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上第一位女皇帝
說到中國的第一女皇帝,大家肯定都知道是武則天,是第一且是唯一,但是在武則天之前,就有一個女性自稱皇帝,只是規(guī)模并不是全國,所以沒有得到大家的認可,說到底,武則天稱帝,還是受她的影響。
這個人就是陳碩真,陳碩真也是唐朝時候的人,但是在唐朝統(tǒng)治初期,陳碩真生活的小農村并不算生活的很好,換句話說,生活的很差,所以,這就讓陳碩真很是傷心,后來為了讓百姓們生活下去,陳碩真就去偷了糧食,之后被捕入獄,在之后,百姓們?yōu)榱烁兄x她的救命之恩,就劫獄把她救了出來。
之后,為了百姓們能夠不被處罰,所以陳碩真選擇了起義,并且也是自己稱帝,想要率領著這些百姓們反抗唐朝的統(tǒng)治,但是因為都是貧民出身,所以很快的就被唐朝軍隊鎮(zhèn)壓。
可以說,這是歷史中的第一個自稱是皇帝的女性,之后的武則天奪權稱帝,就有在這里受到的啟發(fā)。
轉載聲明:感謝您對不回頭網的支持,讀史使人明智,以史觀今,讓我們通過歷史中一個個的典故故事去了解歷史。喜歡的朋友歡迎轉載此人才是真正第一女皇帝(武則天稱帝就是受她影響)
說起北魏,很多人會想起花木蘭,因為 歷史 上的花木蘭就是北魏人氏,她女扮男裝替父從軍打敗了北魏的敵人柔然,最后不但當上將軍還得以衣錦還鄉(xiāng),一時被傳為佳話。比較有意思的是,人們一直以為中國 歷史 上的第一位女皇帝是武則天,殊不知在比武則天還要早一百多年的北魏時期,就曾誕生過一位鮮為人知的女皇帝,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
今天我們就來撥開 歷史 的迷霧,一步步走近這段塵封已久的 歷史 往事,來認識一下北魏時期的這位女皇帝——元姑娘。
元姑娘是北魏孝明帝元詡的第一個也是唯一的骨肉,因為沒有留下姓名,所以 歷史 上只是稱之為“元姑娘”,她出生后本應被封為公主,卻被當時臨朝稱制的靈太后胡氏對外宣稱為“皇子”。
熟悉北魏 歷史 的人都知道,這位胡太后是 歷史 上著名的淫亂太后,同時也是一個糊涂蟲,為了能夠長期把持朝政,她竟然聯(lián)合自己的男寵毒殺了自己的親生兒子——魏孝明帝元詡。
毒死兒子后,胡太后為了穩(wěn)定局面,便立即下詔立剛剛出生一個多月的元姑娘為皇帝。前面提到,元姑娘出生時雖然被謊稱為“皇”子,但其真實的身份卻是一位公主,不料還在機緣巧合之下當上了皇帝。
根據 歷史 記載,武則天于公元690年9月9日改唐為周開始稱帝,而北魏的元姑娘則在公元528年4月1日被詔立為皇帝,所以元姑娘當皇帝足足要比武則天早一百多年。按理說,元姑娘才是中國 歷史 上有記載的第一位女皇帝,為何后來卻得不到承認呢?我們不妨繼續(xù)往下看。
女嬰當皇帝,早晚是要露餡的,胡太后當時也意識到了這一點。公元528年4月1日,也就是在詔立元姑娘為皇帝的同一日,胡太后看到皇帝兒子雖然被自己毒死,但朝廷上下好像也沒什么反應,人心還算比較安定,于是又下詔宣稱元姑娘是女兒身,本不應立為皇帝,只是為了維持國家穩(wěn)定而不得已而為之,現(xiàn)在既然人心未有異動,現(xiàn)決定重新詔立三歲的臨洮王元釗(元寶暉之子)為皇帝,是為北魏幼主。當然,這位北魏幼主也只是一個傀儡皇帝而已,如此操作不過都是胡太后為了將來能夠長期控制朝政罷了。
一日連下兩封詔書,胡太后廢立皇帝猶如兒戲,天下人對此驚訝不已。細心的人會發(fā)現(xiàn),4月1日這天恰好也是我們現(xiàn)代的“愚人節(jié)”,莫非是胡太后早就清楚“愚人節(jié)”當天可以光明正大捉弄別人的 游戲 規(guī)則?當然不是,這雖然只是一個 歷史 巧合,但廢立皇帝如此草率也著實令人匪夷所思。
其實,早在魏孝明帝尚未被毒死之前,胡太后就已經和自己兒子的關系達到了水火不容的程度,魏孝明帝還曾經密令自己的老丈人——太原王爾朱榮帶兵進京勤王,意在一舉剿滅胡太后黨羽然后親政,只可惜最終還是晚了一步。
胡太后毒殺魏孝明帝后,繼續(xù)縱情淫亂,其所做作令人厭惡和鄙視,朝中的文武官員們也一個個人心渙散,于是爾朱榮等人一方面擁立長樂王元子攸為皇帝(是為北魏孝莊帝),另一方面又打著為魏孝明帝報仇的口號率領大軍向北魏都城洛陽進發(fā),由于響應者甚眾,不久爾朱榮大軍便輕松渡過黃河并控制了洛陽。
為了逃過一死,胡太后詔令孝明帝時期的所有妃嬪和宮女都進入寺院,自己也在剃光頭發(fā)表示懺悔的同時,還多次向爾朱榮辯解自己的所作所為,不料富有野心的爾朱榮壓根兒不吃這一套,直接將胡太后和其所立的北魏幼主(三歲的傀儡皇帝元釗)沉入黃河,而僅當了一天皇帝的那位北魏公主——元姑娘也從此下落不明。
不僅如此,由于爾朱榮初到洛陽根基未穩(wěn),便在隨后一手導演了 歷史 上慘絕人寰的“河陰之變”——將當時北魏王朝幾乎所有的朝臣(據《資治通鑒》記載大概有兩千多人)都沉入黃河,還口口聲聲說他們“天下喪亂,先帝暴崩,都是你們不能輔弼造成。而且朝臣貪虐,個個該殺!”
誅殺完了朝臣以后,北魏朝堂只剩下了爾朱榮所立的孝莊帝一個光桿司令,爾朱榮也由此搖身一變成了權臣。只可惜彼時的北魏王朝已經開始風雨飄搖,內有爾朱榮囂張跋扈,外有“六鎮(zhèn)起義”此起彼伏,使得北魏不久便被分裂成了東魏和西魏, 歷史 上第一位女皇帝元姑娘的故事也逐漸消逝在 歷史 的長河中。
當前,主流的觀點普遍認為武則天是 歷史 上第一位,也是唯一的一位女皇帝,另外由于元姑娘只當了不到一天的皇帝,而且還只是胡太后手中的傀儡甚至政治工具,所以一直不為正史所承認,甚至連個名字都沒有留下。
其實承認也好,不承認也罷,有一點是毫無疑問的,那就是元姑娘身為女性而且當過皇帝,而且比武則天稱帝還要早一百多年,所以她絕對可以稱得上是“第一個登上皇帝寶座的女性”,也就是中國 歷史 上真正意義上的第一位女皇帝。
參考資料:《北史》《魏史》《資治通鑒》等
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女皇帝不是武則天,是陳碩真。
陳碩真(?—653),女,唐代睦州雉山梓桐源田莊里(今浙江省淳安梓桐鎮(zhèn))人,早年喪夫,有些書上又寫作陳碩貞,是唐朝永徽四年(公元653年)的起義軍的女首領。
當時唐高宗即位,由于唐太宗統(tǒng)治后期奢侈之風盛行,勞民傷財,使部分地區(qū)的人民受到了較重的剝削和壓迫。青溪位于今天浙江西北部,與安徽相鄰,這里山高谷深,河汊交錯,物產十分豐富。正因如此,統(tǒng)治者對其也格外關注,搜刮無度,索取百端,使得這一地區(qū)的百姓負擔十分沉重,小規(guī)模的反抗時有發(fā)生,反抗者的下場總是悲慘的。正直美麗的陳碩真作為當時一民間秘密宗教的女教主,不忍見鄉(xiāng)親受官吏的壓榨和迫害,明知敵眾我寡,勝算難料,毅然率眾起義。
陳碩真領導的這次起義,人數不過數萬,地域只涉及浙皖交界處的幾個州,為時不足兩月就被朝廷派大軍鎮(zhèn)壓,官方史料的記載也相當簡略。在風聲鶴唳,強敵如林之境,陳碩真敢于自稱“文佳皇帝”,建立政權,表現(xiàn)出大無畏的革命英雄般的勇氣。這不僅在中國歷史上領導起義的女英雄中是獨一無二的,而且比中國歷史上唯一的女皇帝武則天稱帝的時間也要早了幾十年。
二十五史中的新舊唐書對于陳碩真記載的都很簡短:
《舊唐書》本紀第四高宗上:冬十月庚子,幸新豐之溫湯。甲辰,曲赦新豐。乙巳,至自溫湯。戊申,睦州女子陳碩貞舉兵反,自稱文佳皇帝,攻陷睦州屬縣。婺州刺史崔義玄、揚州都督府長史房仁裕各率眾討平之。
要說武則天成為歷史上第1位女皇帝,對后世的影響,最淺顯的就是,她真正使女人掌權了,證明了女人的強大。因為后世的女性獨立運動什么的,做下了鋪墊。
要知道在在武則天以前,除某些少數民族部落以外,中原是一個男權之上的國度,很多人在要死了,把權力傳給一個外人,也不會傳給自己的女兒。特別是有些皇帝,把皇位傳給一個遠房的,不知名甚至不知道究竟是不是自己親戚的人,也不會傳給自己的女兒。可以說,在唐朝文化、傳統(tǒng)和法律都強烈反對女性統(tǒng)治者。換句話說,無論一個女孩的社會地位、教育程度或能力如何,她絕對不可能成為一個女皇帝。
而武則天就比較傳奇。她成為了中國歷史上第一位女皇帝的原因比較多。首先他出生于一個開明的國度,唐朝,那時的女人有著遠比以往大的獨立與權力,可以經商,可以讀書,甚至可以參與政治。這也是武則天能成為女皇帝的基礎。但她成為女皇帝真正靠的:一是靠著她的聰明才智以及姿色。武則天自幼聰慧敏俐,口齒伶俐,膽識過人,武父深感她是可造人才,遂教她讀書識字,使她通曉世理。根據歷史記載,在豆蔻年紀就博聞強記,廣讀詩書,詩詞歌賦也都奠定了一定基礎,而且長于書法,字態(tài)卓犖不群。這是因為他的才華與容貌,她被選進了宮內,被封號為媚娘;二者靠的是手段狠辣。聰明的她學會了權術斗爭,在掌權之后掃除異己,甚至不達目的不罷休,親手掐死自己的親生骨肉;三則是皇帝的不作為,高宗的軟弱和多病 ,縱容武則天權利的擴張,立自己父親的妃子為后。
武則天卻不得不說是奇女子,她凌駕于所有男人之上,統(tǒng)治國家并對中國歷史的進程有重大影響,即便與有作為的男性君主相比也毫不遜色。真正做到了與男人平起平坐, 作為中國歷史上第一位女皇帝,她登臨帝位是歷史的必然,也是歷史的正確選擇
女皇武則天
(624—705年)并州文水人,唐高宗李治的皇后,中宗李顯、睿宗李旦之母,中宗去世后,武則天相繼廢掉兩個兒子中宗和睿宗,自己做了皇帝,改國號為“周”,他是我國歷史上第一也是唯一的女皇帝。武則天統(tǒng)治的前期,重用酷吏,嚴厲打擊反對他的元老重臣,勛貴舊族,就此打破大族控制政局,壟斷高官的局面。定都洛陽。690—705年在位。名曌,世人據其封號稱之為武則天。性巧慧,多權術。唐朝開國功勛武士彟的次女,生母楊氏是武士彟的續(xù)妻,隴右大士族、隋朝宰相、遂寧公楊達之女。
武則天是唐太宗李世民的才人,唐高宗李治的皇后。太宗稱其為“媚娘”。她在協(xié)助高宗處理軍國大事,佐持朝政三十年后,親登帝位,自稱圣神皇帝,廢唐祚于一旦,改國號為周,成為中國歷史上空前絕后的唯一女皇。從她參與朝政,自稱皇帝,到病移上陽宮,前后執(zhí)政近半個世紀,上承“貞觀之治”,下啟“開元盛世”,史稱“貞觀遺風”歷史功績,昭昭于世。誠如宋慶齡對她的誠懇評價:武則天是“封建時代杰出的女政治家”。
武則天出生在唐初新貴顯宦之家,顯赫的權勢,豪奢的生活,滋養(yǎng)了她無限量的權力欲。然而,初唐極重士族的門閥之風盛行,而武氏庶族的門第,低微的出身,又使她飽受流俗的輕視,而不甘埋沒。這一特殊的境遇與遭際,強烈地刺激著青年時代的武則天,陶冶了她狂妄地去追逐和攫取最高權力,以達唯我是從的欲望,和以冷酷而不擇手段地去報復一切的心理。
武則天自幼聰慧敏俐,極善表達,膽識超人。貞觀十一年(637年),14歲的武氏以長相俊美,入選宮中,受封“才人”。入宮之后,武氏行事干練,善解人意,再加上姿色嬌艷,頗得太宗歡心,遂賜號“媚娘”。但相同時期徐賢妃聰慧過人,武氏失寵,一直在最低才人檔次徘徊,后結識李治。
貞觀二十三年(649年),太宗死去,則天與所有嬪妃,發(fā)送長安感業(yè)寺削發(fā)為尼。太宗九子李治即位后,因早先與則天暗通款曲,對她極有興趣,遂經常往來于感業(yè)寺,并于兩三年后重召則天入官,晉封為“昭儀”。永徽六年(655年),極受高宗寵幸的武則天,在內宮的斗爭中穩(wěn)操勝券,并日促高宗立己為后。然而,在封建社會中,皇后的廢立乃國之大事,須與重臣們商定。當高宗把廢皇后王氏,立則天為皇后的打算向諸遂良、長孫無忌等忠貞重臣說明后,立即遭到強烈的反對。他們認為武氏出身卑微,不宜為后,且太宗崩時,曾言“佳兒佳婦”,不應廢王皇后。但是,高宗的主張也得到武則天的同謀許敬忠以及李義府、等一些朝中奸佞的支持。后武則天親自殺死自己的女兒,嫁禍王皇后,迫使高宗終于在這年的十月斷然頒詔,廢皇后王氏,正式冊立則天為皇后,冊立皇后,武則天歹毒至極,將王皇后,蕭淑妃手腳砍斷,醉骨。
武則天登上皇后寶座后,機智精明,“通文史,多權謀”的長處,得到長足的發(fā)揮和發(fā)展,使高宗對她寵愛之余,別眼相看。她亦利用皇后的身份,皇上對己的寵愛,積極參與朝政, “百司奏事,時時令后決之”。從永徽六年(655年)到顯慶四年(659年)的五年時間里,她廣弄冤案,天下森森,大量清除政敵,貶尚書右仆射諸遂良,使其郁悶而死;黜同中書門下長孫無忌,逼其自縊;罷免朝中諸遂良、長孫元忌的支持者,鞏固和擴大了自己的影響和權力,掃除了她參政道路上的障礙,貞觀遺風之稱的永徽之治結束。
顯慶五年(660年),高宗李治因患鳳眩,目不能視,遂下詔委托武后協(xié)理政事。自此,
武則天為了掃清自己最后障礙,先殺長子,后謀殺次子,廢三子,軟禁四子。
高宗雖厭其獨行獨斷,許多國家大事又不能不倚重她。這樣,就使武后逐漸從幕后走向前臺,竟與高宗同臨紫宸殿,一起接受群臣朝拜。上元元年(674年),高宗號天皇,皇后號天后,天下人謂之“二圣”。自此,高宗形同虛設,唐朝權柄,盡在武后則天掌握之中。
從上元元年(674年),則天以“天后”之尊開始執(zhí)政,至天授元年(690年)正式稱帝的16年中,武氏為當皇帝做了大量的長時間的準備,采取了多種有力有效的措施。首先,在王位的繼承上,高宗想禪位于長子李弘。武后則不念母子之情,將李弘毒死,立次子李賢為太子。李賢被高宗委以臨國之任,處理政務頗為精干,武后則廢李賢為庶人,立三子李顯為太子。弘道元年(683年),高宗卒,中宗李顯剛剛繼位,武后則以皇太后名義臨朝稱制。一年后便廢掉中宗,改封廬陵王,立四子李旦為帝,是睿宗。李顯、李旦都是昏庸無能之輩,在皇帝位上也是傀儡,處處受制于武后。
公元69O年,武則天認為親臨帝位的條件成熟,先借佛僧法明之口,廣造輿論:“武后為彌勒佛轉生,當代唐為天子?!苯又忠皇謱а萘?,以唐睿宗為首的六萬臣民上表勸進,請改國號的壯舉。至此,水到渠成,則天武后在“上尊天示”、“順從眾議”的“萬歲”聲中,登臨大寶,實現(xiàn)了夢寐以求的夙愿,改唐為“周”,自號“圣神皇帝”。這年,她已是67歲的高齡。
705 年,宰相張柬之乘武則天年老病危,擁立中宗復位,尊武氏為“則天大圣皇帝”。同年冬,武氏死,享年82歲,遺詔“去帝號,稱則天大圣皇后?!崩畎装盐鋭t天列為唐朝“七圣”之一。
武則天年譜
1歲,武德七年(624年)正月二十三,生于利州。父,武士彟,年48歲,任工部尚書,判六曹尚書事。母,楊氏,年46歲。異母兄元慶、元爽稍長,姐一人尚幼。
2歲,武德八年(625年)六月初四,李世民發(fā)動“玄武門之變”。太子李世民即位,為太宗。封武士彟為豫州都督。
5歲,貞觀二年(628年)六月十五日,李治(唐高宗)誕生。本年,袁天罡為武相面,在當地留下了朝天關、望云埔等傳說。
12歲,貞觀九年(635年)五月初六日,高祖死于長安大安宮垂拱殿。武士彟在痛悼高祖中患病身亡,享年59歲。十月二十七日,葬高祖于陜西三原獻陵,廟號高祖,與太穆皇后合葬。之后,與母親楊氏回文水葬父。
14歲,貞觀十一年(637年),太宗李世民聽說武士彟之女美麗聰明有才華,召入宮中,立為才人,賜號“武媚娘”。
20歲,貞觀十七年(643年)四月初七,太宗立李治為太子。
23歲,貞觀二十年(646年)三月初九,太宗病重,下詔軍國機務并委太子李治處理。此后,太子隔日聽政,朝罷,入侍藥膳,武與太子開始接觸,兩人同在太宗身邊侍疾。
26歲,貞觀二十三年(649年)五月二十六日,太宗下詔長孫無忌、褚遂良輔佐太子李治。太宗駕崩。按當時的法律,皇上死后,沒給皇上生皇子的妃子,要去做尼姑。二十八日,武在感業(yè)寺出家為尼。六月初一,太子李治即位,為高宗,時年22歲。八月二十八日,葬太宗于昭陵,與長孫皇后合葬。
28歲,永徽二年(651年)八月,武入宮,為一般宮女,在王皇后身邊。
29歲,永徽三年(652年)七月初二,立李忠(即陳王忠)為太子。十二日,戶部奏:全國有戶380萬。本年冬,武生長子李弘。
31歲,永徽五年(654年)三月,封武為昭儀。三月十四日,唐高宗應武之請求,加贈武德功臣屈突通、武士彟等13人官。六月,王皇后的舅父看出皇后寵衰的現(xiàn)實,自請罷官,改封為吏部尚書。十二月十七日,高宗離京師謁昭陵,武從行,生次子李賢于途中。
32歲,永徽六年(655年)三月,武著《內訓》一篇。六月,王皇后與其母柳氏為“厭勝”事發(fā),高宗大怒,令柳氏不得入宮,后舅罷知政事。此時,在皇后廢立問題上朝臣分為兩派:長孫無忌、褚遂良、朝瑗、來濟等反對立武則天為皇后;許敬宗、李義府、崔義玄、袁公瑜等擁護立武則天為后。十月十三日,王皇后、蕭淑妃廢為庶人。十九日,高宗下詔立武昭儀為皇后。十一月初一,舉行隆重的冊立皇后儀式,文武百官及蕃夷酋長朝皇后于肅儀門。初七,追贈武后父武士彟為司空。本月,武后處死王皇后、蕭淑妃。
33歲,顯慶元年(656)正月初六,降太子李忠為梁王、梁州刺史,立武后子李弘為太子。二月十七日,追贈武后父武士彟為司徒,賜爵周國公。三月十七日,武后祀先蠶于北郊。四月十四日,高宗與武后在安福門樓觀玄奘迎御制慈恩寺碑文。自魏晉以來,佛事活動從無如此之盛大。九月十二日,武后制《外戚誡》獻于朝。十一月初五,武后生第三子李顯于長安。
34歲,顯慶二年(657年)二月十二日,封李顯為周王。
36歲,顯慶四年(659年)六月二十二日,高宗下詔改《氏族志》為《姓氏錄》,以皇族與后族為第一等,皇朝得五品官者皆刊入士流。七月,殺長孫無忌及柳奭。九月,高宗下詔以石、米、史、大安、小安、曹、拔汗那、悒怛、疏勒、朱駒半等國置州縣府127個,全國疆域進一步擴大。
37歲,顯慶五年(660年)正月,高宗與武后及太子在東都洛陽過春節(jié)。二十三日,離洛陽到并州。二月初十、至并州。十五日,會見隨從官員、諸親及并州官屬父老等。三月初五,武后宴請親戚故舊鄰里于朝堂,宴婦人于內殿。初八,高宗講武于并州城西,引群臣閱兵。四月初八,高宗、武后一行離并回東都。十月九日,改封武后母代國夫人楊氏為榮國夫人,品第一。本月,高宗初患風眩病,委武后處理部分政務,從此,武后參與朝政,處事都符合高宗旨意。
38歲,龍朔元年(661年)正月,武后請禁止天下婦女為俳優(yōu)之戲(古代指演滑稽戲的藝人),高宗采納并下詔。四月,高宗欲親率大軍進攻高麗,武后抗表進諫以為不可,被采納。
39歲,龍朔二年(662年)六月初一,武后生第四子李旦于蓬萊宮含涼殿,于殿內作佛事,供玉像。七月初一,以皇子李旦滿月,大赦天下,賜宴三日。
41歲,麟德元年(664年)十二月,西臺侍郎上官儀謀廢皇后失敗下獄。十三日,殺上官儀等,賜廢太子忠死。此后,高宗視朝,武后垂簾于后,中外稱之為“二圣”。約于本年,武后生太平公主。
42歲,麟德二年(665年)十月二十八日,高宗、武后與太子去泰山封禪,從駕文武儀仗數百里不絕,東自高麗,西盡波斯,各國朝會者隨從。本年,又獲豐收。
43歲,乾封元年(666年)正月初一,高宗祀昊天上帝于泰山之南。初二,封于泰山之上。初三,禪于社首山,武后為亞獻。初五,禮畢,高宗御朝覲壇受朝賀,赦天下,改元乾封。六日,宴群臣。十九日,離泰山。二十四日,至曲阜,贈孔子為太師。二月二十二日,還至亳州,高宗等祭老君廟,尊之為太上玄元皇帝。三月十一日,高宗、武后回東都洛陽。令刻《登封記號文》,立于泰山。
44歲,乾封二年(667年)九月初三,高宗久病不愈,令太子弘監(jiān)國,改封殷王李旦為相王。
45歲,總章元年(668年)閏二月,高宗欲建明堂。二十五日,分長安、萬年二縣置乾封、明堂二縣,以明志。九月十二日,李績攻克平壤,擒高麗王高藏及其大臣男健等,完全征服高麗。
46歲,總章二年(669年)正月,封諸王嫡子皆為郡王。十二月初三,李績病死。
47歲,咸亨元年(670年)正月初七,劉仁軌因年老辭官。三月十九日,許敬宗退休養(yǎng)老。八月初二,武后母楊氏病死于九成宮,享年92歲。
48歲,咸亨二年(671年)正月初七,高宗與武后離京師長安到東都,留太子李弘監(jiān)國,令戴至德、李敬玄等輔政。
49歲,咸亨三年(672年)正月,以梁積壽為帥,發(fā)兵討叛“蠻”。昆明蠻14姓3萬戶歸順,設殷、敦、總三州。
51歲,上元元年(674年)八月十五日,高宗追尊其祖先,以高祖為神堯皇帝,太宗為文武圣皇帝,高宗自稱天皇,武后稱天后,改元上元,大赦天下。九月初七,高宗下詔復長孫無忌官爵,陪葬昭陵,其曾孫長孫翼襲爵趙公。十月二十七日,武后上意見十二條,高宗贊同,令施行。
52歲,上元二年(675年)三月十三日,武后祀先蠶于邙山之南。本月,高宗風眩病加重,不能聽政,政事皆由武后處理。高宗欲遜位于武后,宰相郝處俊諫止。武后引文學之士于宮中著書,參決表奏,被人們稱為“北門學士”。四月二十五日,太子李弘被殺。五月初五,追謚太子李弘為孝敬皇帝。六月初五,立雍王李賢為太子,大赦天下。八月十九日,葬太子李弘于河偃師恭陵,高宗親撰《孝敬皇帝睿德紀》。
53歲,儀風元年(676年)二月初七,武后勸高宗封禪中岳嵩山。十五日,高宗下詔今冬有事于嵩山。閏三月,吐善攻鄯、廓、河、芳四州,高宗下詔停封禪,遣相王李旦等率軍抵御吐蕃。
55歲,儀風三年(678年)正月初四,百官及四夷酋長朝武后于光順門。
56歲,調露元年(679年)五月初七,高宗令太子李賢監(jiān)國。
57歲,永隆元年(680年)正月十九日,武后登洛陽城門樓,宴請諸王諸司三品以上及諸州都督刺史,太常奏新編《六合還淳》舞。八月二十二日,廢太子李賢為庶人。二十三日,立英王李顯為太子,改元永隆,大赦天下。
58歲,開耀元年(681年)正月初十,以太子初立,宴請百官及命婦于大明官。二十九日,高宗下詔免雍、岐、華、同四州兩年地稅。河南、河北遭水災處免稅一年。二月,武后表請赦杞王上金、鄱陽王素節(jié)之罪,乃以上金為沔州刺史,素節(jié)為岳州刺史,仍不許朝集。七月二十二日,太平公主下嫁薛紹。閏七月二十四日,高宗病,令太子李顯監(jiān)國。十一月初八,令廢太子賢遷巴州。
59歲,永淳元年(682年)二月十九日,皇孫重照滿月,改元永淳,大赦天下。三月二十五日,立皇孫重照為皇太孫。
60歲,弘道元年(683年)正月初五,武后隨高宗至少林寺,見其母舊營之所未償完功,倍感凄涼,作詩并序,令武三思資金絹等物續(xù)成功德。七月,高宗下詔今年十一月有事于嵩山,不久因高宗病重改為來年正月。十一月初三,高宗病情加重,下詔罷來年封嵩山。十二月初四,改元弘道,大赦天下,高宗欲登則天門樓宣詔,氣逆不能上馬,乃召百姓入殿前宣詔。當夜,高宗崩于洛陽宮貞觀殿,終年56歲。遺詔皇太子柩前即位,裴炎等輔政,軍國大事有不決者,兼取武后進止。十一日,太子李顯即位,為中宗。尊武后為皇太后。
61歲,光宅元年(684年)正月初一,改元嗣圣,大赦天下,中宗立韋氏為皇后。武太后撰寫《高宗天皇大帝溢議》及《述圣記》。二月六日,武太后與裴炎等廢中宗為廬陵王,幽于別所。七日,立相王李旦為皇帝,為睿宗,改元文明,政事由武太后處理。八日,廢皇太孫重照為庶人,流韋玄貞于欽州。九日,令丘神績往巴州監(jiān)視廢太子李賢,以備外虞。以韋待價為山陵修作使,率兵民營造乾陵。三月初五,廢太子李賢在巴州自殺。四月二十二日,遷廬陵王李顯于房州,二十六日遷均州。五月十五日,高宗靈柩運往長安,武太后作《高宗天皇大帝哀冊文》,留鎮(zhèn)洛陽。八月十一日,葬高宗于乾陵,廟號高宗,刻述圣記碑立于陵前。九月初六,武太后改元光宅,改東都為神都。二十一日,武太后追王其祖:五代祖克己為魯靖公,高祖居常為太尉、北平恭肅王,曾祖儉為太尉、金城義康王,祖華為太原安成王,父士彟為魏忠孝王。立五代祠堂于文水。二十九日,徐敬業(yè)以匡復為名在揚州起兵。十月初六,武太后令李孝逸等率兵30萬討伐徐敬業(yè)。十八日,斬裴炎于都亭。十一月初四,武太后令左鷹揚衛(wèi)大將軍黑齒常之為江南道行軍大總管討伐徐敬業(yè)。十八日,徐敬業(yè)敗逃,部將王那相殺徐敬業(yè)后投降。李孝逸令追捕余黨,平定揚州。
62歲,垂拱元年(685年)正月初一,因平息徐敬業(yè)反叛,改元垂拱,大赦天下。二月初七,武太后下詔:“朝堂所置肺石及登聞鼓不預防守。有上朝堂訴冤者,御史受狀以聞?!比露蝗?,再遷廬陵王李顯于房州。四月,下《求賢制》,制令自舉。十一月,武太后作《方廣大莊嚴經序》,撰《臣規(guī)》兩卷,普賜臣僚,以教為臣之道。
63歲,垂拱二年(686年)正月,武太后欲復政于睿宗李旦,李旦固讓,請武太后繼續(xù)理政。武太后開始起用酷吏。三月初八,武太后令鑄銅匭,這是一個功能齊全的意見箱。十二月,免并州百姓庸、調二稅,終其身。
64歲,垂拱三年(687年)正月初二,武太后封皇孫成美為恒王,隆基為楚王,隆業(yè)為趙王。
65歲,垂拱四年(688年)正月初五,武太后在神都洛陽立高祖、太宗、高宗三廟,令四時享祀如京師太廟之儀。十一日,令毀乾元殿,就地建造明堂,由薛懷義督辦。四月,武承嗣造瑞石,讓唐同泰獻上,其文曰:“圣母臨人,永昌帝業(yè)?!蔽涮竺麨椤皩殘D”。五月十八日,武太后加尊號稱“圣母神皇”。七月初一,武太后更名“寶圖”為“天授圣圖”,改洛水為永昌洛水,“寶圖”所出為“圣圖泉”,設永昌縣于泉側。封洛水神為“顯圣侯”,嵩山為“神岳天中王”。又以先于汜水得瑞石,改汜水為廣武。八月十七日,瑯邪王李沖起兵反對武太后。武太后令丘神績討伐,未至,李沖已為地方軍所敗。二十三日李沖被其舊部殺掉。二十五日,越王李貞起兵于豫州,攻陷上蔡。九月初一,武太后令左豹韜衛(wèi)大將軍崇裕為中軍大總管,岑長倩為后軍大總管,討伐李貞,削李貞屬籍,改姓虺氏。十一日,兵臨城下,李貞自殺,平豫州。十三日,殺韓王、魯王等參與叛亂者。十二月二十七日,明堂建成,號“萬象神宮”,富麗堂皇,準許民眾入內參觀。武太后又令于明堂之北起天堂,以貯夾像。頒《親享明堂制》。
66歲,載初元年(689年)正月初一,武太后服皇帝袞冕,大饗萬象神官,登則天門,改元永昌,大赦天下。初三,在明堂接受朝賀。初四,布政于明堂,頒九條以訓百官。初五,在明堂饗群臣,吐蕃等遣使來賀。二月十四日,武太后尊其父魏忠孝王為周忠孝太皇,其母為周忠孝太后,文水陵為章德陵,咸陽陵為明義陵。置祟先府官。十五日,武太后再追王其祖:魯靖公(克己)為太原靖王,北平王(居常)為趙肅恭王,金城王(儉)為魏義康王,太原王(華)為周安成王。十一月初一,武太后大享萬象神官,改元載初,并始用周正(周歷),即以十一月為正月,十二月為臘月,正月為一月。
67歲,天授元年(690年)正月初二,武太后布政于明堂。八日,下詔推行新造的字,其中新造字“瞾”為己名。改詔書為制書。二月十四日,武太后策試貢生于洛城殿,數日方休。貢生殿試自此開始。四月十一日,范履冰下獄死。告密之風起。七月,置制獄于麗景門,專理謀反案以掃除政敵。九月,遠近百姓、四夷酋長、沙門道士6萬余人上表,請改國號為周,賜皇帝姓武氏。睿宗皇帝也上表自請賜姓武氏。九日,武太后隆重登基稱帝,大赦天下,降睿宗皇帝為皇嗣,賜姓武氏,改唐為周,改元天授,十二日,群臣上尊號曰“圣神皇帝”。十月十四日,改文水縣為武興縣,縣令品秩同赤縣(京師長安),百姓世代免除賦稅。
68歲,天授二年(691年)一月二十三日,殺丘神績。二十八日,殺史務滋。二月,開始懲治酷吏,殺周興、索元禮。九月二十五日,傅游藝下獄死。鳳閣舍人張嘉福讓王慶之率數百人上表,請立武承嗣為太子,女皇不許。王慶之多次請立,女皇怒,令賜杖。風閹侍郎李昭德杖殺王慶之,并勸女皇立親子為皇太子。
69歲,長壽元年(692年)一月初一,女皇召見存撫使所推薦的人。全部試用,高者試鳳閣舍人、給事中,次者試員外郎、侍御史、補闕、拾遺、校書郎。試官自此開始。二月初三,吐蕃、黨項部落萬余人歸順,分設10州。三月,五天竺國遣使朝貢。八月,女皇令嚴善思按問舊獄,平反冤案850余人,羅織之風開始平息。十月,狄仁杰請放棄安西四鎮(zhèn),女皇不納。二十五日,武威軍總管王孝杰大破吐蕃,收復龜茲、于闐、疏勒、碎葉四鎮(zhèn)。置安西都護府于龜滋,發(fā)兵戍守。
70歲,長壽二年(693年)一月二十四日,前尚方監(jiān)裴匪躬、內常侍范云仙私自拜見皇嗣李旦被腰斬于市。又有人告李旦欲謀反。女皇命來俊臣審問其隨從人員,太常工人安金藏自剖其胸以證明李旦不反。女皇親臨探視,嘆曰:“吾有子不能自明,使汝至此。”即令停止審查此事。這是女皇第一次在人前承認錯誤。九月初九,武承嗣等5000人上表請加尊號曰“金輪圣神皇帝”。女皇在萬象神宮舉行慶典接受尊號。
71歲,延載元年(694年)一月初十,女皇令婁師德為河源、積石、懷遠等軍營田大使,令搞好邊境營田。二月,王孝杰擊敗吐蕃、突厥各3萬余人。韓思忠擊敗泥熟俟斤等萬余人。十六日,女皇命薛懷義為伐逆道行軍大總管,率18位將軍討伐默啜。八月十七日,蕃胡慕義,捐錢百萬億,請立天樞,以頌女皇功業(yè)。女皇令于端門外鑄天樞。
72歲,天冊萬歲元年(695年)正月初一,女皇加號“慈氏越古金輪圣神皇帝”,改元證圣,大赦天下。十六日夜,明堂起火,照城中如晝。二月初四,殺薛懷義。十六日,女皇去“慈氏越古”之號。四月初一,天樞鑄成。天樞由工匠毛婆羅造模,武三思為文,刻百官及四夷酋長名,女皇親自書寫樞名:“大周萬國頌德夭樞”,群臣賦詩稱贊。七月,吐蕃犯臨洮,女皇令肅邊道大總管王孝杰討伐。九月初九,女皇合祭天地于南郊,加號為“天冊金輪大圣皇帝”,賜宴九日,改元天冊萬歲,大赦天下。
73歲,萬歲通天元年(696年)臘月初一,女皇前往嵩山封禪。十一日,封嵩山為“神岳”,改元萬歲登封,改嵩陽縣為登封縣,改陽成縣為告成縣。免天下百姓當年租稅。三月十六日,新明堂建成,規(guī)模小于舊者,名曰通天宮。四月初一,女皇行親享之禮,改元萬歲通天,大赦天下。五月,營州契丹松漠都督李盡忠舉兵反叛,攻陷營州。女皇令曹仁師、張玄遇、李多祚、麻仁節(jié)等28將討伐。七月,女皇令武三思為榆關道安撫大使,防備契丹。契丹李盡忠自稱可汗,以孫萬榮為先鋒,兵至數萬。九月二十一日,默啜率部討伐契丹,女皇封其為遷善可汗。十月,默啜破松漠,虜李盡忠妻子。女皇加封默啜為頡跌利施大單于、立功報國可汗。不久,李盡忠死,孫萬榮代領其眾,軍復振,攻陷冀州,河北震動。
74歲,神功元年(697年)四月初三,九州鼎鑄成。五月,女皇令婁師德率兵20萬討伐孫萬榮。六月初三,女皇下《暴來俊臣罪狀制》,殺來俊臣。三十日,孫萬榮敗死,余部降于突厥。
75歲,圣歷元年(698年)正月初一,女皇祭通天宮,改元圣歷。本月,女皇下《條流佛道二教制》,禁止佛、道徒相互毀謗。三月初九,女皇托病,令徐彥伯召回廬陵王李顯。二十八日,廬陵王至神都洛陽。八月十一日,武承嗣因求作太子不得憂憤而死。十三日,女皇令武重規(guī)、張仁稟、李多祚等率兵30萬討突厥。九月十五日,李旦固請讓位于李顯,女皇批準,立李顯為太子。十七日,命太子為河北道元帥以討突厥。二十一日,以狄仁杰為河北道副元帥,知元帥事,女皇親自送行。
76歲,圣歷二年(699年)臘月二十五日,女皇賜太子姓武氏。大赦天下。二月,女皇登嵩山,過緱山,謁升仙太子廟,親書升仙太子碑文,立碑于緱山升仙太子廟。四月,吐蕃贊婆等來降。十八日,女皇為防止身后太子與武姓不相容,令太子、相王、太平公主與武攸暨等作誓文,告天地于通天宮,銘之鐵卷,藏入史館。七月,吐谷渾1400帳歸順。本年,改昊陵為攀龍臺,順陵為望鳳臺。
77歲,久視元年(700年)正月,以西突厥竭忠事主可汗斛瑟羅為平西大總管,鎮(zhèn)守碎葉。三月初六,女皇令東至高麗國,南至真臘國、西至波斯、吐蕃及堅昆都督府,北至契丹、突厥,并為入蕃,以外為絕域。四月二十九日,女皇在三陽宮避暑,作成《宴石淙詩及序》。五月初五,女皇服長生藥病愈,改元久視,大赦天下,去“天冊金輪大圣”之號。六月,令契丹降將李楷固擊契丹余黨,全部平定。七月,吐蕃將領麴莽布支侵犯涼州,圍昌松,被唐休璟打敗。十月初十,下詔復以正月為十一月,臘月為十二月,一月為正月。
78歲,長安元年(701年)正月初三,成州言佛跡現(xiàn),改元大足。八月,蘇安恒上表請女皇還政,抑武興唐。十月,女皇與太子李顯、相王李旦等從洛陽回到長安,改元長安,大赦天下。十二月,女皇為其父立大周無上孝明高皇帝碑(又稱攀龍臺碑)于文水昊陵。
79歲,長安二年(702年)正月十七日,女皇首設武舉選將才。六月,女皇為其母立大周無上孝明高皇后碑于咸陽順陵。十一月一日,封相王李旦為司徒。命審查酷吏舊獄,昭雪者眾多。
80歲,長安三年(703年)正月初一,女皇令武三思、李嶠、朱敬則等修《唐史》。四月初九,吐蕃遣使獻馬千匹、金二千兩求婚。六月初一,突厥默啜又遣使請以女嫁太子之子。
81歲,長安四年(704年)八月,女皇病臥長生殿。十月二十二日,封秋官侍郎張柬之為同平章事。十一月初五,封天官侍郎韋承慶為行鳳閣侍郎、同平章事,封張柬之為守鳳閣侍郎。
82歲,神龍元年(705年)正月初一,改元神龍。女皇病重。下詔:“自文明以來得罪者非揚、豫、博三州及諸反逆魁首,皆赦免?!倍眨瑥埣碇?、崔玄等迎太子李顯,殺張宗昌、張易之,進至女皇寢宮,逼女皇讓位。二十三日,女皇令太子李顯監(jiān)國。二十四日,女皇傳位于太子李顯。二十五日,太子李顯即帝位,為中宗。封相王李旦為太尉,同三品。太平公主加號鎮(zhèn)國。令免今歲稅賦,放宮女3000人。皇族中的流放者和籍沒者,子孫皆復屬籍,量敘官爵。二十六日,女皇移居上陽宮。二十七日,中宗李顯率百官謁女皇,上尊號“則天大圣皇帝”。二十九日,中宗李顯封崔玄為守內史,敬暉、桓彥范為納言,張柬之為天官尚書,袁恕己為鳳閣侍郎,并同三品。二月初一,中宗率百官詣上陽官問女皇起居,此后每十日一往。初四,中宗復國號為唐,郊廟、社稷、陵寢、百官、旗幟、服色、文字均恢復到永淳以前的原狀。復改神都為東都,北都為并州。五月初四,中宗遷周七廟神主于西京崇尊廟。下詔:“武氏三代諱,奏事者皆不得犯?!绷⑻铺珡R社稷于東都,封張柬之等5人為王,降武氏諸王為公。十一月二十六日,女皇崩于上陽宮仙居殿,遺詔去帝號,與高宗合陵。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lishitanjiu/3036.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絡,轉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