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三國感興趣的小伙伴們,小編帶來了詳細的文章供大家參考。
1,姜維,諸葛亮的衣缽繼承者,號稱“天水麒麟兒”“幼麟”,27歲被諸葛亮用計收服!姜維文武雙全,“文能提筆安天下,武能馬上定乾坤”說的就是他!但是他剛愎自用,不顧費祎勸阻,不顧蜀漢國力空虛,為完成諸葛亮遺愿,大舉北伐,因黃皓專權,功敗垂成!263年司馬昭滅蜀,姜維打算利用魏國名將鐘會的計謀恢復蜀漢政權,沒想到計劃泄露,魏將胡烈的兒子胡淵得知鐘會謀反想要殺掉成都的魏將,帶兵闖入成都,姜維和鐘會被殺!
2黃崇,蜀漢名將黃權的兒子,在夷陵之戰(zhàn)時退路被切斷,不得已投降曹魏,后來復歸蜀漢!公元263年,司馬昭南下滅蜀!黃崇跟隨諸葛亮的兒子諸葛瞻抵御魏國天才大將鄧艾!沒想到諸葛瞻連老爹十分之一的軍事才能都沒有,猶豫不決,不聽黃崇勸阻,一意孤行,戰(zhàn)死綿竹,黃崇一并死于亂軍之中!
3,李球,蜀漢大將李恢的侄子!和黃崇一樣,跟隨諸葛瞻抵御鄧艾,也是被諸葛瞻坑了,李球苦苦勸告諸葛瞻占據險要地段,和黃崇的建議一樣,無奈諸葛瞻不聽,無奈之下硬戰(zhàn),戰(zhàn)死沙場!
4,張遵,他的名字很生疏,但是他爺爺大家都知道,張飛!這位也是被諸葛瞻坑到茄子地里去了!鄧艾從陰平直插成都,張遵奉命死守綿竹,結果諸葛瞻戰(zhàn)死綿竹,諸葛瞻的兒子一并戰(zhàn)死,小張孤軍奮戰(zhàn),戰(zhàn)死!
5,諸葛瞻,是劉禪的駙馬,沒有老爹諸葛亮的能耐,坑了老爹一世英名,坑了親兒子,坑了部下三員大將!不聽部下良言,最終戰(zhàn)死綿竹!時年37歲!
6,諸葛尚,諸葛瞻的兒子,諸葛亮孫子,和老爹一塊戰(zhàn)死綿竹,也是被爹坑慘了,死的時候才19歲!
7,趙廣,父親是大名鼎鼎的蜀漢常勝將軍趙云,他是趙云的次子!哥哥是趙統(tǒng)!趙廣跟隨姜維征戰(zhàn)沙場,封為牙門將軍!263年,司馬昭滅蜀,趙廣為掩護姜維,戰(zhàn)死沓中!
8,傅僉,傅肜之子!文武雙全,司馬昭滅蜀時,傅僉駐守陽安關,沒想到被蔣舒出賣,被胡烈趁機攻城,傅僉死戰(zhàn)不投降,血戰(zhàn)而死,足以把劉阿斗那張?zhí)搨蔚呐帜槾虻呐九卷?
9,蔣斌,諸葛亮丞相職位的繼承人蔣琬的兒子!虎父無犬子,蔣斌5000人馬愣是將鐘會的1萬人馬擋了回去!頗有當年白耳兵統(tǒng)帥陳到的作風!可惜,后主劉禪投降,蔣斌被迫放下武器投降鐘會,和姜維一樣,死于成都之亂!
10,柳隱,是10大將軍里面唯一善終的人!早期跟隨姜維北伐!沖鋒陷陣,司馬昭滅蜀時,死活攻不下柳隱的黃金城,結果得到劉禪的命令,全部放下武器,全軍投降,此時的柳隱,已經70歲了!
其他八人分別是:張翼、黃崇、李球、張遵、諸葛瞻父子、傅僉和趙廣。這些人都是在戰(zhàn)爭中陣亡的,也成就了他們?yōu)槭駶h生為蜀漢死的使命。
第八,趙廣
他是趙云的兒子,曾和姜維一同抵御鄧艾討伐蜀國。之后姜維和魏軍交戰(zhàn),蜀國打不過敵軍只得退守劍閣,但這一戰(zhàn)也讓趙廣失去了性命。
第七,傅僉
他是忠烈之后,很受重用。鐘會鄧艾兩個人伐蜀的時候,傅僉和蔣舒防守陽安關。后來魏軍攻打陽安關,蔣舒帶兵投靠了魏軍,魏軍就趁著這個時候猛攻,而傅僉帶領剩下的人馬全部戰(zhàn)死。
第五六,諸葛瞻父子
諸葛亮一生為蜀國效力,他的結局是病死的。但他的兒子諸葛瞻和孫子諸葛尚的結局比他凄慘得多,都死在了戰(zhàn)場上。
第四,張遵
他是張飛的孫子,鄧艾入蜀之后,他曾經隨諸葛瞻一同抵御魏軍。后來諸葛瞻戰(zhàn)死,他依然指揮士兵對戰(zhàn)魏軍,最終力戰(zhàn)而死。
第三,李球
他是李恢之侄,和諸葛瞻提議分兵出城守住重要隘口,卻沒有被采納。當魏兵打到城下,他隨諸葛瞻一同抗敵,不幸戰(zhàn)死。
第二,黃崇
他是黃權之子,有勇有謀。在諸葛瞻戰(zhàn)敗退守綿竹,黃崇知道此戰(zhàn)結局注定,可依然激勵士兵殺敵,在和魏軍的交手中被殺。
第一,張翼
他是蜀漢后期的大將,也一直反對姜維北伐,后來劉禪投降,他就隨著姜維一同投降于鐘會。他對蜀漢非常忠心,想著如何復國,后來參與了姜維的復國計劃,失敗后被殺死。
公元263年8月,掌握魏國大權的司馬昭決定向蜀漢發(fā)動戰(zhàn)爭,派遣鐘會、鄧艾、諸葛緒三路攻蜀。蜀漢將領姜維、廖化率軍以劍閣(今四川劍閣)險道為屏障,阻擊魏軍主力。作為一場滅國之戰(zhàn),魏滅蜀之戰(zhàn)自然帶來了非常大的傷亡。尤其是蜀漢一方,多位將領在蜀漢滅亡之際戰(zhàn)死沙場。其中,諸葛亮之子諸葛瞻,就在綿竹之戰(zhàn)中陣亡。
彼時,鄧艾率領大軍偷渡陰平,成功進入到蜀漢腹地,諸葛瞻率領長子諸葛尚、將軍張遵、李球、黃崇等人防御綿竹(今四川省德陽市一帶)。不聽黃崇速占險要的建議,坐失兵機,出城與鄧艾決戰(zhàn),兵敗被殺,綿竹失守。在此背景下,后主劉禪出降,蜀國滅亡。那么,問題來了,蜀漢滅亡之際,除了諸葛瞻、諸葛尚父子,還有哪些蜀國將領戰(zhàn)死沙場?
張遵、黃崇、李球
在綿竹之戰(zhàn)中,不僅諸葛瞻、諸葛尚父子戰(zhàn)死沙場,還有多位名將的后代也陣亡。其中,張遵是蜀漢五虎上將張飛的孫子,黃崇是黃權之子,李球是蜀漢將領,建寧太守李恢侄子。由此,在綿竹之戰(zhàn)中,蜀漢無疑出動了最后的精銳力量,也即這些名將的后人,都為守護蜀漢而壯烈犧牲了。等到綿竹之戰(zhàn)后,鄧艾大軍兵臨成都,后主劉禪在譙周等人的勸說下放棄了抵抗。
趙廣
趙廣是趙云的后人。根據陳壽在《三國志·蜀書六·趙云傳》中的記載:“次子廣,牙門將,隨姜維沓中,臨陳戰(zhàn)死?!痹谖簻缡裰畱?zhàn)開始時,姜維一開始駐軍沓中,并且遭到了鄧艾等曹魏大軍的進攻。此戰(zhàn),雖然姜維成功突圍,回到劍閣一帶防守鐘會,但是,趙云的次子趙廣,則在這場戰(zhàn)役中犧牲了。對此,在筆者看來,很可能是為了姜維的主力能夠順利撤回蜀地,趙廣為了殿后而付出生命。畢竟,作為趙云的兒子,趙廣自然不希望看著父輩們一手建立的蜀漢毀于一旦。
傅僉
傅僉(約220年—263年),義陽(治今湖北棗陽)人,傅肜之子,蜀漢后期名將。傅僉官至關中都督。魏國攻伐蜀漢時,傅僉和蔣舒防守陽安關,兵敗戰(zhàn)死。也即為了阻擋鐘會大軍突破漢中防線,傅僉付出了性命,在傅僉陣亡后,鐘會大軍成功攻破陽安關,朝著劍閣一帶進軍。值得注意的是,就傅僉的父親傅肜,則是在夷陵之戰(zhàn)中為了保護劉備撤退,才陣亡的。
以上這些將領都是在魏滅蜀之戰(zhàn)中陣亡的蜀國將領,還有一些將領,則是在蜀漢后主劉禪投降后被殺的。
姜維
在魏滅蜀之戰(zhàn)中,姜維率領大軍退守劍閣,以此擋住了曹魏大將鐘會所率領的大軍。蜀漢滅亡后,姜維向鐘會投降,姜維知道鐘會有謀反之心,于是勸說鐘會設法殺害曹魏將領,鐘會一方面陷害鄧艾,一方面準備起兵造反,但是,因為事情敗露,不僅鐘會被殺,姜維也被亂兵所殺。對此,在筆者看來,姜維可以說是為蜀漢傾其所有,竭盡所能。
張翼、蔣顯
在三國時期,張翼歷任蜀漢梓潼、廣漢、蜀郡三郡太守,出任庲降都督,后隨諸葛亮和姜維北伐,官至左車騎將軍,領冀州刺史。初封關內侯,進爵都亭侯。在鐘會、姜維策動的兵變失敗后,張翼、蔣顯等人也被殺害。值得注意的是,蔣顯(?
—
264),荊州零陵湘鄉(xiāng)(今湖南湘鄉(xiāng))人,是蜀漢大司馬蔣琬的次子。彼時,蜀漢后主劉禪派蔣顯到姜維軍中,讓姜維放棄抵抗。于是,留在軍中的蔣顯,最后也被亂兵所殺了。
將軍的名字不清楚,不過有君主的名字。。。而且,這個國家的歷史記載的并不詳細。。。
蜀國是中國古代先秦時期的蜀族在現今四川建立的國家,后被秦國所滅。
蜀族是先秦時期一個不同于華夏族群的古老民族?!笆瘛弊肿钤绨l(fā)現于商代的甲骨文中,據記載武王伐紂時蜀人曾經相助。但關于蜀國的歷史在先秦文獻中一直沒有詳細記載,直到東晉常璩的《華陽國志·蜀志》中才記載了關于蜀國的歷史和傳說。
古蜀人先祖為蜀山氏,有觀點認為:蜀山氏與蠶叢氏是從岷江上游興起的,是古羌人的一個分支。蜀國不只擁有單獨一個王朝,在秦滅蜀之前,蜀分別由蠶叢氏、柏灌氏、魚鳧氏、開明氏諸族統(tǒng)領。開明五世之前,蜀國的都城建于郫邑(即今天的成都郫縣)。到了開明九世建都于成都。開明十二世時“五丁力士”開辟了石牛道,打通了從蜀至秦的信道。公元前316年秦惠王在位時秦國滅掉了蜀國,蜀地從此成為秦國的糧倉,為秦統(tǒng)一六國奠定了基礎。秦滅蜀后,蜀人殘部一支在王子安陽王帶領下輾轉南遷,最后到達交趾,在現今越南北部建立了一個新的王朝,并持續(xù)了一百多年。
君主
蠶叢氏(蠶叢王朝)
柏灌氏(柏灌王朝)
魚鳧氏(魚鳧王朝)
杜宇(號,望帝。他所建立的王朝只有他一位君主,他最后把君主位置禪讓給鱉靈)
鱉靈(號,叢帝。建立開明王朝,成為開明王朝第一代君主)
盧保(開明二世)
開明王朝共歷十二位君主。于公元前316年,秦惠王派張儀,司馬錯等伐蜀,蜀滅。
據載,秦滅蜀,蜀一位王子(安陽王)南逃到交趾(今越南北部)建立了新的王朝。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lishitanjiu/30448.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絡,轉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