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有伯樂,然后有千里馬,千里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幸而在《三國演義》中,大多有才能的千里馬都遇到了屬于自己的伯樂?!安畼吩?,而千里馬隕”可以說是一生一大痛,所以伯牙才在鐘子期死后,摔琴絕弦,終身不彈。郭嘉,龐統(tǒng)和周瑜,對魏蜀吳的意義不言而喻,那這三個人的早逝,對魏蜀吳誰的影響更大呢?今天小編就為大家詳細解讀一下。
郭嘉是跟隨曹操最早的謀士,曹操初興師時,就得郭嘉共商天下事。在曹操勢力還未成型時期,舉步維艱,曹操幾次失去奪取天下的信心。郭嘉分析了曹操與袁紹的十勝十敗,道勝,義勝,治勝,度勝,謀勝,德勝,仁勝,明勝,文勝,武勝十個方面將曹操夸的天上有地下無,仿佛天下早就在曹孟德的五指之中了。
曹操能以少勝多,以若勝強,迅速壯大勢力,成為魏蜀吳三方實力最強的那一個,正是因為當機立斷,占得先機。郭嘉對曹操的整體實力壓倒性優(yōu)勢的形成功不可沒。赤壁之戰(zhàn)郭嘉早逝未能鎮(zhèn)守后方,曹操一方失去郭嘉,立馬失去優(yōu)勢,在實力比東吳強大許多倍的情況下還得鎩羽而歸,可見郭嘉對魏的重要性。
龐統(tǒng)是水鏡先生所說的可安天下的人,單取益州,龐統(tǒng)就能連獻三計:要么選精兵徑襲成都;要么佯回荊州,調(diào)虎離山:要么退還白帝,徐圖進取。龐統(tǒng)和諸葛亮聯(lián)手,不固守后方和擴展前線,分派二人,分工合作,不慌不忙??墒且坏┊旪嫿y(tǒng)離去,諸葛亮就有些力不從心了,至少不會在孫權奪荊州之時,顧頭不顧尾,導致荊州被奪。再往后說,如果龐統(tǒng)扔在,北伐一戰(zhàn),興復漢室,還于舊都即可實現(xiàn)。
周瑜的智慧也是不容小覷,赤壁之戰(zhàn),周瑜功不可沒。如果不是周瑜早逝,是孫權奪取益州而不是劉備,那么蜀吳的處境就要顛倒一下了。偏安一隅的會成為蜀方,而周瑜則會帶領東吳大展宏圖。因此這三人的早逝對三國都帶來了極大的損失,如果非要講一個高低,郭嘉不死,魏國的勝算就比實際發(fā)展的大許多,可能就沒有此后的鼎立之事了。
熟讀三國,我們不難發(fā)現(xiàn),有些英雄雖然謀略滔天,勇猛了得,但他們的生死其實無關乎歷史進程,而有些英雄,卻牽動著歷史進程,可惜英年早逝,最終壯志未酬,否則,三國的歷史有可能被改寫,這些英雄的名字或許如雷貫耳,或許知名度并不高,但他們的如果不是英年早逝,三國的歷史進程卻令我們遐想。那么,哪些三國英雄如果不是英年早逝而有可能改變歷史進程呢?按照筆者個人的理解,以下十大英雄或許真能夠做到。
一是孫策。孫策,東吳第一代領導人孫堅的兒子,在孫堅英年早逝之后,以16歲的年齡樹起平定東吳的大旗,19歲之際,率領父親孫堅1000多名舊部和幾百門生開始了謀劃東吳藍圖的歷程,僅用六年時間,擊走劉繇、活捉王朗、決裂袁術、襲取廬江、大敗黃祖、輕取豫章,勾勒出東吳基本的版圖,讓正在中原爭霸的曹操感到惶恐,沒有想到,公元200年,正當孫策準備北上中原爭奪天下之際,竟然陰溝里翻船,被許貢門客所刺殺,時常僅25歲。否則,孫策不死,天下鹿死誰手未可知,至少三國不會存在,應該在曹操與孫策之間爭霸天下。
二是周瑜。與孫策同娶大喬小喬的周瑜,在三國眾多的英雄中應該屬于最拔尖的序列,于公元208年終于除掉了東吳三代領導人心目中的心腹大患黃祖,緊接著在赤壁之戰(zhàn)中以3萬人馬之力一舉擊敗曹操親率的幾十萬最豪華陣營,曹操手下所謂名震天下的謀臣武將在周瑜面前那是集體失聲,從此拉開了三國鼎立的序幕。后來在與曹仁爭奪南郡之戰(zhàn)中雖然負傷,但終奪南郡,被孫權任命為偏將軍,公元210年,正當周瑜準備征伐益州時,天妒英才,才35歲的周瑜突發(fā)重病而英年早逝,否則,有二分天下之志的周瑜,改變?nèi)龂鴼v史進程似乎不值得懷疑。
三是郭嘉。在人才濟濟的曹操陣營中,郭嘉能夠擠進曹操五大謀士之中,那不是浪得虛名,而是憑借其實力掙來的,曹操擒殺呂布,有郭嘉的功勞;曹操放走劉備,悔恨沒有聽從郭嘉的勸告;曹操大敗袁紹,更有郭嘉十勝十敗的功勞;橫掃袁紹殘敵,同樣離不開郭嘉。然而,可惜的是,在曹操南下之際,才37歲的郭嘉竟然因水土不服而突然離去,否則,赤壁之戰(zhàn),到底是周瑜厲害,還是郭嘉稱雄無法預料,但曹操失敗之后大呼郭嘉似乎可以證明,郭嘉不死,曹操是否會兵敗于赤壁或許還真未可料。
四是龐統(tǒng)。有鳳稚之稱的龐統(tǒng),在三國時期與臥龍諸葛亮齊名,早年就是周瑜手下的功曹,后轉(zhuǎn)投劉備,獻計西征劉璋,奉獻出上中下三策供劉備選擇,劉備最終選擇中策。然而,英名一世的龐統(tǒng)竟然在圍攻雒城時,立功心切的他親自率眾攻城,最終被亂箭射中而亡,真是天不遂人愿,時年37歲,否則,龐統(tǒng)不死,劉備或許能夠走得更遠,誰知道呢?五是曹沖。曹操多次在眾人面前夸耀的曹沖,那是曹操最喜歡的兒子,在曹操眼中也是最有才能的人,曹魏政權未來的希望或許就寄托在他的身上,在年幼時就有曹沖稱象的典故,可見其聰明非一般程度。然而,上天竟然嫉妒曹沖的聰明,于公元208年,在曹沖13歲之際,竟然得了一場大病,雖然曹操親自祈求上天保佑,但也無法挽回,哀痛不已,曹丕上前寬慰,曹操不得不嘆息曰:這是我的不幸,卻是你們的幸運??!一呤雙淚流??梢?曹沖不夭折,曹丕難繼位,曹魏政權未來走向,憑借曹操的慧眼,未來的曹魏政權那是無限光明。
六是孫登。大家或許對孫登并不是很熟悉,他是孫權的長子,被孫權于公元220年立為太子。孫登應該是孫權眾多兒子中最有才能的一個,深受廣大臣屬擁護,能夠禮賢下士,而且十分喜愛人才,曾經(jīng)鎮(zhèn)守武昌,深受陸遜贊許,在孫權上前線時,管理后方能夠做到井井有條,深受百姓愛戴,特別是能夠與各兄弟處理好關系,尤其是重病之際,還上書孫權,不但為孫權推薦了一系列人才,而且為東吳的發(fā)展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其才能并不在孫權之下??上於视⒉?在孫登32歲之際離開了人世,否則,孫權能夠傳位與孫登,那東吳的命運或許會改變,畢竟,以孫登在世時的表現(xiàn),那他應該是一位才能全面的明君。
七是劉封。劉封,劉備的義子,武藝高強,性格剛猛,當年隨劉備征漢中立下汗馬功勞,如果曹操的兒子曹彰能夠及時趕到,那或許能夠看到兩人精彩的決斗。后來,劉封與孟達一起鎮(zhèn)守上庸,公元219年,關羽發(fā)動襄樊戰(zhàn)役,關羽求救劉封和孟達相助,但劉封和孟達以上庸不穩(wěn)為由而拒絕,關羽最終失去荊州,自己也被俘殺,孟達害怕追責叛逃曹魏,并且勸劉封也投降,被劉封拒絕,劉封在孟達和徐晃的內(nèi)外夾擊之下丟掉上庸,逃回成都。劉備責怪劉封沒有救援關羽,諸葛亮考慮到劉封剛烈勇猛,劉備死后最終難以制服駕馭,于是勸劉備借此機會除掉他。于是劉備賜劉封死,讓他自盡。劉封嘆息說:我后悔不聽孟子度的話。劉封自裁后,劉備非常傷心,為劉封哭泣,這當然只是鱷魚的眼淚。劉封之死其實是歷史的必然,但劉封如若不死,劉備之后的蜀漢命運如何或許值得期待,畢竟,在劉封面前,以劉禪的才能能否坐穩(wěn)江山值得懷疑,即使是諸葛亮能否駕馭劉封那也需要證明。
八是周不疑。周不疑,那是三國時期的一個神童,是劉先的外甥,三國志上說他著有文論四首,早年劉先為他尋師不得,就連劉巴也不敢做他的老師,可見周不疑從小才能了得。幼年時與曹沖為好友,曹操當時很喜歡他的才能,但曹沖不幸夭折之后,曹操認為此人必將成為曹魏政權的禍害,必須除之,曹丕不以為然,勸曹操不必要對13歲的孩子下毒手,曹操一語驚人:如果是曹沖還在,他們可能會成為最優(yōu)君臣搭檔,但此人非汝所能駕馭也。當時,曹操還抱有幻想,將女兒許配給他,但周不疑一句不敢高攀,令曹操終于下定決心除掉他,尤其在他16歲之際,曹操攻打柳城正陷入僵持時,周不疑獻計十策,隨即攻下柳城,曹操更是下定殺心,終于派人暗殺了周不疑。周不疑如果不死,未來是否能改變?nèi)龂M程我們無法預知,畢竟,周不疑死時還是個孩子,但憑借曹操的眼光,應該不會差到哪里。
九是曹昂。曹昂,曹操的長子,很早就跟隨曹操南征北戰(zhàn),于公元197年,這個時候的曹昂應該也只有20歲左右,因為此時的曹操也不過42歲,當時曹操進宛城出征張繡,其實此時張繡已經(jīng)投降,但曹操好色之心已起,勾搭張濟的遺孀鄒夫人,被張繡知道后,大怒而偷襲曹操,曹操因此而付出了巨大的代價,不但貼身侍衛(wèi)典韋和侄兒曹安民戰(zhàn)死,而且自己的大兒子曹昂也死在了這里,其實曹昂本可以不死酷我神仙道,但他把生的希望給了曹操,將自己的戰(zhàn)馬交給曹操,步行護其逃脫,最終死在敵人的槍下。曹昂倘若不死,曹操未來的傳人是否是曹丕那似乎并無定數(shù),憑其才能,似乎并不在曹丕之下,特別是曹昂是大兒子,這在古代那是當然的太子,所以,如果不是曹操風流,曹昂不會死,未來的曹魏政權走向或許會有所不同。即使如此,曹昂如果不把生的希望轉(zhuǎn)交給曹操,那三國的走向就已經(jīng)改變。這也是曹操晚年念念不忘曹昂的根本原因,更是曹丕稱帝之后感嘆曹昂的根本原因。
十是曹彰。曹彰是曹丕的弟弟,雖然文不及曹丕,但武遠在曹丕之上,因其胡須為黃色,被曹操稱為黃須兒,公元218年,烏恒能臣氏造反,曹彰僅率領1千多人馬,長驅(qū)幾百里,用一天一夜的時間追上敵人,斬殺、俘虜敵人數(shù)千人,威服鮮卑首領軻比,回朝之后,曹彰將功勞歸大家,得到曹操大力稱贊。后來,曹操與劉備對陣漢中,劉備叫出義子劉封,曹操大罵劉備派一假兒子上陣,他隨即叫曹彰對陣,但此時曹彰遠在首都,等到趕到長安時,曹操已經(jīng)從漢中回來。公元220年,曹操重病,加急曹彰回京,曹彰未到,曹操已仙逝,曹丕即位,曹彰進爵為公,為任城王,公元223年,曹彰進京朝覲,突發(fā)重病而死,時年在35歲左右。曹彰之死,歷史有傳說,按照世說新語的說法是為曹丕所害。事實如否,值得推敲,但曹丕在位不過六年,如果曹彰不死,繼位者或許就是曹彰,至少曹魏政權有曹彰這樣的長城,司馬懿能否有機會展現(xiàn)值得懷疑,可未來歷史如何,我們或許可以想象。
他是記錄很少的戲志才,雖然我們知道三國有很多有名的謀士。但是這個謀士卻在里面很少被提及。說起他就要說到另外一個人,那個人就是郭嘉。很多人都說要是郭嘉沒有死的話,諸葛亮也不會出山來幫忙。不過這只是大家的看法,并沒有什么東西來證明其說法。在史書跟我們很熟悉的《三國演義》這種傳記小說里,也沒有提到這種說法。
只不過是郭嘉的粉絲為了抬高他來這么說的。因為本身郭嘉就要比諸葛亮大很多,他們兩個人的年齡就差了差不多有一輪。所以兩個人不怎么可能同時出山。因為就算兩個人同時出現(xiàn)的話,年齡小的肯定是會比較占優(yōu)勢的。因為大家都覺得你年齡大的閱歷就會比較多。如果兩個人的能力一樣,那么年齡小的就會被認為比較厲害。
不過也有諸葛亮的粉絲說諸葛亮出山所以郭嘉才會死。要認真說起來,郭嘉出現(xiàn)的時間對應的其實并不是諸葛亮,而是另一個人,他就是我們這次說到的戲志才。他跟郭嘉可是老鄉(xiāng),是同一個地方的人。而且被另一個很有名的人荀彧推薦給曹操的。而且郭嘉會來幫助曹操,就是因為戲志才去世了。所以他需要一個跟戲志才一樣有能力的人來幫他。
如果戲志才沒有死的話,其實郭嘉也不會被引薦給曹操的。因為戲志才比郭嘉更厲害。雖然在各種小說跟歷史里并沒有他的什么記錄。羅貫中的書里也都沒有提過他。但是他在真正的歷史里卻是非常厲害的。在郭嘉的傳記里就有說過,他是被曹操非常器重的一個人才。他死了之后,曹操還特別的難過,覺得找不到一個跟他一樣可以幫助自己的人。
對于他們?nèi)齻€而言,分別有三件事情被他們做絕了,比如郭嘉就是用腦過度,使得自己患上了很嚴重的疾病,最后不治身亡,其中龐統(tǒng)太傲氣了,對劉備沒有足夠的尊重,反觀周瑜是權力過大,再加上日夜操勞使得身體勞累過度,下面我們就細說一下他們?nèi)齻€是怎么做這三件事情的。
先說說郭嘉,郭嘉可以說是三國時期少有的大謀士,并且自打曹操得到郭嘉之后那可是戰(zhàn)無不勝,而且郭嘉的每一條計謀和預測基本上都會實現(xiàn),所以試想一下如此老謀深算的一個人,他的用腦程度能不過度嗎?過度的消耗,他的身體肯定會吃不消,所以他自然而然就會死在別人的前面。
反觀龐統(tǒng)在沒跟隨劉備之前,他就是一個非常傲氣的人,可以說對于當時三大勢力的主公,他沒有一個看得上,他最后之所以跟隨劉備可以說也是因為迫不得已,畢竟他同時得罪了曹操和孫權,如果他這個時候再不擇良主的話,有可能他這一輩子都活在默默無聞中,但是他在跟隨劉備之后,他對于劉備并沒有起碼的尊重。
甚至在劉備奪得涪城之后,他還罵劉備是無情無義之人,雖說劉備沒有跟他計較,但是沒過多久,他也死在了落鳳坡,可以說這也是他的報應。
周瑜是因為手握東吳的兵馬大權導致他身上的擔子非常的重,每天想的事情就是如何防備北邊的曹操,以及自家的盟友劉備,然后在這種過度勞累之下便英年早逝了。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lishitanjiu/30416.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