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是怎么過七夕的?小編為大家?guī)硐嚓P內容,感興趣的小伙伴快來看看吧。
如今,公元2018年,又到了一年一度的七夕節(jié)?!捌呦Α保崔r歷七月初七,民間相傳是牛郎織女從鵲橋渡過天河相會的日子,七夕節(jié)也稱“乞巧節(jié)”,七月初七當晚,女子,特別是未出閣的女子要向織女“乞巧”,以求也能擁有一顆聰慧的心,擁有一雙靈巧的手。因此,七夕這一天在漫長的歲月中逐漸被賦予了“愛情美滿”和“心靈手巧”的兩種內涵,你知道古代七夕節(jié)有什么活動?古人們七夕節(jié)是怎么過的嗎?
1、穿針乞巧
這是最早的乞巧方式,始于漢,流于后世。這一天各家女兒圍坐一團,以五彩絲線穿針,速度快為巧者。
穿針乞巧
《西京雜記》:“漢彩女常以七月七日穿七孔針于開襟樓,人具習之?!?/p>
南朝梁宗謀《荊楚歲時記》:“七月七日,是夕人家婦女結彩樓穿七孔外,或以金銀愉石為針?!薄遁浀刂尽罚骸褒R武帝起層城觀,七月七日,宮人多登之穿針。世謂之穿針樓?!蔽宕跞试!堕_元天寶遺事》:“七夕,宮中以錦結成樓殿,高百尺,上可以勝數十人,陳以瓜果酒炙,設坐具,以祀牛女二星,妃嬪各以九孔針五色線向月穿之,過者為得巧之侯。動清商之曲,宴樂達旦。土民之家皆效之?!痹兆趦x《元氏掖庭錄》:“九引臺,七夕乞巧之所。至夕,宮女登臺以五彩絲穿九尾針,先完者為得巧,遲完者謂之輸巧,各出資以贈得巧者焉?!?/p>
2、喜蛛應巧這也是較早的一種乞巧方式,其俗稍晚于穿針乞巧,大致起于南北朝之時。七夕夜,陳列瓜果于庭院中,有蜘蛛結網則得巧,網密得巧多。
喜蛛應巧
南朝梁宗懔《荊楚歲時記》:“是夕,陳瓜果于庭中以乞巧。有喜子網于瓜上則以為符應。”
五代王仁?!堕_元天寶遺事》:“七月七日,各捉蜘蛛于小盒中,至曉開;視蛛網稀密以為得巧之侯。密者言巧多,稀者言巧少。民間亦效之”宋朝孟元老《東京夢華錄》:七月七夕“以小蜘蛛安合子內,次日看之,若網圓正謂之得巧?!彼沃苊堋肚練q時記》:“以小蜘蛛貯合內,以候結網之疏密為得巧之多久”明田汝成《熙朝樂事》:七夕“以小盒盛蜘蛛,次早觀其結網疏密以為得巧多寡?!庇纱丝梢姡瑲v代驗巧之法不同,南北朝視網之有無、唐視網之稀密,宋視網之圓正,后世多遵唐俗。
3、投針驗巧這是七夕穿針乞巧風俗的變體,源于穿針,又不同于穿針,是明清兩代的盛行的七夕節(jié)俗。七夕中午,投針于水,借日影而驗工拙,成花鳥云獸影,則乞得巧。
投針驗巧
明劉侗、于奕正的《帝京景物略》:“七月七日之午丟巧針。婦女曝盎水日中,頃之,水膜生面,繡針投之則浮,看水底針影。有成云物花頭鳥獸影者,有成鞋及剪刀水茄影者,謂乞得巧;其影粗如錘、細如絲、直如軸蠟,此拙征矣?!?/p>
《直隸志書》:良鄉(xiāng)縣(今北京西南)“七月七日,婦女乞巧,投針于水,借日影以驗工拙,至夜仍乞巧于織女”清于敏中《日下舊聞考》引《宛署雜記》:“燕都女子七月七日以碗水暴日下,各自投小針浮之水面,徐視水底日影?;蛏⑷缁?,動如云,細如線,粗租如錐,因以卜女之巧?!?/p>
4、蘭夜斗巧起源于漢朝宮廷的游戲,將五彩線互相絆結起來,叫做“相憐愛”。隨后,宮中的宮娥彩女們,一起到閉襟樓上,大家學習穿七巧針乞巧。
蘭夜斗巧
漢高祖愛妃戚夫人的宮女賈佩蘭在離開宮中嫁給扶風人段儒為妻后,經常跟人們談起在漢宮七夕的事。她說:“漢宮在每年的七月七日,首先在百子池畔,奏于闐樂之后,就用五色彩縷,互相絆結起來,叫做‘相憐愛’。隨后,宮中的宮娥彩女們,一起到閉襟樓上,大家學習穿七巧針乞巧。而有個叫徐婕妤的宮女,可以把生的菱藕雕刻成各種奇花異鳥呈獻給皇上,皇上把這些小玩意在晚上隨手放置在宮中的桌角上讓宮女們摸黑尋找,這種游戲就叫做‘斗巧’。
5、種生求子在七夕前幾天,先在小木板上敷一層土,播下粟米的種子,讓它生出綠油油的嫩苗?;驅⒕G豆、小豆、小麥等浸于磁碗中,等它長出敷寸的芽,再以紅、藍絲繩扎成一束,稱為“種生”,借以求子。
種生求子
種生求子是實際上也是古代生育信仰的一種。寄托著中國勞動人民樸素的審美情趣和對美好生活的追求。
6、為牛慶生兒童會在七夕之日采摘野花掛在牛角上,又叫“賀牛生日”。為了祭奠老牛讓牛郎刨皮,駕著它的牛皮去見織女的犧牲精神。
為牛慶生
傳說中,西王母用天河把牛郎織女分開后,老牛為了讓牛郎能夠跨越天河見到織女,就讓牛郎把它的皮刨下來,駕著它的牛皮去見織女。人們?yōu)榱思o念老牛生前躬耕、死后奉獻的犧牲精神,便有了“為牛慶生”的習俗。
7、曬書曬衣古時七夕曬書、曬衣的風俗盛行。據載,司馬懿為避禍曬書裝瘋。而漢代曬衣的風俗在魏晉時為豪門富室制造了夸耀財富的機會。
曬書曬衣
古代七夕曬衣之俗,《楊園苑疏》記載,漢建章宮有太液池,池西有漢武帝之曬衣閣,每到七月初七,宮女必登樓曬衣。此當為七夕曬衣之緣起。到了魏晉,七夕曬衣的習俗已相沿成風,并相當程度地演變?yōu)楣倩氯思铱涓欢犯坏囊环N表演。名列“竹林七賢”的阮咸就瞧不起這種作風;
《晉書·阮咸傳》載,阮咸性情乖張,每有駭俗之舉。七月七日,道北富戶皆曝曬衣物,滿目珍奇,美不勝收。阮咸于道南自家庭院中,執(zhí)長竿吊一破布片迎風招搖,頗為滑稽,路人見之不解,阮咸對曰:未可免俗,聊復爾耳。大意說的是七月七日這天,當阮咸的鄰居曬衣時,只見架上全是陵羅綢緞,光彩奪目。而阮咸不慌不忙地用竹竿挑起一件破舊的衣服,有人問他在干什么,他說:“未能免俗,聊復爾耳!”
8、拜魁星俗傳七月七日是魁星的生日??俏氖?,想求取功名的讀書人特別崇敬魁星,所以一定在七夕這天祭拜,祈求他保佑自己考運亨通。
拜魁星
流行于清代風俗,七月七日,婦女忙于拜織女,而男子則忙于屠狗祭魁星,魁星為點取狀元之神,祭拜它以求科舉高中,官運亨通。
清鄭大樞《竹枝詞·七夕》詩云:“今宵牛女度佳期,海外曾無鵲踏枝。屠狗祭魁成底事,結緣煮豆待何時。”錢琦《竹枝詞·拜文昌》詩云:“五彩亭前祝七娘,三家村里拜文昌。橋填烏鵲星聯斗,天上人間各自忙。”當地人稱織女為“七娘”;文昌又稱文曲星,掌管文運之神。
9、拜織女“拜織女”純是少女、少婦們的事。于月光下擺一張桌子,于案前焚香禮拜后,朝著織女星座,默念自己的心事。如少女們希望長得漂亮或嫁個如意郎、少婦們希望早生貴子等。
拜織女
據史料記載,七夕習俗起源于漢代,東晉葛洪的《西京雜記》有“漢彩女常以七月七日穿七孔針于開襟樓,人俱習之”的記載,這便是我們于古代文獻中所見到的最早的關于乞巧的記載。后來的唐宋詩詞中,婦女乞巧也被屢屢提及,唐朝王建有詩說“闌珊星斗綴珠光,七夕宮娥乞巧 忙”。據《開元天寶遺事》載:唐太宗與妃子每逢七夕在清宮夜宴,宮女們各自乞巧,這一習俗在中國民間也經久不衰,代代延續(xù)。
10、染指甲染指甲系流傳在中國西南一帶的七夕習俗,四川省諸多縣志以及貴州、廣東兩地,也有此風。許多地區(qū)的年輕姑娘,喜歡在節(jié)日時用樹的液漿兌水洗頭發(fā),傳說不僅可以年青美麗,而且對未婚的女子,還可以盡快找到如意郎君。
染指甲
例如四川綿陽地區(qū)《鹽亭縣志》:“七月七日為乞巧節(jié)。童稚以鳳仙花染指甲。”其實,這一天用花草染指甲大多數都是女子與兒童們節(jié)日娛樂中的一種愛好,也與生育信仰有密切的關系。
中國的七夕節(jié)是每年的農歷七月初七,又稱乞巧節(jié)、女兒節(jié)等等。七夕節(jié)源于牛郎織女的愛情傳說。在這一天,古時人們怎么過七夕節(jié)?中國各地有許多有趣的風俗活動,你們知道幾個呢?一起來看看吧!
古人如何過七夕?
七夕節(jié)在漢代就已經出現了,至今至少有兩千年了。那古人是怎么過七夕節(jié)的呢?最早關于七夕的記載見于東晉的《西京雜記》中,這本雜記中記錄了漢朝百姓是怎么過七夕的,漢朝的宮女常常在農歷七月初七這一天,在縫衣制裳的宮樓里比賽穿針弓|線,民間也紛紛效仿。
古人七夕 風俗活動
1.乞巧活動
乞巧活動是七夕節(jié)最傳統的民俗活動。乞巧,就是乞求智巧,乞求織女能夠賜給自己技巧,讓自己也變得心靈手巧。
2.拜織女
七夕節(jié)的夜晚,少女、少婦們拜織女。少女、少婦們把自己的親朋好友聚集起來,一起祭拜織女。人們在月光下擺上桌子,擺上供品,少女、少婦們齋戒一天,沐浴完畢,大家一起到案前焚香禮拜,禮拜完畢后,大家一起圍坐在桌子前,一面吃著瓜子、花生,一面向著織女星座的方向默默祈禱自己的心愿,比如長得越來越漂亮、找個如意郎君、早生貴子、丈夫將來有出息等等,一般到了半夜時分才會散場。
3.青苗會
七夕節(jié)期間,傳說烏魯木齊部分地區(qū),每年都要舉辦為期十天的青苗會。青苗會是是淳樸善良的農民舉辦的一種祈禱活動,期望風調雨順,五谷豐登。這種活動非常具有民俗文化底蘊,到了七月七這一天,四面八方、各村各莊的農民都會放下手中的活計,潮水般的涌向青苗會舉辦地,就跟過大年似的,各種小商小販、各種節(jié)目表演,應有盡有,熱鬧非凡。
古代女子七夕大多是姑娘們穿針引線,做些乞巧的小物品,再擺上些瓜果,賽乞巧,各個地區(qū)的乞巧方式不盡相同,但各有各的趣味。
在嶺南廣東,七夕節(jié)有拜仙的傳統民間習俗,這個活動已婚女子一般不能參加,但婚后的新娘,在過七夕節(jié)時,要舉行辭仙儀式。在初六晚上祀神時,表示與姑娘節(jié)離別之意。
在山東濟南、惠民、高青等地的乞巧活動很簡單,只是陳列瓜果乞巧,此時如有蜘蛛結網于瓜果之上,就意味著太乞巧了。而鄄城、曹縣、平原等地吃乞巧飯,乞巧的風俗卻十分有趣:七個要好的姑娘拿來面、菜,一塊兒包餃子,把一枚銅錢、一根針和一個紅棗分別包到三個餃子里,乞巧活動以后,她們聚在一起吃餃子,據說吃到錢的有福,吃到針的手巧,吃到棗的早婚。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lishitanjiu/30401.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系,或有版權異議的,請聯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絡,轉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