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傳統(tǒng)文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今天小編給大家整理了白馬之禍、安史之亂的相關(guān)內(nèi)容,不知能否幫助大家拓展一些知識?
“誰的夢向天闋,冷月邊關(guān)。狼煙走牧笛來,不見大漠荒原。誰的愛讓天下萬方奏樂,金銀散人心聚還看綠水青山。上下五千年,大夢無邊,夢回大唐可看見遺留的詩篇……”。這首《貞觀長歌》主題曲向我們描繪了一幅盛世長歌,但俗話說得好:“天下大勢,合久必分,分久必合?!?/p>
再鼎盛的朝代終究難逃衰敗、滅亡的那一天,下面就讓我們一起走進那一段大唐的謝幕悲歌:白馬之禍。
唐朝末年,朱溫在打敗晉王李克用后,外部的主要威脅被清除了。從此朱溫開始了加緊奪權(quán)的步伐,并在稱帝的道路上越走越遠。
公元902年,朱溫秘密入關(guān),打敗鳳翔節(jié)度使李茂貞,且從李茂貞手里搶到唐昭宗并遷都洛陽。隨后,朱溫又秘密刺殺唐昭宗,迎立唐哀宗為傀儡。他的這一系列所作所為引起唐朝舊臣的不滿,與此同時朱溫一方面培養(yǎng)心腹,另一方面肅清唐朝舊臣。白馬之禍,就這樣悄然上演了:
公元905年,朱溫指使蔣玄暉縊殺唐昭宗子嗣并拋在尸池里。不久,朱溫在親信李振的鼓動下,在白馬驛殺死兵部侍郎王贊、吏部尚書陸扆、左仆射裴樞等人。自此,唐朝的勢力基本被掃除,整個大唐落在朱溫手里。朱溫進封為魏王加九錫。
縱觀整個白馬之禍,我們分析一下它能夠發(fā)生的原因:
一、大唐的衰落
隨著唐玄宗時期府兵制的沒落,大唐的根基開始動搖。后來隨著安史之亂的發(fā)生,節(jié)度使開始興起,天子的權(quán)力衰落。再后來隨著楊炎兩稅法的實行,均田制退出歷史舞臺。至此,皇帝的權(quán)力被慢慢架空,形同虛設(shè)。
這讓朱溫看到了架空大唐王朝的時機,于是他開始籌劃并發(fā)動了白馬之禍。
二、朱溫等人的野心。
雖然唐哀宗當時仍然是名義的天子,但他已經(jīng)與傀儡無二。與此同時,朱溫、李茂貞等人雖然名義上仍然尊唐哀宗為天子,但他們的野心都開始慢慢暴露出來了。
與此同時,朱溫先后擊敗李克用、朱茂貞等節(jié)度使,他的實力已經(jīng)達到前所未有的高度。這時,他的野心不再滿足于做一個權(quán)臣,而是有了稱帝的野心。因而,朱溫便開始掃除這擋在他面前的障礙。
三、唐朝舊臣的威脅。
雖然大唐實力已經(jīng)大為衰弱,但唐朝的舊臣依然感恩大唐的恩澤。他們在朝中掌管著要職,但他們卻依然心向著大唐,企圖恢復大唐往日的輝煌與榮耀。
但對朱溫來說,這群大唐舊臣儼然已經(jīng)成為他稱帝路上的“絆腳石”。同時,他也害怕這群舊臣里面出現(xiàn)像王允這么一個人物,讓自己如董卓一樣在陰溝里翻船。所以,對于朱溫來說,不管為了自保還是為了稱帝,這群大唐舊臣都不可忽視。
而白馬之禍,不光對于整個大唐,更對于整個天下和歷史都產(chǎn)生了深遠的影響:
一、大唐的謝幕悲歌。
白馬之禍,標志著大唐已經(jīng)徹底的名存實亡了。至此也標志著那個征戰(zhàn)四夷、并吞八荒的盛世長歌徹底淹沒在時光的記憶里,那個“寧作百夫長,勝作一書生”的榮耀時刻終究停留在歷史的畫卷里。
二、風起云涌的天下大勢。
白馬之禍后不久,朱溫便稱帝建立后梁。從此天下徹底進入節(jié)度使連年混戰(zhàn)的時代,五代十國的亂世拉開序幕,天下也進入一個相互攻伐的時代。這一時代,造就的英雄,流血的卻是百姓。
三、朱溫的“多行不義必自斃”。
在五千年的歷史長河中,王朝更迭如滔滔江水一般頻繁。但朱溫這么陰險、殘忍的掃除唐朝舊車卻是極其慘無人道的,而在整個歷史中也是極其罕見的。或許由于朱溫的多行不義,后梁僅僅存在十六年就被晉國所滅,這或許就是天理昭彰吧!
最后,我們來整體品味一下這段歷史:或許朱溫通過白馬之禍為自己掃清了障礙,但他的一系列做法卻弄得天怒人怨。朱溫這一系列倒行逆施終將受到上天的責罰,因而朱溫被兒子所殺不說,更在歷史上留下千古罵名。他終究和倒行逆施的惡人一起將他們的罪行留在歷史的恥辱柱上,臭名昭著!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lishitanjiu/30478.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luò),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