,護送回家。行不到幾里路,一隊大軍趕到,為首一員大將正是董卓。董卓將少帝和陳留王送回宮中,便把人馬駐扎在城外,天天帶著鐵甲騎兵入城,橫行街市,鬧得老百姓惶惶不安。 董卓還帶著寶劍出入皇宮。一天,董卓在溫明園中大擺筵席請大臣喝酒。突然提出要廢了皇帝,立陳留王劉協(xié)為皇帝。大臣們都不敢出聲,荊州刺史丁原將桌子推翻表示反對。董卓拔劍要殺丁原,可他看到丁原身后站著呂布,正用眼睛瞪著他,便不敢下手。 第二天,丁原在城外同董卓打了起來,董卓的人馬被呂布殺得大敗而逃。 呂布是個見利忘義的人,被董卓以赤兔馬策反。當夜便將義父丁原殺了,提著丁原的首級投效董卓,拜董卓為干爹。 董卓收了呂布做義子,從此便為所欲為。很快廢了少帝,立陳留王為皇帝。九歲的皇帝無力治理國家,相國董卓把大權(quán)都握在自己手中,入朝見皇帝不拜,帶劍上殿,大臣們一點辦法都沒有。 董卓把少帝與何太后囚禁在永安宮中,派人暗中監(jiān)視。少帝作了一首詩發(fā)泄心中不滿,董卓知道后便將少帝用毒酒毒死。把何太后扔下樓摔死。 自此以后,董卓每夜都睡在皇帝睡覺的地方,奸淫宮女,誰也不敢管他。一次出城打獵,來到陽城,正趕上村民舉行二月社賽集會,董卓突然叫軍士包圍人群,把男人統(tǒng)統(tǒng)殺掉,殺得人頭滾滾,死尸遍野。
非也非也,當時是這么個事,董卓沒進京之前,何進已經(jīng)被殺了,支持何進的將領(lǐng)都逃了出去,去招兵去了,而董卓在沒進京之前根本就沒想過要獨霸大權(quán)的意思,發(fā)現(xiàn)時機突然降臨到自己身上,京城方圓幾百里自己是最大的武裝勢力,于是決定奪權(quán),又怕自己匆忙帶來的的軍隊少,而自己的主力十五萬大軍尚未到來不能威懾群臣,于是想了個辦法,每天白天兵甲鮮明的進城,然后半夜又把軍隊拉出去,白天再進,如是幾次,群臣不知道董卓帶來多少兵馬,于是攝服,董卓這才跋扈起來。至于樓上說的貼身保鏢呂布當時并不在董卓陣營里,當時尚在丁建陽處。
情況一:何進未死,繼續(xù)擅權(quán),遭遇地方牧守反何沒有召董行動或者董卓按兵不動,或許不會逼得宦官們狗急跳墻殺何進,那么何進就只能采取曹操的計策,殺盡宦官,進而成為一個專權(quán)的外戚。但,何進這個外戚只是看似很像東漢之前的外戚權(quán)臣,其實因為何進的出身并非關(guān)東豪族而是純粹的弟以姐貴。
換言之,何進在關(guān)東士林里面是沒有地位的,在這一點上他與董卓沒有太多區(qū)別。再加上,黃巾之亂破壞關(guān)東經(jīng)濟基礎(chǔ)、州牧出鎮(zhèn)提供地方割據(jù)的制度可能,地方牧守依然有割據(jù)一方的動力與實力。結(jié)合少帝即位存在暗箱操作,地方牧守依然有“由頭”反抗中央,只不過是把反董變成了反何而已。
這個情況下,袁紹的站隊就值得琢磨了,畢竟是四世五公的袁氏家族一表人才,號召力還是很強的。袁紹既有可能與曹操聯(lián)手輔佐何進誅除宦官,攜何氏家族之勢,成為何進之下、萬人之上的幕府頭號人物并幫助何進擺平牧守反對,也有可能端掉政治能力較差的何進,徑直成為漢帝身旁的權(quán)臣或如同反董那般,出奔河北,擁軍逼洛。
漢代宮廷瓦當
情況二:何進已死,袁紹取位,坐失良機或禪代自立如若宦官依然擔心何進的威脅,而繼續(xù)狗急跳墻,那么以何進的智商,依舊有很大概率被殺。那么在何進幕僚之中,能夠趁機上位的,或許就是領(lǐng)兵誅殺宦官的袁紹。袁紹擁殺宦官,既符合關(guān)東士人期許,又是為舊主報仇的大義,再加上袁氏家族四世五公的頭牌漢末豪族的地位,袁紹的上位應(yīng)當是有可能的。
但,袁紹個性剛愎、多疑,很難服眾、很易樹敵,把他放在權(quán)臣的位置上,未必不會危害東漢中央政權(quán)的穩(wěn)定,進而將中央朝堂矛盾擴大化,使得地方牧守有了趁中央黨派斗爭的機會割據(jù)自雄。
在這個局面下,袁紹好基友曹操的站隊就值得琢磨了,曹操一旦與袁紹聯(lián)手,則其性格智略大可彌補袁紹之不足,進而輔助袁紹凝合其門生故吏遍天下的資源網(wǎng)絡(luò),這種袁曹聯(lián)手的可能性最大,且一旦成功,則袁紹的主政將會因其背后的廣泛的關(guān)東豪族勢力支持而更加穩(wěn)固,那么,袁紹篡漢自立,成為《赤伏符》里的“當涂高”,顯然比后來的曹魏要更容易一些。當然,以袁紹的個性,依然不排除他“所用非人”并坐失良機的可能。
漢代玄武紋飾瓦當
情況三:何進已死,宦官掌權(quán),何太后主政如若袁紹也被宦官與何太后聯(lián)手防范,那么以袁紹當時的位階,很難在沒有誅殺宦官的功績加持下對抗取得中央皇權(quán)的宦官,那么東漢朝廷便會再度陷入到“太后-幼主-宦官”的權(quán)力頂層情形之中?;鹿俚臍庋姹銜赛h錮之禍時還要高漲,而環(huán)伺在周圍的關(guān)西軍閥與關(guān)東牧守便獲得了再名正言順不過的“清君側(cè)”由頭了,與地方實力派利益相背離的東漢朝廷,依舊會成為地方實力派逐鹿中原的標的,任人宰割。
換言之,何氏家族本來就不是什么有來頭的豪族、望族,即便何太后及其兄弟以外戚家族掌權(quán),也無法代表關(guān)東豪族的利益。這是何氏家族與之前的竇、鄧、梁之間的不同之處。而宦官秉政又是關(guān)東豪族出身的士大夫所極力反對的“濁政”,那么何進若死、宦官當權(quán),則中央皇權(quán)與地方豪族的利益聯(lián)系就會徹底斷掉。再加上桓靈二帝時期的黨錮之禁并未解除,以宦官的利益也不會主動去解除,則中央皇權(quán)依然無法取得號稱清流且擁有輿論支持的關(guān)東豪族精英的支持。東漢朝廷依然只有不斷崩解并成為傀儡的死路。
馬王堆漢墓出土漢代漆器
總而言之,即便何進不召董卓進京,東漢朝廷依然會因其自身的衰朽墮落而走向覆滅,沒有董卓與曹操,依然會有其他軍閥趁機上位。因為,無論是基層因土地兼并的無法解決而日益惡化的流民問題破壞經(jīng)濟基礎(chǔ),還是中層地方豪族延續(xù)桓靈二帝以來的賣官鬻爵之外進一步試圖割據(jù)自為,還是頂層權(quán)力結(jié)構(gòu)的代表性喪失與濁流當?shù)?,都表明東漢王朝已然從根上徹底爛掉。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lishitanjiu/30260.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luò),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