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先軫(約前680年—前627年),曲沃(今山西聞喜)人,春秋時期晉國名將、軍事家。
先軫曾輔佐晉文公、晉襄公兩位霸主,并以主將的身份指揮城濮之戰(zhàn)、崤之戰(zhàn),打敗當時非常強大的楚國和秦國,成為中國歷史上第一位元帥。
二、田穰苴(生卒不詳),又稱司馬穰苴,春秋末期齊國人。
曾率齊軍擊退晉燕入侵的聯(lián)軍,因功被封為大司馬,子孫后世稱司馬氏。著有軍事著作《司馬法》。
三、孫武(約公元前545年—約公元前470年),字長卿 。中國春秋時期著名的軍事家、政治家,尊稱兵圣。
公元前506(周敬王十四年),吳楚大戰(zhàn)開始,孫武指揮吳國軍隊以三萬之師,千里遠襲,深入大國,五戰(zhàn)五捷,直搗楚都,創(chuàng)造了中國軍事史上以少勝多的奇跡,為吳國立下了卓著戰(zhàn)功。著有兵學圣典 《孫子兵法》。
四、吳起(公元前440年-公元前381年),姜姓,吳氏,名起,衛(wèi)國左氏(今山東曹縣)人。戰(zhàn)國初期軍事家、改革家,兵家代表人物。
曾幫助魏國攻克原本屬于秦國的河西地區(qū)。之后秦國出兵五十萬攻打魏國的陰晉。吳起親自率領其中沒有立過軍功的五萬人,外加戰(zhàn)車五百輛、騎兵三千大敗秦軍,這就是著名的陰晉之戰(zhàn)。
五、孫臏(生卒年不詳),其本名孫伯靈,是中國戰(zhàn)國時期齊國的軍事家。
輔佐齊國大將田忌兩次擊敗龐涓,取得了桂陵之戰(zhàn)和馬陵之戰(zhàn)的勝利,奠定了齊國的霸業(yè)。
六、司馬錯,生卒年不詳,少梁(今陜西韓城南)人。戰(zhàn)國時期秦國名將。
秦惠文王九年(公元前316年),率軍滅亡蜀國,平定陳莊之亂。秦昭襄王二十七年(公元前280年),率軍南下東攻楚國,迫使楚國獻出漢水以北和上庸(今湖北西北部)之地。
七、樂毅(yuè yì),生卒年不詳,子姓,樂氏,名毅,字永霸。中山靈壽人,戰(zhàn)國后期杰出的軍事家。
公元前284年,他統(tǒng)帥燕國等五國聯(lián)軍攻打齊國,連下70余城,創(chuàng)造了中國古代戰(zhàn)爭史上以弱勝強的著名戰(zhàn)例。
八、白起(?—公元前257年),秦國白氏,名起,郿邑(今陜西眉縣常興鎮(zhèn)白家村)人。戰(zhàn)國時期杰出的軍事家。
輔佐秦昭王,屢立戰(zhàn)功。伊闋之戰(zhàn),大破魏韓聯(lián)軍;伐楚之戰(zhàn),攻陷楚都郢城。長平之戰(zhàn),重創(chuàng)趙國主力。擔任秦軍主將30多年,攻城70余座,為秦國統(tǒng)一六國做出了巨大的貢獻,受封為武安君。
九、廉頗(前327~前243) ,嬴姓,廉氏,名頗,中山苦陘(今河北定州市邢邑鎮(zhèn))人。 戰(zhàn)國末期趙國名將。
曾率兵討伐齊國,取得大勝,奪取了陽晉。九年后,擊退燕國入侵,斬殺燕軍主帥栗腹,進軍包圍燕都三月,令對方割五城求和。
十、李牧(?-公元前229年),嬴姓,李氏,名牧,趙國柏仁(今河北省邢臺市隆堯縣)人 ,戰(zhàn)國時期的趙國名將。
曾指揮趙破匈奴之戰(zhàn)敗匈奴、滅襜襤、破東胡,之后又指揮宜安之戰(zhàn),肥之戰(zhàn)大敗秦軍。
春秋戰(zhàn)國名將有:
1、李牧:
李牧生平事跡大致可劃分為兩個階段,先是在趙國北部邊境,抗擊匈奴;后以抵御秦國為主,因在宜安之戰(zhàn)重創(chuàng)秦軍,得到武安君的封號。
戰(zhàn)國末期,李牧是趙國賴以支撐危局的唯一良將,素有“李牧死,趙國亡”之稱。 公元前229年,趙王遷中了秦國的離間計,聽信讒言奪取了李牧的兵權,不久后將李牧殺害。
2、廉頗:
周赧王三十二年,率兵討伐齊國,取得大勝,奪取了陽晉,冊封上卿。勇猛果敢,屢立戰(zhàn)功,聞名于諸侯。負荊請罪,與藺相如實現(xiàn)“將相和”。
長平之戰(zhàn)前期,堅守不出,成功抵御秦軍進攻。擊退燕國入侵,斬殺燕軍主帥栗腹,進軍包圍燕都三月,令對方割五城求和,拜相國,冊封信平君。趙悼襄王即位后,郁郁不得志,先后出奔魏國和楚國。
3、王翦:
王翦年少的時候喜歡軍事,隨侍秦王嬴政。率軍攻破趙國都城邯鄲,掃平三晉地區(qū),攻破燕國都城薊,又消滅楚國。王翦與其子王賁,成為秦始皇統(tǒng)一六國、開疆擴土的最大功臣。因功績卓著,拜太師,封為武成侯。
4、白起:
白起熟知兵法,善于用兵,交好秦宣太后,和穰侯魏冉的關系很好。輔佐秦昭王,屢立戰(zhàn)功。伊闕之戰(zhàn),大破魏韓24萬聯(lián)軍,徹底掃平秦軍東進之路。
伐楚之戰(zhàn),攻陷楚都郢城。長平之戰(zhàn),重創(chuàng)趙國主力。擔任秦軍主將30多年,攻城70余座,為秦國統(tǒng)一六國做出了巨大的貢獻,受封為武安君。功高震主,得罪應侯,接連貶官。秦昭襄王五十年,賜死于杜郵。
5、吳起:
吳起一生歷仕魯、魏、楚三國,通曉兵家、法家、儒家三家思想,在內政及軍事上都有極高的成就。在魏國,他指揮魏軍屢次擊敗秦國,占領西河之地,任西河郡守。
在楚國時,吳起被任命為令尹,輔佐楚悼王進行變法,增強國力,擴展了楚國的疆域。前381年,楚悼王逝世后,因變法得罪守舊貴族,吳起慘遭殺害。
春秋戰(zhàn)國時期著名的武將:李牧、白起、廉頗、王翦等。
李牧(?-公元前229年),嬴姓,李氏,名牧,柏仁(今河北隆堯)人,戰(zhàn)國時期的趙國軍事家,李牧生平事跡大致可劃分為兩個階段,先是在趙國北部邊境,抗擊匈奴;后以抵御秦國為主,因在宜安之戰(zhàn)重創(chuàng)秦軍,得到武安君的封號。
白起(?—前257年),嬴姓白氏,名起,其先祖為秦國公族,故《戰(zhàn)國策》中又稱公孫起。郿(今陜西省眉縣常興鎮(zhèn))人,戰(zhàn)國時期秦國名將。白起號稱“人屠”,中國歷史上自孫武、吳起之后又一個杰出的軍事家,統(tǒng)帥。
廉頗,生卒年不詳,嬴姓,廉氏,名頗,趙國的名將,與白起、王翦、李牧并稱"戰(zhàn)國四大名將"。曾率兵討伐齊國,取得大勝,奪取了晉陽,趙王封他為上卿。廉頗因為勇猛果敢而聞名于諸侯各國。長平之戰(zhàn)前期,他以固守的方式成功抵御了秦國軍隊。長平之戰(zhàn)后,又擊退了燕國的入侵,斬殺燕國的栗腹,并令對方割五城求和。公元前251年,他戰(zhàn)勝燕軍,任以為相國,封為信平君。至趙悼襄王時,由于不得志,他先后投奔魏國大梁和楚國,奔魏居大梁,后老死于楚,葬于壽春。
王翦,秦國名將,關中頻陽東鄉(xiāng)(今陜西富平東北)人,秦代杰出的軍事家,主要戰(zhàn)績有破趙國都城邯鄲,消滅燕、趙;以秦國絕大部分兵力消滅楚國。與其子王賁一并成為秦始皇兼滅六國的最大功臣。
春秋戰(zhàn)國時期著名的謀士:孫武、蘇秦、樂毅、公孫衍、李斯等。
第一、孫武憑一部《孫子兵法》便可排行第一,此書經(jīng)過兩千多年,歷代都有研究,被翻譯成數(shù)十種語言,世界廣泛傳播,對后世影響之深遠,可謂后無來者。
第二、蘇秦是合縱六國的主要人物,曾獨自游說諸國,說韓、說魏、說齊、說楚、憑著自己一張嘴,攪得天下大亂,改變當時世界的格局走勢,是著名的縱橫家、外交家和謀略家。
第三、樂毅曾統(tǒng)帥五國聯(lián)軍攻打齊國,連下70余城,創(chuàng)造了中國古代戰(zhàn)爭史上以弱勝強的著名戰(zhàn)例,他連戰(zhàn)連捷的戰(zhàn)爭經(jīng)歷,留個后人一個神話似的傳說。
第四、公孫衍被秦惠文王任命為大良造,積極謀劃,向魏國發(fā)起攻擊,后又出任魏國相國,又任韓相,公孫衍極具戰(zhàn)略眼光,他不僅注重聯(lián)合東方各國,甚至把秦國西方的小國義渠,也拉進了合縱伐秦同盟。
第五、李斯戰(zhàn)國末期著名謀士,曾從底層一步步爬上政治頂峰,輔佐嬴政登上大位,后勸說秦王滅諸侯、成帝業(yè),在秦王滅六國的事業(yè)中起了較大作用。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lishitanjiu/30298.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轉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上一篇: 大鵬生擒孫悟空,為何孫悟空打不過他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